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所謂的「邊界」,可能只是你自己懶得去觸碰

2020-12-14 小熊論職場

有溫度的話,來自一個年輕女性的自我總結。

人,多半限制了自己的格局。

回想起那年初的一次培訓會議,一位高中未畢業的「中年女性」,憑藉自己的努力,最終獲得了最佳機構的校長稱號。

在眾多參會的機構校長當中,不乏一些高學歷的「學霸人物」。

對於她而言,她唯獨有的只剩下努力。

她,高中學歷,獨創小學「思學」圖文教學法,用這一個普遍且極具個人色彩的教學手法為自己的機構打開了突破口。

在臺上的時候,她說到:「我今年31,我沒有學歷,更沒有關係,能站在這裡,我有的只是努力和我無限的冒失」。

她給自己的定義是,她不限制自己的能力,更不會因為自己的學歷更覺得自己做不成某些事,起碼在某些特定領域她能做到「最好」,她選擇了難度最小的「小學」作為自己的突破口。

人們都說努力的人最幸運

「01」

我們所認為的困難,往往是從自我限制開始。

A : 別人比自己優秀;B:別人有更多的關係;C:別人有現成的資源;D:別人有好的伴侶與家庭條件。

這些終究成了我們「自我限制」的開始,我們認為我們不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而究其原因,僅僅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擁有的太少。

尼克森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困難能打敗弱者,而造就強著」。

小熊認為,困難對於每一個人是公平的,誰也逃避不了,更不可能跨越。

追究任何一個人的一生,你會發現,沒有誰的一輩子總是一帆風順。

在職場中,我們把困難當做是一種「條件不允許」,以此開始限制我們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久日久之我們便習慣了「懶惰」,越發覺得人生不過如此,一切失敗都歸咎於其他客觀條件。

「02」

年輕的你,不缺乏勇氣,年長的你,卻敗給了勇氣。

以職場來看人生。

我們從教室走到社會,再從社會進入職場的時候,其實是我們最「弱」的時候。

那時候,我們沒有經驗,沒有熟練的技能,更不懂得職場技巧,對社會上所謂的為人處世我們也不屑一顧,但那時候我們有勇氣,我們相信:「我一定能行」。

在步入職場之處,最容易分割出的兩種人格特性便是「自大」與「自傲」。

如果你能倒著看人生,你會發現,那時候的自己不知道哪來的自信,看不到任何困難,更是可以那麼的傲嬌。

這就是「勇氣」的作用,也是我們熟知的「年輕的資本」。

在這裡,我們試想一個概念,什麼叫做「成熟」。為何我們年長了,知識面多了,經驗也豐富了,為何開始學會給自己畫圈了?

成熟到底代表著什麼?

「03」

自我限制的原因,其實往往是因為「偽需求」和「真本性」

① :「偽需求」----一種自我認為的需求認知,但其實並非是自己最真實的需求。

② :「真本性」----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本性,是懶是勤,或是強勢弱。

什麼是我們的偽需求?是又是我們的「真本性」,我們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在電視劇《在遠方》中,有這樣一群人,憑藉自己最土的辦法,做了一件「中國郵政」都無法完成的事情。

一群農村人,憑藉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做著「快遞」的活;

早年的時候,郵政是快遞的老大,那時候沒有私人快遞的份。

「黑快遞」便是對於這群人所做的事情最真實的描述。

1:背景:某大型企業有一批貨物繼續空運到廣州

2:當時這個消息同時交接到了「郵政」和所謂的「黑快遞」手中

郵政按照自己的辦事流程,打電話諮詢了所有貨運航班之後發現,要想完成這個任務根本不可能,因為所有的航班都是滿倉狀態。要想運出去,只能等下個星期。

而這群沒有文化的人,採用了最笨的辦法,幾十個民工一起去機場查詢航班,看是否有遺漏的信息,最後從一架過路航班中查詢到,會在當天停飛廣州,並且是空倉狀態。

但是俄羅斯機長並未答應他們的請求,因為語言障礙,並沒有更多的交流。

最後他們從翻譯社借過來一位懂俄語的朋友,對這位機長遊說了許久,最後完成了這個任務,並以此為自己打出了口碑。

在這個案例中:

