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源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專題報導之二」花塔村:圍繞稻田公園打造產業鏈,三效耦合鋪就致富路

2020-10-10 太原臺經濟生活頻道

晉祠鎮花塔村利用清產核資結果,盤活了村南的330畝閒置土地,建成了供市民朋友吃、遊、玩一體的稻田公園,實現了資產的保值增值,解決了農村投資乏力的問題。那麼,這片集體資產是如何「變活」的?稻田公園的建設,如何改善了村莊的面貌和環境的呢?我們跟隨記者,到花塔村的稻田公園實地看一下。

稻田文化捲軸製作、機械插秧體驗、生態放養、生態認養、農產品展示和餐桌計劃,晉源區第三屆插秧文化節不僅讓晉祠大米這一農耕文化品牌廣為人知,也讓舉辦地——花塔村稻田公園,成了太原市民的網紅打卡地。作為晉祠大米的主產區,花塔村不僅具有得天獨厚的水土條件,而且是我省率先實現農機化的稻米種植區。

廣種薄收,使得曾經的肥沃水田大面積撂荒,村南這330畝耕地變成了閒置資產。近年來,隨著煤礦關停並轉,西山的地下水資源逐步恢復。2017年11月,花塔村被列為晉源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先行村。改革政策和生態環境的利好因素,讓這片閒置的集體資產「久旱逢甘露」。

花塔村黨支部書記 花塔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 何建平:2018年 我們村兩委班子 就有這種思路 有這種考慮 咱們還是恢復種植晉祠大米 再加上晉源區委 區政府 對恢復晉祠大米 每畝還補助1000元 這麼好的政策 我們就把這個資源盤活了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村民變成股民,土地流轉使閒置的稻田成為集體的活資產,種稻還有補助,村民的積極被充分調動了起來。花塔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後,一方面引進農業技術等方面的專家量身打造稻田公園,一方面引進優良稻種開展試種。



在晉源區農業農村局的大力支持下,花塔村將農業專家請到田間地頭進行指導,通過培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施用有機肥,完善灌溉水渠、收割機械等配套建設,實現了晉祠大米的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種植。2019年,稻田公園的185.6畝水稻獲得了大豐收,平均畝產稻穀超過1000斤,年總產晉祠大米達13餘萬斤。久違的晉祠大米再次飄香,不僅為村民帶來了巨大的收益,也為晉源區傳承農耕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載體。

花塔村黨支部書記 花塔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 何建平: 解決了全村三十來人的勞力就業 今年他們收入都能達到兩萬五到三萬元 同時通過產權制度改革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村民們原來沒有分紅 現在有了分紅了 都享受上產權制度改革帶來的紅利了

三年來,晉源區按照中央及省市安排部署,堅持正確改革方向和科學發展路徑,紮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以改革激發動能,多措並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以稻田公園為代表的現代田園綜合體,正在不斷探索發展現代農業、休閒農業、特色農業和鄉村旅遊等新業態,全力促進農民穩定增收,讓更多改革成果惠及廣大農民群眾。



在晉源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花塔村圍繞稻田公園建設,用政策盤活集體資產,用科技恢復晉祠大米,用歷史講述農耕文化,用旅遊振興鄉村經濟,實現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三效耦合,生動地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2020年8月21日,「全國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在太原召開。會議期間,與會人員現場觀摩了太原市晉源區花塔村、寺底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和晉源區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晉源區積極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有效破除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盤活各類集體資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勾勒出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藍圖,為同類型地區改革推進提供了工作借鑑和現實參考。


