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中國更是如此,在吃這件事上,我們中華民族頗有造詣,菜系之多,口味之雜,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裡遊的,只要能吃,最後都會變成餐桌上的佳餚,煎、炒、蒸、煮、燒、烤、炸、拌,烹飪手法更是多種多樣,美食這張文化名片,我們真的可以打滿分,有福有享,對於美食而言,分享自然就少不了各種飯局,但同時,飯局可不單單是品嘗美食這麼簡單,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飯桌文化。在上個世紀,我們身邊還存在請客逃單的現象,而現在吃飯都搶著買單,今天就來聊一聊我們飯桌上的那些事兒。

從逃單到搶著買單,我們經歷什麼?
我爸爸曾跟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幾十年前一朋友說請他吃飯,當時有五六個人吧,大家都很疑惑,這個平時那麼小氣的人今天為什麼這麼大方了,於是大家都相約著一起去了,可到了飯店坐下點完單,這朋友就假借著上廁所的名義跑了,留下他們幾個人一頭的問號臉,最後當然也是他們留下的人付的錢。後來得知這位朋友本來也是想請客,可看到價格再看看自己的錢包負擔不起,於是就跑了。其實在上個世紀,逃單的人真不少,也有各式各樣的逃單方法,比如付帳時上廁所去了,付帳時喝醉了裝傻,付帳時說錢包丟了錢包忘帶了,一方面和個人的人品有關係,其實更大的原因也是由於那時候經濟落後,有些人連溫飽都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面子根本算不了什麼。
而現在,很多人開始搶著買單了,我們在飯後結帳一定聽過這樣的話。
「說好了這次我請,你就別跟我爭了」
「你這是瞧不起我啊,這次我請大家行嗎?」
「你別這樣,你這次真要出的話那我下次就不出來了啊」
「服務員,你不要拿他的錢啊,我出我出」


這還只是語言上的爭論,在行為上更是誇張。有這樣一句話:不是每個中國人都會功夫,直到吃完飯開始搶著買單。那叫一個眼疾手快,一邊捂住對方的錢包,一邊伸出自己的手把錢遞過去,有時一個人可能還不夠,還得要朋友攔著自己才能去付錢,現在快捷支付流行後,就是擋著別人的二維碼了,甚至還有很多因為買單大打出手的現象。今年就有一個這樣的社會新聞,四個女生是好閨蜜,約著一起吃飯,飯後去唱歌消費了1300,買單時四個人相互搶著買單,互相推搡、砸酒瓶,其中一位女生更是拿起地上的玻璃片割腕,另一位跳水溺亡,真是一件因買單而引發的鬧劇。

吃飯搶單的背後,一方面說明大家的經濟水平提高了,有錢去外面吃飯消費了,另一方面,買單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面子的一種表現。
在國外,吃飯都是分餐制,自己點自己想吃的,餐具也是使用刀叉,比較衛生同時也不浪費。而中國人吃飯不僅是吃飯,更是一種情感的焦慮,吃飯講究聚在一起,我們使用的也是筷子,一起吃同一道菜,一起分享,同吃一碗菜,不分彼此,這是自古以為人情味的表現,這也是因為我們一直以來都有很強的群體意識。

小小的飯桌,大大的作用
在古代,文人們聚在一起詩詞歌賦,暢聊人生,把酒言歡,多少好的詩詞都是在飯桌上寫出來的,中國式飯局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得到發揚光大了。杯酒釋兵權,鴻門宴、東晉新亭會、煮酒論英雄等等,都是一個個著名的飯局故事。現在也是一樣,遇見朋友我們習慣第一句話就問:吃了嗎?當我們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也是品嘗品嘗當地的食物,吃不僅是一個話題,更是一個地方的文化。

有時我們會為了品嘗一道食物去一個城市,我們也會因為一道食物而記住一個城市。比如北京烤鴨、天津灌湯包、南京的鴨血粉絲、武漢的熱乾麵、湖南的臭豆腐、新疆的手抓飯,日本的壽司、韓國的泡菜等等。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飯局文化,而在中國,有時吃一頓飯只是聚聚。回到熟悉的城市約上久未謀面的朋友,一起聊聊彼此的近況。春節更是一個大的飯局,為了大年三十那餐團圓飯,家人更是提前半個月一個月就開始買菜準備了。
有時的飯局是為了慶祝,慶祝最近漲工資了,慶祝步入婚姻,生了小孩、或者公司完成了一個大項目,有喜事我們樂意一起慶祝一起分享一起吃一餐飯。而有時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朋友也願意拉著我們去吃一頓,並告訴我們: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兩頓!美食有治癒一切的可能。

在現代社會,飯局還有兩個很常見的作用,那就是社交和談生意了。相親時我們愛約上對方吃一頓飯,用一頓飯的時間來初步了解一個人。而對於久經商場的人來說,飯局更是談生意必不可少的方式,很多的生意都是在飯桌上談出來的,《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曾說:「沒有飯局解決不了的事。」一頓解決不了,那就兩頓。在這樣的飯局上,每個人似乎會自動的劃分不同的角色,有人介紹雙方認識,有人侃侃而談,有人調節氣氛,有人從頭吃到尾,飯局,飯只是一個載體,真正的目的就變成了局了,有些人也認為把飯吃好了,把酒喝好了,事情也就談妥了。
所以小小的一頓飯,卻有著大大的作用。
飯局見人品,吃飯顯修養
人一生之中大約要吃75555頓飯,其中大半都是要與人共同進餐的。在飯局上,如果是和普通朋友,其實就吃的放鬆,圖一個開心。但只要和利益掛鈎的場所,那一言一行就需謹慎行事了,因為飯局是一個半私密的空間,所以在飯局上,你的脾氣秉性,在你對座位的選擇,在你對菜的選擇,你對喝酒的態度,你對吃飯的姿勢,一點點暴露出來。
一場飯局,你看透了別人,別人也看透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