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的話,來自一個年輕女性的自我總結。
人,多半限制了自己的格局。
回想起那年初的一次培訓會議,一位高中未畢業的「中年女性」,憑藉自己的努力,最終獲得了最佳機構的校長稱號。
在眾多參會的機構校長當中,不乏一些高學歷的「學霸人物」。
對於她而言,她唯獨有的只剩下努力。
她,高中學歷,獨創小學「思學」圖文教學法,用這一個普遍且極具個人色彩的教學手法為自己的機構打開了突破口。
在臺上的時候,她說到:「我今年31,我沒有學歷,更沒有關係,能站在這裡,我有的只是努力和我無限的冒失」。
她給自己的定義是,她不限制自己的能力,更不會因為自己的學歷更覺得自己做不成某些事,起碼在某些特定領域她能做到「最好」,她選擇了難度最小的「小學」作為自己的突破口。
人們都說努力的人最幸運
「01」
我們所認為的困難,往往是從自我限制開始。
A : 別人比自己優秀;B:別人有更多的關係;C:別人有現成的資源;D:別人有好的伴侶與家庭條件。
這些終究成了我們「自我限制」的開始,我們認為我們不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而究其原因,僅僅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擁有的太少。
尼克森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困難能打敗弱者,而造就強著」。
小熊認為,困難對於每一個人是公平的,誰也逃避不了,更不可能跨越。
追究任何一個人的一生,你會發現,沒有誰的一輩子總是一帆風順。
在職場中,我們把困難當做是一種「條件不允許」,以此開始限制我們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久日久之我們便習慣了「懶惰」,越發覺得人生不過如此,一切失敗都歸咎於其他客觀條件。
「02」
年輕的你,不缺乏勇氣,年長的你,卻敗給了勇氣。
以職場來看人生。
我們從教室走到社會,再從社會進入職場的時候,其實是我們最「弱」的時候。
那時候,我們沒有經驗,沒有熟練的技能,更不懂得職場技巧,對社會上所謂的為人處世我們也不屑一顧,但那時候我們有勇氣,我們相信:「我一定能行」。
在步入職場之處,最容易分割出的兩種人格特性便是「自大」與「自傲」。
如果你能倒著看人生,你會發現,那時候的自己不知道哪來的自信,看不到任何困難,更是可以那麼的傲嬌。
這就是「勇氣」的作用,也是我們熟知的「年輕的資本」。
在這裡,我們試想一個概念,什麼叫做「成熟」。為何我們年長了,知識面多了,經驗也豐富了,為何開始學會給自己畫圈了?
成熟到底代表著什麼?
「03」
自我限制的原因,其實往往是因為「偽需求」和「真本性」
① :「偽需求」----一種自我認為的需求認知,但其實並非是自己最真實的需求。
② :「真本性」----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本性,是懶是勤,或是強勢弱。
什麼是我們的偽需求?是又是我們的「真本性」,我們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在電視劇《在遠方》中,有這樣一群人,憑藉自己最土的辦法,做了一件「中國郵政」都無法完成的事情。
一群農村人,憑藉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做著「快遞」的活;
早年的時候,郵政是快遞的老大,那時候沒有私人快遞的份。
「黑快遞」便是對於這群人所做的事情最真實的描述。
1:背景:某大型企業有一批貨物繼續空運到廣州
2:當時這個消息同時交接到了「郵政」和所謂的「黑快遞」手中
郵政按照自己的辦事流程,打電話諮詢了所有貨運航班之後發現,要想完成這個任務根本不可能,因為所有的航班都是滿倉狀態。要想運出去,只能等下個星期。
而這群沒有文化的人,採用了最笨的辦法,幾十個民工一起去機場查詢航班,看是否有遺漏的信息,最後從一架過路航班中查詢到,會在當天停飛廣州,並且是空倉狀態。
但是俄羅斯機長並未答應他們的請求,因為語言障礙,並沒有更多的交流。
最後他們從翻譯社借過來一位懂俄語的朋友,對這位機長遊說了許久,最後完成了這個任務,並以此為自己打出了口碑。
在這個案例中:
郵政的偽需求展現的很明顯,因為它們根本不缺這一單業務,可做可不做,而作為那批民工而言,這是一個不可錯失的機會,甚至可以說,做好這一單,頂得上奮鬥一年。
所以兩者的需求,看著都是在解決一個問題,但其實「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而究本性而言,郵政早就習慣了那一套輕鬆的辦事作風,打個電話沒有就是沒有了,不可能再去做更多的努力,而民工不同,他們習慣了解決困難,習慣了做別人覺得做不了的事情。
「04」
自我認為你很努力,卻從不懂得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好比上面的電視劇來說,郵政認為自己已經盡力而為了,但是卻不曾想過,還有很多能做的事情並沒去嘗試。
而這就是「自我限制」的開始。
從這一刻,郵政已經給這件事打上了「不可能」的標籤。
這種現象在職場中很容易演變成我們的「邊界問題」,我們給自己劃了很多圈。
告訴我們自己,這我做不好,那是不可能成功的,這是完全沒有希望的。
越聰明,越邊界的現象普遍存在著。
有些人不是不聰明,而是聰明反被聰明屋。
35歲的男性,寧願在大城市拿著剛夠「自己生活」的3000元工資,卻不願意去做苦力。
小華,認為自己努力了很多,但是生活對自己不公平。
從大學畢業到現在,從沒做一個工作超過一年以上,到現在為止,每個月還僅僅3000多的工資。
這客觀反應的事實是,他可能不適合現在所做的事情,或他自身的能力出現了短板。
這也是很多人都有的一個疑問,為何很多年輕人喜歡拿著「幾千」的工資,也不願意去工地賺一天幾百的工資。
