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兼容機之家的小牛。
2010年,在iPhone4發布會上蘋果首先發明了"視網膜屏幕"一詞,在3.5英寸內,解析度可以達到或超過960x640解析度的屏幕可以被稱為視網膜屏幕。根據PPI計算公式√(X^2+Y^2)/ Z,可以算出,視網膜屏幕的PPI為330。
什麼是PPI呢?PPI全名Pixels Per Inch,中文名為像素密度,即表示每英寸屏幕內所含有的像素數量,所以PPI越高,屏幕就越清晰,細節就更加豐富。
而我們常見的臺式機24寸1080P顯示器的屏幕PPI為92,常見的1080P的15寸筆記本屏幕的PPI為147。大家平時用起來好像都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
倘若換成了27寸的1080P顯示器的話,可能就覺得像素點明顯,鋸齒嚴重,因為27寸的1080P顯示器的屏幕PPI為82。部分第一次購買高端筆記本的機友又可能會覺得15寸的4K屏幕下的Windows字太小,因為15寸的4K屏幕的PPI幾乎以及達到了視網膜屏幕的標準,為294PPI。
有的機友可能會納悶,屏幕PPI低,大果粒我可以理解,但是屏幕PPI高了,字變小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Windows系統對於高解析度的屏幕缺乏適配,在Windows系統設計之初,面向的用戶就是採用大屏幕低分辨的電腦。那時候高解析度屏幕比較少見,因為當時設計的缺陷,導致Windows對高PPI屏幕的支持性差成為了"歷史遺留問題",直到Windows10都沒能完全解決。
但是Windows10提供了縮放功能(上圖是未經縮放的Windows10,對於高解析度的屏幕直接進行拉伸的結果。),但是在部分老應用或者未適配的應用上,字體還是會因為強制縮放導致模糊。而設計之初就考慮了高PPI屏幕的IOS、MacOS、安卓等系統就不會發生這種問題。
那麼多少PPI才可以不用進行縮放,Windows可以不用縮放就可以完美適配呢?顯示器市場給出了答案,日常使用Windows系統辦公,24寸1080P、27寸2K、32寸4K的銷量最佳,所以對於Windows而言PPI為110時,最為適合。如果你使用的是MacOS的電腦的話,那麼越接近Retina視網膜屏幕的標準最為合適。如果進行製圖、修圖等精細的平面設計工作的話,PPI則是越高越好。同樣的,對於VR、AR設備而言,顯示器的PPI也是越高越好。
各位機友不要盲目選擇高PPI的顯示器噢,不然你的顯卡可能也吃不消啊。
本文原創不易,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想了解更多的電腦知識,歡迎點讚收藏加關注,有問題的小夥伴也可以撩我,謝謝大家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分享更多優質的內容!我是小牛,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