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發表前必查的6個細節

2020-10-03 阿魚編輯



目前,國際一流SCI期刊基本都已採用了在線投稿方式。也有些出版者傾向於自己開發投稿系統,如美國物理聯合會出版社(AIP)的Peer X-Press,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IOPP)的Author Service and Referee Service,等等。這些在線投稿系統雖然界面風格各有不同,但總體功能十分相似,極大地方便了編者、作者、審稿人之間的聯繫與溝通,對於提高出版效率、降低出版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投稿前了解要求


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對所投期刊進行全面的了解,仔細查閱期刊的投稿須知(Author Guidelines或者Information for authors),包括刊物所載內容範圍、文章類型、圖表要求、參考文獻引法,等等。同時下載文章模板(sample paper)作為參照,這也很重要,一定要下載近期發表的文章,因為不同時期期刊的文章格式可能會發生變化。大家要嚴格遵循期刊的要求,對文章格式認真修改,有幾個重要細節需要再次強調:

1.文章類型 在閱讀期刊的「投稿須知」時,首先注意期刊對不同文章類型(article type)的長度和字數、以及圖表的個數與參考文獻個數的具體要求。若文稿未達到要求,期刊會自動退回稿件,要求立即做出修改。因此,在選擇「目標期刊」前,請仔細閱讀每本期刊的投稿指南。





2.倫理學問題 SCI期刊都非常重視倫理學問題,《PLOS ONE》可以作為典範,而國內學者經常疏忽這一問題。如果研究中涉及實驗動物的,必須要經過所在單位(大學或研究機構或醫院)動物倫理委員會的批准,理論上還提供批准編號,並在文章的「方法學(methods)」部分註明: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animal ethics committee of ×××(單位);如果研究中有人的參與,則必須獲得機構倫理委員會的批准,並經過受試者的同意,獲得他們籤名的知情同意書(informed consent);如果涉及未成年人,需要獲得其監護人籤名的知情同意書。



2






不可一文多投


3.「cover letter」的撰寫 作者在投稿前有一個必備的工作就是撰寫給編輯的信(Cover letter)。Cover Letter的寫作被認為是科研工作者向期刊編委展示自己研究成果意義的重要平臺。雖然Cover Letter的質量好壞不能起到能否讓文章發表的決定性作用,但它可以讓編輯迅速了解文章所包含的內容和創新點,影響編輯來決定是否對該文章送外審。Cover letter應該簡述文章的核心內容、主要發現和意義,擬投期刊。另外,還要附上通訊作者地址、電話、傳真和e-mail等。有些期刊可能要求推薦幾位審稿人及其聯繫方式。也有可能有的期刊要求寫明你是否一搞多投,或是否存在倫理學問題,抑或是是否有基金支持和利益衝突等。我們已經在本書有關章節中附上經典的Cover letter模板,筆者在此不再贅述。





4.文章圖表的製作和美化 圖表是醫學論文的重要部分,它們是表達SCI論文結果的重要手段。表格的優點在於可以方便地列舉大量精確數據或資料,而圖形的優點則是可以直觀、有效地表達複雜數據。因此,如果強調展示給讀者精確的數值,就採用表格形式;如果要強調展示數據的分布特徵或變化趨勢,則宜採用圖示方法。不是十分必要的情況下一定要避免以插圖和表格的形式重複表述同樣的數據。下面筆者分開闡述表格和插圖的製作要點。

(1)表格: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醫學SCI論文的表格必須具有的基本要素:①簡明扼要的表題;②縱、橫標目和法定計量單位符號;③統計數據和顯著性檢驗結果;④三線表;⑤必要的文字說明等。

我們在製作表格時除了保證以上的基本要素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為簡潔並突出重點,應忽略不必要的數據(如有關實驗室的數字、原始記錄數據,簡單計算的結果以及沒有顯著變化的變量等),表格中的數據一般應是經過統計學處理的。

2)要確保表中數據的精確,表中的算術錯誤(如「總和」的計算應準確)會影響到論文中假設的可信度。如果涉及百分比時,一定要倍加注意,如果百分比或其總計不是100%,應在腳註中加以解釋,否則不僅反映出作者的不嚴謹,同時讀者也無法判斷數據的真實性。

