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格格。
前幾周劉暢老師跟大家分享了對教學設計的再認知,以及導入階段和組織階段的教學設計,接下來就是《基於體驗和遷移的教學設計》最後一部分:遷移階段的教學設計。
我們不管學了多少知識、多少內容,最後都是需要進行遷移轉化的。
如果學了很多東西,不運用到工作和實踐中,那可能學的東西都是浪費;如果不進行回顧,遺忘的速度也會很快。
跟大家舉一個例子,很多老師都聽過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量曲線。
對於一個學員來說,學完課程以後,如果剛剛的記憶量是100%,那麼20分鐘過後,他的記憶量只有58.2%。就是學員學完東西後20分鐘,就會忘了快將近一半。
所以,回顧前面一個環節講到的90/20/8法則,講到20分鐘,我們要做一個總結回顧。
一天以後又會是一個高峰,學員的記憶量只能達到33.7%。所以一天課程結束後,我們需要布置課後的作業和練習,也是為了幫助學員進行回顧、轉化。
那麼,遷移階段的教學策略也分為四個部分:要點回顧、答疑解惑、慶祝成長、行動計劃。當然,僅供大家參考,相信大家也能在此基礎上延伸出更多、更好的一些方法。
▎ 要點回顧教學策略
要點回顧的方法可以分為老師回顧、小組回顧和個人回顧。運用的工具就是比如你說我猜、知識地圖、一站到底等。
我經常運用到的一種工具叫做「配對卡」。我們把課堂上講到的東西分成兩種,第一種卡叫做題目,第二種卡叫做答案。
然後請每個小組在最短最快的時間內,把題目跟答案全部都連在一起,最快的小組可以獲得獎勵,這是配對卡,跟「你說我猜」有點類似。
第二種叫做知識地圖。我們可以運用一些工具,比如說思維導圖,把整個知識點串成一張比較完善的圖,讓我們的思維更加有邏輯感。
第三種叫做一站到底。一站到底這個節目大家應該看過,類似於知識競賽,讓各個小組PK答題,把知識點在競賽的過程中再做一個回顧。
另外,還可以進行回顧接龍,流程類、方法步驟類的知識就可以用回顧接龍工具。
當然還可以編成口訣,編成口訣是比較容易記憶的。比如出差前要帶的關鍵東西容易忘記,所以有的老師就編成一個口訣叫「伸手要錢」(身份證、手機、鑰匙、錢包)。
口訣一記,學習的東西就不會這麼容易忘記,所以口訣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 答疑解惑教學策略
一般培訓完以後會有一個環節叫做Q&A,有些老師不太願意做這個環節,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跟學員做Q&A,冷場了五分鐘沒人提問,所以這個時候很尷尬。
第二種情況是有人提問題,而且是好幾個人提問題,但是他提的問題,老師答不上來,這也很尷尬。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我也提出一些建議。比如說你怕沒人提問題,我們可以課前收集。
課前收集的問題在課前肯定沒有辦法全部回答,在Q&A的環節中,如果沒有人站起來提問,就可以把課前收集的問題做一個解答。
或者可以在學員中找幾個比較有影響力、互動比較好的人,埋一個雷在裡面,讓他站出來提問題,帶動氛圍都是可以的。
答疑解惑包括有把握的回答和無把握的回答。老師答題是需要謹慎的,你有把握回答的問題,不一定全部都正確。
所以,要給大家一個「這是從你個人角度上做的分享」的感覺,包括我之前跟大家分享的一些關於認知類的知識,我也是說的僅供參考。
如果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照搬過來的理論,我覺得它說得很有道理,但這也只是從我個人角度來理解的,不是100%的正確。
無把握的回答套路大家應該都比較清楚,如果學員提出來的問題,你沒有辦法回答,你可以說:
「你問的這個問題非常好,非常有代表性,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大家的感覺可能不是那麼深刻的,所以我想請大家討論一下,看一下大家的想法。」
然後把問題拋給學員,讓學員進行討論。
很多時候老師回答不上來可能就差一點啟發,學員一討論、一回答,思路可能就受到啟發了。如果還是想不起來,你就可以總結一下幾位學員發表的感想。
當然這些東西肯定不能瞎講,如果這個問題講師不會回答,學員也沒有回答到點子上,講師還是要負責任、務實一點,給學員一個比較正式的承諾:
「這個問題,我覺得需要非常慎重的回答你,所以我確認以後告訴你。」這是一個比較負責任的態度。
▎ 慶祝成長教學策略
第三個遷移的方式叫做慶祝成長,這個部分的作用在於營造氛圍,烘託儀式感。
慶祝成長就需要有一些儀式感,比如頒獎儀式、鼓勵學員等。工具有學習微博、給學員的一封信、讓學員談收穫、一句話(一個詞)感受等。
這個環節這樣設計,第一個是比較有儀式感,第二個是學員寫下來的感受、收穫拍下來還是蠻好看的,也是培訓的成果之一。
其中,學習微博的操作方式如下:
第一步是「關於本課程知識,我能馬上想到的三個詞」;
第二步是「在微博或微信上分享本次課程的學習感受」;
第三步「告訴我的同學,一周後我最想嘗試和改變的一點」。
所有的學員寫完後,老師拍幾張照片發到微博或朋友圈,這也是老師自我宣傳的一種方式。
▎ 行動計劃教學策略
最後一個是行動計劃教學策略。很多時候學習完了,但是培訓並沒有結束,「培訓的結束是我們學習的開始」,這是我們經常會說的。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式,讓學習更加有效果並進行轉化,比如531行動改進、學習螺旋、課後作業、課後閱讀材料、出口粘貼等方式,都是幫助我們做行動計劃的工具。
轉化的過程中也需要有一些配合的人對學員進行約束,比如三方監督,企業的培訓經理去監督,業務部門的負責人監督,或者是企業有一個監督約束的機制。
說得直白一點,你布置的作業要有人催,要交作業還得改作業,還得去分享跟進作業,這些環節都是需要有人配合的。
行動計劃這一塊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比如出口粘貼。
把課程中學到的知識點,或者說對這個課程的一些評價和評估寫在紙上面,然後讓學員進行匿名投票,哪些地方是做得好的,哪些地方是做得不好的?
老師也可以得到一個有效的反饋,知道大家哪個地方還沒有學清楚、哪個地方掌握還不夠,可以在後期的輔導、下一階段的學習或者布置作業的側重點進行針對性調整。
531行動改進計劃也是經常會用到的,選出5點在課堂中出到的知識,量化執行;從5點中再選出3點比較重要的;從3點中挑出最重要的1點,這1點需要明確到時間節點、詳細的計劃、監督人等。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啦,持續關注格格,將為您帶來更多精彩分享!
格諾威(中國)諮詢簡介:
格諾威(中國)諮詢公司,是一家以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為指導,致力於人才開發技術的開發及運用的產品型諮詢機構,立志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才開發技術領導品牌。
2018年,格諾威獲選由央視CCTV-7認證的培訓行業「中國品牌」。
截至2019年底,格諾威已擁有30多項商標及版權產品;8本行業標杆及暢銷書籍;15家企業實踐基地,6家高校研究基地;50多位特聘專家;是中國培訓三好大賽連續六年戰略合作夥伴及技術指導單位,《培訓》雜誌戰略合作夥伴及中國內訓師大賽指定智庫輔導單位;是「建構主義」、「中國版權課程標註」、「湛盧坊」、「培訓師發展路徑-三維九級」、「點燃技術」、「學習項目設計」、「學習嘉年華」等行業熱詞及標準的發布者和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