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學校」網絡微視頻畫面。
紅網時刻1月8日訊(記者 潘錦)近日,一場名為「我和我的學校」的網絡微視頻接力活動在湖南各大校園上演,以別出心裁的形式,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精神。視頻中,師生們深情講述他們與學校共同成長的故事,爭相暢談學校與教育日新月異的變化,紛紛表達青春願望與奮鬥理想。
述說成長喜悅
「基礎科學研究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談起自己的研究方向——發展新一代半導體電子器件,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教授劉淵侃侃而談,他已取得多項高水平研究成果,主持了數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的科研項目。
「我的投稿作品成功入選《「新時代·新力量」青年大學生學習論叢》。」湘潭大學2020級新聞與傳播專業研究生羅旭在微視頻中高興地談起自己的所學所思所獲。
「對我來說,創業的過程就是我的追光尋夢之旅。」「正是因為學校的支持,讓我嘗到了網際網路+科技的甜頭。」「過去五年,我感受到學校對於創新創業的重視,這裡是一個多元共生、活力四射的創業高地。」湖南人文科技學院三位創業者講述了他們在校創業的故事。湖南紫外線音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張一帆表示,他們團隊在思創融合理念下做了很多公益事業,這種正能量也不斷助推著團隊的發展壯大。
暢談教育變化
湘潭大學羅旭細數了自己2016年本科入校以來的所見所聞:2019年,中南地區最先進的微納器件加工實驗室落戶;2020年,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在湘大揭牌……
「2020年學校成為湖南省唯一一所由5部委與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屬高校,成立了全國唯一的『兩彈一星』精神研究會……」南華大學博士研究生張曉騰已在學校度過了九年時光,談起學校的發展變化如數家珍。
「我和我的學校」網絡微視頻畫面。
「寢室裝上了空調,圖書館可以預約『佔座』,食堂也換了『新裝』,金工實訓中心和生化學實驗室設備更加齊全……」湖南工業大學2019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畢業留校任教的譚海湖不僅娓娓道來學子的「小確幸」,還激動地介紹了學校的「大幸福」。2018年,湖南工業大學榮升一本;與國外3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籤訂合作備忘錄或合作協議;獲省政府學位委員會,推薦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資格……
湖南理工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曹慧儀,從自身所學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專業講起,述說了自己在傳承古歷史文化的路上找尋青春價值的故事。該校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專業採取校企合作共建的模式,已協助企業和政府部門完成了嶽陽市1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49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保護工程。
表達奮鬥理想
「在學校的牽引下,我們與格力、新奧、上汽、航天五院等企業和單位開展長期合作,一系列科研成果得以順利轉化。」湖南大學致力於研究高端軸承技術的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教授馮凱表示,未來希望逐漸拓寬到航天航空,在深空探測、太空核電站等領域,都能夠運用到他們研究的氣體軸承技術。
「見證了學校發展的每一個成就,也感受著每一次榮光。」長沙理工大學青年教師鄧豐分享了在校從教11年,度過37載的美好時光,特別是「十三五」以來學校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方面創下的佳績。她表示,將接過老一輩教書育人的接力棒,為實現「躋身百強」奮鬥目標貢獻青春力量。
「我和我的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在脫貧攻堅戰中主動擔當作為,湖南、廣西、江西等省區的丘崗山地上,一片片經濟林長勢喜人,成為林農的『搖錢樹』。」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經濟林系主任、教工黨支部書記王森表示,「十四五」期間,將擔負綠色使命,繼續把論文寫在山地丘崗間、綠樹紅果上,助推鄉村產業振興,讓更多農民實現從脫貧到致富的跨越。
「我和我的學校」網絡微視頻畫面。
談起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在戰「疫」中的英勇表現,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口腔醫學專業大五學生邵溢朵顯得很自豪。她誓言要把自己鍛造成為專業領域的優秀人才,深入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讓青春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的花朵。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足球運動員,為國效力。」「希望我演奏的曲子能夠淨化心靈,感動世界。」「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長沙市芙蓉區東郡小學的學生們在微視頻中也紛紛表達自己對未來的規劃和期待。
此次活動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以「記住這些年」為引題,側重說成就、曬變化,通過多種形式,展示人物自身成長,折射學校、家鄉、城市「十三五」期間發生的變化、取得的成就,展現國家「十三五」期間的發展進步。活動第二階段以「追夢2035」為引題,側重談期待、話展望,講述人物對未來的規劃和期待,對2035年學校和國家美好前景的展望,以及對目標一定會實現的堅定信念。
目前,接力活動引發廣泛社會反響,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教育部官微、中國教育發布以及紅網時刻、新湖南、湖南教育電視臺、湘微教育等中央和省內主流媒體紛紛點讚或對接力視頻進行全程轉發,匯聚起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