3)只保留數字中小數點後面有效位數(保留多餘的數字會令讀者對數值的真實精度產生誤解);數值的個位數和小數點等符號應分別對齊。

4)要保證表中縮略語及量和單位的規範。表格中所列的指標名稱不宜隨意而定,應使用固定的縮略語。特殊情況下使用不常用的單位和縮寫詞時,需在表注中說明。表格中的法定計算單位,一律使用符號。單位應該遵循國際標準命名原則。在數字和單位之間應有一個單一空格。千計單位應該用逗號分離(1,000)。

5)表中數據的排列應按同類數據縱排的原則安排,排列不當則導致讀表費力,不易對照比較和從中了解變化規律。

6)表注是對表中有關內容的必要補充和說明,應簡明扼要。如需要說明的內容較多時,應移入表前的正文中用文字介紹,表中數據的計算公式,應在論文的「Materials and Methods」部分介紹,不宜列入表注。

7)應避免無表題或表題不確切或重點不突出。表題是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表中內容的概括,表題應主謂有序,簡潔、準確。

8)要保證圖、表中出現的術語、符號、單位應與文字敘述相一致,以顯示整個論文的完整和統一。還應該保證表格在正文中都提及到,並且是按順序排列。

(2)插圖:SCI期刊的插圖(figure)是表達結果的重要手段,它以直觀的方法使讀者理解SCI論文所敘述事物的形態及變化規律,補充文字敘述的不足,使其內容表達的更

合理,更完善。高質量的插圖對SCI論文來說相當重要,各大期刊均對插圖有著更為細緻而嚴格的要求。下面我們先來說說有哪些基本要求:

1)圖片格式:圖片一般可以保存為TIFF,JPEG,EPS這三種常見格式,並存為獨立文件。可以通過 文件/存儲為(/前為主菜單項,/後為下拉菜單或擴展菜單項,下同)將其他格式轉為期刊要求的格式。

2)色彩要求:一般要求為CMYK或RGB色彩。RGB色彩用於數碼設備上,而CMYK為印刷業通用標準,兩者存在差異。期刊一般要求彩圖用RGB模式,黑白圖片使用CMYK色彩。可通過 圖像/模式 將RGB色彩轉為CMYK色彩。

3)圖片大小:注意這裡指的是圖片的物理尺寸(單位是cm×cm,而非像素),用來印刷排版。一般只規定寬度,如《Neuroscience Letters》規定半幅(單欄,single column)為8.3cm,全幅(雙欄,double column)為17.6cm。可通過圖像/圖像大小,在彈出窗口中修改,注意選擇單位為釐米,並勾選按比例縮放(圖2-3)。

4)圖片解析度:非常重要,和像素大小直接相關。各期刊均有具體要求,且要求嚴格。如《neuroscience letters》規定:線圖至少達到1000dpi,彩照達到300dpi,兩者的混合圖片達到500dpi。可通過圖像/圖像大小,在彈出窗口中修改。單位選擇:像素/英寸。

5)文件命名:一般要求按文中出現的順序命名為「Fig 1.、Fig 2.」或「Figure 1、Figure 2」等。

我們要想製作高質量且符合期刊要求的插圖,首先要從原始圖像的獲取進行嚴格的把關和控制。任何修改工作都是在原始圖像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原始圖像質量不佳,那必將事倍功半。


原始圖片素材來源有:①由採樣軟體導出,如Powerlab的動作電位圖、血壓圖等;②或統計作圖軟體生成,如Excel的柱狀圖等;③或數碼設備拍攝的照片或CCD。因為不同來源的圖像,其注意點也不一樣,接下來我們分開說說如何獲取高質量的原始圖像:

1)來自採樣軟體:採樣軟體所採得的原始圖形一般儲存在特定格式的文件中,通過該軟體或配套的分析軟體打開。有的採樣或分析軟體可以將圖形直接輸出到word或Photoshop中,但有的則不能。這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抓屏或抓圖軟體來獲取。通過採樣軟體獲取的圖形輸出後僅可以做些切割、拼合的工作,不應該做更多其他的修改。圖形在採樣軟體中可以通過改變x、y軸的縮放比改變形狀,因此一組圖片應該選擇統一的標準,並且標註x,y標尺。圖形的精細程度和採樣頻率相關,採樣頻率越高,圖片越精細。

