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很多小夥伴可能看過電影《正義聯盟》,作為其中唯一的女性角色,神奇女俠無疑是一抹亮色,眾多神器的加持,讓她擁有了更高的戰力值。 其中最令人感到奇妙的,可謂是擁有「附加功能」的真言套索, 無論多狡猾的人, 只要被套中,就只能口吐真言。
片尾更是巧妙地將套索運用到嫌疑人身上,不一會兒,警察就掌握了整個作案過程,大幅提升了破案效率。那麼,在真實的世界裡,也有 「真言套索」 的存在嗎?
神奇女俠及其裝備
酒為什麼能讓人吐真言?
事實上,現實世界裡確實存在著另一種表現形式的 「真言套索」 ,人們稱其為「吐真劑」。追根求源,最早的「吐真劑」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它就是常在飯桌上出現的 ——酒。
俗語講「酒後吐真言」,豪飲之後的人更容易說出一些平常不會說出口的言語, 這與酒精對大腦的普遍作用機制存在一定的關聯。酒精可以減弱興奮性通道的活性, 增強抑制性通路的活性, 簡單來說, 相當於把大腦秘密的「守門者」控制起來, 讓它不能順利地保守秘密。
但這種古老的「吐真劑」存在很大的隨機性, 由於酒精能作用於大腦多個區域, 影響記憶、感知、判斷、運動、協調等多項功能,而不同個體的遺傳因素、身體狀況、酒精攝入量不一而同,所以在具體反應上可能會存在較大差異, 因而這種 「吐真劑」很少用在嚴肅的審訊場合。
「控制」大腦的東茛菪鹼和硫噴妥鈉
真正多在嚴肅場合使用的「吐真劑」 則是東茛菪鹼。20世紀初, 一位名為羅伯特·豪斯的美國醫生在為產婦接生時發現,使用東茛菪鹼作為麻醉劑時,最早的「吐真劑」——酒被使用者能夠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準確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由此, 他猜測或許其他相似的麻醉劑也能有此效果,並將這一類藥物命名為 「吐真劑」 。
當這一發現被報導後,警方找到豪斯合作,開始使用東茛菪鹼對嫌疑犯進行審訊,同時硫噴妥鈉和戊巴比妥也被用來測試是否具有相同功效。經過試驗,硫噴妥鈉被認為是起效更快、 威力更強的藥物,因而成為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 「吐真劑」 。
神奇女俠利用真言套索,使人口吐真言
現實中的「吐真劑」過量則有害
現實世界裡的「吐真劑」遠沒有神奇女俠的「真言套索」 那麼溫和無害。如今, 無論是東茛菪鹼、 硫噴妥鈉, 亦或是戊巴比妥, 均不再作為「吐真劑」使用,除卻倫理問題的緣由, 其長期或大量使用對人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也是重要原因。
不過我們也不用擔憂, 它們作為麻醉藥品的使用都是屬於可控範圍的。
看到這裡你應該了解了,就算現實生活中有類似於「吐真劑」的藥物存在,但它們的效果是不被大多數人承認的,長期使用它們也是有害的。
撰文 / 廖邁倫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