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理工大學坐落在世界特色魅力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漢中,是全國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1958年,為解決陝南基礎教育師資和其他急需人才,漢中大學成立,1978年更名為漢中師範學院;1965年,適應三線建設戰略需要,北京大學漢中分校在漢中設立,1978年北大分校撤離後,在原址建立陝西工學院;2001年,漢中師範學院與陝西工學院合併組建陝西理工學院;2016年,經教育部批准,陝西理工學院更名為陝西理工大學。2019年,學校在陝西省內實現一批次本科招生。
學校現有三個校區,校園總面積136.13萬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68.49萬平方米。現設有17個學院和2個教學實驗實訓中心。設有62個本科專業,全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萬餘人。
點擊此處了解陝西理工大學
想在舞臺上伴隨曼妙舞姿一展歌喉嗎?
想用畫筆描繪世界嗎?
想在運動場上一展英姿嗎?
想利用數學思維和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嗎?
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藝術學院、體育學院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吧!
學院概況
藝術學院創立於1997年,二十多年來,學院秉承學校辦學指導思想、自覺遵守高等藝術教育發展規律、始終堅持以教育教學為中心,注重地域文化藝術與學院文化品質的凝固與挖掘,專業教學水平與人才質量效應不斷得到提升。形成了「立足漢水上遊、面向全國;紮根秦巴、服務基層」的辦學特色。
學院現有美術學 (教育)、音樂學(教育)、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舞蹈編導五個本科專業,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2人。學院現有教職工64人,30%具有副高以上職稱,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科研團隊。學院教學設備設施齊全,擁有一座獨立的藝術大樓,現有美術展覽廳、臨摹實驗室、人體寫生實驗室、音樂廳、舞蹈排練廳、設計實驗室等專業教學場所,教學用房7千多平方米。
近年來,學院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專業建設,深化科研管理,取得了顯著效果。師生作品先後參加省級以上展演50多次,獲省級以上專業獎40多項;在省級、國家級專業刊物發表作品140多幅;主持承擔的校及省廳級人文科研項目10多項;中國西部畫展等眾多重大社會活動,教師作品被省級專業美術博物館收藏近十餘幅;參加了中央電視臺「心連心」在漢演出節目、開展了與陝西師範大學、西安音樂學院、寶雞文理學院、安康學院等兄弟院校的專業交流活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學院機構設置
學院專業定位
圍繞陝南地域文化和山水特色,以本科教育教學為主,培養掌握美術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美術鑑賞能力、美術創作能力,關注美術理論動態,具有務實作風和創新精神,從事中學美術教學和具有一定藝術市場經營、管理的高級複合型美術應用型人才。
以漢風、漢韻為基礎,圍繞陝南民歌、漢水流域音樂素材,以本科教育教學為主,培養掌握音樂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能傳承和發展地域音樂文化;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現代教育觀念;適應教育改革需要,能夠在中等學校從事音樂教學和研究的教師和為地方文藝團體服務的高素質應用型音樂人才。
圍繞兩漢、三國文化線條,以漢水流域剪紙、石刻、刺繡、木刻年畫等民間工藝為基礎,以本科教育為主,培養具有中國特色和一定國際設計文化視野,系統掌握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具有良好藝術修養和創新精神;具有較強設計與創作能力、表達與研究能力,適應創新時代需要,從事視覺傳達的設計、研究、管理等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4
以陝南民居特色和具有兩漢、三國風格的古建築為背景,以本科教育為主,培養適應我國社會發展需要,掌握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具有創新設計實踐能力,能從事公共建築空間、室內設計、居住空間設計、城市環境景觀與社區景觀設計、園林設計,並具備項目策劃與管理、教學與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質應用人才。
5
立足陝南,服務陝南及西部地區,以漢風、漢韻為基礎,圍繞漢唐舞、羌族舞、苗族舞等地域民族舞蹈藝術,以本科教育為培養層次,致力於培養在文藝團體、學校及社會文化機構等從事舞蹈編創、表演、研究的高素質應用型舞蹈人才。
創新創業融於專業人才培養
學院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認真落實《陝西省教育廳實施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推進計劃的意見》和《陝西理工大學關於進一步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積極探索我院創新創業教育融於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路子,把部分實踐教學課程融入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之中。初步形成了「以實踐教學為平臺,努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模式。
「我和我的祖國」藝術學院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實踐教學匯報系列活動
陝西省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聯盟教學交流音樂會
慶祝陝西理工大學建校60周年系列活動——美術學15級國畫「徽州隨記」寫生匯報展
陝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陝西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專業交流音樂會在我校大禮堂隆重舉行
「喜迎黨代會•《陝北風》」音樂•舞蹈專業實踐教學匯報演出
《民族民間音樂》舞臺實踐匯報演出
「不忘初心•再創輝煌」慶祝陝西理工大學建校60周年暨藝術學院專業匯報演出
建校60周年——《奇妙的和諧》無伴奏專場音樂會
合唱團赴城固二中實習基地舉辦合唱音樂會
設計系寫生匯報展
赴南鄭區高臺中學進行教學實踐交流學生培養和就業
學院始終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認真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強化專業教學,注重實踐能力提高,突出創新創業技能的同時, 堅持開展把制度建設、日常管理、思想教育融為一體的教育理念,在學生中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優秀的品德、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培養樂觀向上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赴臺學習經驗交流會:10位同學赴臺灣樹德科技大學為期4個多月的交流學習歷程
