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校園
我們在成長中感受變化
這些年,我們記憶深刻
追夢未來
我們在奮鬥中創造明天
2035,我們信心十足
微言教育專欄
「我和我的學校」
網絡微視頻接力活動
今天一起來聽
蘭州大學
天津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學子們講述的故事
蘭州大學
理工女談了個「男朋友」
△2007年,蘭州大學2016屆博士畢業生張宏帶著夢想踏入學校。這一待,就是13年。
蘭大,有我的摯愛
見Ta第一眼,就被Ta深深吸引,Ta就是——電子顯微鏡。相比男朋友,它對我的幫助和陪伴來的更實在,它能將物質放大百萬倍,帶我走進了不為常人所知的微觀世界。電鏡的魅力,在於此,更不僅於此。
蘭大,有我的世界
納米焊接——這是我的研究方向。將材料置於電鏡下,我便進入了獨屬於自己的「秘密花園」。如有需要,所有學科都可以來找電鏡「幫忙」,11臺全球先進的電鏡設備打造了一個全學科交叉研究通用實驗室。我想,電鏡不僅放大了材料,更放大了科研的意義與生命的樂趣。
蘭大,有我的未來
追隨著「男朋友」的足跡,我放棄了成為國外著名實驗室的博士後,放棄了國內發達城市的大型科研平臺,勇敢地站在蘭州大學俯瞰全世界,也服務全世界。成為國內外一流的電子顯微學研究基地,這是我的目標,是蘭州大學的目標,也是電鏡發展的目標。
天津大學
我們的奮鬥時光
挑戰更多的未知
在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攻關克難中,天津大學機械學院副教授楊紹瓊所在的「海燕」團隊潛心研究,不久前「海燕」以10619米再次刷新了水下滑翔機下潛的世界紀錄,他說:「這是我們新的起點,還有更多的未知需要我們去挑戰。」
奮戰脫貧攻堅一線
同為90後的天津大學教育學院教師冮皓,正奮鬥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從創辦掛麵廠到網際網路+醫療、危房改造,他有幸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見證者和參與者。「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用建築語言講述中國故事
從天津大學畢業以後,這麼多年,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校友劉方磊一直探索著中國的屋簷轉角和工業文化的結合。用建築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向世界傳遞中國的文化自信。
華東師範大學
且看華東師大弄潮兒
教育強國
過去五年,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上海STEM雲中心創始人張逸中團隊將科技創新教育融入基礎教育,給中小學提供了自主開發的上百門課程及配套教具,在全國舉辦過上千場的教師師資培訓,服務了全國近千所中小學。
健康中國
過去五年,趙文祥從一名在讀博士生成長為一名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業者,在疫情期間研發的全人源中和抗體,成為國內新冠檢測試劑核心原料的最大供給商。今年11月,他在學院設立雙創專項基金,鼓勵同學們一起參與創新創業。
美麗中國
五年來,華東師範大學校友王豐毅走出大學實驗室,在12個省市自治區的土地上修復了50餘萬平生態系統。改良河床、鹽鹼地,讓灘涂變成良田,2020年秋,嘉興平湖市海洋生態修復基地收穫了第一批「海水稻」。
「我和我的學校」故事進行中
接下來等你接力
講述奮鬥時光
更多教育信息
下載中國教育發布客戶端
轉載請按以下格式註明來源
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微信號:jybx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