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名媛:上官婉兒 曾擔任詩詞大賽評委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文/鄭學富

  最近,央視《中國詩詞大會》這個溫文爾雅的節目走紅,引來社會的關注。最終復旦附中學生、16歲的小姑娘武亦姝一舉奪冠,更是成為談論的焦點。武亦姝溫婉雋雅的氣質,非常符合現代人對擅長詩詞的古代女子的想像,人們紛紛以「才女」稱呼武亦姝。

  在中國歷史上,由於封建思想的制約,人們並不重視女子的教育,但在開明的家庭中,通過長輩的言傳身教,還是湧現出了不少擅長詩詞歌賦的女子,比如人們熟悉的李清照、王昭君等。

  本期,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不為人們熟知的古代才女背後的故事。

  1 謝道韞

  兼具才情與膽識

  謝道韞(生卒年不詳),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她出身於東晉的名門望族謝家,其叔父是當朝宰相謝安,父親是安西將軍謝奕,弟弟是在淝水之戰中一戰成名的大將軍謝玄。

  謝道韞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她敏而好學,少女時就才氣過人。謝道韞最為人樂道的是詠雪的故事。這在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與唐朝房玄齡的《晉書》中都有記載。那是一個冬日,謝安把他的子侄們叫到一起,與他們「講論文義」。這時,天空忽然下起了雪,且越下越大,謝安見景欣然吟道:「白雪紛紛何所似?」並要子侄們對答,看誰答得好。謝奕的兒子謝朗搶先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坐在一旁的妹妹謝道韞接著說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了非常高興,連連誇獎侄女的句子對得好。這樣一段吟詩偶得的佳話,成為後世文人墨客津津樂道的典故:「詠絮之才」。

  《世說新語》和《晉書》分別記載了謝安與子侄們在一起誦讀討論《詩經》的事,謝安問後輩們:「你們認為《詩經》裡哪句詩最好?」他們各抒己見,把自己喜歡的詩句背誦出來。謝道韞說:「詩經三百篇,我獨喜歡『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一句。」這句詩出自《大雅·烝民》,詩中讚美了周朝老臣的才德賢能。謝安聽後非常高興,稱讚謝道韞「雅人深致」。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古時候婚姻講究「門當戶對」,當時,謝家與王家是兩大名門望族,謝安便在王羲之的兒子當中物色侄女婿。王羲之有7子1女,在這7個兒子中,謝安最喜歡老七王獻之,可惜那時他年紀尚小,未到婚配年齡。此外,謝安看中了老五王徽之,但謝安聽說此人不拘小節,覺得不太靠譜,謝安便將謝道韞許配給老二王凝之。

  王凝之在其父的薰陶下,書法倒有些功底,還先後出任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但是此人為官一任,卻不能造福一方,竟然迷信五鬥米道,整天拜神弄鬼。

  婚後,謝道韞回娘家,整天悶悶不樂。謝安就問道:「王郎,逸少(王羲之)子,不惡,汝何恨也?」謝道韞回答:「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復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中,乃有王郎!」意思是,謝家一族中,叔父輩有謝安、謝據,兄弟也是個個都很出色,沒想到天地間,還有王郎這樣的人。言下之意,她對這個丈夫很失望。

  不過,在王家,謝道韞還是展露出了自己的才華。據《晉書·王凝之妻謝氏》記載,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獻之在廳堂上與客人「談議」,辯不過對方,「詞理將屈」,此時身在自己房間的謝道韞聽得一清二楚,很為小叔子著急,並想幫他一下,「遂遣婢白獻之曰:『欲為小郎解圍』。」然而,封建時代「男女授受不親」的規矩又限制女人隨便拋頭露面。聰明的謝道韞讓婢女在門前掛上青布幔,然後就剛才的議題與對方繼續交鋒,她旁徵博引,最終「客不能屈」。

  謝道韞在王家平淡地過了數十年,先後生下了4子1女。東晉末年,地方勢力割據,內亂頻發。399年,山東臨沂人孫恩、盧循揭竿而起,率領五鬥米教的信眾從海上登陸,進兵會稽。數萬人浩浩蕩蕩,勢如破竹,兵臨會稽城下。而作為會稽內史的王凝之面對強敵竟無動於衷,閉門道室,祈禱求福,裝神弄鬼。王凝之迷戀上的是五鬥米教,而進攻他的恰恰是號稱道主的孫恩和數萬教徒,真是滑稽之至。

