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央視最新曝光:你的聊天內容可能「被竊聽」!快卸載這些App

2020-12-25 澎湃新聞

手機裡五花八門的App越來越多

它在方便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同時

似乎也越來越能準確地「捕捉」到

我們的想法

你在想什麼,它就給你推送什麼

App的這種「正合我意」

是怎麼實現的?

個人信息安全有風險嗎?

央視曝光:App獲取個人信息

用戶感覺「被竊聽」

據央視財經報導,來自北京的苑先生發現,自己和朋友在偶然的線下聊天中提到了「椰棗」,結果椰棗第二天就出現在了手機應用推送裡。這種精準推送,讓苑先生感到「後背發涼」。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除了「精準」推送,還有不少用戶發現,自己如果在某個應用裡發送手機號並接收到了驗證碼,不久後就會收到一些推銷電話。

此外,不少用戶對於手機應用索取通訊錄等信息的授權也表示疑惑。

一些非法網絡推廣團夥也盯上了個人的信息。今年以來,公安部在15個省份開展打擊貸款類網絡詐騙犯罪,發現非法團夥就是將矛頭指向有明確貸款意向的人員,根據他們在網際網路、手機App等的瀏覽、搜索記錄,分析其貸款意向,從而精準推送大量虛假貸款廣告,並實施詐騙。

手段隱蔽

多款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日前,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第二批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名單。

在被點名的15個App中,有13個都涉及個人信息的過度收集,包括「私自收集個人信息」「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私自共享給第三方」等等,個人信息安全依然受到威脅。

面對越來越精準的推送,用戶有著擔心「被竊聽」的焦慮,個人信息也確實存在被過度獲取的可能。為此,國家有關部門專門組建了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對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等現象進行專業的監管。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在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專家們發現,有的社交類App剛安裝進手機,一次都還沒有打開,卻已經開始悄悄地向外傳輸數據。

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專家何延哲表示——

「App在隱私政策裡沒有提這件事,而且完全是隱瞞了它的自啟動的方式,自己又把信息傳到了自己的伺服器上,是有實證的。明確是違法、違規收集的一種行為。」

專家說,App獲取的第一個信息,往往就是手機的IMEI號,也就是行動裝置標識號。這個唯一的識別碼,相當於手機的身份證。不管是經過用戶同意「拿走」,還是不經允許「偷走」,App一旦獲得了行動裝置標識號,就為個性化推送奠定了基礎。更可怕的是,專項治理工作組對大量App測試後發現,App獲取的信息,不僅能自己用,甚至有部分App,會把信息傳給第三方。

專家介紹,在個別App內嵌入的第三方軟體開發工具包超過50個。這些有著消息推送等功能的第三方工具包,行為更隱蔽,也是目前監管的難點。

專家:獲取技術在進步

信息保護在加碼

近年來,有關部門定期曝光App違法獲取個人信息的行為,針對App的各項隱私政策也在不斷細化和規範。

專家分析,因為獲取成本高、法律風險大,短期內,大家不必過於擔心自己的語音、上傳的圖片等隱私信息被收集。

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專家何延哲表示:「完全沒必要用竊聽這麼複雜高級的手段,去針對某一個人的購物需求做這樣的事。造成精準推送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你的好友搜了一個商品,它可能知道你們是好友關係,可能就會給這些人都推這樣的信息,但是你感覺好像是自己的原因,好像被『竊聽』了。 」

不過,專家也提醒,越來越多新的技術手段正在降低用戶信息獲取的成本和風險。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手機App甚至可以利用手機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的聲音振動頻率。

這樣的技術,可以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繞開隱私協議獲取語音信息。

與此同時,個人信息的保護也一直在不斷加強。去年12月,國家網信辦出臺《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強化了對用戶知情權和決定權的保護。

個人隱私洩露有著很嚴重的安全隱患

輕則接到騷擾電話

重則遭受財產損失

甚至威脅到人身安全

如何防範個人信息洩露?

