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幫你的孩子找到天命,比什麼都重要,一生受益無窮

2020-10-13 e優課

 說到天命,相信很多人都覺得是迷信,其實,與其說天命是迷信,倒不如講天命其實是自然。當你想要讓你的孩子如何獲得成功的時候,其實,還不如幫助孩子找到天命。


  每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各人有各人先天的人生規劃,也就是天命。一說到天命,很多人認為是在講迷信。其實,中國人說的天就是自然。命是每個人一生必然經過的軌道。自然給人一個使命,使其先天各有各的差異和特長,然後一生來發揮和運用,在社會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一輩子做不同的事情,這便是天命。跟迷信沒有關係。 

 每個人都有一個先天帶來的人生規劃,但是一生下來就忘光光了,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人如果一生下來就知道自己這輩子的天命,也不是好事情。想想看,一出來就走一條路,永遠不去嘗試別的,人生就會很單調,可見上天對人實在是足夠照顧。忘光光了就要從頭開始摸索,叫做啟蒙。啟蒙不是灌輸,不是非聽父母的不可,而是啟發子女本來就有的潛能。本來就沒有,怎麼能叫啟發呢?上天為子女找到合適的父母,就是希望父母依據子女的潛能,啟發出不一樣的子女,而不是通過統一的模式、一致的標準把子女培育成制式的「平均人」。 


  怎麼才能發現自己的天命,知道這輩子要做什麼?其實很簡單。當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感覺單調乏味,很不想做,就表示它不是你的天命;如果感覺到很興奮,再辛苦也沒有任何怨言,那就是你的天命。有的人做什麼事情都半死不活,但一坐上麻將桌就精神百倍,那他這輩子就是來打麻將的;有的人在平地上無精打採,一到山上就豪情萬丈,他的天命就是去徵服高山峻岭。 

  哪一天突然感覺到這就是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那人生從此就改變了。按照這個方向做下去,一生就能走得很自然、很愉快、很圓滿。所以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什麼不對,只有通過摸索的過程,才能達到最終過河的目的,找到自己所要做的事情。  

當然,誰都可以後天做自己的人生規劃,可是不要忘記我們還有一個先天的規劃。後天的人生規劃跟先天人生規劃很吻合,所有的計劃都可以心想事成。後天的人生規劃跟先天的人生規劃背道而馳,事情往往難遂人願。人生的自由非常有限,往往是當時不得不這樣,然後不得不那樣,現在不得不這般,最後不得不如此。老實講,一個人活到五十歲再回頭一看,會感覺到每個關卡都是必然的,沒有一件是偶然的。  

子女小的時候真的不了解自己,我們常說「小孩子不懂事」,就是說他對整個世界並不了解,他的人生剛剛開始起步,所以父母要提供子女摸索的過程。父母不顧及子女的愛好和特長,要求子女完全按照自己設定的方向發展,這樣未免太過霸道。一個人一輩子做他不感興趣的事,怎麼可能會有所成就?  

但是,父母任由子女自己去摸索,那是不盡責的表現。所以父母一方面要劃定一個安全合理的選擇範圍,順應自然地讓孩子嘗試著去做各種事情。同時給予子女必要的輔導和指引,然後讓他從中摸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才是父母的責任。摸索一段以後慢慢知道孩子的興趣是什麼,有什麼樣的才能,再開始去努力才會更有效。  

世界上不是只有一條路走,父母給子女一個方向之後,要讓他自己去選擇發展的道路。父母一直逼孩子讀書,逼到他對讀書完全失掉了興趣,一旦從學校畢業,他可能一生都與書籍絕緣。有人會先做這個,有人會先做那個,這是很正常的。孩子喜歡玩就先讓他玩,玩到什麼不想玩了,只想讀書了,那比什麼都好。除了不勉強之外,父母還要明白人是會變動的。很多人開始讀書成績並不好,後來卻成為了大學問家。還有人開始對某個事情沒有興趣,但是過兩年又喜歡上了,所以一切都不必馬上斷言。  

現在有一種比較好的摸索方式就是文化遊學,在孩子暢遊歷史文化名勝的同時,跟古聖先賢連線,感悟他們的智慧精髓、道德修養,以及做人風範,從而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效法的對象。這比你送孩子去各種輔導班有效多了。遊學的過程就是提供孩子一個摸索的過程,讓孩子自己去選,不合理的,孩子會自己改變,合理就一直學下去,這樣就會慢慢找到他的天命。

  找到孩子的天命,對於孩子未來發展的方向,以及,選擇孩子們最喜歡的內容,這都是非常重要的。(領取活動優惠券,一折課程大優惠,學習是最有價值的投資!)

