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推動我國教育倫理學理論研究和師德實踐,促進國內教育倫理學和師德研究專家、師德建設工作者的相互學習與交流,9月20日—9月21日,由中國倫理學會教育倫理學專業委員會主辦、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上海師德研究與評價中心聯合承辦的,主題為「新時代教育倫理、師德建設與教育現代化」的全國第七屆教育倫理學術研討會在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東榮會議中心舉行。
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馮正玉,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教師管理與師德建設處處長黃小華,中國倫理學會代表、湖南師範大學王澤應教授,中國倫理學會教育倫理學專業委員會會長、上海師範大學王正平教授,江蘇第二師範學院張勤教授,以及來自全國100餘所大中小學校的專家學者、教師學生代表,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師生共26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淑芹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上,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馮正玉在致辭中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本次會議的主題意義深遠,既立足國家戰略需求,又契合教育發展的需要,有高度有廣度,也有深度和精度。他表示,吉林大學在73年的辦學過程中,凝練出了獨特的「紅」「白」「黃」三「源」色的精神,充分彰顯了一代代吉大人愛國愛黨,愛人民的根系血脈和行為準則。吉林大學始終高度重視教育倫理研究和師德師風建設,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堅持打造黃大年式的教師團隊,把黃大年的敬業精神、戰略視野、愛國情懷融入到教師隊伍建設的全過程。他相信與會的專家學者一定能夠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一定能夠產生出豐富的理論成果。
中國倫理學會代表、湖南師範大學王澤應教授在講話中表示,作為一個研究教育倫理學的學人,慶幸自己有幸生活在一個偉大的國度和偉大的時代,正是得益於偉大的國度和時代給教育倫理學學術研究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條件和優勢。他表示,教育倫理學會自成立以來,在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師德建設和評價以及國內外學術交流等方面已經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果,並表示將繼續保持自己的學術特色和研究優勢,以實際行動和精品力作,為中國倫理學會成立40周年獻禮。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黃小華處長在致辭中表示,非常榮幸參加第七屆全國教育倫理學術研討會,認為此次會議具有三大特點:時機好、地方好、主題好,並對中國教育倫理學會為師德師風建設提供的智力支持和研究支撐表示感謝。他就習近平總書記師德師風系列重要講話中的三個方面「師德師風的重要性、師德師風的標準、加強師德師風的路徑方法」進行了闡發。他從「高線引領、底線管控、權益保障、師道尊嚴」四個方面概括了十八大以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理念並作了詳細闡釋。
中國倫理學會教育倫理學專業委員會會長、上海師範大學王正平教授作了題為《新時代教育倫理道德與我國現代教育化》的主題講話,認為推進我國現代化教育建設是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目標的有力支持,而要順利推進我國教育現代化,一是需要正確的教育倫理道德引導;二是需要中國特色教育倫理道德核心價值理念引領;三是需要把新時代教育倫理道德核心價值理念融入教育制度、教育政策設計、社會輿論引導和國民教育價值認同。
江蘇第二師範學院張勤教授在會議開幕式最後作了第一批「全國師德建設實踐與創新基地」的建設總結評估報告,公布了第一批「全國優秀師德建設實踐與創新基地」名單,並進行了授牌儀式。
開幕式後,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晏輝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卜玉華教授、山東師範大學車麗娜教授等作了大會主題報告。與會專家學者還圍繞中國特色教育倫理學理論建構與教育現代化研究、提高教師「三個地位」與師德師風建設研究、新時代教師道德與立德樹人研究、我國師生和家校關係中突出倫理問題研究、大中小學師德評價研究、學校師德建設實踐經驗交流6個論題,進行了分組討論。最後,學會秘書長何雲峰教授介紹下一階段學會工作重點和計劃,王正平會長作了閉幕致辭。(中國日報吉林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