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7月1日,美國民主黨總統競選人歐巴馬在俄亥俄州的曾斯維爾發表講話。歐巴馬的國防安全顧問丹齊格6月30日說,如果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他將在上任16個月內從伊拉克撤軍,並向阿富汗增派部隊。新華社/路透
歐巴馬能夠在民調支持率下降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小州策略,說明他懂得此中數學,所以心中不慌。
有客東來,問於傅子:今次美國大選,歐巴馬一介新人,何德何能,竟令百戰老將希拉蕊鎩羽而歸?傅子頷首徐曰:無他,亞洲教育耳。
選戰如實戰,講究鬥智鬥勇。要說「勇」,倒是希拉蕊越戰越勇。但希拉蕊犯了戰略錯誤,她錯在不重視小州。
歐巴馬此番為智取。這「智」裡含有一個數學問題。歐巴馬在印度尼西亞讀的小學,而且是當地最好的小學,有亞洲特色,題多課重,數學基礎打得比較好。所以歐巴馬能夠理解這個問題,他就贏了。而希拉蕊受的是徹頭徹尾美國教育,數學相對薄弱,如今大概也忘得差不多了,未能及時把握,於是就輸了。
民主黨初選,實際上是選8月份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票。誰名下代表人數多,誰就當本黨總統候選人。共和黨的初選,和11月初的全國大選一樣,奉行贏家通吃規則:誰贏了一州的多數票,這一州代表票都歸他。這一規則下,拿下人口多、因而代表名額也多的大州,就是選戰關鍵。但民主黨為了表現自己更民主,在上世紀80年代將規則改為按選民票比例分配代表票。這樣,小州大贏賺到的代表票數,就有可能超過小勝的大州。
遇上希拉蕊這樣的強勁對手,歐巴馬只能避實擊虛:大州儘量少輸,小州力爭多贏。不過,從小州暗渡陳倉的策略,之前不可能沒人提出過。為什麼民主黨候選人過去一貫爭大州,輸了幾個大州就退選?看來是因為那些候選人本身理解不了這點按比例分配的數學,以為小州票少無關緊要,謀士的建議落在聾子耳朵裡。
希拉蕊的首席戰略策劃,也是比爾·柯林頓再任競選的策劃人,他有兩黨大選經驗,但缺乏黨內初選實踐。《華爾街日報》的希拉蕊敗戰分析提到,他在去年競選助理討論選情的一次會議上,強調人口第一大州加州的重要,說是贏了加州就能拿下該州370張代表票。在場的一位競選規則專家大吃一驚:難道我們的首席戰略家居然不知道黨內初選是按比例配票,而不是贏家通吃?《華爾街日報》說,可惜專家沒有追究這一問題。專家為什麼後來不提了呢?肯定是當老闆的自己不懂,聽了不在意嘛。
希拉蕊確實贏了加州、德州和賓州這樣的人口大州,所以她聲稱自己的選民票總數超過歐巴馬,大部分民主黨選民其實是投了她的票。如果選舉規則仍是贏者通吃,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就是希拉蕊了。
而歐巴馬能夠在民調支持率下降的情況下——民調是在全國人口中隨機尋找被調查者,如果在小州競選多,大州競選少,大州選民票的相對減少會引起全國支持率下降——仍然堅持小州策略,說明他一定懂得此中數學,所以心中不慌。
不要小看這點數學,這點數學足夠搞暈很多美國人了。1972年尼克森首次訪華,他和毛澤東、周恩來談大事,他夫人則四處遊覽。在參觀了一所小學後,尼克森夫人很吃驚地對隨行記者說:中國學生接受的教育很完備,他們的有些數學題目,我都不會做。彼時的課程比現在不知道簡單多少,就是算進可能的翻譯錯誤,或許題意沒譯對,也可以看出美國搞政治的人數學一貫差。
美國選總統是美國人的事,如果說奧希之爭對我們有什麼教益,第一是當今之世,學生需要完備的教育。即使你的興趣在文史哲,或準備將來投身政治,你仍然需要學點數理知識,說不定哪天會用上。特別是現在往往要靠數據說話,統計常識非常重要。
第二是亞洲教育並不像亞洲人自己講的那麼糟。就連死記硬背都不見得一無是處。《紐約時報》專欄作者託馬斯·弗裡德曼認為,東西方的教育正在互相靠攏:中國和印度會向美國學習,開始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而美國也會自亞洲取經,比較嚴格地要求學生掌握必需的數學和科學知識。
或者說,教育可以學美國,但也不能太美國。
果如是,則善莫大耶。
(來源:東方網-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