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軟體被曝竊聽用戶日常對話

2020-12-25 和訊科技

3月18日,美團和餓了麼這兩款常用的外賣軟體被曝竊聽用戶日常對話。

在《IT時報》記者長達3個月的測驗下,他們發現:不管是安卓還是蘋果手機,不管是美團還是餓了麼,只要你在對話中無意識地提到某款食品,這些最常用的外賣軟體總能即時地將對應的商家推送到你的首頁,出現相關推薦的概率高達60%-70%。那麼,是否有人在暗中偷聽我們的對話?

用戶被偷聽了?

對此,餓了麼和美團立刻回應:不存在「偷聽」!

美團方面稱,有關「根據麥克風收錄的語音關鍵詞為點外賣的用戶做推薦」的行為並不存在。餓了麼方面表示,所謂「監聽用戶日常對話並做信息分析」是一種無端猜測。

雖然兩家公司都立刻否認,但除了竊聽的技術和劉謙的魔術,似乎沒有第三種辦法能夠讓剛剛被提到的食物,馬上出現在軟體最顯著的推薦位置。

在《IT時報》記者的對話實驗裡,他們在1小時的聊天之前確認了首頁推薦裡原本的三家店鋪,並關掉屏幕,讓App在後臺運行。隨後在這場由用戶發起的「釣魚執法」中,《IT時報》記者連續提到了日本料理、港式料理、茶餐廳等多種類目,而餓了麼的推薦「準確性」達到了80%的。

在這場測試中,雖然記者提前關閉了手機對餓了麼和美團的麥克風授權,但同一體系裡的天貓、微信卻都在開啟狀態。第二天,記者將天貓、微信的麥克風權限都取消,再次測試後,相關情況沒有出現。

但這次試驗結果,並不能作為APP竊聽用戶的證據。

還有哪些隱私正在崩潰?

相比小時候被偷看日記所帶來的痛苦,被大數據窺私帶來的傷害要更加直接。

如果你是iPhone用戶,那你打開系統自帶的地圖APP,你會看到「住家」選項。雖然你可能從來沒

有告訴過蘋果你的具體住址,但你的iPhone一樣可以通過定位找到你每天過夜的地方,並將此標記為住址。

再想想,在你的iPhone上還留有你的指紋甚至是面部信息……

不過,蘋果知道用戶們在擔心什麼。今年1月初,蘋果在CES(消費電子展覽會)的舉辦地拉斯維加斯掛出了這麼一塊廣告牌——「WhathappensonyouriPhone,staysonyouriPhone」(在iPhone上發生的,只保留在iPhone上)。除了給自身的安全性打了一次廣告,蘋果也暗暗地諷刺了包括Google、三星和亞馬遜在內的,曾經或者現在正陷入隱私問題漩渦的「友商」們。

除了過於「善解人意」的消費軟體,時不時「叛變」的搜尋引擎,你還要注意存在感不高、危險係數卻不低的輸入法。2015年,安全公司McAfee稱,其研究人員發現搜狗輸入法收集並上傳用戶設備信息,且利用明文HTTP傳輸用戶的個人信息和企業數據,這很容易導致信息被黑客截取。

2013年11月,搜狗瀏覽器也曾被曝出洩露用戶隱私一事,並因此吃到官司,被判賠付30萬元。當時,央視等媒體曾曝光搜狗瀏覽器存在漏洞,導致部分用戶帳號密碼等隱私信息洩露,央視記者親自驗證了搜狗瀏覽器漏洞的整個過程。據悉,這一安全事故涉及公積金、各類電子郵箱、彩票、淘寶、蘋果攜程、人人、12306火車票訂票網站、一些政府部門網上管理系統,以及一些高校網站。

當時McAfee對於搜狗輸入法收集用戶信息的行為表示不解,因為輸入法作為一款功能性應用,並不需要搜集此類用戶信息。而2016年,一位懂技術的網友發現,兩款最知名的輸入法會把用戶鍵入的所有內容,以明文(不加密)的方式上傳到伺服器。這意味著黑客可以知道該用戶都輸入過什麼內容,要做什麼事情。

所以,不要忽視任何一款軟體。哪怕是存在感不高的軟體也可能是洩露用戶隱私的一大源頭。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嶽權利 HN152)

