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陪伴
導語:孩子成長階段,好奇心重,什麼都想觸碰嘗試,刀具碗碟雜陳的廚房該不該成為孩子的探索空間?養育理念不同,父母態度也會有顯著差別。然而,有沒有對錯呢?
作者:末媽
我的兒子末末,十六個月。
麗的女兒媛媛,二十個月。
我們因為孩子而成為了好友。
那天,有媽媽在群裡說起她家孩子總是到廚房拉開櫥櫃,向我們詢問有沒有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看到這個問題,我開始和大家分享我是如何給孩子立界限,讓他明白廚房是不可以進去的危險地。我會和末末說,廚房是用來做飯的,末末進到廚房,如果被刀或者其他東西砸了,媽媽會很心疼,會很難受。末末每次要求喝奶,都會走到廚房門口,然後坐在那裡,示意我們大人進去衝泡牛奶。
那位媽媽說他們家的廚房是開放式的,沒有辦法這樣。於是,我趕緊在群裡發了張我們家把客廳裡的柜子把手用繩子系起來的照片。因為那個柜子裡裝的基本上是易碎品,還放了些防蟲的藥,所以,我們把門把給綁起來了。於是,群裡開始了熱烈討論。
這時候,麗跳出來,說如果媛媛見到柜子門綁起來了,她肯定會崩潰的。又和大家分享了她的育兒心得。對於進廚房這件事情,她的態度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進去。她說她會把一些危險品放在媛媛夠不到的地方。因為她想讓孩子知道廚房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我和麗的育兒理念存在如此大的差異。我原本以為我們的育兒理念的相似,才讓我們一見如故。當然,差異的存在對於友情的繼續無妨,但是更讓我深思的是父母的養育態度在育兒方式的選擇上起著關鍵性作用。
不讓末末進廚房。我錯了嗎?
我覺得沒有。孩子處於探索期,對世間萬物都很感興趣。我的做法是帶著他去別的安全處探索,我們也買了整套的廚房用品仿真玩具。不讓他進廚房,是因為我希望我的孩子從小有界限感。這可能和我本身就是個界限感很鮮明的人有關聯。在這種教育理念下,末末已然明白媽媽的房間是媽媽的房間,不經過媽媽允許是不可以進去的。儘管他還這麼小,我一旦和他說媽媽要睡覺或者工作,他會主動離開,也不會來打擾我。我覺得這樣的親子關係讓我很舒心。
讓媛媛進廚房。麗錯了嗎?
靜下心來想想,她也沒有錯。她希望媛媛進廚房,把廚房當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可以在廚房裡去探索鍋碗瓢盆,感受它們的質感,聆聽敲打它們發出的悅耳的聲音,認識它們的形狀,這對孩子滿足其強烈的好奇心來說確實很重要。麗本身就是個對人很和善的人,她可以悅納、理解很多我無法包容的人和事。更何況孩子界限感的建立不僅僅局限在廚房,大可在其他情境中去構建。不是麼?
允不允許孩子進廚房這件事情,沒有對錯,作何選擇,父母的養育態度起了關鍵性作用。也許是因為對不同性別孩子的角色期待,又或許是父母本身的性格特點,也或許只是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種種因素交互在一起,才讓我們對這件本無對錯的事情有了截然相反的態度。因此,在這育兒理念充斥的時代,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尊重情境的養育方式就是合適的。天底下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育兒理念。
本文轉載於網絡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