  王凝之的行為,連謝道韞也看不下去了,她多次勸諫丈夫整頓兵馬,做好備戰。可是王凝之仍是充耳不聞,愚昧地祈禱道祖保佑百姓不遭塗炭。見丈夫已是無藥可救,謝道韞親自招募數百家丁,天天訓練備戰。

  孫恩的起義大軍長驅直入,衝進會稽城,王凝之沒等來天兵天將,卻被起義軍殺害,其子女也全部被殺。謝道韞目睹丈夫和兒女蒙難的慘狀,手持兵器帶著家中女眷奮起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被俘,此時她還抱著只有三歲的外孫劉濤。當時,孫恩正準備殺害謝道韞年幼的外孫劉濤,謝道韞憤怒地說,「事在王門,何關他族,必其如此,寧先見殺。」孫恩早就聽說謝道韞的為人,如今又親眼看到她如此的大義凜然,不免敬畏三分,就放了謝道韞和劉濤,並派人保護她們回到住處。

  此後,謝道韞寡居會稽,閒暇時寫詩著文,過著平靜的隱士生活。謝道韞的後半生寫了不少詩文,彙編成集,流傳後世。《隋書·經籍志》載有詩集兩卷,可惜已經亡佚。

  2

  上官婉兒

  詩詞大賽擔任評委

  有著唐代「第一才女」之稱的上官婉兒(664-710年),不僅聰慧善文,才氣超然,更重要的是在她「主政」期間,極重視詩詞的創作,引領了當時一代文風。

  上官婉兒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現河南省三門峽市)人。上官婉兒出身於豪門之家,祖父上官儀是唐高宗時宰相,他的詩詞獨具一格,後自成一派,世人稱為「上官體」。《舊唐書》載:「本以詞彩自達,工於五言詩,好以綺錯婉媚為本。儀既貴顯,故當時多有效其體者,時人謂為上官體。儀頗恃才任勢,故為當代所嫉。」父親上官庭芝官至周王(李顯)府屬。天有不測風雲,上官婉兒尚在襁褓之中時,上官之家就慘遭滅門之禍。664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上官儀和上官庭芝下獄而死,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被發配皇宮掖庭充當女奴。

  上官婉兒的母親鄭氏也是大家閨秀,飽讀詩書,在宮中親自教育婉兒。婉兒繼承了上官和鄭家兩家良好的文學基因,自幼聰明伶俐,睿智過人,少女時代就顯示出過人的文學天賦。677年,武則天召見了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當場出題考驗。上官婉兒的詩文立意高遠,尤其是其書法,字體娟秀,遒勁有力。武則天看後極為高興,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將她留在身邊掌管宮中文件詔書的起草,成為武則天的「文膽」。696年,武則天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705年,張柬之等人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顯即位。唐中宗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上官婉兒深得李顯、韋皇后信任,被封為昭容,其母鄭氏被封為沛國夫人。祖父一案也被平反。710年6月,李顯駕崩,朝政大權盡落韋氏之手。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皇后為皇太后攝政。7月21日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李隆基殺死韋後、安樂公主及所有韋後一黨,擁立其父李旦為王。上官婉兒被殺於旗下,權傾一時的一代才女香消玉殞。

  上官婉兒在詩歌方面繼承和發展了祖父上官儀的文風, 「綺錯婉媚」的詩風逐漸影響了宮廷詩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創作方向,「上官體」也成為了上流社會的創作主流。她還通過品評詩文等文學活動倡導一代文風,成為中宗朝文壇的引領者。她的五言律詩《彩書怨》:「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裡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全詩風格清麗含蓄,對仗工整,富有情味。

  唐玄宗時的首席宰相張說對上官婉兒有此評價:「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雲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

  上官婉兒在大唐詩歌的發展上,曾經做出過積極的貢獻。據《新唐書》記載:上官婉兒經常勸說李顯,大量設置昭文館,廣召當朝詞學之臣,皇帝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上官婉兒還時常替李顯、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作詩,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朝廷內外,吟詩作賦,蔚然成風。

  唐朝時,還經常舉行賽詩會,在賽詩會上,上官婉兒是評詩裁判,對大臣所作之詩進行點評,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

  《唐詩紀事》就記載了一次賽詩會:中宗朝某年正月的最後一天,李顯駕臨昆明池時,讓隨行群臣進行作詩比賽,由上官婉兒擔任裁判。其他人的作品紛紛遭到淘汰,最後在宋之問與沈佺期之間一決高下。

