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體驗和遷移的教學設計之遷移階段

2020-09-19 格諾威諮詢

Hello,大家好,我是格格。


前幾周劉暢老師跟大家分享了對教學設計的再認知,以及導入階段和組織階段的教學設計,接下來就是《基於體驗和遷移的教學設計》最後一部分:遷移階段的教學設計


我們不管學了多少知識、多少內容,最後都是需要進行遷移轉化的


如果學了很多東西,不運用到工作和實踐中,那可能學的東西都是浪費;如果不進行回顧,遺忘的速度也會很快。


跟大家舉一個例子,很多老師都聽過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量曲線



對於一個學員來說,學完課程以後,如果剛剛的記憶量是100%,那麼20分鐘過後,他的記憶量只有58.2%。就是學員學完東西後20分鐘,就會忘了快將近一半。


所以,回顧前面一個環節講到的90/20/8法則,講到20分鐘,我們要做一個總結回顧。


一天以後又會是一個高峰,學員的記憶量只能達到33.7%。所以一天課程結束後,我們需要布置課後的作業和練習,也是為了幫助學員進行回顧、轉化。


那麼,遷移階段的教學策略也分為四個部分:要點回顧、答疑解惑、慶祝成長、行動計劃。當然,僅供大家參考,相信大家也能在此基礎上延伸出更多、更好的一些方法。


要點回顧教學策略


要點回顧的方法可以分為老師回顧、小組回顧和個人回顧。運用的工具就是比如你說我猜、知識地圖、一站到底等。



我經常運用到的一種工具叫做「配對卡」。我們把課堂上講到的東西分成兩種,第一種卡叫做題目,第二種卡叫做答案


然後請每個小組在最短最快的時間內,把題目跟答案全部都連在一起,最快的小組可以獲得獎勵,這是配對卡,跟「你說我猜」有點類似。


第二種叫做知識地圖。我們可以運用一些工具,比如說思維導圖,把整個知識點串成一張比較完善的圖,讓我們的思維更加有邏輯感。


第三種叫做一站到底。一站到底這個節目大家應該看過,類似於知識競賽,讓各個小組PK答題,把知識點在競賽的過程中再做一個回顧。


另外,還可以進行回顧接龍,流程類、方法步驟類的知識就可以用回顧接龍工具。


當然還可以編成口訣,編成口訣是比較容易記憶的。比如出差前要帶的關鍵東西容易忘記,所以有的老師就編成一個口訣叫「伸手要錢」(身份證、手機、鑰匙、錢包)。


口訣一記,學習的東西就不會這麼容易忘記,所以口訣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答疑解惑教學策略


一般培訓完以後會有一個環節叫做Q&A,有些老師不太願意做這個環節,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跟學員做Q&A,冷場了五分鐘沒人提問,所以這個時候很尷尬。


第二種情況是有人提問題,而且是好幾個人提問題,但是他提的問題,老師答不上來,這也很尷尬。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我也提出一些建議。比如說你怕沒人提問題,我們可以課前收集


課前收集的問題在課前肯定沒有辦法全部回答,在Q&A的環節中,如果沒有人站起來提問,就可以把課前收集的問題做一個解答。


或者可以在學員中找幾個比較有影響力、互動比較好的人,埋一個雷在裡面,讓他站出來提問題,帶動氛圍都是可以的。


答疑解惑包括有把握的回答和無把握的回答。老師答題是需要謹慎的,你有把握回答的問題,不一定全部都正確。


所以,要給大家一個「這是從你個人角度上做的分享」的感覺,包括我之前跟大家分享的一些關於認知類的知識,我也是說的僅供參考。


如果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照搬過來的理論,我覺得它說得很有道理,但這也只是從我個人角度來理解的,不是100%的正確。


無把握的回答套路大家應該都比較清楚,如果學員提出來的問題,你沒有辦法回答,你可以說:


「你問的這個問題非常好,非常有代表性,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大家的感覺可能不是那麼深刻的,所以我想請大家討論一下,看一下大家的想法。」


然後把問題拋給學員,讓學員進行討論。


很多時候老師回答不上來可能就差一點啟發,學員一討論、一回答,思路可能就受到啟發了。如果還是想不起來,你就可以總結一下幾位學員發表的感想


當然這些東西肯定不能瞎講,如果這個問題講師不會回答,學員也沒有回答到點子上,講師還是要負責任、務實一點,給學員一個比較正式的承諾:


「這個問題,我覺得需要非常慎重的回答你,所以我確認以後告訴你。」這是一個比較負責任的態度。


慶祝成長教學策略


第三個遷移的方式叫做慶祝成長,這個部分的作用在於營造氛圍,烘託儀式感


慶祝成長就需要有一些儀式感,比如頒獎儀式、鼓勵學員等。工具有學習微博、給學員的一封信、讓學員談收穫、一句話(一個詞)感受等



這個環節這樣設計,第一個是比較有儀式感,第二個是學員寫下來的感受、收穫拍下來還是蠻好看的,也是培訓的成果之一


其中,學習微博的操作方式如下:

第一步是「關於本課程知識,我能馬上想到的三個詞」;

第二步是「在微博或微信上分享本次課程的學習感受」;

第三步「告訴我的同學,一周後我最想嘗試和改變的一點」。


所有的學員寫完後,老師拍幾張照片發到微博或朋友圈,這也是老師自我宣傳的一種方式


行動計劃教學策略


最後一個是行動計劃教學策略。很多時候學習完了,但是培訓並沒有結束,「培訓的結束是我們學習的開始」,這是我們經常會說的。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式,讓學習更加有效果並進行轉化,比如531行動改進、學習螺旋、課後作業、課後閱讀材料、出口粘貼等方式,都是幫助我們做行動計劃的工具。


轉化的過程中也需要有一些配合的人對學員進行約束,比如三方監督,企業的培訓經理去監督,業務部門的負責人監督,或者是企業有一個監督約束的機制。


說得直白一點,你布置的作業要有人催,要交作業還得改作業,還得去分享跟進作業,這些環節都是需要有人配合的。



行動計劃這一塊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比如出口粘貼。



把課程中學到的知識點,或者說對這個課程的一些評價和評估寫在紙上面,然後讓學員進行匿名投票,哪些地方是做得好的,哪些地方是做得不好的?


老師也可以得到一個有效的反饋,知道大家哪個地方還沒有學清楚、哪個地方掌握還不夠,可以在後期的輔導、下一階段的學習或者布置作業的側重點進行針對性調整


531行動改進計劃也是經常會用到的,選出5點在課堂中出到的知識,量化執行;從5點中再選出3點比較重要的;從3點中挑出最重要的1點,這1點需要明確到時間節點、詳細的計劃、監督人等。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啦,持續關注格格,將為您帶來更多精彩分享!


格諾威(中國)諮詢簡介:


格諾威(中國)諮詢公司,是一家以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為指導,致力於人才開發技術的開發及運用的產品型諮詢機構,立志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才開發技術領導品牌。


2018年,格諾威獲選由央視CCTV-7認證的培訓行業「中國品牌」。


截至2019年底,格諾威已擁有30多項商標及版權產品;8本行業標杆及暢銷書籍;15家企業實踐基地,6家高校研究基地;50多位特聘專家;是中國培訓三好大賽連續六年戰略合作夥伴及技術指導單位,《培訓》雜誌戰略合作夥伴及中國內訓師大賽指定智庫輔導單位;是「建構主義」、「中國版權課程標註」、「湛盧坊」、「培訓師發展路徑-三維九級」、「點燃技術」、「學習項目設計」、「學習嘉年華」等行業熱詞及標準的發布者和引領者!

