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植物「種在」澳土著文化中

2021-01-07 騰訊網

【環球時報記者 朱曉琳】澳大利亞不僅有袋鼠、考拉等奇特的動物,還有數千種獨特的植物,這些植物對原住民來說,曾經是食物、狩獵捕魚的工具、藥材……筆者曾參加雪梨皇家植物園和新南威爾斯州美術館的原住民歷史文化周活動,深入了解了澳大利亞本土植物對原住民,乃至當代澳大利亞人生活的深遠影響。

「披頭散髮」的草樹

雪梨皇家植物園的土著工作人員瑞尼帶著我們走進植物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草樹,只見幾百根細長的綠葉子瀟灑地散落樹幹四周,中間有一根一米多長的花柱。瑞尼介紹說,草樹生長十分緩慢,是澳大利亞特有的樹種,已經列入保護植物名錄。筆者曾在珀斯郊外的沙漠地區看到一片片的草樹,司機說那些一米多高的草樹至少幾百歲了。

據瑞尼介紹,對於土著人來說,草樹全身都是寶。花蜜泡在水裡,就是香甜解渴的飲料,花稈可以製作狩獵的長矛。樹幹分泌的樹脂可以提煉黏合劑。當年的歐洲殖民者很快就發現了這種樹脂的實用性,將其用於藥品生產,並加工成膠水或清漆。

野火燒不死的班克西樹

接著瑞尼帶領我們參觀了另外一種奇特的樹。只見樹頂開著土黃色、毛茸茸的花朵,像是一支支大蜡燭,有些花已經結果,果實形狀和松塔相似。這就是澳大利亞最具特色的植物之一:班克西樹。這種樹非常耐貧瘠的土壤,因為它從土壤中吸收磷肥的能力是其他植物的12倍,憑藉粗壯的枝條和發達的根系,它可以在森林大火中倖存。瑞尼從地上撿起一個毛茸茸的果實,並用它梳頭髮,不錯,以前土著婦女就用它做梳子。瑞尼說以前土著人也給果實蘸上油脂,用作照明的火炬。

班克西樹的果實木質部分木紋獨特,可以做成手工藝品。筆者就在植物園的商店看到了用班克西樹製作的精油瓶和燭臺等古樸的工藝品。

富含維生素的「野菠菜」

瑞尼接著帶我們走過一片空地,地上匍匐長著一片綠油油的菜,三角形的葉片肥大,嫩葉上還有銀色粉狀物。它貌似菠菜,這就是土著人常吃的「野菠菜」。可以涼拌也可以炒著吃,維生素含量很高。並且這種野菜適應性強,沙地以及各種貧瘠的土壤裡都可以快速生長。

當年詹姆斯·庫克船長將野菠菜帶上船食用,用來避免維生素C缺乏症。我曾經品嘗過土著廚師給我們用野菠菜做的蔬菜沙拉,非常爽口。

在一棵大樹下,一位土著婦女帶著我們學習土著人的編織技藝。據她介紹,澳大利亞土著善於捕魚、採集,漁具和網袋的編織材料是樹皮、藤草。在澳大利亞的許多博物館裡,都可以看到土著人的魚簍、提籃等作為藝術品展示。

可以說,澳大利亞的植物養育了原住民,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植物是澳大利亞土著文化的根之所在。