  沈宋二人的詩歌,功力相當,難分伯仲。上官婉兒最終裁定:沈佺期落選,宋之問勝出。其理由是,沈詩的末句「詞氣已竭」(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而宋詩末句「猶陟健舉」(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沈佺期、宋之問對上官婉兒的點評佩服得五體投地。

  開元初年,李隆基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3

  薛濤

  一生才情化作薛濤箋

  唐朝女詩人薛濤(約768-832年)才色雙佳,人生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充滿了傳奇色彩。

  薛濤,字洪亮,她的父親薛鄖在京城裡為官,學識淵博,為人正直,他與夫人只有這一個女兒,自小就視為掌上明珠,教她讀書識字,吟詩作文。776年夏天,薛鄖父女兩在自家庭院裡乘涼,院內有一棵百年梧桐樹,根深葉茂,疊翠參天。薛鄖仰望古桐,不禁吟誦道:「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薛鄖話音未落,只聽見身後女兒隨口續道:「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薛鄖聽後轉頭望著女兒,薛濤問道:「父親,我接的這句恰當否?」薛鄖真是又驚又喜,撫摸著女兒的頭說:「太恰當了。」那一年,薛濤剛剛八歲。

  薛鄖在朝中為官清正廉潔,不畏強權,敢於仗義執言,結果得罪了當朝權貴而被貶謫四川。後來,薛鄖被派出使南詔,感染瘴氣得疾而亡,那年薛濤年僅14歲。因為薛鄖為官清廉,家裡積蓄不多,母女倆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為了生計,16歲時薛濤憑藉其天生麗姿和通音律、善詩賦的才能加入樂籍,成了一名官營歌伎。

  785年,曾任隴州節度使、左金吾衛大將軍的韋皋出任劍南節度使。韋皋因封南康郡王,世稱「韋南康」。有一次,韋皋宴請部下同僚,唐朝時官場應酬會宴,都有官伎侍候。韋皋久聞薛濤才色過人,就讓其即席賦詩。薛濤神情自若,提筆而就一首《謁巫山廟》:「朝朝夜夜陽臺下,為雨為雲楚國亡;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韋皋不禁拍案叫絕,豎起拇指連聲稱讚。從此,薛濤聲名鵲起,韋皋每有盛宴,必有薛濤侍宴,很快成了韋皋身邊炙手可熱的人物。後來,韋皋把薛濤請到府上做一些文書工作,薛濤所寫的奏章文稿主題鮮明,邏輯嚴謹,文採飛揚,很令韋皋滿意。韋皋專門向唐德宗打報告,擬授薛濤秘書省校書郎官銜,不過終究未能如願。當時的人們卻因此稱薛濤為「女校書」。

  809年,詩人元稹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劍南東川。元稹久聞薛濤芳名,一到四川後,便約她在梓州相見。此時的元稹年方31歲,俊朗瀟灑,才華橫溢,大元稹十多歲的薛濤也被元稹的才情深深吸引,加之元稹的夫人韋叢新逝,兩人有相見恨晚之感。薛濤飽含深情地寫下了《池上雙鳥》:「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更憶將雛日,同心蓮葉間。」

  薛濤十分鄙視那些貪官汙吏,元稹初登官場,意氣風發,一心為民,報效國家。兩人有共同的愛好和語言,那段時間,二人形影不離,在一起談詩說文,議論時政。然而幸福是短暫的,元稹在蜀期間,大膽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許多冤案,得到民眾的廣泛歡迎和崇高讚譽。在薛濤的支持下,元稹參劾為富不仁的東川節度使嚴礪,由此得罪權貴。809年7月,元稹調離四川,任職洛陽。從此兩情遠隔,兩人只好鴻書傳情,而此時能夠寄託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詩了。

  此後,薛濤迷上了寫詩的信箋。她喜歡寫四言絕句,律詩也常常只寫八句,因此嫌平時寫詩的紙幅太大。於是她對當地造紙的工藝加以改造,將紙染成桃紅色,裁成精巧窄箋。因為她改造後的紙特別適合書寫情書,人稱薛濤箋。

  後來薛濤收到白居易寫給她的詩《贈薛濤》:「蛾眉山勢接雲霓,欲逐劉郎北路迷。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風猶隔武陵溪。」薛濤看後,知道了她和元稹的結局,於是薛濤脫下紅裙,換上道袍,遁入空門。

