在學校裡開食堂,曾經大家搶著去做可以年入百萬,現在沒有人願意
現在每天圍繞著大家的事情就是工作、學習或者衣食住行。現在隨著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大家對吃的逐漸重視了起來,於是餐飲業看到這一勢頭,逐漸將「食」的價格越提越高。現在在外面吃一頓飯,就算是一家小餐館,隨便吃吃,小則十幾元,大則可以上百元。在那些大型商場當中的飯店,更是天價,一盤素菜就可以賣到幾十元。現在想想當初在校園裡的飯菜價格是多麼的平易近人,所以有很多上班族就非常懷念學校的飯菜。雖然有些學校菜的味道並不是很好,但是在外面的10幾塊,在學校就能吃到有菜有肉的飯,已經非常不錯了,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學校的飯菜和外面的飯菜相比價格是低了很多的,按道理來說利潤也是非常的低的,那麼學校食堂是靠什麼來賺錢的呢?
第一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學校餐廳的運營模式,一般來說,學校的食堂都是商家承包製,學校把食堂承包給有資歷的承包商或者一些企業,從中收取租金或者抽成。這些金額是要按照學校的規模所來制定,一般情況下都是不固定的,小則十幾萬多則數百萬都是有可能的。承包商再將各個窗口分租給其他商家或者一些個人,所以也能從中獲得一些利潤。
學校可以根據食堂的營業金額進行抽成。大部分學校食堂是只能用校園一卡通支付的,不允許食堂工作人員收取現金或者手機支付。因此學校就可以直接看到食堂的營業額,然後從這裡面開始抽成。一般來說,學校的抽成是食堂營業額的10%左右。所以目前大多數學校都會用食堂承包製運行,因為學校方面是沒有風險的,不管食堂的經營程度好不好,學校只有賺不會賠。
我們假設一所學校只有3000名師生,並不可能是所有人都會在食堂消費,就當還有2000人每天在食堂消費。每天在食堂的消費額在20元左右,除去每周的周末,一個月大概是20天在食堂就餐。2000人一個月食堂的營業額就可以達到80萬元,除去寒暑假,一年9個月,一年的營業額就有720萬元。學校的租金一般是學校人口的400倍左右,按這麼來算,學校一年的租金要120萬元。承包商的利潤就就是減掉租金、抽成、各種材料成本以及食堂工作人員的工資等等。因為學校的菜價會比外面低好多,利潤也就會低很多,大概算了一下,承包商一年的利潤大概在200萬左右。
在學校要是經營的狀況不錯,那收入是很可觀的。要是經營慘澹,那很有可能不賺還要倒貼錢。而且,在學校的主要受眾群體是學生,一定要非常注重衛生問題。如果你出現了一個衛生問題,很有可能這幾年賺得都不夠賠的。而且就像一所大學,可能不止只有一家食堂,因此食堂和食堂之間也有了競爭關係,學生也會因此而分流。
食堂要是開在封閉式的學校裡,利潤就是非常可觀的,因為競爭對手少了很多。如果學校是開放性的,那街邊的小吃可是學校食堂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