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美文 首發
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
「有理不在聲高」,從一個人說話的方式,基本就可以看出他的個人修養和素質,體現了怎樣的內心。
有的說話輕言細語,有的人慢條斯理,有的人短促有力,而有的人在與別人發生意見分歧時,總喜歡聲調提高几倍,目的就是要在氣勢上壓倒對方。
可事實是,越是聲音大、高分貝,越是證明想極力掩飾自己的心虛,真正強大的人從來不會在語言上逞能,也不喜歡與人爭辯,他們總是心平氣和的說話,遇到任何事情都保持冷靜、克制自己的情緒,只有那些欲蓋彌彰的人,才會嘶聲竭力的想通過聲音來顯示自己的能力,但這恰恰會令人看低。
俗話說「如果聲音大能證明是強者,那驢早統治世界了」,一個人在這三種情況下刻意提高自己的聲音,越發說明不夠自信,是心虛的表現。
PART1、大吼大叫
人在阻止別人犯錯、擔心對方做出失去理智的時候,或者在緊急情況下、千鈞一髮之際,都會忍不住驚呼、大聲呼喊,這屬於自然行為,但如果沒有必要,是不會大吼大叫的,因為這容易給人造成一種窮兇極惡的感覺,讓人產生害怕的心理。
正常情況下,有禮貌、有教養、懂得分寸的人都會掌握好聲音的分貝,以語調適中為好,不會大聲說話,也不會帶著不滿的情緒喝斥誰,如果有,那一定是失去理智,無法再控制下的緊急情況。
可有一類人,似乎就喜歡大吼大叫,遇事不會冷靜,也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好像覺得別人就像欠他錢似的?動不動就大聲吆喝,還衝人大吼大叫,搞得在場的人都很反感。
這種人其實就是內心自卑、缺少自信的表現,所謂「響鼓不用重錘」,一個有分量、有魄力的人,是不需要通過大吼大叫來讓別人引起注意的,他只需要保持正常的語調,別人都能聽得清楚。
而一個喜歡對人大聲喊叫的人,則是自己心虛、自信不夠的表現,試圖通過大聲說話來掩蓋自己內心的惶恐不安,以此分散別人的注意力。把聲音提高八度的人,不見得就能獲得外界的認可,只有正常語調的人,才是內心沒有恐懼、淡然處之的人。
把聲音提高八度的人,不見得就能獲得外界的認可,只有正常語調的人,才是內心沒有恐懼、淡然處之的人。
PART2、冷嘲熱諷
一個身處順境,或者人生春風得意的人,是無暇顧及別人的,更不會去嘲笑別人,這時候的心情就像「看花花紅,看水水清」,眼裡只有美麗的風景和心曠神怡的感覺,只有一個什麼都不如意的人,才會嫉妒別人,對比自己優秀的人冷嘲熱諷,帶有強烈的「醋意」。
實力明顯高於對手的人,從來不需要通過語言或者嫉妒、挖苦的方式去詆毀別人、貶低他人,只有技不如人、能力低下者,才喜歡使用這樣的「旁外招」,通過不正當的方法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脆弱,表達不滿。
喜歡對別人冷嘲熱諷,其實就是無法接受現實,試圖通過轉移注意力來掩蓋自己的低能,真正的強大,從來不會用語言來給自己證明,往往會在實際行動中表現。
PART3、自吹自擂
有個成語故事叫「王婆賣瓜——自賣自誇」,這可以說是一種急於表現的推銷,同時也是一種給自己造勢的「欲蓋彌彰」,因為別人並不知道她賣的瓜是什麼樣子,也許真的如她所說不錯,但也許是一種華而不實的鼓吹。
一般自吹自擂、給自己臉上貼金的方式為自己宣傳,都可能會出現事與願違的背離,因為好的東西,從別人的口中說出來最好,也最有可信度,而從自己口中說的,有可能是自我感覺良好,也有可能其實難副。
有實力的人從來不會給自己打滿分、自吹自擂,只有心虛、極度缺乏自信的人,才會故意標榜自己,給別人營造錯覺,從而影響別人正確的判斷力。
結語:
《隋唐演義》中的齊國遠為了嚇唬對手,弄了一對紙糊的大錘,看似很厲害、很有氣勢,實則經不住考驗,一捅就破。
現實中那些刻意給自己製造聲勢、扯虎皮做大旗,也是缺乏自信、心虛的表現,喜歡用以上三種方式說話的人,往往是自卑的表現。
——END
你有故事嗎?你有煩惱嗎?歡迎私信給我,我在這裡等你
我是妮夏情感,11年情感分析經驗,幫你揭開故事背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