相關焦點

  • 澳企擬開大型酒鋪 土著社區聯名抗議
    土著團體領導人9日發表聯名公開信,抗議企業罔顧土著人文化和權益。伍爾沃思集團擁有澳大利亞第一大連鎖超市品牌,旗下還有本國酒業連鎖巨頭丹·墨菲公司。這家集團多年來一直試圖在北部城市達爾文開設一家大型丹·墨菲酒專賣店,遭當地土著居民社區反對。後者認為開店會導致飲酒引發的暴力和健康問題更加嚴重。
  • 土著文明與「失敗者」:精英文化的時代短見與歷史的控訴
    剛果土著歐洲殖民者關於白種人至上與「西方文明」優越性的意識形態織物,對於人類社會產生了根深蒂固的曲解。這是一個歷史事實,也是真正令人遺憾之處。歐洲貴族文化和將基督教視為人類至上信仰的文化聯合在一起,導致西半球、非洲和亞洲無數土著文化的毀滅。
  • 澳大利亞黑暗移民史:囚犯建立起來的國家,曾把土著當成動物群體
    澳大利亞土著澳大利亞是英國囚犯建立的國家在很長的人類文明史中,東方和西方都知道彼此,但是卻並不知道地球的南部還有澳大利亞和南極洲這些地方。庫克船長1786年,英國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的「第一艦隊」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學灣,當中有736名囚犯。
  • 神奇植物在哪裡?西雙版納的雨林裡
    文章封面最近,在《環球人文地理》10月刊《千年南絲綢之路:穿越橫斷山脈的遠徵之歌》我寫了篇科普文章《神奇植物在哪裡
  • 不單阿富汗人,被迫害數百年的澳大利亞土著亦求索無門
    但阿富汗受害者的待遇恐怕還算不上什麼,因為家園遭奪取、同胞遭殺戮、後裔遭強制同化的澳大利亞土著,被殖民者迫害了數百年之久,除了政府的道歉以外,也沒得到實質性賠償。2020年12月,得悉澳大利亞士兵殘殺無辜阿富汗人暴行的澳總理莫裡森,竟宣布不考慮賠償受害者家屬的問題,因而惹來人權組織的抗議。
  • 我是如何為澳洲打工度假準備澳式英語的?
    如果你和我一樣,想儘可能多角度地了解澳大利亞風土人情 ,熟悉澳式語音語調和俚語,儘快地融入當地社會 ,那麼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讓我們一起進步吧! 展示了一個充滿野性,壯美,殘酷又神奇的澳大利亞,跨越時間之地保留了太多的自然景觀,也讓有袋類動物和鴨嘴獸等生物,似乎都在這片土地上停止了進化。
  • 通訊:用歌聲傳承土著文化——記秘魯土著女高音歌唱家西爾維婭...
    原標題:通訊:用歌聲傳承土著文化——記秘魯土著女高音歌唱家西爾維婭·法爾孔  新華網利馬8月7日電(記者張國英 賈安平)上個月秘魯獨立194周年紀念日前夕,一個用南美洲土著語言克丘亞語演唱秘魯國歌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流傳。歌唱者清亮、空靈、委婉、悠遠的聲音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震撼著聽者的心靈。
  • The New Red Order——關於北美土著文化的嚴肅玩笑
    這部著作研究了土著民族非理性的泛靈論如何影響西方思想家,同樣地,這個藝術小組也致力於用神秘的土著文化元素來研究土著族群的歷史和土著群體在當代社會的生活。 作品中藝術家們通過重新構建土著傳說《七火預言(Seven Fires Prophecy)》討論當代土著群體的自我意識.《七火預言》是遠古土著民族預言與歐洲人建立聯繫的故事,整部作品超越了現行殖民史的敘述,在敘事中貫穿了神秘學元素和意識流手法,為土著儀式賦予了感官上的共鳴機制。
  • 鱷魚、袋鼠、鴯鶓都成菜餚,澳洲土著至今保存哪些奇葩餐食習慣?
    ▲澳大利亞超市出售的鱷魚肉,售價約合122元人民幣一斤灣鱷是一種很神奇的物種,它們會「吃什麼像什麼」。如果餵食它們雞肉,它們身上就會有雞脂肪;如果餵食豬肉,就會有豬脂肪;如果餵魚,就會像魚一樣。而這些不同口感的鱷魚肉也會有不同的最佳烹調方式。
  • 雪梨舉辦澳大利亞土著歷史和文化慶典
    雪梨舉辦澳大利亞土著歷史和文化慶典 (1/5) "← →"翻頁
  • 假期,來一次植物王國的神奇約會可好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走進呀諾達,來一次植物王國的神奇約會~~ 同時,也向大家安利一些雨林中的必備英文用語!「呀諾達」在海南方言中是什麼意思?瀕危動、植物該如何用英語表達?曾經與恐龍相伴的蕨類植物是什麼?準備好了嗎?讓我們戳下面視頻get起來吧!   不能看視頻的寶寶請往下滑
  • 世界土著人民國際日:綠會邀您共同關注新冠疫情之下的土著群體
