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解讀:瑪莎·施瓦茨大師團隊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2020-12-20 騰訊網

由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聯合CBC建築中心共同發起的「運河上的京津冀——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通過運用大師工作營、國際大師邀請賽等形式,以創新的方式將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國家文化公園的新標杆。2020年5月19日,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元寶島)大師邀請賽最終成果評選會於天津西青成功召開。

楊柳青青,流水潺潺,景若蘇杭,美如畫卷。千年古鎮楊柳青位於天津市西青區,地處京畿要衝。周圍區域水系發達,因河而興,是大運河的重要節點之一。在天津當地一直有「先有楊柳青,後有天津衛」的說法。

明中書舍人潘緯 「客舍靡蕪綠,人家楊柳青」,帝師于慎行名句「楊柳青垂驛,蘼蕪綠到船。」楊柳青用其特有的人文與自然,孕育著中華民族文化遠古的魅力。瑪莎·施瓦茨大師在此基礎上,運用氣候優化設計理念,向我們展現一個不同的楊柳青。

△ 鳥瞰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 總平面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瑪莎·施瓦茨

景觀設計大師、博士、哈佛大學GSD終身教授、美國註冊景觀建築師、英國皇家建築協會會、MSP事務所創始合伙人

代表作:索沃廣場、柏林大運河廣場、北七家科技商務區示範區景觀設計、廈門龍福中心景觀設計等。

馬庫斯·詹斯奇

瑪莎·施瓦茨及合伙人設計事務所資深合伙人、設計總監

△ 「村、田、山、林「方案解讀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01

總體規劃概念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的總體景觀設計概念為「村、田、山、林」的設計概念,巧妙地將中國的四種傳統景觀類型分別運用到設計場地中的新村改造建設、農田景觀、山脈型建築、森林景觀中,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

△「村、田、山、林」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02

場地分析

1.用地構成

瑪莎·施瓦茨通過對場地周邊地區用地構成分析後,了解到周圍的旅遊和文化設施較少,現有的教育和商業設施質量不高,需要改進。因此,為了加強該區域發展,綠地、文化和社區中心將會成為重中之重。

2.歷史背景

三岔口是北運河、南運河與海河的交匯點。公元13世紀末後,不斷促進了天津的城市發展與商業繁榮;2002年後,河流兩側建成了「御河景觀」帶。

△ 楊柳青歷史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3.文化遺產

瑪莎提出感性的設計策略,通過保留景觀走廊,以此來保護和突凸顯遺蹟的重要性。對場地西北部位於核心保護區內的傳統歷史村落和位於場地東部的文昌閣加強保護和復興,進而促進該地區的文化和旅遊業。對場地通過設計進行一系列景觀重塑,突出和重現景觀的獨特魅力和充滿詩意的場景。

△ 文化遺產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03

景觀設計

1.功能分區

本設計方案在上層建造一座10米高的高架橋,在下層修建地鐵入口通道。這座橋自然地把這個島一分為二,東部地區被規劃為大型開放式活動區域,西部地區被細分為各活動地塊。

△ 規劃分析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1)元寶島西側——農田景觀區

島西部被分成多個多邊形地塊。每個地塊都包含一個花園單元,利用周圍植被、灌木和樹木營造出私密感,也使每個空間根據不同用途進行不同類型的活動。每個單元都升高或下沉數米,在雨洪情況下用「雨水花園」的模式容納多餘雨水,使凸起的花園得到保護。花園環路中心的大型下沉草甸可以在雨洪期間轉變為溼地,從而創造棲息地,減少強風和大雨的影響。

△ 農田景觀區平面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陽光草坪區:靠近中央高架橋和音樂廳的農田被設計為草地。設計為下沉空間,可以與另一側的山形建築形成視覺反差,幫助人們在場地中定位。

△ 農田景觀區功能分區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花園設計大賽區:場地內六角形環線為花園遊覽環線,環中心是一個巨大開放的野花低洼草地。

