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5 08:25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林伊格 陳青 張孟濤 劉麗娟 整理 曾盼 視頻
改革開放40年,樂清人敢為人先、追夢前行,形成了一支充滿活力的創業大軍,造就了一大批有膽有識的企業家群體,共同開拓了一條民營經濟發展之路。2月25日上午,「致敬先行者 貢獻新力量」樂清市改革開放40年重大影響力企業家揭曉活動儀式在市行政管理中心會議中心大會堂舉行,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樹立樂清企業家典型,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營造全社會尊重企業家、崇尚企業家的濃厚氛圍。
(直播回放)
市委書記林亦俊為18位(個)樂清改革開放40年重大影響力企業家(群體)頒獎。市委副書記、市長方暉致辭。胡成劍、潘雲夫、吳松海等四套班子領導參加了揭曉活動儀式。
40年來,樂清的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風雲激蕩的民營經濟發展史,為發展溫州模式、培育市場經濟提供了鮮活樣本,也為樂清改革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尤其在去年,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作為「溫州民營經濟的優秀代表」,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更是對溫州民營經濟歷史地位和歷史貢獻的充分肯定。
此次揭曉的18位(個)樂清改革開放40年重大影響力企業家(群體)分別是: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天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天樂、人民集團董事長鄭元豹、北京章光101控股集團創始人趙章光、華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道榮、臺邦電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春良、致遠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雲龍、合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文葆、萬控集團董事長木曉東、方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昌方、浙江聚優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方玉友、中威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千奎、山西省聖亞集團公司董事長蘇德生、意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獻孟、環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迅行、原虹橋鎮七村縫紉機廠廠長瞿壽斌、「柳市八大王」。在鏗鏘有力的頒獎詞中,18位(個)樂清改革開放40年重大影響力企業家(群體)先後上臺,林亦俊一一給他們頒獎。
方暉在致辭時說,時間是歷史的見證者,奮鬥是時代的最強音,受表彰的企業家作為樂清企業家群體中的最傑出代表,都是改革發展的探路者、市場經濟的先行者、創業創新的示範者,也是樂清的驕傲與榮光。希望廣大企業家以受表彰的企業家為榜樣,接力手中之棒、永葆奮鬥之心,創業創新立潮頭、同心同德強樂清;市委市政府也將營造更優的環境,提供一流的服務,一起攜手同行、共贏發展,奮戰1161、奮進2019,繼續以探路者的姿態,奮力續寫樂清民營經濟更加燦爛輝煌的新篇章。
奮鬥是對新時代的最好回應
正泰集團董事長 南存輝
「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我的命運。作為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不忘初心,努力奮鬥是我們對新時代最好的回應。」在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南存輝「改革先鋒」稱號。
雖然獲過很多榮譽,但南存輝最看重這個榮譽的分量。