    據聯合國2019年的數據顯示,世界上共有4.76億土著人民生活在約90個國家,他們在世界人口中所佔比例不到5%,卻佔世界最貧窮人口的15%。土著人民使用世界上約7000種語言中的絕大多數,並代表著5000種不同的文化。今年世界土著人民國際日的主題是「2019冠狀病毒病與土著人民的復原力」。
  • 雨林土著歌舞表演亮相華南植物園熱帶雨林室
    上午,熱帶雨林室的雨林土著歌舞表演拉開了序幕,來自熱帶雨林雲南佤族的小夥子和姑娘們身著民族表演服裝登場,吸引了大批遊客駐足觀看。「阿瓦人民唱新歌」、「野玫瑰」、「抹你黑」、「草裙舞」、「火把舞」等讓大家領略到原汁原味的佤族歌舞,一片小小的樹葉變成了樂器,能吹出動人的康定情歌,讓人們身臨其境體味熱帶雨林中原生態之美。
  • 香奈兒奢侈迴旋鏢惹怒澳大利亞土著,被指侮辱文化傳統
    這款木頭和樹脂製成的跨界產品被指侮辱澳大利亞土著文化。迴旋鏢是澳大利亞土著民族的傳統武器,是土著文化象徵符號之一,曾被應用到2000年雪梨奧運會火炬設計當中。一起來看看香奈兒的迴旋鏢究竟為何惹怒了澳大利亞土著。
  • 澳媒播「辱華」節目,醜化唐朝中國人常吃蟲子,同時期澳土著呢?
    在這檔名為《糟糕歷史》的節目中,充滿了多處醜化華人形象的畫面。例如,由一位裝扮怪異的白人,扮演中國唐代女皇武則天,並挑戰各種普通人難以下咽的食物,包括蟑螂、竹鼠、海蜇、黃蜂幼蟲等。而且在視頻中,扮演武則天的演員還聲稱,她所嘗試的那些食物,在中國唐朝人的食譜中是十分常見的,她的言下之意是唐朝中國人都吃蟲子。
  • 西雪梨大學澳中藝術與文化研究院 文化連通東西
    中新社雪梨5月8日電 題:西雪梨大學澳中藝術與文化研究院:以文化連通東西方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72歲的李堯教授一生與澳大利亞文學結下不解之緣,今年是他從事澳大利亞文學翻譯第40年。「此次對話會是西雪梨大學澳中藝術與文化研究院致力於東西方文化溝通與理解的又一個例證。」主持對話會的該院院長王臘寶說。作為國家級的資源中心,成立於2016年的西雪梨大學澳中藝術與文化研究院,旨在促進澳大利亞、中國及漢語文化圈(包括臺灣、香港、新加坡和其它中華文化中心)的文化交流以及推動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在藝術和文化領域的合作發展。
  • 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那些神奇動物
    《中國古代神奇動物圖鑑》 五色神石 編著 孟憲龍 繪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孫珺)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的神奇動物都有哪些?
  • 化身環保考察官 探秘種滿三百多種植物的雪梨中央公園大樓
    12天的旅程中,他們將挑戰三種角色轉變,完成四大考察任務,探索「世界活化石博物館」的生態環保奧秘。即日起,浙江生態環保新聞網及其微信公眾號將陸續推出「浙小保」澳州環保考察記,「浙小保」們將在線與您分享「土澳」交流的精彩瞬間。
  • 澳媒:受移民多元文化影響 澳式英語逐漸演變
    中新網1月12日電澳洲網刊發編譯文章稱,根據澳大利亞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近一半的澳大利亞人在海外出生,或者其父母中的一方在海外出生。隨著海外移民的增加,與以往相比,澳大利亞文化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而澳式英語也在多種移民語言的影響下進行著演變。
  • 地球的神奇寶貝——奇特的植物們
    地球的神奇寶貝——奇特的植物們在植物王國,確實有不少物種絕對是多數人公認的「奇特寶貝」,它們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植物。有些形狀奇特,有的甚至可以吃人,有的含有劇毒。下面這幾種植物,你見過幾種呢?使這種陷阱閉合的機制包括植物細胞質中的彈性、滲透壓力和生長之間的相互作用。只要被碰觸,它就會快速地閉合!阿諾爾特大花世界上最大的花阿諾爾特大花,世界上最大的花。這種高3英尺、重15-24磅的大花在開花時節,會發出腐肉的味道。這就是為什麼人們不會在院子裡栽種它們的原因了。不過這種難聞的氣味卻可以吸引嗜腐肉的昆蟲傳粉。跳舞草舞草、求偶草跳舞草又名舞草、求偶草等,喜陽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