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飯局:從請客逃單到搶著買單,我們經歷了什麼?

2020-12-12 小眾藝術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中國更是如此,在吃這件事上,我們中華民族頗有造詣,菜系之多,口味之雜,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裡遊的,只要能吃,最後都會變成餐桌上的佳餚,煎、炒、蒸、煮、燒、烤、炸、拌,烹飪手法更是多種多樣,美食這張文化名片,我們真的可以打滿分,有福有享,對於美食而言,分享自然就少不了各種飯局,但同時,飯局可不單單是品嘗美食這麼簡單,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飯桌文化。在上個世紀,我們身邊還存在請客逃單的現象,而現在吃飯都搶著買單,今天就來聊一聊我們飯桌上的那些事兒。

飯局

從逃單到搶著買單,我們經歷什麼?

我爸爸曾跟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幾十年前一朋友說請他吃飯,當時有五六個人吧,大家都很疑惑,這個平時那麼小氣的人今天為什麼這麼大方了,於是大家都相約著一起去了,可到了飯店坐下點完單,這朋友就假借著上廁所的名義跑了,留下他們幾個人一頭的問號臉,最後當然也是他們留下的人付的錢。後來得知這位朋友本來也是想請客,可看到價格再看看自己的錢包負擔不起,於是就跑了。其實在上個世紀,逃單的人真不少,也有各式各樣的逃單方法,比如付帳時上廁所去了,付帳時喝醉了裝傻,付帳時說錢包丟了錢包忘帶了,一方面和個人的人品有關係,其實更大的原因也是由於那時候經濟落後,有些人連溫飽都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面子根本算不了什麼。

而現在,很多人開始搶著買單了,我們在飯後結帳一定聽過這樣的話。

「說好了這次我請,你就別跟我爭了」

「你這是瞧不起我啊,這次我請大家行嗎?」

「你別這樣,你這次真要出的話那我下次就不出來了啊」

「服務員,你不要拿他的錢啊,我出我出」

搶著買單
搶著買單

這還只是語言上的爭論,在行為上更是誇張。有這樣一句話:不是每個中國人都會功夫,直到吃完飯開始搶著買單。那叫一個眼疾手快,一邊捂住對方的錢包,一邊伸出自己的手把錢遞過去,有時一個人可能還不夠,還得要朋友攔著自己才能去付錢,現在快捷支付流行後,就是擋著別人的二維碼了,甚至還有很多因為買單大打出手的現象。今年就有一個這樣的社會新聞,四個女生是好閨蜜,約著一起吃飯,飯後去唱歌消費了1300,買單時四個人相互搶著買單,互相推搡、砸酒瓶,其中一位女生更是拿起地上的玻璃片割腕,另一位跳水溺亡,真是一件因買單而引發的鬧劇。

搶單

吃飯搶單的背後,一方面說明大家的經濟水平提高了,有錢去外面吃飯消費了,另一方面,買單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面子的一種表現。

在國外,吃飯都是分餐制,自己點自己想吃的,餐具也是使用刀叉,比較衛生同時也不浪費。而中國人吃飯不僅是吃飯,更是一種情感的焦慮,吃飯講究聚在一起,我們使用的也是筷子,一起吃同一道菜,一起分享,同吃一碗菜,不分彼此,這是自古以為人情味的表現,這也是因為我們一直以來都有很強的群體意識。

年夜飯

小小的飯桌,大大的作用

在古代,文人們聚在一起詩詞歌賦,暢聊人生,把酒言歡,多少好的詩詞都是在飯桌上寫出來的,中國式飯局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得到發揚光大了。杯酒釋兵權,鴻門宴、東晉新亭會、煮酒論英雄等等,都是一個個著名的飯局故事。現在也是一樣,遇見朋友我們習慣第一句話就問:吃了嗎?當我們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也是品嘗品嘗當地的食物,吃不僅是一個話題,更是一個地方的文化。

