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放屁在嬰兒和成長中的嬰兒中很常見,放屁清楚地反應嬰兒最近身體情況,所以嬰兒的「屁事」可以說明很多健康信息,新手父母應該要注意!
父母有時候可能會擔心,當他們的寶寶開始放屁很臭時,對於所有年齡寶寶來說,有些臭味是完全正常的。寶寶「屁事」過多會帶來一系列症狀,例如過度放屁有可能是腹脹或者腸胃發炎或者腸絞痛都有可能引起。
遇到寶寶放屁一般的經驗法則是觀察寶寶的情況,如果發現寶寶在表情變得痛苦並且不斷哭泣的時候才應該擔心。然後再看看寶寶是否在發燒情況,如果沒有發燒就要留意寶寶小便和大便有沒有不規律情況。如果有上面所說這些症狀可能表明存在潛在的健康問題,這個時候最好找兒科醫生進一步排查診斷。
但是,如果寶寶「屁事」過多許多父母都會感到困惑。也不知道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很生病了,或者是否有更嚴重的事情發生。這個時候父母就應該先了解寶寶放屁的10種原因。
新生兒的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這會使他們很難消化母乳或任何嬰兒配方食品中的一種或多種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新生兒的消化系統實際上處於學習功能的過程中,支持消化的肌肉尚未形成蠕動,沒有使食物有效地通過消化道運動。
嬰兒的不成熟消化系統使他們消耗的食物過快地通過了而沒有分解。然後,它將氣體滯留在腸道中,這會導致肚子氣體引起疼痛。所以嬰兒在日常飲食過程中最終會放屁很多。
但是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因為隨著嬰兒的成長,消化系統會逐漸成熟。父母不必擔心自己的寶寶感到不安和困惑,新生兒寶寶這個時候屁多實屬正常。
眾所周知,益生菌可預防有害細菌,補充消化酶並幫助加工食物中的營養。嬰兒出生時具有絕對乾淨的腸道,因此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擁有足夠數量的細菌菌群,這將有助於他們消化母乳或嬰兒配方食品。
根據兒科專家研究表明,嬰兒出生後頭幾周進行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嬰兒的腸道中存在大量的細菌桿菌,這些細菌會產生氣體,從而引起嬰兒的腸胃疼痛。研究還強調了這種細菌在嬰兒腸道中早期定殖的異常,導致形成氣體引起疼痛,使嬰兒哭鬧和放屁。
一旦嬰兒通過母乳餵養從媽媽那裡獲得了更多友好的細菌,該階段就會很快結束,因為細菌會填滿腸道,並有助於增強其免疫系統。
在媽媽哺乳時讓嬰兒以正確的方式進食是非常重要的。錯誤的餵養姿勢會導致吞咽過多的空氣,從而導致嬰兒肚子氣體變多而放屁。很多時候,吞咽的空氣會在腸道中形成一些氣泡,迫使嬰兒放屁。另外,在餵養時媽媽可以將嬰兒的頭和喉嚨保持在上方的高度,從而導致向上的流動,以控制過量的乳汁流動。媽媽在給孩子母乳餵養時,應以一定角度抱住他們。如果要用瓶子餵奶,則應將瓶子保持在垂直位置。這樣做會減慢從喉嚨流下來的牛奶的流動,還有助於排出可能滯留在內部的多餘空氣。
對於新生兒來說,子宮外的生活非常陌生,由於生命周期的內在機制,新生兒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周就能聽到的噪音。嬰兒對這些噪音不是很不滿意或者對周圍的環境也不太了解,會導致嬰兒對周圍的各種刺激變得敏感。這個時候嬰兒會努力分析,學習,應對和了解母親子宮外的生活。嬰兒在此階段的感覺系統處於混亂狀態,不安的行為和不斷的哭泣,因為他們無法自我安定,由於母體突然分離,嬰兒也可能會感到焦慮。
因此,嬰兒變得越來越敏感,哭泣的次數越多,吞咽空氣的機會就越高,所以保持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也是非常有必要。
