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去了哪兒?
先說說,我在8月10日到8月28日,這18天中所做的事情:
讀了18+本書
認真寫了18篇讀書筆記
7篇2000字以上的書評
18本書的綜合思維導圖
一篇復盤文
事實遠遠不止於此!我是一名老師,8月初我們已經開學,這就意味著,我需要上課,備課,及應對一系列瑣碎的事。再加上,我正好還參加了一個中文閱讀師資認證的培訓,我們需要讀幾十本書,雖然不是要求這兩個月都讀完,但是也必須每日有計劃地去讀,還需要聽視頻課,做測試,完成作業……
閱讀
是的,我的這18天就是這樣被安排的滿滿當當。準確地說,不止這18天,最起碼近2個月的每天,我都是見縫插針地做我必須要做的事。
這18本書屬於6個維度:事業、思維、情緒、關係、財富、健康。每個維度3本書。不得不說這些書選的平常有水平,我讀的時候,心情完全可以用興奮、激動來形容,就如「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的那種喜悅。一個渴望成長的人,在人生瓶頸期,中年危機期,這些書簡直是一劑良藥,是一間暗屋的窗戶,是可以導向的人生導師。
下面,我簡單說說在這幾個維度,我所收穫的。
1. 事業維度
我學習到了要想成為自己所在領域的卓越者,我們必須要「刻意練習」。我正在參加的兒童閱讀師資認證就是為期半年的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
從書上學會了「刻意練習」的理論,恰好在工作中踐行著,真的特別驚喜。
2. 思維維度
經常有朋友說我的文章邏輯清楚,可能這有先天的原因,但個人認為,後天習得其實是更重要的。
在這個維度中,我學到了「金字塔原理」,無論在說話或者寫文的時候如果能用金字塔原理去搭建文字的話,一定會達到環環相扣、邏輯清楚的效果。
金字塔
難能可貴的是,在《思辨與立場》中,我第一次了解到了批判性思維的倫理性。其實,很簡單,就是把批判性思維者分為高境界批判性思維者和低境界批判性思維者。前者之所以被定義為高境界,是因為他們具有認知美德:認知謙遜、認知勇氣、能換位思考,認知一致,認知堅毅,思維自主。而低境界思維者他們所考慮的只是自己,不具備認知公允。
不妨用這個標準去衡量一下我們身邊的人,看看哪些人我們可以相交,而哪些人如牆頭草,最好要敬而遠之。
3. 情緒維度
在《WOOP思維心理學》這本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心理比對」,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心裡在想美好未來的同時,也要考慮可能會出現的障礙或困難。
心理比對
只是幻想好的,只會讓我們陷入空想。如果能加入對現實的分析的話,我們會更加實際,能夠理性地去面對和處理出現的問題。
舉個例子:考試前,如果對你所要考的科目盲目樂觀,並沒有去思考它所存在的難度,這樣顯然會影響你的努力程度,結果可想而知,不會如意;反之,如果你既對考試充滿樂觀,並能認真分析它的難度,同時能針對這些難題去認真複習,這樣的結果顯然會更好。
4. 關係維度
工作中有同事關係,上下級關係;生活中有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朋友關係;學習中有同學關係,師生關係;當然,還有其他許多關係,比如買東西時的買賣關係等等。那麼怎樣才能擁有和諧的關係呢?
顯然,溝通非常重要!從這次的閱讀中,我學到一個特別重要的溝通公式:「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如何使用呢?
舉個例子:我女兒喜歡讀書和做手工,她經常把自己的書桌弄得一團糟,為此,孩子爸很煩惱,因為通常都是他給女兒善後。
亂七八糟
學了這個公式之後,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會跟女兒這樣說:「寶貝,媽媽看到你的桌子上有點亂(觀察),你知道,媽媽看到亂就會特別煩(感受),媽媽喜歡整潔的屋子(需要),請你把它收拾好,可以吧?(請求)。」女兒現在已經七歲多,她完全具備這樣的能力,並且她之前也被要求收拾過,結果很理想,只是我們的表達方式不一樣了而已。實踐表明,聽到媽媽的這幾句話,女兒簡直從善如流,因為她完全聽懂了媽媽的話。
事實是,女兒在很早之前就可以能自己收拾桌子,只是我們沒有與她溝通好。其實,生活中的許多煩惱都是由於缺乏溝通導致的,如果使用這個公式將自己的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都表達清楚,我相信生活中會少許多煩惱。同樣,在談話中,能意識到對方的感受、需要和請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5. 財富維度
以前,我對財富的認知就是努力賺錢,努力儲蓄,但讀了《窮爸爸富爸爸》等幾本書之後,我對財富的認知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典型的窮人邏輯:為錢工作;關心的是收入;總想迴避風險;工作穩定就是一切。有人一定會反駁,我們不為錢工作,難道要白幹嗎?顯然你誤解了。別著急,往下看看富人邏輯。
富人?窮人?