相關焦點

  • 幸福的童年,會讓孩子一生受益無窮,高情商父母要明白3點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有句名言說道:「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人格平等、尊重賞識、共同學習、以同理心理解孩子,才能讓孩子敞開心扉,建立一個幸福的童年,從而令孩子的一生受益無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家長對子女的殷切期盼,因此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提出了諸多高標準,一旦孩子說出或做出了不符合他們期望的事情,大人就會對孩子不耐煩的批評甚至是大呼小叫。諸如「你是豬嘛?」「你為什麼這麼笨?」「為什麼還是學不會?」「學這些和學習無關的東西有什麼用?」
  • 曾仕強教授:蒙卦—啟蒙老師為何會重要?因為會影響你一生的方向
    曾仕強教授《易經的智慧》——蒙卦(2)為什麼我們經常會講「這個人很愚昧」?這就是說他對很多東西非常的陌生,他還不想問,也不想學。做任何事情,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他都是很愚昧的。他不想一直都那麼幼稚,這才是好現象。啟蒙的老師為何會那麼重要?因為他會影響到你一生的方向,影響你一生的判斷以及選擇。實在是特別重要。我們中國人一旦有一點成就,他第一個感謝的是誰?那一定是母親。第二個就是啟蒙老師。他當年把我帶進門,讓我找到了對的方向。蒙卦卦辭裡有「亨、利、貞」。
  • 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逝世,享年84歲!生前多次聲明自己是中國人!
    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逝世,享年84歲!生前多次聲明自己是中國人!2018年11月11日19:54分,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先生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曾仕強先生是當代久負盛名的中國式管理大師,一生為發揚道統文化而奔走呼號,著有《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胡雪巖的啟示》等著作。曾教授為中國的文化做出很多貢獻,在生前奔波於全國各地演講,多次為廈門大學EMBA鼓浪嶼名家論壇演講,感染了大量的人學到中國文化與管理的智慧。前段時間,曾老先生患癌,但是他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與癌症鬥爭,讓人心生崇敬之情。
  • 著名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曾仕強教授一路走好
    曾仕強這一生都在弘揚中國文化,有著「中國式管理大師」的尊稱,這一生都在發揚道德文化,所以才得來了這個稱號,曾仕強著名的作品有《胡雪巖的啟示》《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等一些經典作品。曾仕強最讓人熟悉的是在《百家講壇》中的講解,講解了很多系列的作品,在課堂上他是帶有幽默風格的老師,講課的方式非常生動有趣,讓人們很是容易接受,聽之者受益匪淺。曾仕強先生有著中國式管理大師的稱號,在全球華人中管理第一人,所以也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可見曾仕強先生一生的偉大,為我們奉獻的東西也有不少。
  • 沒有遠見的父母,都有這個「通病」……
    不但無法激發起孩子奮起直追的鬥志,而且還會讓他們產生挫敗感,甚至在孩子內心悄悄種下自卑的種子,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陷入自我否定和懷疑中,影響一生的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一個重要成長環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父母是否有遠見,家庭教育是否正確,直接決定孩子的未來如何。
  • 一流的父母,都會給孩子過這「三個」生日,讓孩子受益無窮
    夫妻之間因為有孩子,所以,家庭才更加的完整和興旺。但是養孩子並非易事,很多父母要忙著工作賺錢,所以,難以長時間的陪伴孩子,甚至都忘記給孩子過生日。在孩子的一生中,或許生日可以有無數次,但是有「三個」生日,家長無論如何都必須給孩子過,因為這關係到孩子的一生,可以讓孩子受益無窮。
  • 如何讓你孩子受益一生?養成一個習慣就夠了
    「你兒子才4歲呢!」「對呀,不能讓他輸在起跑線上!」你身邊有沒有同款焦慮的寶媽呢?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要操心的事情好像越來越多,房子,車子,工作等,但對於媽媽來說最操心的事情,莫過於孩子的成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都希望自己孩子優秀,都希望自己孩子不要落後。所以,如小唐一樣忙碌的家長也是越來越多。
  • 曾仕強都有哪些貢獻?
    說起曾仕強大家看過百家講壇或者是看過管理書籍的人都應該聽過他的名字,曾仕強是一代學者,堪稱國學大師,尤其是在管理學上比較有建樹。曾仕強出生於福建,成長於臺灣,從小就受到傳統中國文化的薰陶,在學業上曾仕強則考取美國以及英國的管理哲學的博士學位,另外他在學習期間提出比較有創新性的中國式的管理理念,而且還是一位比較優秀的國學大師。
  • 曾仕強教授: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各行各業,由於你對各種因由都不了解,你真的要向孔子學習。「子入太廟,每事問」,孔子是禮的專家,可是他一進入太廟,必先問這是幹什麼的,那是幹什麼的。一般人是不會問的,因為一般人要麼認為自己不是專家,不必懂得那麼多;要麼就是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就是專家,自己什麼都懂——你問我還差不多,我還問你?
