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裡五花八門的App越來越多
它在方便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同時
似乎也越來越能準確地「捕捉」到
我們的想法
你在想什麼,它就給你推送什麼
App的這種「正合我意」
是怎麼實現的?
個人信息安全有風險嗎?
央視曝光:App獲取個人信息
用戶感覺「被竊聽」
據央視財經報導,來自北京的苑先生發現,自己和朋友在偶然的線下聊天中提到了「椰棗」,結果椰棗第二天就出現在了手機應用推送裡。這種精準推送,讓苑先生感到「後背發涼」。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除了「精準」推送,還有不少用戶發現,自己如果在某個應用裡發送手機號並接收到了驗證碼,不久後就會收到一些推銷電話。
此外,不少用戶對於手機應用索取通訊錄等信息的授權也表示疑惑。
一些非法網絡推廣團夥也盯上了個人的信息。今年以來,公安部在15個省份開展打擊貸款類網絡詐騙犯罪,發現非法團夥就是將矛頭指向有明確貸款意向的人員,根據他們在網際網路、手機App等的瀏覽、搜索記錄,分析其貸款意向,從而精準推送大量虛假貸款廣告,並實施詐騙。
手段隱蔽
多款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日前,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第二批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名單。
在被點名的15個App中,有13個都涉及個人信息的過度收集,包括「私自收集個人信息」「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私自共享給第三方」等等,個人信息安全依然受到威脅。
面對越來越精準的推送,用戶有著擔心「被竊聽」的焦慮,個人信息也確實存在被過度獲取的可能。為此,國家有關部門專門組建了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對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等現象進行專業的監管。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在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專家們發現,有的社交類App剛安裝進手機,一次都還沒有打開,卻已經開始悄悄地向外傳輸數據。
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專家何延哲表示——
「App在隱私政策裡沒有提這件事,而且完全是隱瞞了它的自啟動的方式,自己又把信息傳到了自己的伺服器上,是有實證的。明確是違法、違規收集的一種行為。」
專家說,App獲取的第一個信息,往往就是手機的IMEI號,也就是行動裝置標識號。這個唯一的識別碼,相當於手機的身份證。不管是經過用戶同意「拿走」,還是不經允許「偷走」,App一旦獲得了行動裝置標識號,就為個性化推送奠定了基礎。更可怕的是,專項治理工作組對大量App測試後發現,App獲取的信息,不僅能自己用,甚至有部分App,會把信息傳給第三方。
專家介紹,在個別App內嵌入的第三方軟體開發工具包超過50個。這些有著消息推送等功能的第三方工具包,行為更隱蔽,也是目前監管的難點。
專家:獲取技術在進步
信息保護在加碼
近年來,有關部門定期曝光App違法獲取個人信息的行為,針對App的各項隱私政策也在不斷細化和規範。
專家分析,因為獲取成本高、法律風險大,短期內,大家不必過於擔心自己的語音、上傳的圖片等隱私信息被收集。
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專家何延哲表示:「完全沒必要用竊聽這麼複雜高級的手段,去針對某一個人的購物需求做這樣的事。造成精準推送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你的好友搜了一個商品,它可能知道你們是好友關係,可能就會給這些人都推這樣的信息,但是你感覺好像是自己的原因,好像被『竊聽』了。 」
不過,專家也提醒,越來越多新的技術手段正在降低用戶信息獲取的成本和風險。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手機App甚至可以利用手機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的聲音振動頻率。
這樣的技術,可以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繞開隱私協議獲取語音信息。
與此同時,個人信息的保護也一直在不斷加強。去年12月,國家網信辦出臺《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強化了對用戶知情權和決定權的保護。
個人隱私洩露有著很嚴重的安全隱患
輕則接到騷擾電話
重則遭受財產損失
甚至威脅到人身安全
如何防範個人信息洩露?
下面這些要注意
更換手機及時刪除個人信息
存儲有個人帳戶資料的手機,出售轉讓前,務必做好徹底清理或恢復出廠設置。
謹慎使用公共WiFi
無密免費WiFi安全防護功能相對較弱,只要憑藉一些簡單設備,就可盜取WiFi上的用戶名和密碼,需謹慎使用。
朋友圈不隨意曬信息
不要隨意在社交軟體上曬一些含有個人信息的圖片,如護照、火車票、機票、登機牌、車票、位置等。
不輕易填寫調查問卷
網絡上填寫調查問卷、玩測試小遊戲、購物抽獎、申請會員卡等活動,一般要求填寫詳細的個人信息,需謹慎。
工信部通報15款
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名單如下
你手機裡有嗎?
快卸載!
存在問題的應用軟體名單
(2020年第二
序號
軟體名稱
企業名稱
版本
版本來源
所涉問題
1
智慧樹
北京環宇萬維科技有限公司
P_Final_7.0.5
360手機助手
過度索取權限
2
ClassIn
北京翼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3.0.7.1
小米應用商店
不給權限不讓用
過度索取權限
3
TutorABC
北京創意麥奇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
4.0.3
PP助手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
私自共享給第三方
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
頻繁申請權限
過度索取權限
4
納米盒
上海進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6.6
華為應用市場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
過度索取權限
5
樂學高考
北京樂學創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3.5.2
應用寶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
6
旅行世界
深圳市加遊丫科技有限公司
1.6.2
應用寶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7
遊民星空
石家莊友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5.5.23
小米應用商店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帳號註銷難
8
洋蔥學院
光合新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5.30.1
搜狗手機助手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私自共享給第三方
過度索取權限
9
小盒家長
北京知識印象科技有限公司
5.0.25
vivo應用商店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
10
小盒學生
北京作業盒子科技有限公司
4.1.34
vivo應用商店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私自共享給第三方
11
WIFI信號增強器
杭州賽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4.2.1
應用寶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
12
有車以後
廣州市有車以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26.0
小米應用商店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私自共享給第三方
13
樂教樂學
北京世紀飛育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1.0.216
360手機助手
不給權限不讓用
14
悟飯遊戲廳
嘉興遊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4.6.6
官網
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
私自共享給第三方
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
過度索取權限
帳號註銷難
15
彩雲小譯
北京彩徹區明科技有限公司
2.6.4
應用寶
私自共享給第三方
來源:羊城晚報
編輯:李格非
01.
02.
03.
04.
05.
原標題:《觸目驚心!央視最新曝光:你的聊天內容可能「被竊聽」!快卸載這些App》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