2)來自統計作圖軟體:常用的統計作圖軟體包括Origin、Sigmaplot等,功能非常強大,但一般應用Excel也可滿足。這些軟體作的圖一般都可直接輸出到Word及Photoshop中(如Excel,選中圖片,右鍵複製,打開Photoshop,新建,自動跳出匹配的畫布大小,編輯/粘貼 即可),所以修改圖片應多在統計軟體中,輸出後不宜多做修改。圖中儘量不要用顏色或灰度來區別組間,而多利用形狀特徵。如Excel的柱狀圖,選擇 填充/圖案,裡面有足夠多的選擇項。

3)來自照相:獲得的數碼文件多是在顯微鏡視野下採集的,因此聚焦和暴光是必須要考慮的。顯微鏡下景深極淺,意味著聚焦清晰不能依賴於小光圈,而應靠精細調節顯微鏡。注意應使照相通道和目鏡觀察通道相一致,即目鏡下最清晰時也是拍照最清晰的,以方便拍照。拍照時相機應選擇最大光圈,廣角端。不要使用望遠變焦,它使得視野變小且放大倍數難以計算。聚焦不清的另一主要問題在於相機的抖動。雖然一般相機都固定在顯微鏡上,但按快門時的手震有時仍不可忽視,這時一個簡單的辦法是利用相機的自拍功能,按下快門之後經倒數計時後正式拍攝。一般明視野下,利用相機的自動暴光都能達到要求;暗視野下有時需要高達幾分鐘的暴光時間,這是一般數位相機達不到的,只能通過專業的CCD系統並用軟體幫助採集圖像。雖然一些軟體可以用來修改暴光不足的照片,但暴光過度往往使圖像細節丟失。顯微鏡下拍攝時閃光燈不起作用,將它關閉。通過白平衡,一般不會產生嚴重的偏色。另外,由於鏡頭的原因,邊角處難免會有失真,因此,請保證目標在視野正中,鏡頭成像在最佳範圍內,而無須鋪滿整個視野。

高質量的原始圖像的成功獲取,是製作精美插圖的核心。我們在對原始圖片進行修改的時候,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①原始圖像要保留,修改後的圖像務必另存而不要覆蓋原始圖像;②儘量減少保存次數,以免損失圖像質量,可以多處修改一一完畢後再做存檔;③所有操作不得使圖像失真,任何影響圖像真實性的修改都是不允許的;④如果需要使用患者的照片,必須獲得患者的書面同意。為保護患者的隱私,必須遮蓋面部的特徵;⑤一般期刊對彩圖都有收費要求,為了投稿的經濟性,我們主張將色彩丟棄,換用形狀特徵來區別組間,效果可能更好,能不用彩圖儘量不用。



3






期刊裡面的特別要求


5.利益衝突協議(conflicts of interest)、版權轉讓協議(copyright agreement)以及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聲明(PRISMA statement)的填寫。

(1)Conflict of Interest:通常,期刊會要求作者在投稿前籤署利益衝突協議,籤署協議的方式有兩種,手籤或電子籤,手籤需要作者將協議列印出來,填寫完整後,掃描存為PDF文檔後,與文章一同上傳至在線投稿系統(圖2-4)。「print name」是「工整書寫姓名」,不一定指列印的姓名,Signature就是手寫籤名了。

圖2-5的協議比較方便,除了籤名外,其他的各項均可在PDF上完成,每位作者都要籤名,掃描後存為PDF格式與文章一起投遞。

6.推薦審稿人(list of several potential reviewers) 現在絕大多數的SCI期刊都要求作者提供3~5個審稿人。遺憾的是,很多投稿人都沒有利用好這個機會,有的乾脆就不提供。如果作者自己認為沒有人有資格審稿或是沒有人會讓這個稿子通過,那編輯部會送審嗎?也有人明顯提供的都是自己的朋友。給編輯的印象是,這個稿子一旦出了作者的朋友圈,就會被弊了,那編輯部會送審嗎?也請作者提醒一下自己的朋友,不要提供在編輯眼裡沒有價值的審稿意見,因為這樣做只會起到副作用。


很多期刊在投稿系統中都設推薦審稿人這一項,有些系統中是可選項,但有些是必選項,否則投稿無法完成。比如《PLOS ONE》要求至少推薦2位審稿人,《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則要求6位及以上。筆者建議:①如果期刊並未特別要求,我們可以選擇本領域內有一定的知名度、至少在同級別期刊上發表過文章、最好就是在所投雜誌上發表過文章的人。②推薦導師在國內外的熟人,比如說導師以前的同學、同事,在國際會議上認識的同行等;也可以求助已經出國的學長們幫忙推薦。③若以上兩點都無法滿足,那就從期刊的編委中選擇,應該選擇那些與你的觀點相近的編委;千萬不要選那些「大牛」,因為這些「大牛」的知識面非常寬,很可能提出棘手的問題。若期刊要求推薦多個審稿人時,應該同時選取國內和國外的審稿人,這樣編輯選中所薦審稿人的機率就增加了。同時應該注意迴避:近五年內與你有共同合作項目的人或是你同單位的人。


