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稻田直播互動「雲插秧」,傳承千年稻米農耕文化

2020-12-20 中國日報網

2020年5月27日,十月稻田聯合京東超市,在「中國優質稻米之鄉」五常傾力打造了一場具有民俗特色、農耕演示、傳統文化等多元要素的插秧節活動。

「插秧節」是一項傳統節日,也是一種農耕文化,它將祖先們的插秧儀式予以再現,將祖先們的願望和插秧技巧代代相傳。十月稻田的插秧節活動,正是以「食五常稻米,傳國米之魂」為主題,活動現場舉行開秧門儀式,不僅有五常領導現場發言,還設置了耕牛插秧、趣味橫生的插秧比賽等活動環節,充分展示五常民俗特色和稻作傳統文化。

線上雲直播,插秧進行時

由於疫情防控的原因,十月稻田本次插秧節採用了與京東超市聯合雲直播的形式,通過線上平臺為千萬消費者在線直播插秧儀式,將主播的介紹與現場講解相結合,讓觀眾更清楚直觀的展現插秧節的各項活動,感受五常稻米文化與人文底蘊。同時直播過程中還設置了豐富的互動福利,五常大米現場試吃品鑑,直播間有獎競猜,還有熱門商品大額優惠劵限時放送。

在農業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很多地區的插秧環節都已經被機械化取代。但作為一項傳統的農耕文化,插秧節更多傳達的是其背後的文化價值:「插秧節」插下的是對收穫的希望,「一年之計莫如樹谷」「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插秧節」更寄託了農民對好收成的希望。

作為五常大米的知名企業,十月稻田以盛大儀式來啟動插秧這一激動人心的環節,歌之舞之,足之蹈之,以此烘託插秧之樂,展望稻田金黃、穀粒滿倉豐收盛景,其中的意義正是為了傳承五常稻米文化,向廣大消費者傳達企業的執著初心。

品質保障,助力五常大米新發展

說到大米,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五常稻花香大米」。五常大米聞名遐邇,有「貢米」之稱。2019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單中,五常大米繼續蟬聯區域品牌全國大米類第一,品牌價值677.93億元。但是,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五常大米真假難辨、品質參差不齊,消費者想要買到真米、好米著實不易。

為了確保五常大米的品質,十月稻田從源頭入手,在五常大米產區建立種植基地,產區附近建立彩橋米業工廠,從種植環境,種子育苗,化肥農藥使用,加工倉儲包裝等全流程進行規範和標準,以期保證農產品的安全和品質。稻米成熟、當地收割、當地加工,避免長途輸運導致稻米營養流失,最大限度保留稻米的原滋原味,保證五常大米高品質、高口感。

這種產業模式,讓原糧就地轉化和加工增值,帶動了傳統農業由初級加工向高附加值加工轉變,讓資源得到高效利用,品牌的產業鏈條被拉長,也一定程度帶動了當地就業。面對高速市場增長給與五常大米的歷史發展機遇,十月稻田以自身行動切實保護五常大米品質及口碑,捍衛五常大米金字招牌,助力五常大米新發展。

