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不自信的人,大多很難成功。」
在吳女士看來,這句話幾乎定格了她的一生,也預言了她的現在。就在前些天,她在網上看到一個提問:不自信是一種什麼感受?看得出題主小心翼翼的措辭,起碼沒用自卑。
在吳女士看來,不自信和自卑的區別並不大,都是她年少的經歷。
正是經歷過,她才想以過來人的身份提醒各位家長,重視你家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個不自信的孩子,將來入社會後很難成功,還容易被欺負,一起來聽下她的經歷吧。
現實生活中,吳女士並非是被排擠的類型,相反,她在親友中很受歡迎,只不過這種「歡迎」是帶著逆來順受性質的。大多數情況下,她都是那個附和應聲的女孩,不張揚,說話聲音很小,不敢直視陌生人的眼睛,做任何事都主動選擇吃虧的一方。
吳女士說,這種討好所有人的行為,不過是因為不自信。
很多網友會誤解不自信是自卑陰暗,事實不盡然,越是不自信的人,越喜歡討好所有人,因為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所以會勉強自己去迎合所有人的喜好,最容易被利用。因此,家長一定要及時發現孩子的自卑和退縮,避免心理問題愈演愈烈。
「不自信的人為何難成功?因為自己都不接受自己。」
吳女士從小就給自己套上了一層保護罩,無論是多麼親近的朋友,她都不會暴露真實的自己。這中間不光是害怕他人看到自己出醜,也害怕別人看到優秀。
吳女士從小就在經歷父母的打壓式教育,他們認為孩子就是要時刻敲打才能避免虛榮好勝,殊不知這種育兒方式不適合高敏感的孩子。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有的人必須被鼓勵,不然怯懦和退縮會根植到骨子裡。
現實中,不自信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會為自己設限,還沒上臺,就先說「我不行。」
用吳女士的說法就是沒有人接受真實的她,哪怕是她的親生父母。
事實上,早有專家表明,孩子的不自信大多是身邊最親密的人造成的。換算到中國家庭中,孩子的不自信大多來自父母的評價。
舉例來說,孩子本身是內向性格,但家長不能接受,強迫孩子變成活潑開朗的人,這就會導致孩子不自信。要知道,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在娘胎裡就已經定下了,父母自以為是的「糾正」只是在強迫孩子與本我不斷做鬥爭,甚至否定自己的存在。
因此,家長千萬不要違拗孩子的本性,積極引導才是讓孩子自信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