改革開放的40周年,是中國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40年,是民營企業家成長成熟的40年,也是南存輝個人創業生涯的40年。尤其是這35年來,南存輝堅守實業,創新發展,把中國製造、中國服務推向強手如林的國際市場。這些年,正泰在海外展開收購,在馬來西亞、泰國、埃及投資建廠,與央企合作參與柬埔寨水電站建設,電力變壓器取得部分國家市場話語權,產品和服務已進入80%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2018年,正泰電器承接的《基於物聯網與能效管理的用戶端電器設備數位化車間的研製與應用》項目,以高分通過國家工信部、浙江省經信委組織的專家驗收。該項目的順利實施,標誌著正泰的智能製造戰略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對探索行業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
南存輝有句話常掛嘴邊:聽中央的,看歐美的,幹自己的。中央政策是企業發展的基本線;歐美兩百多年工業化歷史能提供學習經驗、規避風險;而最終的一切,還是結合國情、企業基因與行業屬性,落實到幹自己的。這也是正泰的發展邏輯和成功指引。
南存輝是樂清乃至中國的改革開放標誌性人物。他與正泰的發展,始終踏著社會與時代的節拍,並幾乎抓住了每一次轉型升級的機會,締造了穩健經營、創新發展的典型。
「德報人類,力創未來」踐行者
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 胡成中
他從電氣產業起步,繼而走上多元化發展之路,參與多項國企重大改革,並與國際電氣業巨頭合作,帶領企業走向國際化,連續17年榮登中國企業500強。
1984年,胡成中創辦德力西,30多年來,他帶領德力西從一個家庭作坊發展成為一家集資本運營、品牌運營、產業運營於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
他堅持科技創新,轉型升級。從「神舟」「嫦娥」到「北鬥」,以高品質服務和產品,助力中國航天騰飛。如今,德力西集團立足電氣製造主業,布局環保、交運物聯、軍工等戰略新興產業領域。
「競合」,是胡成中的戰略選擇。他帶領德力西於 2007年與法國施耐德電氣合資成立德力西電氣公司,是浙江省當時最大的「民外合璧」項目。合資之後,優勢互補,引進先進的管理和技術,實現了以流程和制度為主導的現代化管理。
近年來,他帶領德力西開拓「一帶一路」市場,投資建設多個生產基地和業務機構。他帶著企業加速對接全球市場,全力拓展國際化運營。 目前,德力西的海外業務已覆蓋全球 6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 2 個全球物流服務中心,產品覆蓋了全球 30%的地區、50%的人口。
「德力西」的企業使命是「德報人類,力創未來」,企業發展了,胡成中不忘初心,至今已累計向社會捐款捐物達2億多元。
溫州股份制改革的一面旗幟
天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高天樂
20多年前,他率先在企業大刀闊斧地推行股份制改革,被稱為「溫州股份制改革的一面旗幟」。
1990年,在中學當了7年數學老師的高天樂,憑著5萬元資本開辦了樂清長城變壓器廠。他以數學老師的嚴謹思維,將企業穩穩噹噹地從小做大,1994年5月組建為浙江天正集團有限公司。1997年,高天樂將個人獨資的盈利能力較強的公司改組成股份制企業,由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共同參股,引進職業經理人,建立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
經過股份制改革,天正的事業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質量是船,科研是帆。高天樂帶領企業建立的「低壓電器測試中心」是國內首家與國際接軌的第一方實驗室,並先後建立博士後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智能化車間……每一輪影響行業的創新熱潮中,都有他的身影。
高天樂重視人才,在溫州民營企業中第一個引進博士生,後大規模引進EMBA高級經理人。高天樂認為,不斷引進、培育適用的人才,才能造就企業參與激烈市場競爭的立足之本。
現在的天正集團,已擁有溫州、上海、嘉興、南京四大產業基地,員工四千餘人。
人民電器為人民服務
人民集團董事長 鄭元豹
1986年的樂清人民低壓電器廠,僅有12名員工、3萬元資產,只能生產單一的CJ10交流接觸器,但鄭元豹義無反顧選擇接手。
1996年,鄭元豹重組兼併溫州地區66家電器製造企業,組建了浙江人民電器集團,並提出「人民電器,為人民服務」的核心價值觀。次年,企業升級為全國無區域大型企業集團,更名為人民電器集團。