有的人說是因為前景、長遠考慮,其實並不然,是因為他還沒認識到自己的需求,覺得目前這樣還足夠苟且的活著,對於一個有長遠考慮的人來說,不可能十幾年依舊拿著低薪。
只是他們不會去「打破邊界」,而是不停的給自己制定邊界,告訴自己在這裡,才能暫時的活著。
「05」
不懂得認知的人,永遠抱著自己的「偽需求」裝出一副很努力的樣子,苟且的活在自己的「舒適區」當中,這就是懶惰的本性。
真正的成熟是「面對困難」,不是「逃避困難」。
在職場和生活當中,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是你變強的時候,如果你在這個時候選擇了逃避和退縮,那麼你永遠無法變強,更不可能獲得成功。
在我看來,面對困難的認知,就是一個認識需求的過程。如果你無法用「跨越式」的眼光去衡量自己的需求,你永遠看不到不努力的後果。
在英國,曾有心理學家對街上的流浪漢做跟蹤調研,發現在一個區域內的流浪漢很少會輕易的換地方,除非當這個地方的人中止對他們的施捨,也就是在他們能保證自己不被餓死的前提下,他們很少會思考一個問題:「在哪裡能獲得更多的事物,來保證我一年甚至更久不會挨餓」這個問題。
他們的需求僅僅是短時間或甚至是某一天是否有吃的,而不是跨越的去看待「吃飽」這個問題,所以很多流浪漢即使活生生的餓死在一個地方,也未曾去嘗試更好的乞討方法。
對於一個職場人來說,假如你的需求僅僅限於今天是否能順利完成工作,而不是在一年之類達到某個目標,同樣也會出現這樣的心理,過完今天就好。
而往往這樣的人,會在多年之後發現自己在職場上並沒獲得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每次開始都好像是重頭再來。
真正的成熟是「擁抱弱點」,不是「害怕弱點」。
越自信的人越不害怕別人的批評,反而自卑的人會更害怕別人對自己的指指點點。試著掩蓋自己的本性,自己的不足,讓所有的人都看到最完美的自己。
但是往往越這樣,表現出來的越糟糕,甚至久而久之產生職場上的「心理障礙」。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做什麼都做不好。
在這裡,大家回憶文章開頭那位優秀的女性,用「冒失」來形容自己的成功的行為,她根本沒有因為自己學歷低而自卑,反而大膽的承認自己有些冒失的行為,但是努力的作用把冒失變成了「探索」,所以她能堅持到獲得成功。
人,只有坦然的面對自己的弱點,你才能更好的去糾正它,並最終戰勝它,逃避和掩蓋只會讓你越發的害怕。
真正的成熟是懂得「為自己努力」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樣子」。
A : 不要輕易把自己的努力歸咎於「為了他人」,給自己扣上高尚的帽子
B:不要覺得你的努力都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你僅僅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
真正努力的人,會坦然面對暫時的困難,而不是因為困難而禿廢無力,反而那些習慣了假努力的人,往往堅持不到最後,因為覺得「累」。
「06」
我的總結,如何讓自己打破邊界,不做給自己畫圈的職場人。
一:學會「跨越式」的分析自己的需求,找到自己的線性需求。
說到跨越,必定要學會用對比的手法,來佐證自己的想法。
不管是你面對困難,還是暫時的一番風順,你要學會這樣規劃自己的生活:
1 :如果你今天什麼都不做,結局會怎麼樣?
如果你什麼都不做,結局毫無變化,那麼結果就是多年以後,你依舊是現在的模樣,請你務必告訴自己去做些什麼。
2 :如果你現在去做些什麼,結局可能發生什麼變化?
如果會有機率改變,那麼請你大膽的去做一些事情,因為你有可能會成功。
把自己的需求看成「一條線」,不要看成「一個點」。
因為一個點的變化是細微的,你甚至看不到變化,你會覺得你努力和不努力都毫無區別。
只有當你看的更遠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做與不做的區別。
拒絕「偽需求」,找到真實的線性需求。
二:正視自己的「本性」,不要一味的去掩蓋和逃避
就像《在遠方》當中的兩種人物一樣,農民工的本性和中國郵政的本性有著先天性的區別。
如果每一個農民工都希望像郵政一樣輕鬆獲得成功,那麼你在城市中必然沒有生存之地。
而他的劣勢正是他努力的最大原因。
本性是好或是壞,並不重要,因為你會發現:
1 :它天然存在,並不是輕易改變
本性並不僅僅是「性格」,它可能包含許許多多影響我們作為的因素,包括我們常說的一些條件在內。
往往這樣的東西,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
如果你在這個時候都不能正確的認識,總是奢望這種本性發生大的變化,那無疑是在自我設限,因為這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2 :用行為去改變本性中的劣勢,從小改變到小成功
在這裡引用一句略帶色彩的話,當你受到侵犯時,如果反抗不了,就試著去享受它。
這是一句比較有爭議的話,但是在這裡作為闡述最為合適。
困境就是一種侵犯,一種無法逃避的侵犯,有時候你需要為了保全自己的「鬥志」學會去接受它,
三:讓自己真正努力起來,做一個有溫度的人
努力不需要別人去欣賞和評判,你為自己而做,人生本就如此,沒有人會因為低學歷去可憐那我女士,如果她不真正去努力,成功永遠是別人的事,而低學歷永遠是自己的坎。
只有你學會了為自己努力,用自己最適合的方式去完成改變,你才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突破口,從而打破這種邊界問題。
最後,用一個圖來總結,自勉與分享,關注「小熊」,看更多有溫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