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位舉人23位進士:廣東最美百侯古鎮,人才輩出的客家僑鄉!

2020-12-23 福大人愛旅遊

廣東梅州的大埔可能是粵東地區客家人最為集中的地方之一,被譽為「客家香格裡拉」,傳統建築、文化、民俗活動,以及美食和方言等等都具有非常鮮明的客家風格。我們此行的百侯古鎮就是一處非常典型的客家風情文化聚落。問起一同去百侯古鎮旅遊的當地朋友 「百侯」名字的來歷,對方一笑,打趣地說:「可能是這裡人才輩出,出過上百位諸侯才這麼叫的吧」。這話自然沒有任何根據,如果國內哪個地方出過100位諸侯王,估計早就吵翻了天!

從後來我找到的答案裡終於發現了百侯古鎮的來歷,這座歷史古鎮最早形成於宋代,而並不是分封制時期的諸侯時代。實際上,在清朝的時候百侯還是用的舊稱「白堠」、「白候」。當時有當地進士楊之徐倡議將地名改為「百侯」,取「白侯轄地,出百位封侯」之意,後到了民國初年才正式改為「百侯」。

據說,歷史上的百侯確實人才輩出,一向有「秀才家家有,進士到處走」之美稱,除了「一腹三翰院」,舊時總共出過100多位舉人和23位進士,可以說是著名的人才之鄉。如今回過頭去看,百侯之名,名不虛傳。2010年12月,百侯古鎮還被評為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原來當地是有詩書世家的背景打底的緣故。

除了人才輩出之外,百侯古鎮其實還是客家人的一個重要流轉集散地。歷史上的北方中原人曾因戰亂、饑荒等原因,有多次向南遷徙的過程,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秦徵嶺南融百越的2000多年前,唐宋元明清各個時代均有出現,到了清末民初時期達到了最後一個高峰期。那些從中原遷徙到閩(福建)、粵(廣東)等地和南洋地區的中原人被歷史學家統稱為「客家人」。

20世紀初,大批廣東梅州一帶的客家人紛紛下南洋討生活,他們去到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地經商打拼,吃苦耐勞、聰明能幹、團結協作的品格特質為他們帶來了極為豐厚的經商利潤,其中一些賺到大錢的客家人便將金錢帶回了家鄉周濟鄉裡,或大興土木修建祖宅,特別是廣東大埔地區的客家人尤甚此風。我們所在的大埔縣百侯古鎮裡就有多處清末民初時期有著下南洋經商背景的客家人所建的豪宅:肇慶堂、海源樓、通議第、素謙公祠、百忍樓、繼志堂……

從大埔縣城到百侯古鎮只不過20多分鐘的車程,但縣城和古鎮卻完全兩個模樣。我們站在鎮口的停車場,就能看到肇慶堂華麗的洋樓房頂。這間中西合璧式的百年大宅,曾經讓我對著畫冊圖片心馳神往了好久。據說,大宅主人楊蔭坦為建造此宅,花了不少的心思和資金,他不僅從江浙、福建、潮州等地專門請回建築、雕刻、彩繪等各種能工巧匠,甚至在建造西式洋樓時還專門從外國聘請了洋人監工。

更誇張地是,為了使用最獨特的磚瓦彩瓷,大宅主人還專門開設了窯廠(附近的雙隆石牛坑窯廠),用以燒制瓷器!據說,當時他家人用的餐具都有「肇慶堂自製」的款。

我們站在「肇慶堂」的院落裡,感受著這整座由花崗石起腳、青磚到頂的氣派大屋,仰頭看屋簷的彩繪與雕花,看屋頂那些水仙、鳳凰的立體瓷雕,忍不住再一次深深讚嘆,舊時的生活,比如今的我們真不知要精緻多少倍!