之後幾年,從浙江人民電器高新技術工業園到上海嘉定區建設人民電器工業園,再到啟動多元化戰略,組建人民控股集團。人民電器集團在鄭元豹的帶領下,逐步實現從低壓向高壓、超高壓,從元器件到大型電力設備的全產業鏈覆蓋,從粗放型向集約型,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從勞動密集向知識密集的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升級。
近些年,人民電器集團吸納品牌創新元素,運用新媒體等品牌傳播手段,全面提升用戶體驗。
2017年7月,投資21.8億元的浙江省級重點產業化項目——人民電器集團高新技術總部產業園正式動工,標誌著人民電器新的二十年發展規劃藍圖拉開帷幕,進入集約發展、智慧轉型的新時代。
赤腳醫生的「頂上」逆襲
北京章光101控股集團創始人 趙章光
他在歷經100次失敗後終於迎來了第101次成功,從貧困潦倒的赤腳醫生到章光101的創始者,完成人生的華麗蛻變。
1974年,趙章光開始研發101產品,到今天已形成以生發、護膚系列產品為主導,以醫藥業為龍頭,堅持產業化、多元化、國際化經營發展方向的大型集團。目前,章光101集團已在杭州千島湖、溫州、樂清、山東等多地投資布局,體現了一專多元的綜合化經營理念。
自2003年開始,章光101斥巨資先後在江西九江廬山、浙江樂清等地人工種植國家瀕危樹種紅豆杉100餘萬株,建立了規模龐大的紅豆杉基地,開發出集養生、旅遊為一體的特色產業鏈。
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步四十年來,趙章光勤勤懇懇耕耘,不僅成為獲得「奧斯卡發明獎」的東方第一人、中國育發行業的開闢者,更讓章光101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時代的一個符號。
趙章光常說,自己創業就堅信一個理念,「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有不斷進取的決心和信心,並堅持不懈地去執行,沒有什麼跨不過去的坎。
破冰堅定上市之路
華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道榮
30多年前,他依靠4萬元,在一家晚清祠堂裡創辦了現在華儀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樂清縣機械五金附件廠」。
企業發展壯大後,陳道榮認為,把股份分給大家,自己的股份比例相對降低了,但整個「蛋糕」大了,擁有控制資產的數量也就大大增加。
從上世紀90年代起,他開始著手股權稀釋。第一次,讓優秀的技術人員和職業經理人參股;第二次,又讓集團優秀管理層入股。兩次股權稀釋為華儀的上市作了鋪墊。
在長達6年的上市之路中,華儀屢經上市制度變更、關閘等一系列變故,但陳道榮始終咬定資本的青山不放鬆,堅定上市之路。功夫不負有心人,2007年2月,華儀終於完成上市破冰之舉,成為樂清第一家主板上市的公眾公司。如今,華儀輸配電產品廣泛應用於國內的電力、石油化工、冶金、鐵路、核電、軌道交通等行業,並服務於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個重大工程項目。
上市開闢了體制創新的一條高速通道,使得華儀能得以搶佔了資本市場先機,完成了一次巨大的跨越式發展,也為溫州民營企業樹立了良好榜樣。
樂商回歸領頭雁
臺邦電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春良
1985年,20多歲的陳春良辭去公職,從樂清到北京,投身創業大潮,闖蕩北京30多年,卻始終專注於減速電機一個產品,以持續的技術創新打破發達國家壟斷。
「我們一年一年地加重比例,從製造基地到集團總部,把事業的重心慢慢都轉移到了家鄉。」三十年後的2015年,50多歲的陳春良把集團總部陸續從北京遷到樂清,持續拓展智能製造傳動行業的高端產品,投入2億多元購置了進口高精尖設備500多臺套。
今年初,「臺邦機器人核心部件項目」列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減速電機產品技術迭代更新快,只有抓牢核心技術才能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這是陳春良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目前臺邦電機工業集團年產減速電機200多萬臺,是國內自動化及智能裝備用減速電機的領軍企業。
「近些年,樂清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並提供了完善的服務,必將極大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對於樂清民營企業的未來發展,陳春良充滿信心。
投創樂清首個CBD