  832年夏,薛濤去世。833年,曾任宰相的段文昌為她親手題寫了墓志銘,墓碑上寫著「西川女校書薛濤洪度之墓」。

  4

  顧太清

  筆耕不輟的女詞人

  喜歡古典詩詞的人都會對顧太清(1799-1876年)有印象,她和清初的徐燦、道光年間的吳藻、清末的呂碧城並稱為清代「女詞四大家」。

  顧太清這個名字,「顧」和「太清」都不是本名。顧太清是乾隆年間有名的大學士鄂爾泰之侄、甘肅巡撫鄂昌的孫女,西林覺羅氏。鄂昌因喜詩文多有佳作,在當時頗有名氣,不過因為一同吟唱好友胡中藻的《堅磨生詩抄》受到牽連,因文字獄而被乾隆賜死。此後,家道中落。鄂昌的兒子鄂實峰娶夫人富察氏,生一子二女。長女名「春」,因此其名為「西林覺羅·春」或「鄂春」,也可以寫作「西林春」。

  西林春受家庭的薰陶,自幼就喜詩文繪畫。又因為聰明慧智,勤於詩詞,多有佳作,在二十多歲時就成為「京師才女」。西林春後來經人介紹到榮王府,為貝勒愛新覺羅·奕繪的子女教書。

  在榮王府時,因奕繪與西林春都喜詩文繪畫,二人志趣相投,逐生愛慕之情,而此時的奕繪已經結了婚,妻子是妙華夫人,奕繪很想娶西林春為側福晉,但西林春是罪人之後,按清代制度規定,娶了這種人家的女兒,便有割爵、得罪的危險,也為親友輿論所不容。奕繪無可奈何之餘,只好求助於府中一位老僕——二等護衛顧文星,將西林春冒認作顧文星的女兒,報給宗人府。輾轉兩三年,終於成功,從此西林春就姓了「顧」,名叫「顧春」。

  奕繪曾在題太清居室天遊閣的《浣溪沙》中寫道:「此日天遊閣裡人,當年嘗遍苦酸辛,定交猶記甲申春。」甲申,是道光四年(1824年),指的是二人結成夫婦之年。這一年奕繪、太清都已26歲,他倆從開始相慕、相愛時間已很長,而這期間太清的景況更是「當年嘗遍苦酸辛」。

  顧春初嫁奕繪,兩情相悅。夫妻二人情篤才高,詩詞唱和,丈夫著有《南谷樵唱》,顧太清便把自己的詞集取名《東海漁歌》,甚至連名字都是和丈夫相對應。奕繪字子章,號太素,「太素」指宇宙元初的物質,於是「顧春」為了配合夫君的「太素」,自號為「太清」,「太清」是僅次於「太素」的宇宙之源。名垂後世的女詞人「顧太清」就這樣得名了。

  奕繪的大福晉妙華英年早逝,過世後,顧太清為大福晉,奕繪沒有再娶側室。兩人恩愛,生活幸福。不過,奕繪在四十歲時,卻英年早逝。奕繪去世後,他和妙華的獨子載鈞不容顧太清,便將顧太清驅逐出榮王府。顧太清只得攜子女到磚塔胡同居住。奕繪死後顧太清也未再嫁,獨守空幃,終日以詩詞為伴。

  晚年的顧太清雖雙目失明但仍作詩賦詞,在長達六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她寫下了大量的詩詞,現僅存留下的就有一千多首。其中,詩八百餘首,詞三百餘首。

