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1日,巴西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冠的頒獎儀式上,觀眾席上一位穿黃色衣服的男子打開了一個紅底黃字,印有「兩漢三國,真美漢中」的橫幅。事件一出,輿論沸騰,批判如潮。
在這次輿論風潮中,漢中市的旅遊宣傳詞連同那蹩腳的英文翻譯也一同昭然於世大現「光彩」。在網友對裡約奧運橫幅事件的吐槽中,有一條讓我印象深刻,「兩漢三國,是什麼鬼?」
「兩漢三國,真美漢中」是漢中市最近幾年定調的旅遊文化宣傳詞。說實話,生編硬造,不知所云,與電視上全國各地耳熟能詳的旅遊宣傳詞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首先僅看省內,「真美漢中」與「大美榆林」、「陝西最美是秦嶺,秦嶺最美是商洛」大家都在「美」字上乾嚎,那麼哪個更美?遠的不說,就看看比鄰而居一江共飲的安康市的旅遊宣傳詞「秦巴風情,漢水神韻,金州美食,綠色安康」,其用詞意境層次分明,高下立判。
旅遊宣傳詞代表著一個地域的直觀形象,而且通過旅遊宣傳詞也可以一窺當地的文採風流。好的宣傳詞應該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含蓄雋永美意自現方為佳境。面對「詩畫江南,山水浙江」、「錦繡瀟湘,快樂湖南」、「晉善晉美」、「七彩雲南,旅遊天堂」、「好客山東歡迎您」等色彩鮮明特色突出的旅遊宣傳詞,身為漢中人的我黯然無語……
再看「兩漢三國」。說實話,漢中在楚漢爭霸西漢肇興時是曾風光一時,但是東漢呢?和漢中有多少牽絆?至於三國相爭兵火連連,漢中的戲份也是有限。要說三國演義中的核心重鎮,荊州無疑比漢中有資格的多。事實上,作為中國君主專制時代第一個發展高峰的大漢王朝,最能表徵兩漢輝煌的是文景盛世、北擊匈奴和拓土四方。而三國紛爭,核心元素是鮮活的文士武將驍勇權謀,雄關險隘城池郡縣都不過道具場景,不足多道。
「兩漢三國」作為一個囊括全漢史四百年的一個歷史名詞,其中牽連浩瀚包羅萬象,漢中分量不及千一。生拉硬扯強行讓「兩漢三國」這一歷史概念作為漢中一城的代言詞,在學理上說得通麼?除開漢中,有人能認同會買帳麼?
退一步來講,用一個朝代的名詞來做漢中的旅遊宣傳詞,到底想表達個什麼意思?是漢中能代表兩漢三國,還是兩漢三國能指代漢中?只因為漢中在國史中露臉出彩主要集中在漢代,就信手拈來不做加工,拿現成的歷史名詞套給漢中做旅遊宣傳詞,何其粗鄙!何其懶惰!何其草率!