郵政的偽需求展現的很明顯,因為它們根本不缺這一單業務,可做可不做,而作為那批民工而言,這是一個不可錯失的機會,甚至可以說,做好這一單,頂得上奮鬥一年。

所以兩者的需求,看著都是在解決一個問題,但其實「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而究本性而言,郵政早就習慣了那一套輕鬆的辦事作風,打個電話沒有就是沒有了,不可能再去做更多的努力,而民工不同,他們習慣了解決困難,習慣了做別人覺得做不了的事情。

「04」

自我認為你很努力,卻從不懂得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好比上面的電視劇來說,郵政認為自己已經盡力而為了,但是卻不曾想過,還有很多能做的事情並沒去嘗試。

而這就是「自我限制」的開始。

從這一刻,郵政已經給這件事打上了「不可能」的標籤。

這種現象在職場中很容易演變成我們的「邊界問題」,我們給自己劃了很多圈。

告訴我們自己,這我做不好,那是不可能成功的,這是完全沒有希望的。

越聰明,越邊界的現象普遍存在著。

有些人不是不聰明,而是聰明反被聰明屋。

35歲的男性,寧願在大城市拿著剛夠「自己生活」的3000元工資,卻不願意去做苦力。

小華,認為自己努力了很多,但是生活對自己不公平。

從大學畢業到現在,從沒做一個工作超過一年以上,到現在為止,每個月還僅僅3000多的工資。

這客觀反應的事實是,他可能不適合現在所做的事情,或他自身的能力出現了短板。

這也是很多人都有的一個疑問,為何很多年輕人喜歡拿著「幾千」的工資,也不願意去工地賺一天幾百的工資。

有的人說是因為前景、長遠考慮,其實並不然,是因為他還沒認識到自己的需求,覺得目前這樣還足夠苟且的活著,對於一個有長遠考慮的人來說,不可能十幾年依舊拿著低薪。

只是他們不會去「打破邊界」,而是不停的給自己制定邊界,告訴自己在這裡,才能暫時的活著。

「05」

不懂得認知的人,永遠抱著自己的「偽需求」裝出一副很努力的樣子,苟且的活在自己的「舒適區」當中,這就是懶惰的本性。

真正的成熟是「面對困難」,不是「逃避困難」。

在職場和生活當中,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是你變強的時候,如果你在這個時候選擇了逃避和退縮,那麼你永遠無法變強,更不可能獲得成功。

在我看來,面對困難的認知,就是一個認識需求的過程。如果你無法用「跨越式」的眼光去衡量自己的需求,你永遠看不到不努力的後果。

在英國,曾有心理學家對街上的流浪漢做跟蹤調研,發現在一個區域內的流浪漢很少會輕易的換地方,除非當這個地方的人中止對他們的施捨,也就是在他們能保證自己不被餓死的前提下,他們很少會思考一個問題:「在哪裡能獲得更多的事物,來保證我一年甚至更久不會挨餓」這個問題。

他們的需求僅僅是短時間或甚至是某一天是否有吃的,而不是跨越的去看待「吃飽」這個問題,所以很多流浪漢即使活生生的餓死在一個地方,也未曾去嘗試更好的乞討方法。

對於一個職場人來說,假如你的需求僅僅限於今天是否能順利完成工作,而不是在一年之類達到某個目標,同樣也會出現這樣的心理,過完今天就好。

而往往這樣的人,會在多年之後發現自己在職場上並沒獲得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每次開始都好像是重頭再來。

真正的成熟是「擁抱弱點」,不是「害怕弱點」。

越自信的人越不害怕別人的批評,反而自卑的人會更害怕別人對自己的指指點點。試著掩蓋自己的本性,自己的不足,讓所有的人都看到最完美的自己。

但是往往越這樣,表現出來的越糟糕,甚至久而久之產生職場上的「心理障礙」。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做什麼都做不好。

在這裡,大家回憶文章開頭那位優秀的女性,用「冒失」來形容自己的成功的行為,她根本沒有因為自己學歷低而自卑,反而大膽的承認自己有些冒失的行為,但是努力的作用把冒失變成了「探索」,所以她能堅持到獲得成功。

人,只有坦然的面對自己的弱點,你才能更好的去糾正它,並最終戰勝它,逃避和掩蓋只會讓你越發的害怕。

真正的成熟是懂得「為自己努力」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樣子」。

A : 不要輕易把自己的努力歸咎於「為了他人」,給自己扣上高尚的帽子

B:不要覺得你的努力都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你僅僅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

真正努力的人,會坦然面對暫時的困難,而不是因為困難而禿廢無力,反而那些習慣了假努力的人,往往堅持不到最後,因為覺得「累」。

「06」

我的總結,如何讓自己打破邊界,不做給自己畫圈的職場人。

一:學會「跨越式」的分析自己的需求,找到自己的線性需求。

說到跨越,必定要學會用對比的手法,來佐證自己的想法。

不管是你面對困難,還是暫時的一番風順,你要學會這樣規劃自己的生活:

1 :如果你今天什麼都不做,結局會怎麼樣?