  • 曾仕強:孩子從小要背誦這三本經典
    他一生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推廣與普及,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生活化地傳播,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2018年11月11日,曾仕強教授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曾先生主張孩子小時候讓他背三本書,一個是《易經》,一個是《道德經》,一個是《論語》,對孩子終生都有用。曾先生認為,《易經》《論語》《道德經》,就是我們一以貫之的中華大道,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核心的智慧。
  • 比成績還重要的習慣,一定要教給孩子,受益一生
    成績再好的孩子,如果沒有好的習慣,也是失敗的孩子。這些習慣,請於12歲之前交給孩子,將受益一生。第六:習慣用過的東西,看過的書籍都要放回原位。寫在最後的話:希望簡短的文字,對你有意義;以規則養習慣,從習慣到自律,這比成績重要,你家孩子有幾個呢?
  • 「立志」就是找到自己的「天命」
    家庭教育,首先應該明確的就是:「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就好像你要去哪旅遊,首先就要明確目的地,明確了目的地才能買票,採用什麼樣的交通工具,沿途住什麼酒店,沿途和目的地的氣候如何?你針對性的帶一些衣物和用品等等做好預防措施。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各位家長到底是要孩子教育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 所有人為雙十一狂歡時,曾仕強教授駕鶴西去:人這一生到底為誰而活?
    雙十一,當所有人都在為超記錄的2135..5交易額狂歡時,這位老人卻在雙十一當日,悄悄辭世,享年84歲。他就是曾仕強,中國當代久負盛名的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大師。當很多人都在漠視中國傳統文化,宣揚西方文化、享受快餐文化時,他用一生的時間,為發揚國學文化奔走呼號。
  • 追思鄉賢 漳籍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11月11日逝世
    「我第一次見到曾仕強,是2003年去臺灣的時候。後來他每次回漳,我們親人都團聚,一起吃飯。而我幾次重訪臺灣,也去探望他。」莊宗沛說印象裡曾仕強有很強的故鄉情結,「有次曾仕強回漳州講學,當主辦方要給他講學出場費時,他婉拒了,並說能回到自己的家鄉講學就是最大的榮幸,能夠把自己的所學在這裡傳播就是最大的獲得。」
  • 習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想孩子更優秀,不妨多培養孩子的這些習慣
    習慣的力量真的是無窮的,有的時候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一種自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言行舉止,為人處事。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從小就開始讀書,不僅能夠幫助孩子更快的成長成熟,還能提升孩子的的學習能力讓孩子更快的實現人生價值。每天堅持讀書1小時,受益無窮一輩子。定期總結,時刻反省自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心理營養》——別讓你的孩子一生都在尋找「重要他人」
    在這個「重要他人」身上,孩子希望得到無條件的接納,希望成為這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最可怕的是,如果孩子一直沒有找到這個理想的「重要他人」,他們就會一直在尋找,甚至用一生的時間去尋找。你以為孩子在早戀,其實孩子是在找其他人來彌補你的失職!
  • 你認為孩子一生中什麼最重要
    你認為孩子一生中什麼最重要 ? 也許不同的父母會有不同的答案 ,也許你會說: 聽話最重要, 也許你會說:孩子的學習成績最重要 ……然而 我認為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 。 身心健康無非是指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對於中國的父母 ,大多數認為健康就,是身體上的健康 。他每天能吃能喝 ,能說能笑 ,能跑能跳 ,這就是健康 。
  • 什麼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發展的基礎?曾仕強給出了很好的解答
    還記得19年4月19日,一個17歲的孩子,因為被媽媽說了幾句,然後直接從高架橋上跳下去的身亡的事件嗎?對於我,我真的想不到,還有什麼能比死亡更恐懼、更不能讓人接受的事?這個孩子有這麼大的勇氣,敢於直接從那麼高的高架橋上跳下去,卻接受不了媽媽的幾句言語?
  • 曾仕強:需讀懂這簡單的三句話,戳中國人特性
    曾仕強每日箴言:每一個人都可以活一百二十歲,因為老天給你的配額就是一百二十歲,但是能不能活到一百二十歲,由你自己決定。《易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被稱為「大道之源,群經之首」,可謂是包羅萬象,博大精深。
  • 《孩子受益一生的專注力訓練》:讓孩子成為愛因斯坦的方法
    姐姐回來後說讓亮亮做一份試卷,檢測一下剛剛上課的內容,但是亮亮什麼都不會。我偷偷的給姐姐說了她兒子上課的情況,姐姐無奈的說道,「我知道,沒辦法,每次他上課我都要在旁邊看著,如果我不在,他根本不會好好聽課。」「除了上課,寫作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