相關焦點

  • 被外賣軟體竊聽、被地圖定位住址,我們還有哪些隱私正在崩潰?
    3月18日,美團和餓了麼這兩款常用的外賣軟體被曝竊聽用戶日常對話。用戶被偷聽了?對此,餓了麼和美團立刻回應:不存在「偷聽」!美團方面稱,有關「根據麥克風收錄的語音關鍵詞為點外賣的用戶做推薦」的行為並不存在。餓了麼方面表示,所謂「監聽用戶日常對話並做信息分析」是一種無端猜測。
  • 科技巨頭「竊聽門」持續發酵:臉書承認監聽用戶語音聊天記錄
    終於,Facebook也和谷歌、亞馬遜、蘋果一起,被捲入了「竊聽門」事件——全球四大科技巨頭在用戶隱私問題上再一次共同進退。近日,據彭博社報導,有知情者爆料稱Facebook僱傭了上百個合同工監聽和分析其服務中產生的用戶語音,並禁止他們公開談論此事,在提到Facebook時需以「Prism」代替。
  • 蘋果用戶注意!調整這些設置 別再讓Siri竊聽你
    8月3日消息,近日,蘋果語音助理Siri被曝出存在竊聽現象。當Siri在被喚醒時將會自動錄音,並將音頻數據發送至蘋果伺服器,其中甚至包括Siri在被無意喚醒時錄製的用戶隱私。與亞馬遜、谷歌以及Facebook等網際網路平臺不同,蘋果並沒有為用戶提供查看並刪除此類數據的渠道。此前,外媒phoneArena曾整理出了通過下載外部代碼來禁止Siri錄音的方法,但仍有用戶對在外部代碼中上傳個人資料存疑,因此調整iPhone內部設置才是最好的方法。
  • 手機"竊聽風雲"大調查:APP為啥要獲取麥克風權限?
    近日,消費者對於手機App會不會偷聽用戶講話的擔憂,開始蔓延。淘寶、京東、餓了麼、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百度等多款國內主流App,普遍受到用戶質疑。雖然幾乎所有網際網路公司都再三強調,不存在所謂竊聽行為,但每當這樣的懷疑和猜測被曝出,都會引發廣泛討論。手機「竊聽風雲」究竟是陰謀論還是確有其事?這些所謂的「大數據智能推薦」,是真的智能,還是竊聽所得?
  • 竊聽類木馬狂襲安卓手機
    「竊聽醜聞」引發軒然大波,幾乎人手一部的智慧型手機更接連爆出竊聽漏洞,我們的隱私幾秒內便蕩然無存!隱私洩露已不再是名人專屬或者什麼電影橋段,而是早已「融入生活」。人們常常講「隔牆有耳」,在信息技術的包裹與武裝下,催生出了一堵堵無形的牆和一雙雙無形的耳朵,它們正通過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手機,「聆聽」著我們。
  • CIA被曝利用瑞士加密公司竊聽120國
    西方媒體曝光,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自二戰後長期控制一家瑞士全球加密機公司,藉此竊聽全球多國的最高機密。英國《衛報》2月11日報導,瑞士政府下令對一家位於楚格市的全球加密機公司進行調查。此前,這家名為Crypto的公司被曝出遭美國和西德情報部門控制長達數十年。《華盛頓郵報》表示,該公司自二戰以來就長期與美國國防部合作,是全球加密設備技術的主導者。
  • 手機APP竊聽,準確率均接近90%!除了這個還有你更不知道的……
    警惕無處不在的竊聽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發展,智能化已經無可逆轉地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最為常見的是智能化手機的應用,無論是購物支付、視頻聊天,還是遠程操控都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事物總是相生相剋,兩面性存在的,這些方便之餘,也就同樣會存在諸多的隱患。其中信息安全是一大難題,竊聽就是最嚴重的一種表現。
  • 原來,手機是這樣「竊聽」你的!
    成果表明,智慧型手機App可在用戶不知情、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加速度傳感器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震動信號,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 Android和iOS開發者文檔中都提供加速度傳感器的調用方法 在日常手機應用中,加速度傳感器通常被用戶測速、記錄步數等。
