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北大高精尖中的高精尖。
現在,最新消息,這個以基礎著稱的北大學院,要成立一個全新的北京大學通用人工智慧實驗班,簡稱「北大通班」。
負責人,剛剛回國的AI大牛朱松純。
元培「通班」,有何不同?消息其實已經「走露」。
就在昨天,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官方公眾號,便官宣了招生相關公告,只是後來不知啥原因刪除。
而知乎等平臺上,相關提問也開始出現。
毫無疑問,北大、元培學院、通用AI實驗班,以及朱松純……
每一個標籤放在一起,都讓AI江湖充滿期待。
但在此之前,北大其實並非沒有AI基礎人才培養。
雖然不如隔壁貴系和姚班、智班受矚目,但北大「圖靈班」和「機器人工程」本科專業,同樣天才雲集。
所以北大要在元培學院之下成立「通班」,有什麼不同?
有消息稱,相比於北大「圖靈班」,「通班」的目的更側重於AGI(通用人工智慧)的基礎研究。
而圖靈班就更傾向於培養計算機方向的人才。
成立之日起,北大圖靈班的選拔和培養模式就很清晰。
一方面從北大信息、元培、數學等相關院系的大一學生中,二次選拔尖子生入圍。
另一方面,進入圖靈班學習後,這些潛力股會分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兩個專業方向。
而「通班」,看來要在圖靈班之外,把AI相關的基礎研究,鋪得更全更廣。
據已曝光消息,「通班」的招生方向中,包括了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類腦晶片、機器人、認知智能和知識圖譜等等。
從AGI支撐層面的類腦晶片,到AGI包含的關鍵領域如NLP、CV、認知智能和知識圖譜等,「通班」通通都有涉及。
基本上,從AI底層基礎來設計,每個方向上都希望能有最聰明的年輕一代進來。
所以諸如「類腦晶片」等方向,才出現在其中。類腦晶片,更多地從硬體方面,對AGI的研究起到支撐作用。
但無論在北大,還是清華,之前可能都劃在其他的院系和研究生階段。
最後,最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北大通班,在元培學院轄下。
北大元培學院,北大最知名、最難進的本科學院——甚至沒有之一。
以北大老校長蔡元培先生命名,就足見這個學院的分量。
而且設立之初,就是為了解決國內本科生「專業課程任務重、專業分得細、方向窄、規定得死」的問題,北大2001年成立元培計劃實驗班,2007年升級為元培學院——一個非專業類本科學院。
北大元培學院,也享有「深圳」一樣的特區政策。
與其他院系不同,元培學院在兩年之內,學生可以選修校內所有專業院系的課程,自主選擇專業方向。
也就是說,本科生在前兩年不分專業,分文理兩類,統一學習基礎學科知識。
在確定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後,元培學院的學生可以任意選擇各院系的專業,進行進一步的專業學習。
而且能夠成為元培學院的導師,也需要經過遴選。
一句話,名校、名師,名徒,然後主打基礎研究,培養更加優秀的本科人才。
由此,北大元培學院也成為北大招生的金字招牌之一,自創辦以來,吸引了諸多各省文理科狀元。
進北大和進北大元培,幾乎成為兩個概念。而且北大元培,也成為與清華搶奪人才的重要利器。
直到近年來AI復興,以及清華姚班、智班等名聲大噪。
所以這也可能是北大元培此次推出通班的潛在原因。
北大在AI人才培養上的大動作這其實不是北大第一次在AI人才培養、建設方面的大動作。
根據官網介紹,早在2002年,北京大學便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智能科學系;2007年最早建成本、碩、博完整的培養體系。
2017年成立圖靈班,「標誌著北大計算機科學技術人才培養改革正式啟動」。
2019年4月27日,還成立了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並作為作為學校直屬的獨立實體機構。
據了解,研究院的科研布局包含三個方面:
支撐交叉層:由支撐(智能軟體系統、智能類腦晶片、視覺感知系統)、交叉(數理基礎、人工智慧治理、計算社會科學、智慧醫療、智慧健康)組成。
關鍵領域層:包括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計算認知與常識推理、多智能體、機器人研究、機器學習。
通用平臺層:共建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搭建通用人工智慧系統平臺和大任務測試平臺。
去年8月,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還聘請了前微軟執行副總裁沈向洋,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僅一個月後,北京大學又納入AI大牛朱松純,任職北京大學講席教授、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
當時朱松純就表示:
人工智慧的發展,離不開哲學層面的思考,文理醫工等學科應該進行充分的交叉融合,而北大在這些方面,有著非常好的土壤和學術環境。因此,堅定了自己在北大開展人工智慧研究的信心。
要充分發揮北大在人文社會科學等方面的優勢,突出交叉領域的研究,將人工智慧研究院辦出北大特色。
他們在AI技術上的造詣與貢獻不用再過多描述,這也無疑讓北大AI的整體實力「如虎添翼」。
而在北大官宣朱松純入職之前,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一張清華大學《擬聘新進校人員公示名單》被曝光。
這就難免讓人與「隔壁」清華產生對比,近幾年的「競爭」也著實激烈。
在人才培養方面,清華姚班 (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自2005年,由姚期智院士創辦以來,所培養出來的一批又一批頂級計算機人才可謂數不勝數。
2019年,姚期智院士再創辦了智班 (清華學堂人工智慧班),意在培養人工智慧領域領跑國際的拔尖科研創新人才。
而在剛剛過去的12月,張亞勤領銜創辦了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同時還納入了馬維英、趙峰和聶再清等AI大牛。
……
對於這兩所中國Top 2高校來說,如何在AI時代吸引到最優秀的源頭人才,正在成為競速的新方式。
參考連結:
http://www.ai.pku.edu.cn/yjygk/yjyjj.htm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籤約帳號【量子位】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一鍵三連「分享」、「點讚」和「在看」
科技前沿進展日日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