△ 花園設計大賽區平面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2)元寶島東側——森林景觀區

與元寶島西側相比,東側場地提供了開放、靈活的空間,適合集會、體育賽事和各種集市、節日和遊樂活動。該區域種植了茂密的樹林,為使用者提供遮陽和舒適的微氣候。

△ 森林景觀區功能分區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3)元寶島邊緣——溼地景觀區

元寶島邊緣和運河對岸相應邊緣區域包含一個大型溼地系統,其中有人行步道貫穿整個區域。溼地植物和野生動物的多樣性使其成為人們欣賞自然的熱門場所。

△ 溼地景觀區平面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設計有一條穿過溼地中心的棧道,它的寬度隨著河岸的情況和活動空間的不同而延展或收縮。在重要的地點處,棧道變寬,形成眺望平臺,人們可以在這裡聚會、觀鳥和釣魚。在靠近溼地的地方,會有供孩子遊樂的嬉水樂園和遊船環島、小船租借等服務。

△ 森林景觀區功能分區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2.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的目標是營造一個「四時之景不同」的四季景觀。落葉闊葉樹選取京津地區的本土植物,來喚起親切的鄉情。

△ 植物種植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設計共選用16種喬木,選擇的原則是第一要符合天津地區的氣候條件,天津鄉土樹種為優;第二樹種要易於養護管理;第三為避免吸引鳥類聚集,樹種選擇微小果實不易產生病蟲害的樹種,第四,選擇固碳量大,固碳效率及增長率高的樹種。

3.夜間照明設計

照明的強度應滿足基本的要求。第一級別的照明來自室外座椅和景觀燈,為場地賦予整體氛圍。當上述較為柔和的照明不能滿足要求的時候,再加入來自路燈燈柱的第二級別照明。

△ 夜間照明裝置分布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4.豎向設計

1)森林與山:

△ 森林景觀區剖面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2)溼地、農田與村落:

△ 東西向剖面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 農田景觀區剖面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5.雨洪管理

設計通過建設下沉花園、增加溼地景觀、使用可滲透鋪裝和密集種植常綠樹,為設計地塊提供了一次激活場地生態功能的絕佳機會。

△ 雨洪調控分析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04

建築分析

1.「山」

瑪莎·施瓦茨充分考慮了重點建築、附屬建築、文保建築以及大運河之間的關係,希望呈現的建築是從空間肌理及地域文脈中自然生長出來的。

△ 重點文化建築布局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元寶島作為大運河上的一個重要的節點,肩負著以文化為載體,規劃於東、西島核心區位的三座重點文化建築在布局上彼此各為犄角之勢,使人不由得聯想起中國神話傳說中與五嶽齊名的海上三山:蓬萊,方丈和瀛洲。這與中國皇家園林的最高形制「一池三山」暗合。縱觀整個建築群,恍如「海上三山擁翠鬟,天宮遙在碧雲端」。

△ 主要功能及流線示意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1)西島——音樂廳

歌德曾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瑪莎·施瓦茨希望將這段旋律譜寫成最為自然的空間藝術,迴蕩在音樂廳之中。建築的內外布局融匯了中國造園文化的技藝和寓意,顯現出的高山流水柳暗花明的意境,怡然間「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 。

△ 西島音樂廳總平面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 西島音樂廳峽谷區效果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

2)東島——文昌閣

擁有 500 年歷史的文昌閣是元寶島上唯一的建築物。瑪莎·施瓦茨將展館群組建築以最為自然的方式呈現,布局在文昌閣兩側形成自然起伏的山地效果。反映出「相合相生」「天人合一」的哲學訴求。

△ 展館群組建築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3)東島——中國國家地理會客廳

瑪莎·施瓦茨將京杭大運河這段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文明的空間寫入國家地理建築的內部展示區。建築內部作為向公共開放的城市會客廳,是如運河水利挖掘所形成的峽谷斷面,完美地將建築空間本身化作人類奇蹟工程的鑑證。

△ 中國國家地理會客廳空間示意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 中國國家地理會客廳峽谷展廳效果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4)東島——中國年畫博物館及當代工藝美術館