鴻門宴

有時我們會為了品嘗一道食物去一個城市,我們也會因為一道食物而記住一個城市。比如北京烤鴨、天津灌湯包、南京的鴨血粉絲、武漢的熱乾麵、湖南的臭豆腐、新疆的手抓飯,日本的壽司、韓國的泡菜等等。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飯局文化,而在中國,有時吃一頓飯只是聚聚。回到熟悉的城市約上久未謀面的朋友,一起聊聊彼此的近況。春節更是一個大的飯局,為了大年三十那餐團圓飯,家人更是提前半個月一個月就開始買菜準備了。

有時的飯局是為了慶祝,慶祝最近漲工資了,慶祝步入婚姻,生了小孩、或者公司完成了一個大項目,有喜事我們樂意一起慶祝一起分享一起吃一餐飯。而有時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朋友也願意拉著我們去吃一頓,並告訴我們: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兩頓!美食有治癒一切的可能。

陳曉卿與竇文濤

在現代社會,飯局還有兩個很常見的作用,那就是社交和談生意了。相親時我們愛約上對方吃一頓飯,用一頓飯的時間來初步了解一個人。而對於久經商場的人來說,飯局更是談生意必不可少的方式,很多的生意都是在飯桌上談出來的,《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曾說:「沒有飯局解決不了的事。」一頓解決不了,那就兩頓。在這樣的飯局上,每個人似乎會自動的劃分不同的角色,有人介紹雙方認識,有人侃侃而談,有人調節氣氛,有人從頭吃到尾,飯局,飯只是一個載體,真正的目的就變成了局了,有些人也認為把飯吃好了,把酒喝好了,事情也就談妥了。

所以小小的一頓飯,卻有著大大的作用。

飯局見人品,吃飯顯修養

人一生之中大約要吃75555頓飯,其中大半都是要與人共同進餐的。在飯局上,如果是和普通朋友,其實就吃的放鬆,圖一個開心。但只要和利益掛鈎的場所,那一言一行就需謹慎行事了,因為飯局是一個半私密的空間,所以在飯局上,你的脾氣秉性,在你對座位的選擇,在你對菜的選擇,你對喝酒的態度,你對吃飯的姿勢,一點點暴露出來。