景點的人說,肇慶堂最大的看點是「四雕一畫」,即瓷雕、木雕、石雕、灰雕和梁畫。走進下堂屋,她指著一塊「仁登壽域」的木匾說,這是民國時期廣東軍政領袖陳炯明為「肇慶堂」主人母親七十大壽時題寫的。

再比如中堂那幾扇彩色提花玻璃,廣東人稱「滿洲玻璃」,是嶺南建築裡最典型的標誌之一;這紅綠黃藍的四扇彩玻,意味著四季平安豐衣足食,這可是楊家主人當年專門從義大利進口而來的,當年這玩意兒比金子還要珍貴……

旁邊的那棟雅致的西式洋樓,到現在仍是空置著,等待著主人更好的維修。牆面上的那些精細生動的雕花仍然栩栩如生。院裡的遊客都因為喜歡這種「民國風」而紛紛與洋樓合影拍照,我們只能耐心地等待所有人拍照後再走近仔細欣賞。

在百侯古鎮的遊客中心左側,是一棟中西合璧的「海源樓」,它與「肇慶堂」有著不同風情的「中西合璧」的洋派大宅,建於1917年。據說,是當年海源樓的主人楊潮南下南洋在馬來西亞經商兼做「水客」,後來發了大財而建,這也是大埔第一座嚴格意義上「中西合璧」風格的老建築。

如今的海源樓主人已經打算把它改成一間民宿客棧,真真是合了不少遊客想要住進百年老建築裡的想像。嗯,下次再來百侯古鎮,我們也應該考慮在海源樓住一晚,感受一下水客商人的老故事!