如果你什麼都不做,結局毫無變化,那麼結果就是多年以後,你依舊是現在的模樣,請你務必告訴自己去做些什麼。

2 :如果你現在去做些什麼,結局可能發生什麼變化?

如果會有機率改變,那麼請你大膽的去做一些事情,因為你有可能會成功。

把自己的需求看成「一條線」,不要看成「一個點」。

因為一個點的變化是細微的,你甚至看不到變化,你會覺得你努力和不努力都毫無區別。

只有當你看的更遠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做與不做的區別。

拒絕「偽需求」,找到真實的線性需求。

二:正視自己的「本性」,不要一味的去掩蓋和逃避

就像《在遠方》當中的兩種人物一樣,農民工的本性和中國郵政的本性有著先天性的區別。

如果每一個農民工都希望像郵政一樣輕鬆獲得成功,那麼你在城市中必然沒有生存之地。

而他的劣勢正是他努力的最大原因。

本性是好或是壞,並不重要,因為你會發現:

1 :它天然存在,並不是輕易改變

本性並不僅僅是「性格」,它可能包含許許多多影響我們作為的因素,包括我們常說的一些條件在內。

往往這樣的東西,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

如果你在這個時候都不能正確的認識,總是奢望這種本性發生大的變化,那無疑是在自我設限,因為這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2 :用行為去改變本性中的劣勢,從小改變到小成功

在這裡引用一句略帶色彩的話,當你受到侵犯時,如果反抗不了,就試著去享受它。

這是一句比較有爭議的話,但是在這裡作為闡述最為合適。

困境就是一種侵犯,一種無法逃避的侵犯,有時候你需要為了保全自己的「鬥志」學會去接受它,

三:讓自己真正努力起來,做一個有溫度的人

努力不需要別人去欣賞和評判,你為自己而做,人生本就如此,沒有人會因為低學歷去可憐那我女士,如果她不真正去努力,成功永遠是別人的事,而低學歷永遠是自己的坎。

只有你學會了為自己努力,用自己最適合的方式去完成改變,你才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突破口,從而打破這種邊界問題。