下面這些要注意

更換手機及時刪除個人信息

存儲有個人帳戶資料的手機,出售轉讓前,務必做好徹底清理或恢復出廠設置。

謹慎使用公共WiFi

無密免費WiFi安全防護功能相對較弱,只要憑藉一些簡單設備,就可盜取WiFi上的用戶名和密碼,需謹慎使用。

朋友圈不隨意曬信息

不要隨意在社交軟體上曬一些含有個人信息的圖片,如護照、火車票、機票、登機牌、車票、位置等。

不輕易填寫調查問卷

網絡上填寫調查問卷、玩測試小遊戲、購物抽獎、申請會員卡等活動,一般要求填寫詳細的個人信息,需謹慎。

工信部通報15款

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名單如下

你手機裡有嗎?

快卸載!

存在問題的應用軟體名單

(2020年第二

序號

軟體名稱

企業名稱

版本

版本來源

所涉問題

1

智慧樹

北京環宇萬維科技有限公司

P_Final_7.0.5

360手機助手

過度索取權限

2

ClassIn

北京翼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3.0.7.1

小米應用商店

不給權限不讓用

過度索取權限

3

TutorABC

北京創意麥奇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

4.0.3

PP助手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

私自共享給第三方

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

頻繁申請權限

過度索取權限

4

納米盒

上海進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6.6

華為應用市場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

過度索取權限

5

樂學高考

北京樂學創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3.5.2

應用寶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

6

旅行世界

深圳市加遊丫科技有限公司

1.6.2

應用寶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7

遊民星空

石家莊友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5.5.23

小米應用商店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帳號註銷難

8

洋蔥學院

光合新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5.30.1

搜狗手機助手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私自共享給第三方

過度索取權限

9

小盒家長

北京知識印象科技有限公司

5.0.25

vivo應用商店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

10

小盒學生

北京作業盒子科技有限公司

4.1.34

vivo應用商店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私自共享給第三方

11

WIFI信號增強器

杭州賽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4.2.1

應用寶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

12

有車以後

廣州市有車以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26.0

小米應用商店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私自共享給第三方

13

樂教樂學

北京世紀飛育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1.0.216

360手機助手

不給權限不讓用

14

悟飯遊戲廳

嘉興遊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4.6.6

官網

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

私自共享給第三方

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

過度索取權限

帳號註銷難

15

彩雲小譯

北京彩徹區明科技有限公司

2.6.4

應用寶

私自共享給第三方

來源:羊城晚報

編輯:李格非

01.

02.

03.

04.

05.