  顧太清的詩詞合編成集為《東海漁歌詞集》、《天遊閣詩集》還有《子春集》等。《東海漁歌》後流入日本,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文化交流才得以歸國重印。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浙江音樂學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鄭琳通訊員 周佳麗11月21日、22日,大型戲曲交響音詩《詠絮——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在浙江音樂學院大劇院隆重首演該作品創作緣起於浙江音樂學院與浙江越劇團「校團合作」以中國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的生平和文學成就為題材,創排大型越劇的項目。在數次討論策劃中,主創團隊萌發了將四位才女膾炙人口的詩詞以詠唱和交響樂的方式予以表現的想法。四大才女的詩詞不僅具有文學價值,同時音樂性也都很強。漢、魏晉、唐、宋,時代各不相同,極具有代表性。
  • 一代才女上官婉兒有哪些詩詞?讀後賞心悅目!
    上官婉兒,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人,祖籍隴西上邽,唐代女官、詩人、皇妃。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
  • 古代四大才女之一,上官婉兒是唐朝當之無愧的黃金剩女
    大家一定很奇怪,為何上官婉兒作為嬪妃,竟能和武三思、崔湜等人私通呢?這是因為中宗允許宮中擔任內職的女官出入禁中,上官婉兒等受寵的宮人居然還有外宅,來往自由,所以宮官和嬪妃與朝官私通也就不可避免了。上官婉兒在宮中長大,接受了良好的宮廷教育,冰雪聰明的她很快被調教得知書達理、思維敏捷、乖巧伶俐,因此受到武則天的關注。
  • 上官婉兒被殺真相,四十多歲卻依舊不甘寂寞,被後世唾棄
    為奴期間,出身書香門第的母親也沒有落下對上官婉兒的培養。據說上官婉兒四五歲就能出口成章,她的才華傳到了武則天的耳朵裡。最後上官婉兒用才華徵服了武則天,武則天決定免除了她的奴籍,還讓她掌管詔書,這個決定改變了上官婉兒的一生。 上官婉兒就這樣跟著武則天,在武則天登基之後,她的權力也變得越來越大。
  • 上官婉兒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是開頭十個字,便令人拍案叫絕!
    隨著高考成績的陸續公布,詩詞才女武亦姝的名字再次刷爆熱搜。人們關注到的不僅僅是她優異的高考成績,更是他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的氣質,從容,優雅與淡定。正如蒙曼老師對她的評價:「詩歌的真善美是滲透到她心裡去的。武亦姝的謙遜不是裝出來的,而是有詩意在她心中。
  • 一代才女上官婉兒為什麼會被李隆基所殺
    唐朝詩人呂溫的這首《上官昭容書樓歌》,說的正是上官婉兒。可見歷史上對上官婉兒的評價還是很高的,雖然這些詩詞中不乏吹捧之意,但是卻不能掩蓋她在歷史中的地位。上官婉兒在武則天身邊行走了三十年,對於武則天來說,她不亞於左膀右臂。
  • 李隆基殺上官婉兒的歷史真相
    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如日中天,在當時的政壇、文壇都擁有顯要地位,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公元710年,臨淄王李隆基,即後來的唐玄宗起兵發動「唐隆政變」,上官婉兒與韋後同時被殺。韋後被殺,當屬咎由自取;而上官婉兒之死,卻讓後人唏噓不已。
  • 唐玄宗李隆基,為何執意要殺上官婉兒?
    因為上官婉兒在某種程度上很像武則天,是李隆基掌控大權的阻礙,對此他必然會心狠手辣。上官婉兒,唐朝風華絕代的才女,被譽為「巾幗宰相」,她不僅在文壇領域有著很高的成就,也曾是政壇中手握大權的風雲人物。然而她的結局卻不美好。
  • 「王者榮耀」上官婉兒臺詞涉及到的詩詞古文
    是「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的李白,還是「縱情山河萬裡,肆意九州五嶽」的韓信,亦或是「誰說女子不如男」的花木蘭……其實,王者榮耀裡最有文藝範的莫過於她了,沒錯,她就是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是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她聰慧善文得到武則天重用封為內舍人。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
  • 第一屆「簡雅杯」全國詩詞大賽徵文啟事
    為傳承中華文明,弘揚傳統文化,發揚詩詞教育,繁榮詩詞創作,特舉辦本次詩詞大賽,現將徵稿有關事宜公布如下:「簡雅文化」公眾平臺(微信搜索:jianyawenhua)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學院詩詞題跋欣賞與寫作課程教師,首都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書法專業詩詞課程講師,《詩刊》編輯。出版有個人詩集《無量春愁集》。楊強:號雪窗,網名帝鄉子,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浙江衛視《向上吧,詩詞》總冠軍。曾獲第三屆「國詩大賽」詩部榜眼,首屆「海嶽杯」詩詞大賽詩部行卷第一,詞部決賽第三。擔任第二屆「湘天華杯」詩詞大賽詩部評委。