最後,用一個圖來總結,自勉與分享,關注「小熊」,看更多有溫度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和已婚女人聊天,男人要警惕這幾點,不要輕易觸碰聊天「邊界」
    結過婚的女人思想和生理上更加成熟,在交往過程中顯得更加自然大方,這是一種魅力的體現,可能會吸引更多男性的目光。特別是同事之間協作辦公,很多男人都樂意和結過婚的女人溝通交流,因為彼此雙方思想都比較理性和成熟,對人和對事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不會輕易的流露出過多的情感。避免了男女之間長久交往下產生的某種情感聯繫,或者情感依賴。
  • 心理學:人類心理的五大「雷區」,你可千萬不去觸碰啊!
    每個人的心理上都會有一些別人不能碰觸的「雷區」,一旦有人觸碰,就會招來反擊。而如果把人類看成一個整體,同樣可以發現大多數人都具有的心理「雷區」。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下面這4個地方,你可千萬不要去觸碰了。因此,只有那些勇敢的與嘲笑自己膽小的人作鬥爭的人,才能把存活下來,並留下基因。這就是我們的心理本能,無論嘲笑誰膽小懦弱,都會引起對方的強烈反擊。(2)點評別人無法改變的身體特徵有嘴德的人應該都知道,千萬不要嘲笑別人無法改變的地方。你可以嘲笑別人胖瘦,但不能說別人高矮,你可以嘲笑別人造型奇葩,但不能說別人樣貌難看。
  • 可能是你的心理邊界有缺陷
    ……如果你遇到過上述問題,很有可能是你的心理邊界出現了問題。什麼是心理邊界呢?心理邊界也被稱為個人邊界(Personal boundaries),是指個人所創造的邊界,通過這個邊界,我們可以知道什麼是合理的,安全的,被允許的行為,以及當別人越界的時候,自己該如何回應(來自維基百科)。心理邊界最重要的是區分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認清你能掌控的範圍,接受不能掌控的範圍。
  • 管好自己的嘴,不要輕易觸碰別人的點!
    「她那個體型好寬,比你還寬。」我這話一出口。沒想到娟瞬間就激動了,聲音立馬大了幾個分貝:「你不要總是那樣子說人家,不要總拿人家的缺點說,這樣不好要改。我忽然有點愕然,心想,你不剛才也在說,怎麼轉眼又說我。後來冷靜了想想,娟她之所以,那麼激動,是因為我的那翻話折射到她了。因為她也胖,所以我一拿別人跟她比較,她就覺得我在說她,所以心裡就很不舒服。
  • 所謂集權可能只是我們的錯覺
    只有權力呈博弈狀態,才可能抓權,誰抓得多,誰就權力大……由於博弈總是變化的,所以權力運行會呈現「不明晰」的狀態。這種不明晰最壞時,就可能導致強權人物的出現。比如秦二世時的趙高。始皇帝以為把權力交給二世了,但是因為「被動、不明晰」分權,在實際中,很容易就被趙高同志搞到手裡了。趙高同志玩的「指鹿為馬」遊戲,就是跟二世的權力博弈。
  • 你所謂的恐婚可能只是不夠愛
    夜深人靜的時候躺在床上問自己,我真的不需要一個伴侶共度餘生麼?當然需要。生病的時候有人照顧不好麼?十分美好。兩個人一起買菜做飯逛街雖然平淡但真的一點都不幸福麼?其實是幸福的。那為何我們不選擇結婚?因為你愛的那個人還沒出現啊。很多人談了五六年的戀愛,從黃金年齡談到了「黃金剩鬥士」還是遲遲不肯結婚,真的是恐懼婚姻本身麼?
  • 孩子安全的邊界在哪兒?取決於養育者的眼界,也取決於孩子的能力
    我會演示給孩子看,如果用手去觸碰明火有多痛,如果用手去碰在火上燒的鍋子有多燙。我會讓她嘗試自己劃火柴,用火柴去點燃紙、布和很多我覺得自己熟悉的材料,我會教她如何用合適的材料去滅火。然後我會告訴她,不要隨意點燃你不熟悉的材料,因為你可能不知道那個材料的燃燒模式以及哪一種滅火材料對其有效。對於舞刀耍剪這樣的操作,只要她拿得動,就可以用刀切菜,從輕一點的刀具開始,從軟一點的材料開始。
  • 大學生不能觸碰這3件事情,一旦觸碰,很有可能會被「開除」
    現在不管是大一新生還是已經就讀的學生,都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他們雖然都擁有著自由,但是學校也是對學生們有所約束的,如果學生們觸碰到一些嚴重的校規,就很有可能會被學校「開除」。本期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在大學裡,大學生不要觸碰哪3件事情。
  • 你是我藏在心裡不敢觸碰的夢,而我只是你一念之間刮過的一場風
    導語:情深致命,入戲太深,失了分寸,我耗盡了力氣和真心,最終只感動了自己,是你蒼白了我的等待,諷刺了我的執著,你是我藏在心裡不敢觸碰的夢,而我只是你一念之間刮過的一場風。一、傷得最深的,也總是那些最真的感情人有時候是這個樣子啊,不能夠左右自己的心呀,想開點,看開點,那都不是事,沒有問題的,即使入戲太深,也不會以後遇到傷害吧。
  • 給出邊界,讓別人在你的邊界裡想問題
    你現在好嗎?這是設定了現在的邊界;你會好嗎?我一定會好起來的!這是擴大了時間邊界,將現在的不太好或一般好的狀況,變成前進的動力,在未來的邊界裡追求更好。不只是時間邊界。現實中,我們只要改變一下邊界,便 會有不一樣的效果搭界好學校就是好學校,差學校就是差學校,有明顯的區別,各有各的邊界。