採用敘事化空間設計手法,選用楊柳青鎮盛產的杜梨木作為建築內部材質雕琢出公共空間,以承載楊柳青最耀眼的一張藝術名片。

△ 中國年畫博物館及當代工藝美術館空間示意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 中國年畫博物館及當代工藝美術館室內效果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2.「村」

結合花園服務中心的功能配置,在現狀古鎮隔運河相對的位置規劃延展出新的村落,與原有院落在河岸兩側交織為一個整體,既是對原有城市肌理的尊重和延續,又在功能上承載了元寶島新時代的主題,使之成為大運河文旅服務的重要節點。

△ 新村鳥瞰效果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 新村總平面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 花園服務中心配套服務區效果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3.文化小鎮

規劃布局堅持生態優先的理念,結合慢行空間設計,將文化小鎮的綠色廊道與大運河、元寶島、以及更大尺度天津市的城市綠網相匯貫通。整體規劃理念形成文化交融、綠脈交匯、文旅交織的特點,使之成為天津西部的文化新中心。

△ 文化小鎮總平面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 城市綠網示意圖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05

發展與定位

在全球氣候變化下,打造以持續、兼容、彈性、預留能為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文化公園。

△ 整體發展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 戰略定位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06

運營

1)利用生態環境品質帶動教育、研發、旅遊,旅遊經濟和科技產業相輔相成。

2)多主題活動,高品質設計作品,通過廣泛的宣傳及參與,為楊柳青帶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持續吸引人流,打造城市國際影響力品牌。

3)利用全季節、全齡化、全時段的室內/室外空間或事件安排業態活動。

△ 品牌與宣傳體系搭建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07

尾聲

道家哲學崇尚「無為而無不為」,「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的自然理念。擁有千年悠久歷史的楊柳青在此時與自然融為一體,以其無音、無形的感覺包容萬物,成為楊柳青最耀眼的藝術名片。

怡然間「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 ,顯現出的高山流水柳暗花明的意境,是瑪莎·施瓦茨團隊對楊柳青最好的祝福。

△ 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 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相關焦點