相關焦點

  • 基於體驗和遷移的教學設計之組織階段
    上周劉暢老師給大家講到《基於體驗和遷移的教學設計之導入階段》,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組織階段的教學設計。組織階段是整個課程正式開展的部分,按照課程開發的三段論,即導課、正課和結課,組織階段屬於正課部分。 組織階段有四個地方可以做教學設計,第一個是講知識點的時候,因為不管是講授式、案例研討式、小組討論式還是情景模擬式課堂,我們都繞不開一個地方,就是知識點。 授課過程中講師會告訴大家一些觀念、信息、技巧等,我們統稱為知識。
  • 雲端遷移 - Evernote 基於Google 雲平臺的架構設計和技術轉型(上)
    在遷移的過程中,面對網絡、硬體、軟體、用戶各方面的問題,Evernote是如何處理,並設計新的架構的,我們一起來學習。註:本文來自Evernote官方文檔翻譯,若有不對的地方請參考原文。架構設計與技術轉型我們很早就在項目中明確,我們現有的數據中心和GCP之間的網絡連接將是我們成功的關鍵和制約性條件。
  • 寶雞劉波文再讀《於永正與五重教學》有感:為遷移而教丨暑修班·閱讀
    美國教育家特而福特提出了「為遷移而教」的教學思想,仔細想來,這和李新在《為有源頭活水來》中提出的「學以致用」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我想斷言:學而不用等同於學而無用。這讓人想到於永正老師的「五重」教學法之「重遷移」。於是,我近期再讀《於永正與五重教學》這本書,感覺當下很多語文老師在教學環節中都突出了「遷移」。結合語文教學和習作課題研究,我認為主要是基於讀的遷移。
  • 以遷移理論促進小學寫字教學
    北京育才學校書法課堂什麼是「學習遷移」?它是指學生的學習經驗對以後的學習產生影響及其將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實踐的心理活動過程。學習的遷移,實際上也是知識的遷移,進而轉化為技能和能力的遷移。這種「參與」和「促進」的過程,就是遷移的過程。結合自身的寫字教學實踐以及對學習遷移理論的學習,我認為在小學寫字教學中,寫字知識的遷移會促進寫字教學的實效,對學生寫字技能的提升、學生好習慣的養成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教學能手劉波文:為遷移而教——再讀《於永正與五重教學》| 成長一「夏」
    美國教育家特而福特提出了「為遷移而教」的教學思想。仔細想來,和李新在《為有源頭活水來》中提出的「學以致用」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我想斷言:學而不用等同於學而無用。 這讓人想到於永正老師的「五重」教學法之「重遷移」。於是,再讀《於永正與五重教學》這本書,感覺當下很多語文老師在教學環節中都突出了「遷移」。
  • 基於OpenStack的虛擬機在線遷移
    以下是作者原文:一直想和大家分享虛擬機的在線遷移,考慮到穩定性,我們在線上運行了幾個月比較穩定後,再總結出來和大家分享。大致描述一下場景:系統採用了計算存儲鬆耦合結構,虛機的映像文件在遠端共享存儲上,所以遷移起來速度很快。
  • 學習遷移之早期的遷移理論
    形式訓練說主張遷移要經歷一個「形式訓練」過程才能產生。形式訓練說的心理學基礎乃是官能心理學。從形式訓練的觀點來看,遷移是通過對組成心的各種官能的訓練,以提高各種能力如注意力、記憶力、推理力、想像力等而實現的。而且,遷移的產生將是自動的。重要考點提煉:地位:關於遷移的最早理論;形式訓練說重在訓練學生的官能,學習的內容不重要,認為各種官能提高了遷移可以自動發生。
  • 從遷移學習走向整體建構
    雖然遷移廣泛存在,但要能夠進行正遷移並非易事。我的師父——張興華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正遷移量越大,他們通過學習所產生的適應新的學習情境或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就越強。這種正遷移量的實質,是學生掌握已知的概括化程度。在我20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始終注重讓學生溫故知新,探新再連舊,實現新舊知識的「跨越」。
  • 聯邦學習 OR 遷移學習?No,我們需要聯邦遷移學習
    訓練過程完成後,則進入預測階段。完成的基於密文分享的 FTL 過程如 Algorithm6 所示:並行處理邏輯流程包括三個階段:並行加密、並行梯度計算和並行解密。在並行加密階段,對發送給另一方的組件進行並行加密。在並行梯度計算階段,對加密分量進行並行運算,包括矩陣乘法和加法,以計算加密梯度。在並行解密階段,對掩模損失和梯度進行並行解密。最後,AB 雙方交換解密的掩模梯度,用於更新神經網絡。在劃分為 20 個分區的情況下,並行方案比串行方案的速度提高了 100 倍。
  • 【成果展示】讓「負遷移」發揮「正能量」
    《神奇的莫比烏斯帶》的教學為例    當代認知心理學對遷移的研究表明,遷移是人類認知的普遍特徵,凡有學習的地方就有遷移。但這種看似「負面」的情感,在「魔術」這種特定的環境中,卻是有益的,因為只有當「魔術」的結果讓人出乎意料時,「魔術」的作用才能得以發揮,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才能得以激發。基於這樣的學情,在課的開始,我先出示一張紙條(正面藍色,背面白色)。正兒八經地提問:「認識它嗎?」學生毫無興趣地說:「當然認識」「老相識了」「長方形紙條嘛」。
  • 華為的遷移技術助力中信銀行ODS數據遷移
