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風雅」這個成語談不上褒義,也談不上貶義,是指一些具有商業身份的人,為了提高自己身價,提升自己品味,刻意向文化領域來靠攏,假裝自己很有文化的樣子。比如,古代的那些商人、地主常常會邀請文化名人到自己家中做客,甚至會豢養一些文化人,通過這些文化人寫寫文章、作作詩,來提高自己的文化形象。
「附庸風雅」這個成語談不上褒義,也談不上貶義,是指一些具有商業身份的人,為了提高自己身價,提升自己品味,刻意向文化領域來靠攏,假裝自己很有文化的樣子。比如,古代的那些商人、地主常常會邀請文化名人到自己家中做客,甚至會豢養一些文化人,通過這些文化人寫寫文章、作作詩,來提高自己的文化形象。在粉絲吹捧聲中,這些人也會表現出沾沾自喜的樣子,真正詮釋了從附庸風雅再到快樂的轉換。
潘長江的書法,跟他演的小品一樣輕快幽默。他在舞臺上,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歡樂,他的小品沒有表演的印跡,讓人感覺表演就是生活。
同樣的,這種藝術氣息也被他融入書法當中,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一個人的做派和性格如何,字就是什麼樣子,所謂人如其字!
潘長江寫書法,可能更多的是愛好,屬於藝術修煉的一種方式,初衷可能是希望能通過不一樣的東西讓他擅長的領域有所增長,也就是所謂的觸類旁通。
不過因為本身不是非常專業,也達不到那些文豪的高度,所以不用太期望他的書法能值多少錢,相對於其他明星來說,他的書法算不錯了。
他的書法功底還是有的,但是藝術價值不大,更多代表了他的個人價值。他的書法風格也挺多變,或許是年紀大了,僅僅是作為日常愛好,沒有時間專研自己的風格。我們在分析或者欣賞書法作品時通常用「形種兼備」來形容一幅好作品。所謂「形」,指由特殊的筆畫線條所構成的外形,包花字的筆法、字法、章法。所謂「神",指形中內在的精神,包括筆力,氣勢,神態,情感等各個方面。因此,欣賞書法作品,不僅要看一點一畫一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筆力氣勢和神態。如果一幅作品能達到外形美觀多姿,內在奕奕有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形神兼備",那就是一幅好作品。 縱觀潘長江的書法作品,顯而易見地離「形神兼備」差太遠了。
說實話就網上找到的圖片,潘叔書法造詣方面還比較初級,有點像潘叔的表演內容創作上。能看得出來平時有練習,但還需要加強練習,還要有個老師來教,時間充足的話國學方面也可以接觸,加強審美方面的提高,深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