致遠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雲龍
他雖出身貧寒,受家庭的薰陶,從小就頗具商業天賦。上世紀80年代,王雲龍白手起家,創辦了樂清市朝陽貿易有限公司。此後30多年間,他先後創辦了樂清市新豐典當有限責任公司、致遠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業,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010年7月,王雲龍響應溫州市委、市政府關於溫商回歸的號召,毅然回鄉投資建設樂清市首座CBD(城市綜合體)——南虹廣場,這也是迄今為止溫州市最大的溫商回歸投資項目。2014年12月,南虹廣場建成對外試營業,經過四年多的運營,已經成為樂清人民吃喝玩樂休閒娛樂購的好去處。
今年1月8日,在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致遠控股集團子公司共同參與完成的「複雜組分戰略金屬再生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獲得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頒獎。
王雲龍常說:「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大於一切,回報社會,回報股東才是一個優秀企業家價值的最好體現。」
製造業的長久專注者
合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文葆
「起步於製造,植根於製造,翱翔於製造」是陳文葆和合興集團三十多年曆程中的經營信條。
1988年,陳文葆創辦了樂清市虹橋鎮人民無線電廠,從最初的小家庭作坊發展成為涉及汽車電器電子、消費電子連接器及低壓電器三大領域產品製造和銷售的集團企業。2018年,合興集團實現銷售額超21億元,創稅1.5億元。
陳文葆在企業發展的歷程中,堅持夯實企業核心競爭力,堅持技術投入、設備改造。自2002年開始,合興集團持續推動內部信息化建設工作,導入了ERP、PLM、HR、OA等一系列企業管理信息化系統。近幾年,他領導合興集團堅持自動化投入,研發了大量的全自動生產及檢測線,廣泛應用了工業機器人、工業視覺系統、傳感器等技術,實現產品全自動化生產,初步建立了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能力。
2018年,合興投資了2000多萬元,全面導入和升級SAP/ERP系統、智能倉庫、MES系統,以汽車電子生產車間作為智能工廠切入點,實現集智能化生產、檢測、物流、倉儲於一體,智能分析診斷及具備大數據應用能力的綜合管理平臺。
回首三十年,陳文葆始終專注製造業和製造升級。「我們之所以在競爭中取得較好的成績,得益於專注的力量。」陳文葆說。
新樂清人的「四千精神」踐行者
萬控集團董事長 木曉東
1991年11月,來自甌海的新樂清人木曉東創辦了樂清縣萬家控制設備廠。
創業初期,經歷磨難。1994年8月,浙東南沿海遭遇百年不遇的超強颱風「弗雷德」襲擊,萬控廠房坍塌,設備、原材料全部浸泡在水裡,損失巨大。木曉東一句話不說,從頭再來。
成長路上,百折不撓。1998年底,為贏得寧波某企業的一個訂單,木曉東多次往返寧波尋求合作,屢遭回絕,但他鍥而不捨,經過七次登門送樣,終於感動了客戶,彰顯了溫商的「四千精神」。
壯士斷腕,敢於捨得。2003年之前,萬控既生產電氣機櫃,又生產成套設備,儘管成套利潤遠高於櫃體,但面對櫃體行業的發展和成套客戶的訴求,木曉東審時度勢作出了停止生產當時佔年銷售額40%的成套業務、專注電氣機櫃的重大決策,終於成為電氣機櫃行業最大的製造商。
如今,萬控旗下擁有麗水、天津、成都等五大生產基地,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連續十多年來一直保持遙遙領先。
不忘初衷方成大格局
方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昌方
16歲那年,同齡人正做著升學夢的時候,林昌方便早早地踏進了工廠的大門。他當過工人,做過車間主任,做過供銷員,為後來的創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31年來,林昌方領導的方大工具,不斷提升品牌實力,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浙江省出口名牌」等稱號。長期以來,方大立足五金工具行業,堅持「國際化、科技化、產業化」的發展方向,大力引進先進設備、技術和優秀人才,整合資源,發揮優勢,躋身國際五金領域知名企業行列。