慶祝建校60周年系列高端學術報告:西安音樂學院劉榮弟教授來我校開展學術交流
學院一直高度重視學生的就業工作,成立由學院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學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主抓學生就業工作。形成「領導主抓、學院推薦、教師關心、學生選擇、家長幫助」等五位一體的就業體系」,開拓了考研、留學、國考、省考、招教、招聘、參軍、自主創業等十餘種就業模式。
單位人才培養的特點與亮點
◆ 追求上進、務實肯幹、高尚謙虛
◆ 專業特點明顯、專業實踐經驗豐富
◆ 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
陝西理工大學體育學院具有44年的辦學歷史,已為社會培養了5000餘名體育專業人才。現設有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和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3個本科專業,同時承擔著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工作,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04人,教職工76人,專任教師6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5人,高級職稱教師佔教師總數的55%。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共43人,佔專任教師總數的67%。國家級、國家一級裁判員36人。現有碩士研究生導師9人。體育學院設有理論、田徑、球類、體操、乒羽網、大學體育、群體中心、人體科學實驗中心、體育科學研究所、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中心等機構。擁有標準塑膠田徑場、遊泳池、網球館、健身館、綜合體育訓練館等現代化的體育場館,體育教學訓練設施完善。
體育學院緊緊圍繞學校辦學目標,以「改革人才培養體系」為突破方向,本著「全過程、多維度、重改革」的思路,構建了「教學、訓練、科研、實踐、創新」五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
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平臺+方向+模塊」的課程體系,建立高效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實施「學校、學院、教研室、教練組」四級管理體制,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實施掛牌教學制度和「陽光工程」考試制度,建立「引、培、聘」並舉的工作機制,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結合體育運動技能形成規律,採用「以訓代練」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體育訓練與第二課堂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實施「以賽代訓」的專業化訓練手段,建立「院賽、校賽、市賽、省賽、國賽」的金字塔式參賽模式,以培訓基地為依託,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按照《陝西理工大學發展規劃》要求,結合專業實際,成立了體育學科研究所,組建教學研究團隊,搭建科學研究平臺,積極開展體育科學研究。
4
加大對實踐教學體系和內容的改革,建立了實踐教學見習、實習和研習之間的有機聯繫,搭建專業實習實踐平臺為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提供「練兵之地」。
5
組織學生學習國家關於高校創新教育的有關文件精神,召開創新教育專題研討會,將創新教育與體育專業課程教學深度融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組成團隊,申報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
體育學院畢業生中,有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有全國千名優秀體育教師、有各市縣體校校長及各中學校長60餘人為基層教育事業不斷在貢獻自己的力量。
近三年,體育學院50餘名學生成功考取碩士研究生,學生參與科研立項64項,參加省級以上競技體育比賽獲獎200餘項。80%的學生至少有一個職業資格證,就業率保持在95%左右。
目前,體育學院已成為陝南體育人才培養、體育科學研究、體育文化交流和體育社會服務的中心。未來,體育學院將不斷優化體育學科結構體系,拓寬學科內涵,活化學科方向,將體育學院打造為國內專業化一流體育人才培養基地。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由原數學系(1958年)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2000年)於2010年合併而成立。學院設有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類)、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六個本科專業,承擔全校大學數學和大學計算機公共課教學任務。數學學科是校級重點學科,具有教育碩士(數學)學位授予權,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高等數學Ⅰ》、《作業系統》為省級一流本科課程,《高等代數》和《運籌學》為省級精品課程。學院擁有省級數學與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曾被授予陝西省師德先進集體、陝西省「學雷鋒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網絡工程學生黨支部被教育部授予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
教學院現有教職工112人,碩士生導師10人,高級職稱40人;有陝西省優秀教師、省級優秀青年教師、省級師德標兵、省級科技新星、省「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自然科學類)等8人;校級教學名師4人。
近年來,學院教師完成國家基金項目10餘項,各類省廳級項目60餘項;出版教材專著31部,授權專利160餘項。公開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150餘篇,重要期刊40餘篇,三大索引檢索40餘篇。榮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優秀教材二等獎2項。
陝西省青年科技領軍人才、三級教授,王磊博士
陝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雍龍泉教授
陝西省優秀教師郭三剛教授
2018年省課堂教學創新大賽獲獎者、校級「十佳教學能手」程小靜老師
2018年陝西高校第四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校級講課大賽 特等獎獲獎者魯秋菊老師