十月稻田,專注東北香米,始終堅守品質,以創新作為發展驅動力,把握消費新時代,贏得消費新未來,不斷為消費者解鎖品質健康生活的更多新選擇,助推大米行業的快速發展,為中國糧食市場穩定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瀋陽瀋北新區:傳承稻米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
    瀋陽瀋北新區:傳承稻米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 中新網·遼寧
  • 走進中國稻米博物館 弘揚農耕文化助推鄉村振興
    中國江蘇網訊 20日上午,2019年「感知廬江」主流網絡媒體行採訪團一行走進廬江縣「中國稻米博物館」,回顧農耕文化歷史、感受稻米文化魅力。  中國稻米博物館坐落於廬江縣臺灣農民創業園內,是世界第六家、中國大陸唯一一家稻米博物館,館名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題寫。廬江縣是糧食生產大縣,種植稻米歷史久遠,當地農民很多以稻米作為主要農作物。
  • 石柱三星鄉舉辦插秧節體驗農耕文化
    5月31日,重慶石柱縣三星鄉在三樹村有機水稻種植基地舉辦了以「康養石柱·稻香三星」為主題的插秧節活動,數十位家長帶著孩子,挽起褲腳,參與到這場別開生面的農耕文化活動中。濛濛細雨擋不住家長和孩子們踴躍參加插秧節活動的熱情。他們早早挽起褲腳,赤腳踩在水田裡,手拿著嫩綠的秧苗躍躍欲試。
  • 故鄉那一抹鄉愁 傳承好周口農耕文化
    他們不忘歷史傳承,帶著發揚光大「四珍」的使命,查訪老周口三河兩岸的牛肉老作坊,遍閱老周口特產美食傳記古籍,最終挖掘出「周家口牛肉」百年獨傳配方及製作工藝,後經多次配方試驗,最終找回了周家口牛肉的原始風味,「始出牛肉臻品,重溢千年鼎鑊之香。」農事桑梓 領略豫東農耕文明的特色魅力上下五千年的農耕文化早已浸入中國人的骨髓和血液。
  • 東源義合鎮舉辦「稻田文化節」 展示傳統農耕文化
    近日,東源縣義合鎮陽光綠源農場舉辦了當地第四屆稻田文化節現場熱鬧的割稻比賽、精彩的歌舞祭祀表演……呈現出一種新田園主義生活方式讓嚮往田園的都市人感受到了田園生活的快樂。 活動當天,隨著主持人一聲令下,來自珠三角等城市以及河源本地的遊客們開始投入到緊張激烈的親子割稻比賽中。
  • 十月稻田,來自黑土地的稻香,讓每一餐更有溫度
    十月稻田,來自黑土地的稻香東北地區稻米種植歷史悠久,被稱為我國糧食的安全「壓艙石」。十月稻田地處東北腹地,在黑龍江五常建有種植基地,坐擁萬畝良田,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耕種法則,傳承中國千百年的稻作文化,用心做好米。
  • 抓泥鰍、插秧、犁地……海寧組織市民體驗傳統農耕記住鄉愁
    農耕文化是我國農業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與傳承農耕文化,對美麗鄉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6月7日,海寧市馬橋街道舉行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第三屆「鄉愁·農耕記憶」活動。活動設置了「快來快來抓泥鰍」、「誰家牛兒跑得快」、「我是插秧小能手」、「偷雞不成蝕把米」這4個一聽名字就非常好玩的小遊戲,孩子們卸下身上滿滿的學業壓力,在田間泥塘盡情玩耍。「誰家牛兒跑得快」是一個全新的田間活動,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 白天賞稻田畫割稻子,晚上看無人機和露天電影……崇明新村...
    金秋十月,稻子成熟了!今天,崇明新村鄉舉辦「鍋舞田園 稻香新村」第二屆上海新村稻米文化節「豐收季」活動,村民們懷揣著豐收的喜悅,看著收割機穿梭在金黃的稻田裡;入夜,無人機表演在鄉村的夜空上演,還有露天電影《地道戰》播放,把豐收的喜悅推向高潮。
  • 雲南女人最厲害 看演出,才知最美梯田的插秧人 竟全為女人!
    我一直以為全世界人都是男耕女織,我以為全世界的稻田都遠離女人,只吃稻米飯從來沒插過秧也沒看過稻子如何長大的人,對人在泥塘裡如何站立一直十分好奇,直到遇到元陽插秧季,讓我對印象稻田走向顛覆,原來元陽裡的稻田民族,插秧只屬於女人。
  • 「晉源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專題報導之二」花塔村:圍繞稻田公園打造產業鏈,三效耦合鋪就致富路
    稻田文化捲軸製作、機械插秧體驗、生態放養、生態認養、農產品展示和餐桌計劃,晉源區第三屆插秧文化節不僅讓晉祠大米這一農耕文化品牌廣為人知,也讓舉辦地——花塔村稻田公園,成了太原市民的網紅打卡地。作為晉祠大米的主產區,花塔村不僅具有得天獨厚的水土條件,而且是我省率先實現農機化的稻米種植區。
  • 周口有故事:留住鄉愁 弘揚周家口農耕文化
    他們不忘歷史傳承,帶著發揚光大「四珍」的使命,查訪老周口三河兩岸的牛肉老作坊,遍閱老周口特產美食傳記古籍,最終挖掘出「周家口牛肉」百年獨傳配方及製作工藝,後經多次配方試驗,最終找回了周家口牛肉的原始風味,「始出牛肉臻品,重溢千年鼎鑊之香。」