經營好企業的同時,林昌方以一顆赤子之心,為扶貧救災、公共道路和新農村建設、貧困大學生資助、希望學校建設等公益事業,累計捐資2000多萬元,2010年12月1日再向「紅絲帶」認捐2000萬元。對此,他總是淡淡地說:「這些錢不是屬於我的,而是屬於社會的。自己從一個一無所有的農民,到擁有億餘固定資產的企業家,離不開家鄉父老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做慈善,僅僅是對家鄉人民和社會的一點回報,也是我的第二事業。」
創業歸來弄「仙草」
浙江聚優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 方玉友
他於1996年隻身闖蕩化妝品市場,積累了豐富的化妝品營銷經驗。2006年起,方玉友與侯軍呈(珀萊雅董事長)自創品牌,經過多番努力,珀萊雅已成為國內一流的化妝品企業之一。
2013年,他出資建設浙江聚優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司化的方式對土地經營實行規模化運作,培育出目前樂清市最大的鐵皮石斛種植基地,同時創立了三金合作模式,讓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為公司股東,讓村民們擁有了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真正的做到了讓利於村民,回報鄉裡。
從2016年開始,方玉友三顧茅廬赴臺灣邀請著名旅遊規劃團隊——「臺灣薰衣草森林」操刀,經過前期考察和規劃,一個依託鐵皮石斛為核心的田園綜合體項目——鐵定溜溜項目正式落定,將在2019年下半年對外迎客。
從產業融合到IP打造,前期投資已超過5個億,方玉友幾乎是不計成本的投入,他對村民說:「我們一起把下山頭村打造成中國最美麗的花園村,項目虧了,算我的,項目賺了,大家分。」方玉友說。
明星企業家成了社會責任代言人
中威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 陳千奎
陳千奎自1985年創辦企業,由最初的一個家庭小作坊發展到如今年產值達10億元左右的中威控股有限公司,企業連續多年被評為樂清市出口創匯十強企業,歷屆樂清市明星企業。陳千奎本人曾擔任第九屆、十屆溫州市人大代表,擔任第十四、十五、十六屆樂清市人大代表及常委。
中威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自創立以來,接收周邊富餘勞動力就業近萬人次,安置部分殘疾人就業,為樂清市慈善總會捐款累計近500萬元。
不僅如此,陳千奎在擔任第九屆溫州市人大代表期間,對清江、芙蓉、南塘三鎮生活用水問題提出議案,並得到樂清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解決了近8萬人的飲水問題。在擔任14屆樂清市人大代表及常委期間,他提出拓寬、拉直原有的清芙公路項目,解決了清江鎮、芙蓉鎮居民出行難的問題。
陳千奎表示,自己要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公司發展事業上,用實際行動去實踐心中曾許下的諾言。
傾情投入換來家鄉美
山西省聖亞集團公司董事長 蘇德生
蘇德生早年外出經商,經多年打拼,在山西太原創建了聖亞集團公司。他在個人獲得成功後,不忘回饋家鄉,為北塘村的建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2008年,正值北塘村委會換屆選舉,蘇德生回鄉參加村委會主任的選舉並成功當選。這一當選,就連任到了如今。從2008年到2018年,蘇德生共計為村裡投入1.2億多元。
2009年5月,蘇德生憑藉自己多年的經商經驗,成立了樂清市北塘果蔬專業合作社,引導全村土地向村集體委託流轉,由村建設基金會墊資搭建大棚,發動專業戶種植草莓。2009年12月,北塘草莓上市後獲得了上海、寧波、溫州等地市場的高度認可,產銷率100%,市場供不應求,每個大棚年收入達到了15000元至23000元。
如今,北塘村已成為集觀光農業、採摘、農家樂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生態園區,為村民經濟收入帶來更加豐厚的收益。
近年來,北塘村村民每畝淨收入達到1至2萬元,與合作社成立前相比,農民年收入均增2到4倍。
製造和教育的「雙業領航者」
意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獻孟
他於1986年牽頭創辦了溫州意華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經過了近三十多年艱苦的創業之路,如今在廣東東莞、江蘇蘇州設立了五個分公司,年總產值達二十多億元。2017年9月7日,「意華股份」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為一家上市企業。