數計學院實驗教學中心是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現有實驗儀器設備1600多臺(件),價值 1050餘萬元,實驗室總面積1856平方米。儀器設備先進,有效支撐數計學院六個本科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和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
1、數學與應用數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於1958年設立2年制師範類數學教育專業(專科),是我校最早設立的專業之一;1978年設立4年制師範類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本科),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授理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構建了融思想教育、素質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於一體的「專業化+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強化教師教育能力培養,堅持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將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了一大批「紮根秦巴,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的具有開拓創新和敬業奉獻精神的數學專業人才。
就業方向:主要從事數學教育教學、研究及教育管理工作,或考取本專業的研究生。
2、計算機類
本專業採用「大類招生強基礎、方向培養寬口徑、協同育人重實踐、創新創業提素質」的培養模式。計算機類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網絡工程兩個專業,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大類學生在二年級第一學期根據志願實現專業分流。授工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計算機系統開發、複雜應用軟體設計、網絡應用軟體開發、多媒體技術、信息工程、計算機控制和基於計算的工程應用等現代高新技術領域中從事研究、開發、應用與管理等工作。網絡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企業、研究院所、教育機構或政府部門從事計算機網絡建設、管理和應用開發等方面的工作。
3、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就業為導向,依託學院整體師資力量,確定了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兩個專業方向。信息管理方向依靠數學學科、統計學科的優勢培養數據分析方面高級應用型人才,信息系統方向依靠計算機學科資源培養信息系統開發和維護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授工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教育單位從事教學、科學研究、信息系統開發和維護、信息管理等工作。
4、信息與計算科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根據多學科交叉特點,滿足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的專業創新需求,以智能信息處理和大數據分析與處理為重點,在強化計算數學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突出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授理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在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也可在計算機、大數據、通信、金融、經貿等行業從事軟體設計開發工作及管理工作;或在數學、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通信等領域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5、應用統計學
應用統計學專業,在強化統計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實踐環節培養和鍛鍊學生以問卷調查實施、數據整理與分析、調查(調研)報告撰寫為核心的專業核心能力,通過各種學科競賽和課外科技活動培養創新精神。授理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到政府統計部門、金融機構、市場調查機構就業,主要從事數據收集、整理、分析工作,或考取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研究生。
學院在校研究生、本科生2200餘人。學院堅持以需求為動力,以質量為根本,以「宏學啟智,尚用求新」為理念,落實學校「重應用、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加強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條件建設,創新課堂教學,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高。
學院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專業訓練與素養養成相協調,既堅持強化學生專業核心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學生人文情懷和社會素養的培養,開展系列豐富多彩的大學生課外活動。同時,學院通過校企、校校合作,建立起20餘家專業實習和教育見習基地。
近年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競賽、甲骨文杯全國Java程序設計大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中獲得省級以上獎勵580餘項,其中國家級獎勵101項。
在6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院為社會培養了萬餘名合格的畢業生。他們以其優良的綜合素質、紮實的專業基礎、踏實的工作態度和開闊的進取精神,成為各自行業的骨幹,湧現出了一批科技教育精英、基礎教育專家和管理者,還有一批IT行業的領軍者,為祖國發展和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
78級校友40年返校合影
79級校友40年返校合影
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得者清華大學李海中教授(79級校友)
陝西萬唯教育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澤濤先生(右一,79級校友)
陝西省教學名師、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漢中中學王建華老師(前排中,87級校友)
阿里巴巴-斑馬網絡,產品總監劉欣先生(98級校友)
出品:新媒體工作室
資料來源於陝西理工大學官網、招生辦、各學院
編輯: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