  • 給孩子立規矩,不如教孩子開腦洞,聰明的家長都在幫孩子認識邊界
    圖文|軍號先生 原創規矩不等於邊界,看到邊界的人,才知道世界有多大。很多中國家庭傳承著這樣一種約定:家長必須要給孩子立規矩。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正是這種所謂的規矩,限制了孩子的未來。這就是邊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邊界思維。像《學生守則》、《法律》這些,它們只是你能看到的邊界,實際上,我們周圍還有很多邊界,是你沒有看到的,這個世界其實就是被邊界搭起來的一個結構體。看了今天爸爸給你寫的東西,相信你會對世界有一個新的認識。
  • 《有邊界,才自由》:你討厭的熊孩子,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
    「我家孩子氣死我了,整天鬧騰,我都沒有了自己的時間」這可能是很多家長抱怨的問題。但是在《有邊界,才自由》這本書中,作者清晰地闡述了熊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係,不是孩子各種無理取鬧,而是我們家長沒有給孩子邊界感。 最近讀了《有邊界,才自由》這本書,自己感觸頗深,深深領會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所犯的錯誤。
  • 爸爸頻繁觸碰女兒敏感部位被懟,爸爸:多管閒事
    如果這兩個人關係真是父女,如此頻繁觸碰女兒敏感部位,可能會讓孩子失去最起碼的自我保護意識。而付出的代價不會落在父親身上,則是由女兒來承擔。無私的父愛,應該有邊界、有尺度、有底線!在積極引導孩子「愛」是美好的同時,又要告訴孩子可能存在的傷害。
  • 心理學:女性觸碰男性身體是什麼心理?觸碰哪裡是好感?哪裡不是
    如果她這樣說的話,可能是想觸摸一下純粹美好的皮膚的光滑感而觸摸的。女性對於比自己小的男性和後輩的男性,會對觸碰他們沒有什麼牴觸情緒。也許是純粹的覺得比自己笑的男生很可愛,才摸摸臉。男性在被女性觸碰到肩膀時,容易認為該女生是不是對自己有意思,但其實女性會無意識地觸碰到男性的身體,所以還是請減少女生的什麼觸碰都是「有好感」的想法。觸碰手臂,外側可能只是身體接觸,內側是有好感關於觸碰手臂的女性有兩種類型。首先,觸碰手臂外側時,和肩部一樣,很有可能只是身體接觸。
  • 乳房有這種腫塊,其實只是乳腺增生!別自己嚇自己
    女性的胸部不僅是「門面」,更和哺乳有直接的關係,所以女性對自己的乳房都特別重視。有時觸摸乳房發現了硬塊,而且還有一陣陣的疼痛感,大家可能立刻會聯想到各種乳房疾病,但其實是你想的太多了,這很可能是「乳腺增生」!而沒你想像中的嚴重。
  • 你所謂的朋友,只是認識
    可能是我罵得有點難聽了。」他不太會罵人,這我們是公認的,他是我們之中最像讀書人的讀書人。「其實要我來評價他的話,他是兩個極端,學習很強,做人一塌糊塗。他不懂世故,經常會因此而惹怒人。經常惹怒人之後會在後面加上一句『我情商低,你不要跟我計較』。
  • 伯樵評《意義的邊界》︱那些光芒四射的誤會
    出於對音樂邏輯「意義」的保守理解,那些樂譜編修者經常將樂譜中種種無法索解之處,修訂成他們能夠理解的樣子。無疑,對貝多芬、蕭邦、華格納這樣熱愛挑戰慣例、極具創新精神的作曲家而言,他們作品中的某些部分,往往很難被同時代乃至身後三四十年的抄譜人、樂譜編訂者所理解。於是,那些在藝術上極具突破精神,但在時人聽來卻詰屈聱「耳」,尤其那些在譜面上模糊不清的標記,抄寫者更願意按照他們對音樂的理解來謄錄。
  • 宇宙自白: 膽敢觸碰我靈魂的人,定會遭受升維打擊
    >只有人類才糾結這些問題問來問去 我就是一切霍金的同門師兄英國皇家學會會長馬丁・內斯說「宇宙就是存在的一切——「所有的空間和時間、「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蘊於其中」 在我的字典裡沒有空間、時間、物質、能量這些概念人類創造出這些獨特的概念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癖
  • 異性之間,所謂的友情更多時候總會進入曖昧
    所謂男女有別,框定了異性的交往最容易失去邊界。即便如此,王芳還是特別希望每天都能看上他一眼,甚至總想著找機會和他說上一句話,哪怕只是談論一下工作,對王芳來說都是一種幸運……當你來我往的時間多了,就免不了開出了友誼的小船。
  • 如果你觸碰女人這「4個部位」,她並不反感,可能是對你有意思了
    女人,都是非常敏感的,她們對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格外的關係,因為女人天生就有一種細心的存在,如果自己被別人碰觸,就算表面上看不出來什麼,但在她心裡,也是會掀起一絲漣漪。如果你觸碰一個女人這四個部位,她並不感到反感的話,那說明你在她的心裡,還是比較有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