富人邏輯是:讓錢為自己工作;關注的焦點應該是資產;學會駕馭風險;不斷學習是一切。
對了,不是為錢工作,而是讓錢為我們工作。那麼如何實現讓錢為我們工作呢?這兒涉及到一個概念,叫財務智商,簡稱財商,包括會計、投資、了解市場和法律知識。也就是說通過學習,提高財商,這樣主動地去操作自己的錢,將其投資到賺錢的地方,使其為我們賺錢。
6. 健康維度
其實在這個維度談的是「習慣」。
有人說,「習慣是一種優秀。」
有人說,「習慣自我提高的複利。」
可見,習慣對人有多重要!
習慣是一種優秀!
但是,良好習慣的養成並不是那麼容易,比如我們都知道健身的重要性,但能開始健身,並將其長期堅持下去的人並不多。為什麼?因為我們會疲倦,會累,而我們不喜歡這種感覺。
那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別怕,開始「微習慣」。
微習慣解決了人們的畏難情緒,人們可以很容易地開始,並且很容易去堅持下去。比如,我想讀書,但又苦於沒時間,那麼給自己定一個微目標,每天只讀兩頁書,這個目標不難吧?基本可以很容易地完成。有人說,我就這樣做了,但我每天給自己增加目標,於是到後來我太累了,就放棄了。
顯然,癥結就在於你給自己增加了難度。微習慣的養成一定要遵循以下規則:
1. 絕不要自欺欺人。比如,你給自己定了一個健身目標,每天做1個伏地挺身,你卻偷偷地給自己定的是每天做10個,那麼這樣做,顯然難度增加,需要損耗意志力,而這樣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2. 滿意每一個進步。比如,我今天做了1個伏地挺身就算完成了目標,有精力可以多做幾個。總之只要做了,就要對自己感到滿意。
3. 經常回報自己。反饋是很重要的,比如你可以在完成了一周的微目標後,給自己獎勵一點東西,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物質上的。
4. 保持頭腦清醒。這個很重要,記住微目標,千萬別忘初心。
5. 感覺強烈牴觸時,後退並縮小目標。
6. 提醒自己這件事很輕鬆。
7. 絕不要小看微步驟。
8. 用多餘精力超額完成任務,而不是制定更大目標。
三、我怎麼做到的?
說了這麼多,你一定會問:你哪來的時間?你不會是貪多嚼不爛吧?……
很負責地告訴你,我沒有應付任何一件事:教師是我喜歡的職業,我每日精心備課,力求上出無限接近完美的課;我熱愛讀書,喜歡寫作……以上我所選的,所做的,都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因此,每一樣,我都是在盡心盡力去做到儘可能的好。
顯然,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做這麼多的事,就意味著必須要合理安排時間,並能嚴格踐行。
我是這麼做的:
首先,身體最重要。因此,每天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晚上10:30必須睡覺,早上6:00起床。對於我來說,睡7個多小時足夠了。另外,每天課間我會簡單地做一些小運動,比如轉動脖子來寫自己的名字,活動活動頸椎,否則長時間工作或學習,頸椎受不了;做20-30個深蹲;簡單拉伸胳膊腿。
其次,要緊事放第一。工作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此,每天在讀書、寫作之前,我一定要先將工作上的事情處理完畢,決不能耽誤工作。
第三,利用好碎片時間。早上起床洗漱後,我有半個小時讀書時間,然後才去上班。白天除上課、備課時間,還有一些空擋時間,我可以安排聽課、閱讀或寫作,安排原則同樣以緩急來排序。下班回家後,除了和家人到樓下活動的時間,別的都用來讀書、寫作。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真的一點都不累,反而精神愉悅,神清氣爽。
第四,降低難度。說實話,我不是神。在剛開始,我是保證一天一本書,一篇書評的,但真的很疲憊。於是,我給自己降低難度,不寫書評,寫讀書筆記。這樣真的輕鬆了許多。因此,適當地降低難度真的是一種明智的做法。這個做法在《微習慣》中也得到了肯定。
其實,閱讀是一種可以練習並掌握的技能,同時,閱讀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重要的是改變我們固有思維,提升我們的認知,進而改進學習和工作的態度與方式,提高做事的效率。
通過閱讀,我學到科學的方法來安排自己的時間,並能將許多知識踐行到生活和工作中,其實這是一個互為驗證和加強的過程。
如此,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