    二、中信ODS系統數據遷移介紹中信ODS平臺建設時間較早,資料庫和GPFS文件系統存儲設備使用了2臺IBM的DS8300和4臺V7000,16年都面臨維保過期需要下線,需要將90T左右數據遷移到新採購的華為OceanStor 6800 V3存儲。
  • 業務遷移上雲秘籍:從本地環境遷移到雲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效控制投資風險:系統在開發過程的任何階段都有失敗的可能,但在開發的初期就要進行硬體投資,一旦失敗前期的投資無法收回,採用雲服務試錯成本低。 敏捷與效率:自由的進行實驗,更快速的開發。 靈活性:雲的彈性可擴展,支持在線擴容。根據負載大小,彈性可伸縮。 全球化:在雲中非常方便的把業務遷移到另一個地域。 多樣性:第一時間體驗到先進的技術,如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物聯網等。
  • 水平遷移VS垂直遷移、一般遷移VS具體遷移
    遷移的分類在考試當中考察頻率不低,主要是單選題的形式出現,大家最容易弄混的分類是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以及一般遷移和具體遷移,那麼接下來我們將針對這兩個重點分類詳細說明。根據遷移內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不同,可以把遷移分為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
  • 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與重組性遷移
    教師招聘考試中經常會考到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與重組性遷移相關知識點,今天為大家簡單介紹:1.同化性遷移是指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本質特徵相同的一類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義與作用或將新事物納入原有的經驗結構中去。同化性遷移的特點是自上而下,原有的經驗結構是上位結構,新的經驗結構是下位結構。
  • 什麼是學習遷移?
    我們認為,兩種學習材料之間的共同因素固然是產生遷移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的條件。如果不能通過概括,把握一般原理,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也難以產生遷移。事物雖然是多種多樣的,但卻有共同的東西,即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人就能以不變應萬變,產生廣泛的遷移。所以贊科夫和布魯納都強調,在學校中應加強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學,道理就在於此。
  • 「深度學習」基於RNN實現特定庫的分子生成的遷移學習指南
    在本工作中,作者利用基於SMILES的GRU-RNN模型對18個小數據的藥化分子庫進行分子生成。通過對不同的遷移學習的配置實驗,作者提出了在基於RNN的分子生成任務中使用遷移學習的經驗性原則和建議。——背景——得益於大型資料庫(如ZINC,ChEMBL等)的出現和機器學習技術的蓬勃發展,深度學習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了藥物設計中,而分子生成正是其中主要的一類任務。
  • 《王者榮耀》角色遷移攻略 角色遷移步驟詳解
    導 讀 《王者榮耀》遊戲裡安卓帳號和ios帳號不能互通是很多玩家最難受的點,很多小夥伴都是放棄了安卓有價值的號去玩
  • 企業的業務遷移上雲有哪些方法步驟 遷移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有效控制投資風險:系統在開發過程的任何階段都有失敗的可能,但在開發的初期就要進行硬體投資,一旦失敗前期的投資無法收回,採用雲服務試錯成本低。 敏捷與效率:自由的進行實驗,更快速的開發。 靈活性:雲的彈性可擴展,支持在線擴容。根據負載大小,彈性可伸縮。 全球化:在雲中非常方便的把業務遷移到另一個地域。 多樣性:第一時間體驗到先進的技術,如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物聯網等。
  • 基於同質區和遷移學習的高光譜圖像半監督分類
    針對這一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同質區和遷移學習的半監督高光譜圖像分類方法。首先對高光譜圖像進行分割獲取純度較高的同質區斑塊,然後將有標記樣本點所在斑塊作為源域,剩餘未標記樣本作為目標域,實現多次遷移,減少同一圖像中各地物的分布差異,最終完成對目標域中大量未標記樣本的分類。實驗結果表明,可以得到較好的分類效果。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雲遷移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銘普雲遷移根據不同的遷移場景,有雲遷移、數據遷移和小機遷移,雲遷移指的是企業從傳統機房向雲平臺的遷移。傳統機房和雲平臺向比較,優點在於強大的存儲能力、計算能力、高性價比和多樣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