根據研究表明,多達3%的嬰兒對某種牛奶蛋白過敏。用嬰兒配方食品餵養的嬰兒可能會發生反應,並且對牛奶蛋白(包括酪蛋白和乳清)敏感,這在大多數銷售嬰兒配方食品中都有發現。
任何嬰兒的免疫系統都可能對牛奶蛋白產生負面反應,從而導致嬰兒腸道發炎。這種狀況的發生是嬰兒尿布中的血跡或粘稠的粘液、腹瀉、皮疹,這些表現牛奶蛋白過敏的主要症狀。所有這些情況會導致腸胃氣脹和放屁增加是胃腸道不適引來的。所以都會建議母乳餵養的嬰兒患牛奶過敏的風險也相對較低。
媽媽吃的東西也會餵給嬰兒!母親食用的少量食物通過母乳傳遞給嬰兒。如果母乳餵養導致嬰兒放屁,則可能是由於母親在母乳餵養之前吃了東西。其中這些食物媽媽在母乳餵養時期最好不要進食包括洋蔥,西蘭花,捲心菜,花椰菜,蘆筍,雞蛋,澱粉,麵包,土豆等。
人體需要酶乳糖酶才能將乳糖分解為兩個較小的糖,即葡萄糖和半乳糖,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嬰兒的身體無法像成人這樣工作,從而導致乳糖不耐症。嬰兒的乳糖不耐症不是很常見,但是早產兒可能會患上乳糖不耐症,這種乳糖不耐症被稱為發育性乳糖酶缺乏症。正因為未分解的乳糖進入嬰兒腸道並發酵轉化為氣體,導致脹氣而增加放屁的次數。
嬰兒從6個月大開始,逐漸將嬰兒引入除母乳或嬰兒配方食品以外的固體或半固體輔食,這個時候飲食的轉化,嬰兒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在這段時間裡嬰兒有可能因為輔食導致食物過敏,可能會經常腹瀉和放屁,所以媽媽在選擇輔食上應該以清淡和易消化的為主。
在母乳餵養的嬰兒中,幾天不排便是正常的,因為母乳是完全均衡的營養。如果用配方奶餵養的嬰兒比其他嬰兒更有可能出現便秘,這會導致他們有一些積氣導致屁多。這就是為什麼父母必須給嬰兒均衡飲食。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給嬰兒溫水和果汁可以使糞便通過起來更容易,甘油栓劑也有幫助排便,但需要在醫師建議下使用。
在某些時候,可能會使用抗生素來治療或預防細菌感染,例如中耳感染,鼻竇炎和嬰兒的肺炎。在嬰兒中,抗生素會破壞腸道內有益的菌群,從而引起一些副作用。當嬰兒的腸道中缺乏這些有益的菌群時,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腸胃氣脹和放屁。
同樣,母親在母乳餵養期間使用抗生素,嬰兒也有機率也會變得不穩定,乳糖不耐症,大便稀少以及放屁的機率也很高。對母親來說,繼續母乳餵養嬰兒非常重要,因為牛奶中含有益生菌,可以幫助使嬰兒腸道恢復健康。如果母乳餵養嬰兒的母親擔心自己可能正在服用的藥物是否帶有抗生素,則與醫生交談了解在建議下使用。
①排氣操
1、可以讓寶寶趴著媽媽的肚子上,然後用手輕輕的撫摸寶寶背部,這樣有利於寶寶提出體內多餘的氣體。
2、可以讓寶寶睡著躺下來,然後用手輕輕的在寶寶肚子上以順時針的方向按摩。
②物理療法
可以使用熱毛巾,熱敷肚子。但是注意溫度,不能溫度太高,使用熱毛巾的時候注意寶寶表情應該是很自然或者享受的過程。溫度下降之後應該要注意保溫,別讓寶寶著涼。
③飲用益生菌藥物
益生菌可預防有害細菌,預防並調節腸胃疼痛、脹氣,增強其免疫系統。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注和支持,每日更新創作路上感謝大家的陪伴,我會繼續努力!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幫銳媽育兒百科點亮下方大拇指。
聰明的媽媽都會關注:銳媽育兒百科 每日分享育兒小知識。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父母受益。
今日話題:在平時的育兒過程中,媽媽有遇到那些搞笑的「屁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