原標題:《觸目驚心!央視最新曝光:你的聊天內容可能「被竊聽」!快卸載這些App》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聊天內容可能「被竊聽」?一次都沒打開的App,卻已向外傳輸數據…
    //App獲取個人信息 用戶感覺「被竊聽」//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北京的苑慶攀最近有個疑惑,和朋友只在線下閒聊過的東西,第二天就出現在自己手機應用的推送裡。360集團安全研究員 俞奎:他拿到你的通訊錄,又拿到簡訊,他可能知道你近段時間有借貸需求,這個時候他就可能會把這些數據進行二次販賣,比如賣給一些專門做詐騙的人員。
  • 這些APP趕緊卸載!315晚會曝光手機裡的竊賊插件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APP最新資訊 > 正文 這些APP趕緊卸載!315晚會曝光手機裡的竊賊插件 站長之家(ChinaZ.com) 7月16日 消息:在今晚的315晚會上,央視還曝光了手機SDK插件竊取用戶隱私問題。
  • 你的簡訊、交易驗證碼可被全部傳走!趕緊卸載這些App……
    7月16日晚,因受疫情影響,在延遲四個月播出的315晚會上,央視曝光了App的第三方插件擅自獲取用戶隱私的亂象。據報導,這些插件會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讀取電話號碼、簡訊、通訊錄、地理位置等信息,並上傳到自己的伺服器。
  • 你知道麼,手機可能在偷聽你說話哦
    關於這個問題終於有了官方的答案,他們不僅會竊聽,而且借用的手段超出你的想像,令人細思極恐,使人無法自衛。 央視剛剛曝光了最新的調查和實驗成果,APP竊聽用戶信息被「實錘」,即使你沒有打開這個應用程式,它仍然可以在後臺自動運行,秘密地傳輸從你的手機獲得的信息,包括IMEI號碼、通訊錄、簡訊、語音留言、搜索記錄等等。
  • 央視曝光:你玩的APP遊戲其實是賭博 很多人傾家蕩產
    原標題:央視曝光:你玩的APP遊戲其實是賭博 很多人傾家蕩產 APP平臺以收取玩家服務費牟利   這些玩家俱樂部靠從玩家身上抽成賺錢,手機應用平臺又如何盈利呢?
  • 手機"竊聽風雲"大調查:APP為啥要獲取麥克風權限?
    雖然幾乎所有網際網路公司都再三強調,不存在所謂竊聽行為,但每當這樣的懷疑和猜測被曝出,都會引發廣泛討論。手機「竊聽風雲」究竟是陰謀論還是確有其事?這些所謂的「大數據智能推薦」,是真的智能,還是竊聽所得?這些智能推薦能否關閉?澎湃新聞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 手機APP竊聽,準確率均接近90%!除了這個還有你更不知道的……
    你的手機安全嗎?警惕無處不在的竊聽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發展,智能化已經無可逆轉地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最為常見的是智能化手機的應用,無論是購物支付、視頻聊天,還是遠程操控都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事物總是相生相剋,兩面性存在的,這些方便之餘,也就同樣會存在諸多的隱患。其中信息安全是一大難題,竊聽就是最嚴重的一種表現。
  • 產品思考:用戶為什麼會卸載你的APP?
    app理由非常之多,但是為什麼最終會卸載你的軟體呢?傳統需求指商品供求關係中受價格影響較小的需求,這些商品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家用耐耗品等等。也可理解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商品和必需品。在網際網路中需求更多指的是人們需要的功能與內容。例:用戶需要一款可以聊天的軟體,用戶需要一款可以看電影的軟體,用戶需要一款可以修圖的軟體,這些都是需求。
  • 外賣軟體被曝竊聽用戶日常對話
    3月18日,美團和餓了麼這兩款常用的外賣軟體被曝竊聽用戶日常對話。在《IT時報》記者長達3個月的測驗下,他們發現:不管是安卓還是蘋果手機,不管是美團還是餓了麼,只要你在對話中無意識地提到某款食品,這些最常用的外賣軟體總能即時地將對應的商家推送到你的首頁,出現相關推薦的概率高達60%-70%。那麼,是否有人在暗中偷聽我們的對話?用戶被偷聽了?
  • 波蘭曝光美駐波使館竊聽設備 可竊聽總理府
    圖為美國駐華沙大使館辦公樓,位於其頂部的長方形建築便是竊聽裝置。圖為美國駐華沙大使館辦公樓頂部鳥瞰圖  原標題:波蘭曝光美國駐波蘭使館內的竊聽設備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趙遠方):美國竊聽歐洲盟國的「竊聽門」事件愈演愈烈,德國、法國、西班牙都成為了美國國家安全局竊聽的對象。波蘭媒體日前對美國設在波蘭首都華沙的監聽設備進行了曝光。
  • 央視曝光,工信部曬名單!個人信息成商品,App 越界成常態