The End


相關焦點

  • sci論文多久能發表
    一篇文章不是投稿sci期刊就能夠立刻安排印刷出版,不僅要經過期刊編輯的審核,還要根據期刊周期和版面進行排期。因而,不花時間,花幾天時間完成sci論文發表是不現實的。那麼,sci論文多久能發表?首先,sci論文發表要匹配期刊,期刊不同,完成論文發表所需要的時間有差異,可能是3-6個月,可能是一年,甚至更久。作者在投稿前,先了解期刊的大概發表時間,著急發表的,優先考慮所需時間短的期刊,以免sci論文不能及時發表。
  • sci論文英語語言更好發表嗎
    sci論文英語語言更好發表嗎?答案是肯定的,之所以說英語語言的文章更好發表sci,是因為sci期刊目錄中,英文期刊佔比很高,發表非英語語言的sci論文,會被英文期刊編輯拒稿。sci論文英語語言更好發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sci期刊對語種的要求和傳播。(1)sci期刊論文語種以英語為主sci期刊是國際核心期刊,來源於美國、英國、荷蘭、中國等40多個國家,是發表sci論文必選的期刊範圍。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 sci論文發表的具體價格是多少?
    kittyxier(我的朋友圈經常分享職稱、論文以及各省市相關政策及常識) 對於現在的很多作者來說基本上都是想要發表sci論文的,但是對sci論文的全包費用並並不是怎麼了解的,其實sci論文價格多少跟選擇的服務模式及發表的sci期刊影響因子大小有關係,並不能一概而論,下面小編也結合以往的發表經驗,給大家講解sci論文發表三種服務模式,以及全包相關費用,要發表論文的作者可以作為參考
  • sci論文發表要潤色,如何有效的潤色
    凡是未潤色過的sci論文,總是在發表過程中「栽跟頭」,成為一篇本很優秀的論文卻不能發表sci的常見原因之一。所以,發表sci論文的作者,千萬不能忘記「潤色」。那麼,sci論文發表要潤色,如何有效的潤色呢?
  •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在科研評價、評職稱中認可度非常高,同時也意味著其不好發表。不好發表的原因中,除了sci期刊錄用標準高之外,還有很多注意事項未能引起作者的重視。那麼,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1、期刊選擇發表sci論文要找sci期刊。作者可以先通過下載sci期刊影響因子表,或閱讀文獻,或相關單位推薦,或找專業人推薦等多個渠道查找到sci期刊名單。再根據本sci論文的內容方向、質量水平,以及相關單位要求,從學科、收稿範圍、影響因子、分區、審稿周期、發表費用等多少角度,綜合考慮分析來確定目標sci期刊。
  • 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
    sci論文發表有失敗和成功之別,拒稿是失敗,那成功呢?發表sci論文過程中要經過多個步驟,什麼狀態下才算是sci論文發表成功了,我們要學會識別標誌。那麼,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卷號和頁碼。卷號和頁碼,是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
  • 發表sci論文​_論文要求中sci索引是什麼意思​?
    發表sci論文_論文要求中sci索引是什麼意思?論文分為很多,總共來講可分為3種,一種是學歷論文,學術論文,還有職稱論文。而SCI也屬於學術 論文的一種,之前papercrazy給大家介紹了太多關於學歷論文的相關事項,而SCI方面的論文相對較少,今天papercrazy就為我們深入的了解一下SCI論文方面的一些知識。sci論文發表,論文要求sci索引是什麼意思?論文要求sci索引是什麼意思?論文發表後會有相應的資料庫檢索,而要求sci索引,意味著該篇論文要找sci期刊發表,要被sci資料庫檢索。
  • sci收錄號是什麼,怎麼查
    發表sci論文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編號,比如IDS號、DOI號、UT ISI號等等。在這些編號中,有一個是收錄號。那麼,sci收錄號是什麼,怎麼查?首先,sci收錄號是什麼sci收錄號,與檢索號是一回事,即UT號,就是sci的收錄號,也是文章的唯一識別符。
  •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影響因子是表徵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即影響因子說的是期刊,而不是論文。發表論文是否對sci期刊影響因子要求,還是要看有關單位的相關規定,有的單位會有,有的單位則沒有。