來源:太原廣播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經濟新視界》

相關焦點

  • 田野如畫卷,致富道路寬!太原晉源區:深化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真正...
    晉源區通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改革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95個建制村全部成立集體經濟組織,實現了「閒置資源盤活、集體經濟壯大、農民穩定增收」的喜人變化,蹚出了一條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新路徑。晉源區晉祠鎮花塔村黨支部書記、花塔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 何建平:產權制度改革,我們晉源區是2017年被國家定為全國100個改革試點,我們村又是晉源區的試點,所以我們率先進行了產權制度的改革。
  • 「晉源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專題報導之三」搭建平臺盤活資產 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現場觀摩了太原市晉源區花塔村、寺底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和晉源區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晉源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 張來弟:晉源區成立這個交易中心 想的就是一個 給晉源區老百姓 對產權流轉交易這兒 提供一個平臺 第二個 也是想為集體資產這一塊 進行一個監管 規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 確保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更好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在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當中
  • 大慶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結束
    據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改革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重要改革,關係構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制度基礎,對保障農民權益、完善鄉村治理具有重大的意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此項改革,成立了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10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縣、鄉、村層層組建工作專班,實施專項推進。
  • 農卓松到平南縣調研指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
    2020年10月10日,貴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農卓松到平南縣調研指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調研工作中,農卓松先後深入平南縣平南街道羅合社區、丹竹鎮東山村、石硤龍眼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平南縣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等地,詳細了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成效和改革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情況。
  • 華龍「三變」出「三新」——濮陽市華龍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
    2016年6月,華龍區改革全面啟動,12月,華龍區被認定為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範縣(區);2017年6月,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區)」。2017年12月29日,為全區59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放了農村經濟組織登記證書,華龍區成為全國100個試點中第一個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縣(區)。
  • 【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董家灣村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村民年...
    新疆日報訊(記者蓋有軍 通訊員劉輝報導)一棟棟漂亮的村民住宅樓、一排排整齊的門面商鋪,乾淨的柏油路、氣派的體育館、村民們燦爛的笑臉……這是吉木薩爾縣二工鎮董家灣村給人的第一印象。
  • 沛縣楊屯鎮:「三步」走活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中國江蘇網7月5日徐州訊 自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來,沛縣楊屯鎮以「三個突出」為路徑,穩步實施「確權、賦能、活權」三步走戰略,產權改革成果豐碩。截止目前,全鎮21個村居成立標準化股份經濟合作社17個,經濟合作社4個,界定成員60166人,此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 山東這些縣市被國家選中試點農村集體產權改革 有你家鄉嗎?
    齊魯網10月14日訊14日,記者從中國農業部官方網站獲悉,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精神,由點及面開展集體經營性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經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推薦,農業部、中央農辦確定北京市海澱區等100個縣(市、區)為2017年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
  •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全面推開 一類股迎風口望持續火爆
    重大事件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全面推開 土地流轉規模將提升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3月11日發布《關於做好2020年農業農村政策與改革相關重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已有的15個整省試點省份要做好檢查驗收
  • 澄邁頒發首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股權證
    本報訊 (記者 邱江華 通訊員 王家專)澄邁縣加樂鎮長嶺村委會日前舉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股權證頒證儀式,該村295戶1382名村民代表現場領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股權證,成為該縣首批持有農村集體股權證書的股東。這標誌著澄邁縣股權證發證全面啟動。
  • 中州學刊•觀點 |劉同山 陳曉萱•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總體目標、階段進展與後續挑戰
    目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主要完成了包括承包地、宅基地在內的各類農村集體資產的分類確權登記頒證,以及在「三權分置」政策設計下對集體成員的承包地、宅基地財產權利和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收益的有限還權賦能。從改革進展和實踐發展看,下一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需要應對如何協調政策多目標衝突、如何提高改革的整體性、如何在更大範圍優化資源配置等三個方面的挑戰。
  • 【"三民」活動】青島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讓3000萬農民收穫...
    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事關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農村改革中處於首要地位,積極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探索農村集體經濟實現形式
  • 每日一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試點改革 pilot reform of rural...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上提交的報告指出,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任務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
  • 【鄉村振興】山南鎮:產權改革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山南鎮按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重點對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革
  • 寒亭街道葉家莊子村——產權制度改革改出「新天地」
    葉家莊子村地處寒亭街道東北部,曾先後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省級生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等榮譽稱號,成績的取得,秘訣就是——農村產權制度改革。2018年,葉家莊子村在寒亭區率先進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現全村169戶「家家是股東、戶戶可分紅」。整個產改過程規範有序,盤活了農村集體資產和農民資產,將全村農戶帶入增收致富的「快車道」。
  • 關於農村制度改革的建議
    中國農村改革不是單方面的土地改革,不是單方面的戶籍改革,也不是單方面的社會保障改革。中國農村改革應該基於集體所有制基礎上的系統性整體改革。二、集體所有制    中國農村最主要的資源就是土地(包含水域),所以土地制度是中國農村制度的基礎。中國農村土地實行的是集體所有制,集體所有制也是農村制度的基礎。集體所有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自願的基礎上將土地經營權包幹到戶。
  • 農村產權改革: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創新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直接關係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關係農村基本經濟經營制度的發展方向和農村社會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也關係到國家的戰略全局。不少學者專家認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中國農村的又一重大改革,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 邯鄲日報:邯山區南堡鄉萬畝桃園鋪就致富路
    近日,《邯鄲日報》新開鄉村振興專欄首發《邯山區南堡鄉萬畝桃園鋪就致富路》文字新聞,對邯山區「2+2+N」鄉村振興戰略及萬畝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報導。
  • 十九大報告解讀丨夏英: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激活鄉村發展價值
    筆者以為,重要的途徑是通過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解放農村生產力,激發農村價值,讓農業變強、農民變富、鄉村變美。這在於土地是城鄉發展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鄉村最具潛力的巨大資產。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包括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和機制、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及深化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等,適時對農村生產關係作出調整,以適應新時代農村生產力發展要求。
  • 探索創新土地關係依然是當前深化農村改革的根本任務
    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土地改革的又一次飛躍近年來,在全國普遍推行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新時期農村改革和發展的重大部署安排,是農業經營領域在體制機制和制度上的重大探索和創新,是一場可以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相媲美的新的農村集體土地改革。改革的主要任務是:第一,落實好農民對土地等集體資源資產的佔有權和收益分配權以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各類資源資產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