  • 五家國內外大師團隊角逐元寶島原研哉×柳亦春和承孝相...
    日前,由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聯合CBC建築中心共同發起的「運河上的京津冀——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元寶島)大師邀請賽」最終成果評選會舉行。原研哉×柳亦春大師聯合團隊的「時光洲」方案和承孝相大師聯合團隊的「Y-HARP 楊柳青歷史區再生計劃」方案共同獲勝。
  • 保護傳承運河文化遺產:天津西青打造楊柳青大運河公園
    原研哉×柳亦春大師聯合團隊的「時光洲」方案和承孝相師聯合團隊的「Y-HARP楊柳青歷史區再生計劃」方案共同獲勝。本次評選會邀請到來自規劃、建築、運營、文旅等多領域的設計師、專家學者組成評選委員會。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擔任評委會主席。評選會包括現場踏勘、項目背景解讀、成果展覽參觀、團隊匯報、評委評議打分等多個環節。
  • 天津將新添一個國家級公園!
    將再添一個國家文化公園運河水畔的楊柳青 5月19日,由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聯合CBC建築中心共同發起的「運河上的京津冀——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元寶島)大師邀請賽」最終成果評選會於天津西青成功召開。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2023年底基本建成
    來源標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2023年底基本建成201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 關於大運河(武清段)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的幾點建議
    2019年7月,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出臺後,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提出了到2023年前完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任務。這表明,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凸顯了黨和國家在新時代對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
  • ...小河公園、杭鋼舊址……剛剛,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項目群開工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李林蔚 鮑聖慧如水墨一筆懸浮於運河之上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是鳥巢設計團隊的奇特設想;隈研吾主導設計的小河公園,將會給世界帶來什麼樣的驚喜;杭鋼舊址上,保留下來的工業遺存都將被改造利用,新添的中央大草坪,未來或許會有音樂節等著你;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是一條東西向的線性公園,將沿線工業遺存一一串起
  • 奮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
  • 黃河、大運河、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這樣建
    記者在12月8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山東發揮歷史資源優勢,不斷推進黃河、大運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不斷完成工作體制機制,成立山東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建立了工作決策參謀和政策諮詢機制。
  • 長三角議事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我們準備好了嗎
    2019年,國家全方位啟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相繼出臺了系列規劃綱要、法律法規,以及符合地方特點的各種類型的大運河文化建設行動方案。2020年開春以來,運河沿線的八個省(市)「趕集式」地出臺和頒布各自的規劃編制和實施方案。
  • ...公園的空間規劃創新實踐——以《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研討活動參與單位: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梅耀林、姚秀利、劉志超、索超)《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是國內首個編制完成的省級國家文化公園專項規劃,開創性探索了國家文化公園空間規劃範式與實施路徑,為大運河沿線兄弟省份,以及長徵、長城、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的規劃編制提供了經驗借鑑。
  • 石磊代表:打造厚重的大運河滄州段國家文化公園
    【兩會聲音】石磊代表:打造厚重的大運河滄州段國家文化公園  「我們認為,在河北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集中力量,打造特色突出、亮麗奪目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北滄州段國家文化公園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 浙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
    (央廣網杭州12月11日 記者 陸晨)12月10日上午,浙江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會議在杭州召開現場聘任了35名浙江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並頒發聘書。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段)建設集中開工
    在前期運河綜保工作的基礎上,以大城北3.5平方公裡示範區為主要抓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段)建設正在加快推進。未來這裡既會運用高科技手段,讓大家沉浸式地體驗京杭大運河的文化,又會成為運河文化的研究高地,成熟的運河IP將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同時,以打造一個高品質的國家級博物館為目標,推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的建設,成為展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浙江擔當」的一個標杆項目。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方案來了!無錫段或將規劃為 兩園三帶十五點
    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流淌千年,奔流不息,它溝通水路,交融文化,是「最中國」的奇蹟工程。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江蘇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試點省份,對於以無錫為代表的江蘇運河城市而言,意義重大,機遇難得。無錫段該怎麼建才能凸顯中國特色、無錫特色?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又有新消息!學者許江:它將給我們帶來文化滋養
    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消息出來,讓很多浙江人很期待。今天,又有新消息了。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部署要求,研究推進我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12月10日上午,我省召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會議,省領導向35名諮詢委員會專家頒發了聘書。
  • 三大國家文化公園都建在哪?
    撰文 | 熊穎琪12月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這意味著三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又推進了一步。國家文化公園在哪裡、怎麼建,這些問題都一一有了答案。它是什麼公園?
  • 洛陽市將沿瀍河建隋唐大運河文化公園
    近日,市城鄉規劃委員會2018年第十次會議召開,審議並原則通過了《洛陽隋唐大運河文化公園景觀規劃設計方案》《洛寧縣城鄉總體規劃(2017—2035)》《洛陽軌道交通控制中心方案》《隆安東方明珠三期建築單體設計方案》等。
  • 國家發改委:推進大運河、黃河兩大文化公園建設
    、長城、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視頻會,進一步明確了各地發展改革部門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總任務和總要求,並就啟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作具體部署。會議強調,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是中華民族的代表符號和中華文明的典型象徵,各地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將其建設成為傳承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長廊、凝聚中國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園、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文旅體驗空間,真正打造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誌。
  • 國家文化公園辦公室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國家文化公園形象標誌設計方案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為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大力倡導中國特色國家文化公園理念,深入宣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意義、豐富內涵和進展成效,引導和激勵全社會參與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發布《國家文化公園形象標誌徵集公告》,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國家文化公園形象標誌設計方案
  • 2020年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項目群集中開工亮相
    12月31日上午,2020年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項目群開工活動在京杭大運河博物院項目現場(原三裡洋碼頭)舉行,杭州市大城北規劃建設邁入了全面、全域、全速的新階段。總建築面積約18萬平米,建築方案由普利茲克獎得主赫爾佐格和德默隆設計,設計靈感源於大運河水道,展覽空間懸停於距地13.5米的空中,建築的玻璃立面與運河水波交相輝映,如水墨一筆。上部的空中花園和下部的城市廣場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公共活動空間,環形的博物館和山形的文化交流中心相得益彰,將成為杭州市的公共文化客廳和文化地標。計劃2023年底試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