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絕對安靜的環境並不是最有助於睡眠的,真正可以助眠的聲音是「白噪音」,即一段在各個頻段上的功率大小都是均勻的聲音。這樣的聲音在大自然中有很多,比如沙沙的雨聲、鳥叫聲、海浪拍擊巖石的聲音、風吹響樹葉的聲音等等。這些聲音雖然也屬於噪音,但因為沒有特別尖銳或突然的聲響,反而能夠撫慰人的心靈,使人獲得平靜。
古代的詩人們,早就已經深諳「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道理,以下幾首詩作便是代表。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月光之下,汩汩泉水叮咚作響,洗滌心靈,除卻煩惱,無疑是最理想的睡眠環境了。
山店(唐·盧綸)
登登山路行時盡,決決溪泉到處聞。
風動葉聲山犬吠,一家松火隔秋雲。
這首詩裡,到處都是潺潺溪水的聲音,習習微風吹著樹葉,隱隱約約還能聽到山犬的叫聲,便是可以入眠的溫馨一刻。
途中寄楊涉(唐·於鵠)
蕭蕭蘆荻晚,一逕入荒陂。
日色雲收處,蛙聲雨歇時。
傍晚,大雨停了,這場雨可能只是午後一場驟雨,急匆匆地下了一會兒就停了,也可能是悠長悠長地下了好幾天才終於停了。青蛙此起彼伏地叫起來。明明是聒噪的蛙聲,卻又讓人心曠神怡。
贈僧(唐·薛能)
盡日行方到,何年獨此林。
客歸惟鶴伴,人少似師心。
坐石落松子,禪床搖竹陰。
山靈怕驚定,不遣夜猿吟。
萬籟俱寂中松子窸窸窣窣落到石頭上,然後骨碌骨碌滾進石縫中,最適合懶懶地睡個午覺了。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後略)
有月亮的夜晚,潮水一下一下地拍打著巖石的聲音尤其令人心安。
鳥鳴澗(唐·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當明月升起,山鳥不時啼鳴,又給黑夜添了幾分靜謐。
子夜四時歌 夏歌二十首 其十一(魏晉·無名氏)
適見載青幡,三春已復傾。
林鵲改初調,林中夏蟬鳴。
聽著林中蟬鳴奏起夏日的樂章,伴著徐徐清風入夢,還有什麼比這更愜意的呢?
瀑布(唐·白元鑑)
飛瀑下幽壑,令人夢寐清。
秋山匹練淨,寒谷萬珠明。
映日添霞色,迎風作雨聲。
潺湲聽莫厭,時得滌幽情。
武俠小說中,瀑布邊上是高手習劍、高人打坐的地方。大概是因為潺潺飛瀑能掩蓋一切雜音,使人摒除雜念,獲得專注的力量。
書翠崖寺壁(唐·歐陽持)
迎笑堂前九節筇,閒來無事得從容。
時聞雷護千年橘,夜聽風傳萬壑松。
茅屋人家芳草合,竹房僧住翠微濃。
一蓑煙雨歸來晚,遙聽雲間起暮鍾。
風掠過松林的聲音,一陣又一陣,直到晚歸的人入夢,直到遙遠的鐘聲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