漢中人文的核心價值何在?不妨追根溯源剖析梳理。
天漢瀉地而成漢水,漢水滋養而有漢中,漢中孕育而興大漢王朝,漢風恢弘威名遠播遂成漢家之美名。漢中不僅是中國第一個古典文明盛世高峰漢王朝的龍興之地,更是通過這個由此發跡的王朝的文治武功聲勢威名將 「漢」這個字深深地烙印在中華文明的基因裡。後世萬代以「漢」而高度認同凝聚一族,累世相繼代代傳承。可知,作為國家主體主流的漢民族和漢文化之「漢」這一名號的源流所在,才是漢中最核心的文化價值。而取「漢朝龍興地,三國烽火城」的歷史遺蹟來昭而廣之,實在是捨本逐末買櫝還珠的鼠目寸光之舉。須知,漢中之「漢」乃千年傳承之漢,非止一朝一代之漢。
有言道:美人在骨不在皮。高山清澗春和景明,漢中山水之美不在清秀在靈秀。風雨滄桑古郡悠悠,漢中人文之魅不在兩漢三國遺蹟多,而在漢家源流自此始,漢風雅韻揚千秋。
回到「兩漢三國,真美漢中」上,這個既無美感,又無內涵,更無特色的旅遊宣傳詞深深地折射出漢中文化開發建設能力低下的真實現狀。如果只是自說自話的自娛自樂的話,問題不大。但是走出陝西,未來直面同樣以兩漢文化漢家發祥為主打牌的徐州的文化競爭時,怕是很容易陷入低層次同質化的互相撕扯中。而漢中將歷史人文只聚焦於兩漢三國一朝一代,比起徐州自命漢家發祥的立意就又等而下之了。最後,在以經濟發展水平硬實力為支撐的文化開發水平的比拼中,漢中大概率會被邊緣化,就像漢中武侯祠在全國武侯祠中的邊緣化地位一般。
個人以為,漢中人文當以漢之源流作為核心價值,高屋建瓴卓然不俗。首先,中央電視臺紀錄片《漢源》是對漢中作為漢之源流這一核心價值人文地位最大也最富權威的背書。其二,漢中豐富的漢代文物古蹟則是對漢中作為漢之源流這一文化概念的材料性支撐。其三,大禹分九州,漢中據梁州,夏朝封諸侯,褒國即漢中。作為中國最早沐浴華夏文明之光的地域之一的地位和史跡則是漢中文韻深厚源遠流長的實證。此一實證,可絕漢中文化「漢王分封一朝發跡」的暴發戶印象。三者合力共同烘託起漢中作為華夏初光漢之源流當之無愧無可置疑的文化核心價值。
全國各地名人故裡和歷史遺蹟多如牛毛,但文化含金量和品牌價值度堪與「漢之源流」相媲者,可有幾處?
漢文化稟賦是漢中資源稟賦中的兩極之一,文化產業也是漢中未來少有之真正具有潛力的發展方向之一。當漢中逐步確立了漢之源流之文化價值之後,即可以漢家源流地自居,當仁不讓地扛起漢民族文化復興的大旗,以主人翁之姿態對漢文化進行逐層發掘開發,在全國範圍內傳統文化復興的歷史潮流裡,風雲際會挺立潮頭揮斥方遒大有作為。將來,只要策略得當措施得力,其產生的經濟效益和對漢中城市地位的提升都不可限量。這既是可見可觸之實益,也是可銘可傳之政績。
而人文建設旅遊開發的萬緒之首重中之重當屬文化宣傳詞的確立。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旅遊文化宣傳詞作為一個城市的形象名片,奠定著一個城市的發展基調,表徵著一個城市的層次和格局,茲事體大,未來攸關。執掌一方發展大權者,當審慎斟酌,不可不察。
個人建言,欲彰漢之源流文化之價值,興盛漢中人文之偉業,眼下之際,當務之急,三面入手:
1,儘快著手集全國漢中籍人士之才智,徵集海選,審慎議定,既有美感又富內涵,能體現漢中特質且具有清晰識別度的旅遊宣傳詞。開宗明義,廣布海內,早定名分,綱舉目張。
當下,低層次的「兩漢三國真美漢中」宣傳詞仍鳩佔鵲巢日復一日地侵蝕著漢中文化的拓展潛力和張力空間。革故鼎新,清除積弊,早一日改弦更張,早一日煥發生機。
2.檢討諸葛古鎮、天漢勝境等文化開發項目之得失,適當改進文化建設策略,努力提升文化開發水準。
3.推動漢文化研究,致力建設國家一流之漢學研究中心。以不可辯駁之文化實力來鑄就不可撼動之漢中漢文化之源之宗之首之地位。
雞湯大師告訴我們:今天的選擇將決定明天的生活,渾渾噩噩得過且過也是一種選擇,只要不在乎漢中的未來,只要不在乎後人指摘。
後註:此為個人作為本土學人發往市長信箱第一封文字,下來圍繞漢中發展的主題個人陸陸續續還會發出6~8封,有興趣者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