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寶剛剛出生到開始咿咿呀呀「說話」,每一次成長的瞬間都能讓寶爸寶媽充滿感動。
對於充滿這方面疑問的家長,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關於寶寶語言發育的問題。
所謂的語言,其實是人類特有的一種高級神經活動,兒童語言發育標誌著全面發育。
語言發育第1階段:前語言階段
嬰兒從出生到產生第一個有真正意義的詞彙需要經歷比較長的語言準備階段,稱為「前語言階段」。這個階段不同種族的嬰兒規律相同,與母語無關。
語言發育第2階段:幼兒語階段
在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先理解後表達,交流的方式為非語言和言語相結合。1歲半以後詞彙量增加,說話的積極性提高。
關於寶寶說話晚的常見疑問答疑
影響寶寶語言發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是遺傳因素。其次,後天環境因素的影響也很大。
在很多時候,寶寶語言發育遲緩還可能是疾病的一種表現,這些疾病的種類有很多,比如:聽力異常、腦癱、孤獨症譜系障礙、先天遺傳代謝性疾病,等等。
總之,導致寶寶說話晚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需要由專業的醫生根據寶寶的情況來進行評估。
寶寶語言發育是腦發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上可以通過寶寶語言發育水平對其腦功能進行評價,對寶寶未來智能的發育也能進行一定的預警。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大約10%-15%的寶寶在2歲左右存在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但是僅有5%左右的寶寶在3歲以後仍然存在語言發育遲緩。那麼,40%-60%將持續至學齡期,導致閱讀技能和社會行為受損,有些寶寶甚至會伴有行為問題和社會行為受損。
這種類似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這只是家長的理由和藉口。家長們千萬不要因「貴人語遲」這樣的錯誤思想而耽誤了寶寶的最佳就診年齡。
臨床上我們也確實發現了一些發育行為疾病,比如:孤獨症譜系障礙、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發病率,男孩高於女孩,這些疾病在寶寶早期可能以語言發育遲緩為首要表現,因此給人造成男孩說話比女孩晚的印象。事實上,男孩和女孩語言發育並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了解了寶寶語言發育的規律和關於寶寶說話晚的疑惑答疑,下面我們再來看看,父母在家裡有什麼辦法,可以促進寶寶的語言發育,具體方法有以下這些:
1. 在寶寶出生後就可以多和寶寶對視、對口型,模仿寶寶發元音---元輔音,不僅向寶寶傳遞聲音信息,也傳遞各種表情和手勢的意義。
2. 在家裡儘量提供一個單一的語言環境,儘量避免一切包辦。比如:不要因為寶寶的一個眼神就立即滿足需求,而是要鼓勵寶寶自己用語言表達需求。
3. 最好給寶寶每天安排固定的讀書時間,可以給寶寶講故事,還可以每天都和寶寶聊天,做遊戲,這樣可以給寶寶同時提供書面語和口語的接觸機會,對寶寶的語言發育有一定的幫助。
4. 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並儘快從泥糊狀食物向顆粒狀和小塊狀食物過渡,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還可以鼓勵寶寶多吹泡泡,這些都可以促進寶寶口腔各器官功能的發展。
5. 由於寶寶大腦的發育是從具象思維開始的,寶寶眼睛能看見的、耳朵能聽到的事物或動作更能讓寶寶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家長們在對寶寶進行語言早教時,可以選擇簡單的「動作+名詞」,一邊做動作一邊有實物,然後不斷重複,這樣寶寶就能逐漸理解我們所說的動作、他所看到的物品和發出的聲音之間的聯繫。寶寶理解了我們動作的意義,又聽到了語言,想要模仿和溝通,於是寶寶開始說話,語言也就開始出現了。
6.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活動範圍的擴大,家長們還可以經常給寶寶描繪各種家庭用具、動植物和交通工具,等等。還可以多陪寶寶玩一些發聲遊戲,比如:模仿小動物的叫聲或者交通工具的聲音,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對語言能力也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寶寶的發育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家長們不必在寶寶的發育過程中糾結於某一點,而是要系統地看待寶寶的成長。還有,語言是溝通的工具,父母需要給寶寶更多的陪伴,充滿愛意的溝通和陪伴,是促進寶寶語言發育很重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