長期以來,意華和華為、中興、鴻海、正崴、和碩、偉創力、莫仕、FullRise、Duratel、FCI等國內外知名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業績卓著,多次被樂清市委市府授予「功勳企業」、「雁蕩杯明星企業」等榮譽稱號。
在做好企業的同時,1996年陳獻孟投身教育,創辦了溫州育英國際實驗學校,並在2002年創辦了樂清市英華學校。如今,兩所學校的辦學規模逐步擴大,成為溫州市教學質量屈指可數的民辦學校。
陳獻孟表示,將牢牢把握樂清「兩個健康」的經濟發展大勢,繼續發揚「敢於人先」的溫州精神,努力推進意華股份高質量發展,為樂清的經濟持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建設「科技型」企業踐行者
環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迅行
上世紀80年代,30歲左右的他就開始經商,憑著對市場的透徹分析,對客戶的誠信和靈活的經營方式,年銷售額幾百萬元。
1989年,他主動邀親戚朋友共六人辦起了電器廠。1990年,樣機終於試製出來。在產品投入批量生產之前,王迅行告誡全體員工: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每個人都要盡心盡職,嚴把質量關。同時加強員工技術培訓,形成一整套的系列質量保證體系。
在隨後的十多年時間裡,環宇從手工作坊發展成為一個制度完善、管理科學的大型企業集團,先後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企業500強、全國用戶滿意企業等榮譽稱號。而王迅行也連續數年被溫州市人民政府評為優秀經理(廠長)。
近三年來,環宇集團先後投資數億元,建成了擁有一流的辦公設備、標準化實驗室以及國內最先進的系統生產線的高科技工業園,正式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企業技術研發中心。
鄉鎮企業輝煌締造者
原虹橋鎮七村縫紉機廠廠長 瞿壽斌
1972年,虹橋七村的瞿壽斌等人創辦了紅星電器廠,生產熔斷器芯子。1975年,工廠改名為虹橋鎮縫紉機廠。自1980年開始,虹橋鎮縫紉機先後從上海等地引進專業技術人員140多名。1983年,工廠更名為樂清縣工業縫紉機廠(以下簡稱樂清工縫)。
20世紀80年代是樂清縫紉機產業的第一個黃金時期。1985年,位於虹橋鎮的樂清縣縫紉機配件廠成立並與上海縫紉機零件廠進行技術聯營。1987年下半年,該廠又與上海縫紉機一廠進行聯營,生產用於出口的「飛人」牌GN1-1B型三線包縫機。該廠於1988年更名為樂清縣縫紉機二廠。
1980年到1988年是樂清工縫的鼎盛時期,職工人數最多時達到429人,是當時整個溫州地區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鄉鎮企業之一。當時擔任虹橋七村黨總支書記的瞿壽斌於1986年當選全國先進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並於1987年當選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低壓電器市場的先驅者
「柳市八大王」
「八大王事件」是改革開放初期溫州影響極為深遠的事。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柳市出現了一批經商戶,他們在各個領域冒尖,被人稱之為「大王」。1982年初,中央下發打擊經濟領域犯罪活動的緊急通知,以「投機倒把罪」抓了一批站在市場經濟「風口浪尖」的人,而「八大王」首當其衝,被列為重要打擊對象,他們分別是「五金大王」胡金林、「舊貨大王」王邁仟、「礦燈大王」程步清、「目錄大王」葉建華、「翻砂大王」吳師濂、「線圈大王」鄭祥清、「膠木大王」陳銀松、「螺絲大王」劉大源。
「八大王」被作為建設市場經濟的先進典型,聲名遠播。然而,1982年的那場「寒冬」,使他們的身心嚴重受挫。就在他們養傷、喘息時,另一批精明的柳市人借「八大王」平反的東風,創辦的企業後來居上。這其中就有正泰、德力西、天正、人民等一大批民營企業。
如今「八大王事件」的親歷者,他們有的還居住在柳市鎮當年建造的老房子裡,有的享受天倫之樂、安度晚年,有的遠赴他鄉甚至國外繼續打拼創業,有的則入土為安成為歷史人物,但他們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的先驅者所經歷的一切,在今天看來,仍然彌足珍貴。
說明:歷史上「柳市八大王」流傳有好幾種版本,民間也有「十大王」之說。本次評選的「八大王」名單,出自1984年6月14日由浙江省打擊經濟領域犯罪活動 聯席會議辦公室印行的《情況簡報》,應為最原始的依據。
15510543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