  •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的4大事項
    sci論文在科研評價、評職稱中認可度非常高,同時也意味著其不好發表。不好發表的原因中,除了sci期刊錄用標準高之外,還有很多注意事項未能引起作者的重視。那麼,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
  • 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
    sci期刊,是領域內級別比較高的期刊,能夠成功發表sci論文,代表了個人學術水平非常高,其認可度,要比國內的一些核心論文還要高,在發表難度上肯定低不了,否則無法保證發表論文的質量。總之,sci論文的發表難度非常大。
  • sci論文發表多長時間能從網上檢索到
    發表學術論文,論文必須被檢索才能在特殊領域發揮作用,比如研究生畢業、博士生畢業、晉升職稱、評優等等,僅僅見刊的文章是無法達標的,也就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檢索至關重要,sci論文發表多長時間能從網上檢索到?
  • sci論文已經在線發表後可以更改嗎
    在線發表後的sci論文,難免被發現個別錯誤,比如一處數據錯誤、作者名字寫錯等,有了錯誤,作者第一反應是修改,但往往是初次遇到從而不知道如何辦。那麼,sci論文已經在線發表後可以更改嗎?在線發表即online,是論文出版方式之一,是期刊為了追上數字時代變化而做出的改變。過去文章只在紙質期刊上印刷出版,即見刊,現在會先讓文章在線發表,然後再見刊,甚至還有一些文章只進行線上發表。在線發表和見刊都屬於sci論文發表方式,但屬於不同的階段,對文章內容更改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 sci期刊發表論文比國內核心複雜嗎
    sci期刊發表論文比國內核心複雜嗎?sci期刊和國內核心期刊是兩個不同的分類,每個分類中都包括很多本符合篩選標準的期刊,不同的期刊對於收錄發表的論文有要求。在不確定具體sci期刊和國內核心期刊時,誰發表論文更複雜,很難說清。
  • sci論文寫作中常犯的6個語言錯誤
    一篇sci論文可能只要解決了語言上的不足,就可以被錄用見刊,足見英語語言對我國作者發表sci論文帶來的不利影響。關於sci論文寫作中常犯的6個語言錯誤,闡述如下。sci論文寫作中常犯的6個語言錯誤1、存在簡單的漢英互譯現象我國科研工作者或畢業生發表sci論文,通常都是先寫中文,再翻譯成英文。
  • SCI論文發表過程中常遇到的7個問題
    在SCI論文發表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以下七個問題 1、如思路或意思表述不充分 長期從事科研與論文寫作的一線醫學工作者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思路或意思表述的不充分多半就是源自文獻閱讀量不夠。
  • SCI論文順利發表的十個要點
    投稿之前,一定要對擬投的雜誌要了解,特別是發表周期。這可從最近發表或ONLINE的文章看出,接收日期、接受日期、ONLINE日期等,如果時間拉得很長,說明稿件量很大,隊伍排得很長,如果急需看出的話不宜投稿。提高SCI論文錄用命中率的方法一般有意識的選擇的都是月刊,季刊或半月刊很少投。
  •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從發表論文代表的學術水平來說,從低到高依次是省級論文、國家級論文、國內核心論文、國際核心論文。其中,國內核心論文,就是常說的北大核心論文、南大核心論文、科技核心論文。國際核心論文,常見的就是sci論文。可以說,sci論文的級別比國內核心還要高。當然這並不代表,國內所有的科研機構,對sci論文認可度比國內核心高。但在國際舞臺上,國內核心論文,是不被認可的。sci論文它可以代表本專業在全球的最先進技術以及發展趨勢。
  • 如何才能提高SCI論文的成功發表機率?
    提高SCI論文錄用命中率的方法:文章語法應用不一定要非常的ENGLISH化,但文章的內容一定要表達清楚,也就是說一定要讓人讀懂。如果英文不太好,那麼就多做筆記,將一些好的語法、詞彙,都摘抄下來,平時翻翻,寫作前在看看。當然,對自己的文章還是不放心的話,可選擇投稿那些非英語國家,如東歐等國家辦的雜誌,對英文表達的要求相對不會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