    你是否懷疑過個人的線下對話遭到竊聽?你是否察覺過自己的個人信息遭到洩露?這些現象,都屬於 App 的越界行為,且這些違規行為,正隨著網絡的發展不斷衍生。2020 年剛過半程,工信部就已公布了兩批「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 App」名單。此外,央視財經也對此亂象進行了報導。不難看出,違規越界的 App,正成為信息化毒瘤。
  • 央視曝光:你玩的APP遊戲,其實是賭博!俱樂部月賺450萬,很多人卻...
    玩遊戲本來是一項放鬆的活動,但是如果和賭博聯繫起來,就可能令人傾家蕩產。這四個app在蘋果商店和安卓平臺上都可以隨意下載,但有的被定義為「頻繁強烈的模擬賭博遊戲」,有的則直接定義為「賭博與競技」。俱樂部靠「抽水」就可月入數百萬△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在這些具有賭博性質的手機應用平臺裡,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玩家俱樂部。這些俱樂部在玩家賭博時,還會收取一定的服務費來盈利,行話叫「抽水」。
  • 2019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名單內容 被曝光企業品牌公司產品
    今晚8點(3月15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CCTV2)播出了2019年315晚會,今年都有哪些品牌產品、公司企業被點名了,下面小編整理了2019今年315晚會的曝光名單。  央視3·15晚會預告片關鍵字顯示:醫療垃圾的黑色產業、危險的辣條、「化妝」的土雞蛋、缺德的智能騷擾電話、資質證書豈能如此掛靠、不衛生的衛生用品、售後服務套路多明修暗騙躲不過、「714高炮」要錢更要命。
  • 手機 App 又背著你幹「壞事」,央視曝光 50 餘款 App 的...
    315 曝光 50 餘款 App 的竊賊插件昨天,在因疫情遲來的 315 晚會上曝光了一些手機應用中存在第三方 SDK 插件,竊取用戶信息的情況。這些違規插件不僅可以將你的簡訊全部傳走,甚至包括網絡交易驗證碼也不在話下。
  • 315晚會點名多款APP「竊聽」:背後是一條黑色產業鏈,有人靠你的...
    比如手機中的簡訊內容,「驗證碼是XX,請勿告知他人……」用戶如此重要而私密的簡訊內容都會被傳送至第三方伺服器。這些信息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獲取,極有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在央視曝光之後,網友紛紛表示同感,「自己和朋友閒聊到椰棗,但從來沒有搜索過,第二天手機上出現椰棗的推送……」「遇到這種情況不是一次兩次了……」實際上,在央視財經曝光之前,5月15日,工信部就曾經公布過「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名單」。主要包括噹噹、租租車、WiFi管家等16款App。
  • 英國媒體再曝「竊聽門」 涉及多家知名報社
    英國竊聽醜聞又起波瀾。最新證據內容顯示,除了默多克的《世界新聞報》之外,英國多家知名報紙可能也曾實施非法竊聽,英國《每日鏡報》和《太陽報》等已被列入重點懷疑對象。英國法官萊維森領導的獨立調查組14日開始了聽證程序,已被捕的私家偵探格倫·馬凱爾的筆記本內容顯示,他除了為已停刊的《世界新聞報》多名記者竊聽外,也曾為《太陽報》和《每日鏡報》搞電話竊聽獲取內幕信息,其中還提及到了其他一些小報的名字。私家偵探格倫·馬凱爾的筆記本在2006年的一次警方搜查中被作為證據封存,他因竊聽英國王室成員電話,於2007年被判入獄6個月。
  • 原來,手機是這樣「竊聽」你的!
    最新研究顯示,在二人的手機上同時下載了一個記載用戶步數App的情況下,二人的語音信息很有可能正在通過手機加速傳感器洩露,被攻擊者使用。 」 罪魁禍首:加速度傳感器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 原來,手機是這樣「竊聽」你的
    最新研究顯示,在二人的手機上同時下載了一個記載用戶步數App的情況下,二人的語音信息很有可能正在通過手機加速傳感器洩露,被攻擊者使用。」罪魁禍首:加速度傳感器這並不是危言聳聽。第三種攻擊:語音還原威脅:能導致用戶電話部分內容等被直接竊聽這種技術可以通過學習加速器數據與音頻數據之間的映射和關聯,來將加速器採集到的震動信號還原為原始的音頻信號。
  • 央視315晚會曝光的這些科技亂象 你中了幾槍?
    央視315晚會曝光的這些科技亂象 你中了幾槍?央視315晚會曝光的這些科技亂象 你中了幾槍?央視315晚會曝光的這些科技亂象 你中了幾槍?據央視記者調查發現,深圳市有棵樹旗下的深圳海豚跨境科技有限公司,號稱是中國進口母嬰用品最大的供應鏈平臺,為國內眾多的電商提供貨源。
  • 看世界盃之前,快看看你手機上有沒有這些 App
    看世界盃之前,快看看你手機上有沒有這些 App 距離世界盃開幕只有不到 24 小時了。這是屬於球迷的節日,也是一段勞心費神的時光。無論如何,相信身為球迷的你,都不想錯過心愛球隊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