相關焦點

  • 100多位舉人23位進士,廣東最美百侯古鎮,人才輩出的客家僑鄉
    廣東梅州大埔可能是廣東省客家聚居地之一,被稱為「客家香格裡拉」,傳統的建築、文化、民俗活動、美食、方言等都有非常鮮明的客家風格,我們所遊覽的百侯古鎮,是一個有著典型的客家文化的村落,聽說一起去百侯古鎮旅遊的當地朋友的名字就來了,彼此笑著,開玩笑地說,這句話當然沒有什麼根據,要是國內某個地方出了
  • 這條小巷曾經走出九位進士,四位貢生,十多位舉人,豪宅遍地
    這期老張繼續和大家分享山西晉城澤州縣的大陽古鎮,上圖這座牌坊上面是「陽阿封國」四個字,大陽古鎮歷史上曾作過各個級別行政單位的政治中心,從縣城到州府到諸侯的封地,陽阿封國就是古代一部分諸侯在此鎮守之時的叫法,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原大地上的大小諸侯國多如牛毛,是一個建一座城就可為「國」的紛亂時期,到後期唐宋明清時主要是由皇帝分封皇家子弟到各地鎮守疆土。
  • 還沒去過大埔縣百侯古鎮?值得一遊!
    百侯名鎮旅遊區位於大埔縣城11公裡的深山小鎮百侯鎮,2010年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聯合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梅州目前唯一獲得此稱號的鄉鎮。百侯分為南北兩塊,通稱侯南和侯北。在侯南,有久享盛譽的陶行知教育基地,著名的通議大夫第,和「三十六條巷,巷巷都一樣」迷宮般的百侯古巷等。而侯北,有宋代開鑿的蔡仙人古圳、鴛鴦祠、馬山寺、百侯騎樓老街等景觀。據統計,百侯鎮共有120多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築,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官廳式古民居最多的地方。
  • 這個客家村走出3個翰林、17個進士、110名舉人
    2018年12月,梅州市大埔縣百侯鎮侯南村入選廣東改革開放「示範百村」 侯南村是廣東千年古村落之一,其悠久歷史可從地名的演變中反映出來。
  • 廣東梅州最值得去的景點,尋找千年古鎮和客家小吃
    No.1 百候古鎮久聞百候名鎮大名,這塊風水寶地人才輩出,因為清朝出過進士、翰林、文舉人共162人。「父子進士」牌坊建於明朝,旁邊的「天褒節孝」牌坊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是茶陽古鎮代表性的地標,也是大埔縣唯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茶陽古鎮出過兩對父子進士,明嘉靖與萬曆年間,饒相和長子饒與齡先後進士及第;清朝嘉慶和道光年間,饒芝和饒褒甲是另一對父子進士。古樸的牌坊造型美觀,雕刻工藝精湛,共有三層簷頂。
  • 來梅州,體驗客家文化
    門票:免費開放時間:全天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Day3:大埔百侯古鎮-泰安樓(在大浦百侯古鎮裡面)-豐順縣,宿豐順縣城大埔百侯古鎮百侯古鎮裡面的房子放到如今來說都仍屬於小小百侯鎮中無論貧富貴賤皆從教化,最鼎盛時,古鎮中同時開設三十多所書院。取得舉人以上功名者,都被視為全鎮人的驕傲。他們會在祠堂前豎起石旗杆,以顯示功名,光宗耀祖。幾百年來,僅明清兩代,百侯鎮就有翰林5人,進士24人,舉人134人。古鎮裡隨處可見的石旗杆,不僅代表的是榮譽,同時也激勵著後世子孫勵志勤學,成才立業。
  • 廣東最美小縣城,隱匿大山卻人才輩出,號稱「客家鄉野美食天堂」
    經濟發達的廣東,其實並非全是高樓大廈、工廠商埠,這裡也有原生態的山區,青山綠水會讓人豁然心亮,清新如水,恍然如夢,遍及之處,全然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般的勝境。在廣東省的東北部,有一座美麗的小縣城,隱匿於山區之中,這裡山地多,耕地少,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但這裡人傑地靈,民風淳樸,山清水秀,有著「客家的香格裡拉」之美譽。
  • 號稱「晉陝峽谷第一村」,人才輩出,2舉人4進士6知縣53秀才
    這裡風景優美,棗樹遍地,在歷史的長河中,人才輩出,被譽為「晉陝峽谷第一村」。歷史上,木頭峪是重要的軍事要塞,在宋朝的時候,就修築了古寨和古堡(浮圖寨名字的由來)。1946年,八路軍120師部隊被服廠在這裡駐紮,現在還有紡織廠舊址,是一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隱藏在福建的千年古鎮,曾走出133位進士,底蘊深厚卻鮮為人知
    很多古鎮因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獨特的建築風格而走紅,但也有些古鎮雖然文化底蘊也非常深厚,依舊鮮為人知,在福建地區就隱藏著一座這樣歷史悠久的古鎮,這座古鎮曾走出133位進士,古鎮也因此被譽為「進士之鄉」。
  • 金門古代共出44位進士 學者建議打造大學島
    原標題:金門古代共出44位進士 學者建議打造大學島   金門地區流行著一句俗語叫「有山後富,無山後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金門比山後村富裕的村落多的是,但卻沒有一個地方的民俗建築比得上山後村。   今年適逢金門建縣100年,「看見金門新風採」論壇近日在金門升恆昌金湖大飯店舉行。論壇邀請有關專家及兩岸媒體高層共同與會,針對金門永續發展、文化觀光以及兩岸發展進行研討。   林德恭:金門古代共出了44位進士   金門自古屬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所轄,1915年1月正式設縣,以「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而稱「金門」。