一場飯局,你看透了別人,別人也看透了你。

相關焦點

  • 酒桌上的貓膩:搶著買單的人到底是客套還是客氣?大部分人不知情
    導語: 酒桌上的貓膩:搶著買單的人到底是客套還是客氣?大部分人不知情!身在職場,除了經常要跟同事和領導到交道外,還會常常碰到一些飯局,有的時候是公司組織的,也有些局是同事之間的。這類人在酒桌上比較突出,一開始就是高調張揚要請客買單的人,有很強的自主權,最拿手的絕活就是「吹牛逼」,尤其是酒喝多了以後,直接就是老司機開火車,根本停不下來,弄得大家都是想走走不成,非得有人去買過單後,才會就此罷休。
  • 職場飯局為了留下好印象,總是主動買單,但被說愛出風頭,怎麼辦
    職場中一般都有迎新飯局,小鄒也不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一個職場飯局,飯桌上領導說話熱場,然後大家互相熟悉,同事之間談笑風生,小鄒覺得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小鄒為了給同事留下好印象,主動為這次飯局買了單。此後,有幾次和同事們吃飯,也是主動去買單。但是,最近他聽到有些同事說他這樣是為了搶風頭。
  • 朋友請客搶著買單真的好嗎
    朋友請客需要自己買單嗎,朋友請客不幫他買單會不會不禮貌。其實朋友請客並不需要搶著買單的,多的是機會請他吃飯喝酒聚會,何必搶著買單。這樣對於有些人來說其實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是一種看不起人的做法。
  • 飯局中老闆說:我買單吧,別搶著買單。用這三招老闆對你高看一眼
    小文見狀一把搶過帳單,掏出在口袋裡的錢包,掏出現金打算付錢。兩人拿著帳單爭著付錢,服務員也慌了手腳。酒館老闆聞訊趕來包廂,小亮緩緩的對著酒館老闆說:「老闆,你看我們也是常客了,這次我們領導也在,給個面子,讓我們免單吧。」
  • 中國的飯局,吃的不是飯,而是局,必須學著點套路,才不會得罪人
    中國的飯局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套路和潛規則在裡面,而且飯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局。不管是在職場還是生活中,都會不斷的參加各種飯局,不管你是求人辦事,還是被人邀約,最好能了解其中不成文的套路及規則,否則有可能白花了錢,還把人得罪了。特別是在職場上的飯局,做不好會讓領導懷疑你為人處世的能力,從而對你職場表現產生否定和懷疑。
  • 社交規則:飯後搶著買單到底是客氣還是客套?大多並不是真心的
    現在好了,科技發達了,行動支付也普及了,買單時只需要給付款碼或是掃二維碼就好了,可還是會出現下面這樣的場面,到買單的時候總會出現網絡不好,掃不了二維碼亦或是二維碼顯示不了。吃飯的時候一邊吃飯一邊刷微博看視頻網絡都挺流暢的,怎麼一到了買單的時候網絡都不好了呢?
  • 中國式飯局:為你的買單贏得最大性價比
    但應該向對方表示謝意,並表示下次相約一同進餐將由自己如果你想搶得買單權,不妨先下手為強,提前和飯店打好招呼,預先買單,或者以去洗手間為藉口,但要考慮一下是否合適。最好的方式是你在訂位時,或者進入餐廳後,立即找機會先把信用卡放在櫃檯,並交代服務生不可由客人付帳,這樣做既得體又貼心。如果對方是非常重要的客人,且事先說定了由他來做東的話,你最好別掃了他的一番美意。
  • 男子相親吃飯時搶著買單 事後卻要AA制
    而情感專家建議,單身男女相親見面前,先通過QQ、簡訊、微信等方式交流幾次,談得來再見面,可以增加飯局相親的成功率;也可在飯局之前約好AA制消費,這樣可以避免尷尬的情況出現。現象:吃飯時搶著買單,事後要AA制據這名女網友芳芳(化名)介紹,和相親男加了微信號互相問好後,男方建議見面吃個飯,彼此進一步了解。
  • 中國式飯局真相:笨的人吃的是飯,聰明人吃的是機會
    對中國人來說,無論正事、閒事,自始至終都離不開一頓飯,「中國式的飯局文化」,也就成為每一個人的終身課題。 光是飯局上的人員構成,就有很大講究。某期《圓桌派》討論到飯局,以工作局為例剖析了餐桌上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 請客的核心人物叫「局主」;又能喝酒,又會搞氣氛的叫「局託」;局託的局託,負責補漏周全的叫「局精」;最後買單叫「局奴」。
  • 國慶中秋雙節,中國式飯局,你赴了約了嗎
    一般來說,好吃的東西很寶貴,我們不捨得別人分享。但是,有時候一瓶好酒還是要跟好朋友一起喝。劍橋大學一位教授馬丁瓊斯在《飯局的起源》中說,飯局由來已久,我們的祖先很早就開始了分享食物。中國式飯局,成了目前中國人無法避免的社交行為。