  • 吃原陽大米,品黃河故事—水牛趙「中國黃河稻米文化博物館」
    如今,原陽縣在黃河稻夫「中國大米歷史博物館「」之外,又新增一個以「黃河文化、農耕文化、水牛稻產業發展「為主要展現內容的水牛趙「中國黃河稻米文化博物館」。今年十月初,原陽縣太平鎮水牛趙村「水牛稻田園綜合體」內的「中國黃河稻米文化博物館」開始對外開放,通過展現以黃河稻米為主題的黃河文化、農耕文化,讓遊客更好地了解原陽大米暨水牛稻的發展歷程,僅一個多月時間博物館已經接待了上萬人。原陽縣太平鎮水牛趙村曾經是一片鹽鹼地。
  • 吳興:自然農場 手工插秧
    6月25日,湖州市吳興區埭溪鎮山背村璞心自然農場,30多名農村婦女戴著鬥笠雨披,赤腳下田,以最傳統的方式手工插秧。眼下正值梅雨季節,農場緊抓農時組織夏種,成為鄉村田野間一道靚麗的風景。據悉,今年該農場共種植300餘畝水稻,全部採用拖拉機開耕、露天育秧、手工插秧、施用菜籽餅肥,整個過程不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傳統耕作種植水稻周期長、人工費,所產稻米更受歡迎。自2011年以來,湖州璞心農場全面推廣自然生態農法,復原傳統農耕方式,並以傳統農耕文化帶動農業生態旅遊,助力鄉村振興。傳統手工插秧夏種忙。
  • 感受臨盤農耕文化,讚美郫都創意農業
    首屆成都市郫都區首屆望叢農耕文化節暨「產品共享」會議在晨光社區成功舉行。在「」小長假的第一天,來到活動現場的周邊社區居民有一個獨特的「勞動節」。本次活動由郫都區農林局郫筒街道主辦,晨光社區成都京雲,神農農機合作社承辦。
  • 認領景區稻田 體驗農耕+旅遊樂趣
    認領景區稻田 體驗農耕+旅遊樂趣漵浦「農飛客」公司組織城裡人在穿巖山情侶谷景區種植生態稻6月7日,星期天,雪峰山旅遊4A景區穿巖山森林公園情侶谷,小型耕田機聲隆隆正在這裡遊玩的七、八位遊客看見這場景,也脫鞋挽褲,跳到田裡,嘗試一番插秧的味道。情侶谷是一條沿溪而上的美麗峽谷,溪的左邊是一排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塊塊水田,面積大約50來畝。景區開放後,雪峰山旅遊公司從農民手中流轉過來專門種植過去的「農墾58」常規稻,但產量不高。
  • 常山縣開展「父親的水稻田」稻田收割暨稻田藝術作品《時間》共同...
    近日,一批「稻友」來到常山縣天馬街道五聯村參與「父親的水稻田」稻田收割暨稻田藝術作品《時間》共同創作會活動現場,在田間地頭,體驗農事,赴一場與稻田的約會。常山縣委書記葉美峰,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餘風參加活動。來到五聯村,筆者看到,「稻友」們正抬著打稻機,手提鐮刀,向水稻田出發。參與者中,有來自全省各地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稻友」,他們互不相識,卻並肩前行、統一勞作,一同感受農耕的樂趣。
  • 稻花香裡說夢想 飽蘸深情寫詩章——建行紅河州分行2020年學子下鄉農耕文化體驗活動紀實
    田間地頭的「裕農學堂」「上個月,建行請了省農業大學的專家到我們合作社進行授課,上完課後專家們還到農戶的稻田裡進行指導。」在與農戶交流的過程中,學子們了解了建行「裕農學堂」的活動模式。「建行的服務就像及時雨,在我們合作社需要貸款的時候,送來了『雲企貸』;在我們大米滯銷的時候,為我們搭建善融商務『扶貧專區』,直播帶貨促銷量,現在我們種植的雲恢502稻米已經賣完了;在我們農忙需要技術幫扶的時候,建行請來了水稻專家。希望學生們能夠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多學一些知識,多了解一些民情民生,做一個有情懷、有擔當、有夢想的青年人。」「好吃米」合作社的主要負責人對學子們寄語。
  • 淮安食博會上「淮味千年」奏響品牌強農華美樂章
    近年來,淮安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聚力打造「淮味千年」優質農產品公用品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取得了豐碩成果。「淮味千年」揚帆起航四河穿城、五湖鑲嵌、氣候溫潤,地處我國地理南北分界線上的淮安,農業生產自然稟賦優異,大米香、蝦蟹美、黑豬壯、蘭花俏、蒲菜嫩……眾多優質特色農產品,造就淮安成為傳承千年的淮揚菜發源地之一。
  • 又是一年插秧季,記者去上海市郊走了走,發現種地和以前不一樣了……
    這個品種屬於中晚熟大米,由閔行區稻米產業聯盟成員之一的上海沁弘種業有限公司所選育,去年7月通過了上海市農作物品種審定,適合閔行地區種植。用「閔粳366」煮飯,清香軟糯。供圖:閔行 三農科學種植則進一步提高了本地產大米的質量。在上海,不僅有水稻機械化插秧實現更加精準地施肥作業,而且有越來越普及的綠色種植方式。
  • 成都溫江萬春稻田驚現「大熊貓」
    成都溫江萬春稻田驚現「大熊貓」 2018-06-11 17:22:00來源:央廣網 稻田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