  • 廣東梅州這個小縣城,有「客家小麗江」美稱,還登上雜誌封面
    我國的古鎮非常多,而且如今去古鎮遊玩也是很多旅客的選擇。今天,筆者要和朋友們分享的這個古鎮位於廣東梅州。這就是百侯鎮,舊稱「白堠」,民國以後改為百侯,取「多出人才」之意。百侯鎮又是「華僑之鄉」,所以在這裡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傳統的中國古代建築更可以欣賞到美輪美奐的西洋建築風格。這裡不僅民風淳樸、風景優美,更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鎮。
  • 長沙塘衝周氏科名鼎盛人才輩出
    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及第者皆賜出身,稱為進士。通過省級政府考試及第者,稱為舉人。科舉考中進士和舉人的多少,往往成為衡量一個地方或氏族文風是否昌盛,文化是否發達,人才是否眾多,聲望是否顯揚的重要標誌。長沙塘衝周氏自始祖大郎公徙居長沙縣臨湘都星沙之塘衝(今屬長沙市望城區橋驛鎮楊橋村)始,後嗣子孫在清一代科名鼎盛,人才輩出。
  • 常州市積極推動焦溪加入古鎮申遺 丁純聆聽相關報告
    本報訊 為進一步深化對遺產保護工作的認知,加快推動我市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工作,昨天上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瀋陽應邀來我市作「世界遺產和江南水鄉古鎮申遺工作」專題報告。市長丁純和市領導周斌、方國強、梁一波、陳正春,以及相關地區和部門負責人一起聆聽報告。
  • 金舉人銀進士,其實舉人比進士更值錢!
    其實胡屠夫說的並無道理,其實考舉人比進士還要困難,坊間就流傳著:『金舉人銀進士』的說法。從概率學上來講,舉人考進士的競爭強度是1比10,而秀才考舉人的難度是1比30,為啥舉人進士還要難考?這是因為只有中了舉,您才是統治階級中的一員。就像在體制內只有「副科」以上才是「官」,上了「副科」才算在體制內有了一席之地。「舉人」是範進階級躍升的一張入場券。
  • 國內「最美」僑鄉古鎮,風光迤邐美不勝收,被當地人引以為豪!
    國內「最美」僑鄉古鎮,風光迤邐美不勝收,被當地人引以為豪!逃離寒冷到溫暖的雲南去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提起雲南,很多人會想到大理、麗江、香格裡拉,關於國境盡頭的騰衝,我聽不見,每年12月上旬,騰衝銀杏都承包了國內最美的晚秋,騰衝除了銀杏,還有火山地質公園、溫泉、少數民族古村、可與麗江古鎮媲美的僑鄉古鎮。
  • 常州積極推動焦溪加入古鎮申遺 文物建築將加快修繕
    我市積極推動焦溪加入古鎮申遺焦溪文物建築保護修繕將加快步伐常報全媒體訊 為進一步深化對遺產保護工作的認知,加快推動我市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工作,昨天上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瀋陽應邀來我市作「世界遺產和江南水鄉古鎮申遺工作」專題報告。
  • 清代宗室考中進士、舉人後會授予什麼官職?
    乾隆間仍考試,十七年復停當時考試取一、二等者,準作進士,即殿試、引見、授官,不由鄉舉。鄉試自嘉慶六年(1801)恢復。應試舉人資格者以閒散宗室為主,先由該族族長等出具圖結呈報。其他如王公子弟應戴一、二、三品頂戴、丁憂未經服滿、曾經革職、曾犯枷杖刑以上等罪者,均不準參加考試。嘉慶六年參加鄉試人數共63人,每9名錄取1名,共7名中鄉試。
  • 廣東梅州大埔縣大東坪山梯田旅遊景點與大埔縣百侯名鎮景點遊記
    廣東梅州大埔縣大東坪山梯田景點實圖三二、廣東梅州大埔縣百侯名鎮旅遊景點百侯名鎮旅遊區位於梅州市大埔縣百侯鎮侯南、侯北兩個村,它是中國最古老的房屋所在地,明清時期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民居共有120多幢,分為五大主題區:百侯印象、耕讀世家、古巷風韻、墟市舊夢、侯北人家。
  • 廣東最佛性的千年古城,它明明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卻不驕不躁!
    港澳臺同胞重要祖籍地之一,也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一個明明很多人都聽聞它名字,卻又對它不甚了解的風水寶地。恕我直言,你可能對梅州的美一無所知!和晨霧瀰漫的仙境;圖蟲:遠遠彬要說古鎮古村,這裡的古鎮媲美麗江烏鎮,這裡的古村落看了就想住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裡有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要說民居建築,這裡幾乎涵蓋了你想要了解的任何一種客家民居建築,更有2萬餘座客家圍屋遍布於各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