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全市停車地圖
大型工程帶來的交通壓力陡增。記者 蔡曉智 攝
武漢大建設的陣痛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怎麼將大建設對市民出行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自本報接連兩天報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很多建議性的意見,交管部門也在嘗試用「小辦法解決交通大難題」,110餘位熱心市民也致電本報,共同為武漢交通「整形」獻計獻策。
從嶽家嘴方向到徐東平價,現在有一個左拐上友誼大道的信號燈。交管部門為了進一步減少堵車難題,在這裡劃出一塊「待駛區」,將原來的停車線「前移」了3個車位,在單位時間內至少可以多通行3輛以上的車輛。
而一位長期在此值勤的交通民警建議,如果用活用巧周邊的支路和連通道,就可以考慮取消友誼大道徐東路口的全部左拐信號,形成一個蝴蝶狀的右轉大路口系統,實際上就達到了一個蝴蝶狀的立交橋的作用,這將使長江二橋和友誼大道的通過率大幅提高。
比如:車輛從嶽家嘴方向至徐東路口,可以直行過路口,前行到和平大道右轉,再前行到才華街右轉,前行至才華街友誼大道路口右轉,穿過徐東地下通道,即順利實現了左轉上友誼大道的目的。而從長江二橋下來的車輛,如果要左拐上友誼大道,也可先直行過路口,右拐到銷品茂的停車場,前行右轉上友誼大道,再穿過地下通道,同樣可實現左拐的目的。另外,從友誼大道青山方向的來車,也可先穿過地下通道,到友誼大道團結路口右轉,沿團結路前行至和平大道路口右轉,前行至和平大道徐東大街路口右拐,進入徐東大街。至於友誼大道從湖北大學方向的來車,如果想左轉上長江二橋,可先穿過徐東地下通道,到才華街友誼大道路口右轉(這裡需要打通才華街的延長線,與凱旋大廈連通),沿徐東平價背後,轉至徐東大街,直行通過路口,就上了長江二橋。
這樣規劃後,徐東大街友誼大道路口就可取消紅綠燈,車輛可連續通行,大大增加路口的通行量。而對上述支路和連通道進行改造的成本並不高,遠比建造立交橋要低,通行效果也是不錯的,值得一試。
武漢大學譚君久教授提出,在一些發達國家,有些人住在郊區或衛星城,每天早上開車進城上班,下午開車回家,因而上午進城的車流量大,下午出城的車流量大。於是,人們就設計出了一種「彈性方向車道」——即在城市快速路的進城方向車道和出城方向車道之間安排了一條速度更快的超高速通道。
但這種車道的通行有兩項特別規定:一是凡是進入這條車道的轎車,必須有二人以上乘坐(如果只有駕駛員一人就不得不捎帶一位乘客,否則將受罰)。譚教授前些年在美國華盛頓從事學術研究時,因住在遠郊,幾乎每天都去自然形成的站點搭乘這種「順風車」。正是有了譚教授的搭乘,車主才能走超高速通道,所以下車時車主總要一再表示感謝。二是超高速通道為單向行駛,上午為進城方向通行,10時左右關閉,下午3時左右開放,但改為出城方向通行,因而實現了不同時段車流量與道路通行能力的動態平衡,大大緩解了尖峰時段的通行壓力。
據譚教授了解,2003年,上海就已在一些重要幹線上通過調整中心車道的紅綠燈,形成了這種彈性通道。武漢由於城區被兩江分割,路網不全,能否借鑑這種「彈性通道」的設置,譚教授強調,須在充分調查研究時段車流量的基礎上做出妥善安排。
停車難是車主的普遍反映,但這不是說沒有停車位,關鍵是不知道哪裡有停車位。因此,一個「在武漢長時間生活的外地人」袁先生建議,交警、交通等職能部門,製作一張全市停車路線圖,分發到每一位駕駛員手中,讓駕駛員一目了然。在此基礎上,在電臺進行實況連線,通過電波告訴司機,哪個停車場還有空車位,哪個已經滿了,讓駕駛員可以就近選擇。進一步發展的話,還可建立一個簡訊平臺,通過簡訊的方式隨時告知司機。當然,還可充分利用現已設置的戶外道路電子屏,像成都、嘉峪關那些旅遊城市一樣,實時發布前方停車場、可供停車量等信息;這樣一來,車位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停車難」能得到一定緩解。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