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記者 於姍姍 文攝】8月7日,為期三天的第十九屆全國原子與分子物理學術會議在吉林大學開幕。來自全國130多家高校和科研單位的800餘名專家學者和師生代表參加會議。吉林大學副校長鄭偉濤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鄭偉濤在迎辭中首先代表學校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及相關學科的專家學者和師生代表表示熱烈歡迎,對中國物理學會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委員會信任並支持吉林大學承辦本次全國性學術會議表示衷心感謝,向中國物理學會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委員會各位委員及全國的專家學者們一直以來對吉林大學原子分子物理科學發展和進步的認可、對吉林大學物理學科的支持和鼓勵致以誠摯敬意。鄭偉濤簡要介紹了吉林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及原子與分子物理學科近年來的發展概況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原子分子科學在國家發展戰略中不可缺少的作用,總結了本次學術會議的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物理一處處長張守著結合具體事例,回顧了我國原子分子科學發展的歷史脈絡和前沿動態,闡釋了我國原子分子科學研究對國家戰略發展的突出貢獻和重大意義,概括了我國原子分子科學理論和實踐工作未來發展的努力方向和總體趨勢。講話中,張守著對我國原子分子科學領域取得的學術成果質量、人才隊伍建設、學界團結上進整體風氣給予高度評價,向中國物理學會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委員會及學界專家學者們對學術科研和學科發展的積極貢獻表示感謝。他指出,在學界團結的氛圍中,在學科發展新的方向和新的發展點的基礎上,我國原子分子科學理論和實踐能力不斷攀升,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他希望學界專家學者能夠一如既往地保持團結協作的優良作風,組建有傳承、能互補的科學梯隊,促使我國原子分子科學更加興旺發達;希望學科在「高精度、長積累」的發展中,能夠把不斷積累的科學技術和科學思想服務於國家戰略需求,提高科學研究的影響力和關注度;他希望作為基礎學科的原子分子科學,增加宣傳和科普,讓更多人知道;希望原子分子學科能夠突破過去固有印象,增強自身發展實力,逐漸向大學科方向發展。
吉林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所長丁大軍在講話中詳細介紹了中國物理學會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委員會成立和發展的情況及以往18次全國原子與分子物理學術會議的基本情況,並結合本次會議的籌備和召開情況,向與會的領導嘉賓、專家學者及廣大師生們表示感謝。丁大軍介紹,本次會議由中國物理學會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委員會主辦,吉林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承辦。作為原子與分子物理及相關學科最高水平的專業學術會議,至今已經舉辦19屆。自1992年承辦第六屆會議,今年是吉林大學第二次承辦該會議。會議通過學術報告、論文海報等不同方式,讓參會代表充分進行深層次交流,旨在加深和推動吉林大學相關學科與國內一流研究者、研究單位的廣泛交流,為學科內及學科間的合作、融合、交叉、創新開啟新境界,尤其對吉林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學科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會議共設立十個專題,分別為:原子、分子、光子相互作用與光譜;原子分子碰撞過程及相互作用;大分子、團簇與特殊原子分子性質;極端條件下的原子分子物理;外場中的原子分子性質及其操控;冷原子分子物理;量子信息相關的原子分子物理問題;精密原子分子理論和測量;超快原子分子過程;原子分子交叉學科問題。會議邀請知名專家就原子與分子物理及相關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進展動態、發展方向等做大會報告和分會報告,同時以牆報形式進行交流,並在牆報交流的基礎上評選和頒發研究生優秀牆報獎1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