  • 中國式飯局,吃的就是人情世故;不要拒絕飯局,要學會掌握飯局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融入乃至掌控飯局呢?《中國式飯局讀心術》俗話說,沒有人會平白無故的請你吃飯,確實,請客吃飯本身便帶有極強的目的性。因而,在參加飯局時候第一步就是先確認此次飯局的性質是什麼?不能糊裡糊塗的就去參加飯局。
  • 中國式飯局之買單,你會細算帳嗎
    買單,你會細算帳嗎在海口一家公司任職的王先生,在不同飯店請客吃飯是他日常工作的部分。過去他曾被個別飯店蒙過,主要原因是請客時愛面子,在結帳時不好意思去核對結帳單,結果給店方鑽了空子。王先生說,幾次上當的經歷,讓他留了心,總是等客人走後返回核對菜單,然後再結帳。這樣既在客人面前保全了體面,還不會被店方偷著宰。不論是在什麼飯店吃飯,客人在點菜時都非常認真,但臨到結帳買單時,大多數客人都比較馬虎,很少仔細核對帳單。
  • 請客喝酒吃飯,不懂這9條等於白請!
    當然,有兩種人永遠不用買單:大領導和被求之人。 一般的原則是:誰喊吃飯誰買單,在誰的地盤上誰買單,誰錢多誰買單,不然這個圈子不如第一次就A了,或者自覺輪流坐莊。 也許某人和你吃飯他掏了十次錢,但你也必須回請個三四次,再或者你和東道主每次都為了買單拉拉扯扯,但是三四次強行把小單給買了。
  • 飯局中,做這3件事的人,一般沒什麼本事,希望你身邊一個也沒有
    張總依然笑著解釋:「在來之前,我已經提前把單給買了。」龔老闆求王總辦事,沒想到對方把單買了,感覺面子掛不住,有些「生氣」:「你是看不起這個兄弟吧?」「你這說的什麼話,哪有那麼嚴重。」「說好的我請客,你這不是打我臉嘛,讓我面子往哪擱。」
  • 酒場上領導問「誰結帳」,傻瓜才說「我買單」,高段位人都這樣玩
    同事經常來聚餐,有時候是輪流請客坐莊,有時候是AA制。酒足飯飽之後,因為領導在場,同事們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領導說「我結帳吧」,然後伸手掏錢包。小林這才反應過來,趕忙站起來,大聲喊服務員,「哪能讓領導買單!服務員,結帳。」小張不幹了,也站起來,把錢包遞給服務員,「用我的現金,誰也別跟我搶。」
  • 領導請客吃飯,應該搶著買單?三個實例告訴你答案
    在職場,領導請客吃飯,下屬應該搶著買單,求表現嗎?當時在場的人,對這個話題各抒己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大概可以羅列出以下幾種。一、覺得完全沒必要的一類同學A說,自己進入職場十幾年,從沒做過這樣的事情,也不稀罕去做。覺的自己憑實力吃飯,憑什麼去搶著當冤大頭呢?
  • 讀懂中國式飯局,才能吃出好機會
    首先,請客的核心人物叫做「局主」;又能喝酒,又會搞氣氛的叫做「局託」;局託的局託,負責補漏周全的叫「局精」;最後買單的叫「局奴」。大家各司其職,表面上是在聚會吃飯,實際上正在上演著一場社交戰。可見,飯局飯局,重點不在「飯」,而在「局」。
  • 當你學會主動買單,才能獲得平等的機會
    有一年張經理帶我去另外一個城市拜訪客戶,客戶姓馬,我們叫他馬主任。先到馬主任單位聊天洽談,過程非常愉快,到了飯點之際,我們經理提議一起共進晚餐。由於交談甚歡,彼此之間氣氛很融洽,在整個吃飯過程中,我想著兩位職位高的人一起吃飯,肯定會有個人買單請客。所以我就盡情的享用美食,敞開肚皮吃了不少。然後一抹嘴巴,靜靜在一旁等著,什麼都沒有做。果然,兩位大佬為了誰來付飯錢,一直在「爭搶」,最後由熱情的馬主任搶著買了單,並且還笑著跟我們說:「你們遠道而來,我作為東道主,理應我來買單,下次到你們的地方,再由你們來請客吧。」
  • 中國人請客吃飯的潛規則,超實用!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一般都會等人齊了才開飯,十幾個人等你一個,等的越久,就越討厭你,這樣的事兒多了,乾脆就不叫你。千萬不要玩「狼來了」,明明40分鐘才能到,明明你還根本沒出門,非要說自己馬上到!---- 這若干個馬上到加起來,就再也沒人信你了。另外東道主應該是第一個到場,其他人既不能去太早顯得幾個月沒吃了,也不能比大領導來的晚。
  • 我請客你買單?兩男子識破「鴻門宴」暴打朋友
    朋友聚餐,為了顯得交情夠硬,大多會搶著買單:誰都別跟我搶,這單我來買!那怎麼行?我來買!不行不行,這次必須我來!哎呀,我來我來...我來我來...我來我來...後來,連服務員看不下去了,不過有時候朋友聚餐也有不按套路出牌的,那就是「我請客你買單」。只是,後果可能很嚴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