  • 星起航首屆詩詞誦讀大賽總決賽舉行 央視主持人楊晨曦出任決賽評委
    6月1日,「傳承經典2019年度星起航首屆詩詞誦讀大賽」總決賽在重慶廣播電臺(總臺)廣電大廈舉行。本次比賽吸引了40名小選手參與,最終青少年組馬常笑憑藉一首紅色題材《不朽》,將冠軍獎盃收入囊中。央視主持人楊晨曦出任決賽評委並指導學員。
  • 西安市未央區成功舉辦第一屆成語詩詞大賽
    詩詞與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詩詞豐富的情感與想像,精煉與形象性的語言,鮮明的節奏與韻律,成語精簡的語言裡蘊涵的豐富故事與哲理,是漢語特有的魅力和功能,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獨特的表現形式和文化遺產。中華五千年的浩瀚歷史中,成語古詩詞就像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文學藝術的星空中熠熠生輝。
  • 畢業於北大,擔任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蒙曼教授:腹有詩書氣自華
    詩詞大會讓許多原本默默無聞的詩詞愛好者走紅,成為了我們眼中的「詩詞才女」和「詩詞才子」,如果不是因為詩詞,「外賣小哥」雷海為或許還是外賣小哥,如果不是因為詩詞,武亦姝也不會成為家喻戶曉的「詩詞才女」。中國詩詞大會截止目前,共5季,《中國詩詞大會第5季》的比賽有了新的變化,不僅從題型上有所創新,連主持人也由董卿換為了龍洋,但是我們也看見了許多的「老面孔」,蒙曼、王立群、康震、楊雨等老師依舊擔任第5季的評委。
  • 古代有一種刑罰,不疼但很恥辱,上官婉兒受刑後,甚至嫵媚不少
    滿清時期有十大酷刑,其實早在奴隸社會就有五刑了,不得不說,古代的刑罰是真的「別出心裁」。前幾篇中小編給大家分享了史上最溫柔的笑刑,殊不知也有最輕的刑罰,雖然不疼但是很屈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有哪個人願意受這樣的刑罰呢?不過歷史中就曾有一位受過此刑後反倒嫵媚不少的女人,她便是上官婉兒。
  • 安新劉博創作的詩詞又獲全國大賽冠軍!
    對此,諸多評委表示,理科生參賽以及獲獎的現象歷來有之,每一屆詩詞大賽的冠亞軍中,都有著來自學理科的學生。今年,新體詩加入到大賽之中,讓這一賽事吸引了更多高校學子的關注。評審揭曉後,評委們才發現,獲獎者中已有幾位在國內新詩界嶄露頭角了。擔任新詩組評委的南開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羅振亞告訴羊城派記者,參賽的新詩作品超出了他的期待。
  • 北京大興區首屆中學生傳統詩詞大賽高潮迭起
    12月25日下午,北京市大興區第一屆中學生「中華傳統詩詞大賽」在區少年宮精彩收官。為傳承中華文化,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大興區教委舉辦了此次比賽。大賽自今年3月啟動以來,受到全區各中學校廣泛關注。通過年級比賽、校級預賽、筆試初賽、線上百人團答題等層層選拔後,角逐出8所學校的40位學生和100位詩詞達人參加決賽。
  • 大型戲曲交響音詩《詠絮——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在浙江音樂學院首演
    杭州網訊 近日,大型戲曲交響音詩《詠絮——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在浙江音樂學院大劇院隆重首演。該作品創作緣起於浙江音樂學院與浙江越劇團「校團合作」以中國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的生平和文學成就為題材,創排大型越劇的項目。在數次討論策劃中,主創團隊萌發了將四位才女膾炙人口的詩詞以詠唱和交響樂的方式予以表現的想法。四大才女的詩詞不僅具有文學價值,同時音樂性也都很強。漢、魏晉、唐、宋,時代各不相同,極具有代表性。
  • 上官婉兒跟武三思私通是真的嗎?揭一代女相上官婉兒怎麼死的?
    上官婉兒跟武三思私通是真的嗎?我們都知道上官婉兒是唐朝著名的一代女相,上官婉兒在唐朝的時候是武則天身邊最得利的助手,她聰明伶俐,又有才華,深得武則天的喜歡,將她帶在身邊培養,讓她參與朝政,漸漸的上官婉兒和武則天一樣,開始迷戀權利,為了權利,她甚至和朝堂上的重臣都有私情。
  • 王者榮耀上官婉兒怎麼刷大招? 上官婉兒連招順序速Get
    :原標題:王者榮耀上官婉兒怎麼刷大招? 上官婉兒連招順序速Get 上官婉兒這個角色自從上線以來就一直被玩家視作王者榮耀中操作難度最高的英雄之一,原因是這個英雄不僅身法飄逸,對技能距離、節奏的掌控要求也是極高的。
  • 上官婉兒多次參與皇位爭奪,且都處於失敗陣營,為何還能步步高升
    在王者榮耀中,有一個叫上官婉兒的英雄,這個英雄帥氣、飄逸,傷害超高,很多人都喜歡用這個英雄,那麼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沒有上官婉兒這個人呢?答案是有的。和遊戲中的上官婉兒一樣,總打逆風局,多次化險為夷後,還能一飛沖天,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傳奇唐代女官上官婉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