  • 【可怕】剛說完想吃什麼外賣APP就推薦了,是「巧合」還是「竊聽」?
    記者對美團和餓了麼兩款主流外賣軟體進行測試,發現綜合所有測試結果,精準推薦和同類推薦出現的概率超過70%。看到這裡,不少網友表示,自己的手機實在是太可怕了,根本沒有意識到就被竊聽了。也有網友認為,在偷聽的不止是外賣類App。
  • 原來,手機是這樣「竊聽」你的
    成果表明,智慧型手機App可在用戶不知情、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加速度傳感器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震動信號,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加速度傳感器是當前智慧型手機中常見的一種能夠測量加速度的傳感器,通常由質量塊、阻尼器、彈性元件、敏感元件和適調電路等部分組成。
  • 竊聽軟體多可怕?讓手機隨時變身竊聽器!
    電影《竊聽風雲》中,吳彥祖通過一個小小的設備便能夠輕鬆竊聽對方的內容,並且監視其一舉一動,而在現實生活中,「竊聽風雲」也同樣存在!有網友發帖稱其遭遇了「偷聽」,其在使用手機淘寶時,發現主頁推薦了曾搜索過的化妝品之外,還推薦了玉米。
  • 關於反竊聽反偷拍,以下這7點你必須知道!
    對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來說,小鏡子、雙筒望遠鏡、針孔攝像機、臭蟲、微型手持攝像機、攝像機遙控汽車、機器狗、透視攝像機、網絡攝像機、鋼筆、領帶、菸灰缸、公文包、具有攝像功能的手機等。都可以用作竊聽、偷窺和偷拍的工具。其中,最常見的方法是針孔攝像頭、通話竊聽和竊聽電話。
  • 索尼明確表示不會在PS4和PS5上主動聽取用戶對話
    由於索尼未在補丁說明中提及此事和作出進一步的解釋,許多玩家都對這項侵犯隱私的政策感到鬧心,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與好友攜手作戰時被平臺方聽到每一句對話。 問題在於,兩代主機用戶都可以通過語音聊天的方式進行通訊,因此PS4用戶也會看到這個諮詢彈窗。 Sid Shuman 在 8.0 版更新公告中稱,本次更新後,用戶會見到有關聚會安全和語音聊天可能會被記錄的通知。 後者將在 PS5 上市後提供,以便用戶將其會話內容上傳審核。
  • 美國總統通訊如何防竊聽
    當然,在這方面做得最出色的當屬最喜歡竊聽別人秘密的美國。英國《衛報》16日稱,斯諾登披露,英國電信部門具有竊聽智慧型手機的能力,而電信部僱員對此「相當自豪」,宣稱有能力破解黑莓手機的加密技術,並在開會前就先行取得各國簡報資料。該報導提及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就是手機如何防止洩密。如今,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手機,各國總統也是如此。歐巴馬因為競選期間手機不離身而被稱為「黑莓總統」。
  • 「可怕」剛說完想吃什麼外賣APP就推薦了,是「巧合」還是「竊聽」?
    記者對美團和餓了麼兩款主流外賣軟體進行測試,發現綜合所有測試結果,精準推薦和同類推薦出現的概率超過70%。但不同的是,第一次測試同類情況比較多見的餓了麼,在今年1月1日以後,此類現象基本消失。但原本情況並不明顯的美團外賣,卻有上升之勢。
  • 竊聽Vs.反竊聽,你所不熟悉的方方面面
    粗談竊聽設備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現貨供應」的偷聽設備也得以迅猛增長,種類繁多,從複雜的GSM設備到FM、UHF等低端設備,應有盡有。幾百元就可以買到一套竊聽設備,再由此來獲得某家公司的重要商業信息,對這家公司造成損害和利益損失。然而,大多數人對竊聽或偷聽設備的了解一般來源於看電視、電影或流行的小說類書籍。
  • 聲音、單詞、中文釋義依次出現,「樂詞不疲」想讓用戶以日常對話的...
    其實這麼做很有道理,因為如果我們在一個單詞被讀出來的第一秒內聽不出這個單詞是什麼的話,那也就別想可以做對聽力或者是和別人進行對話了。 基於讓用戶以日常對話的自然過程去記住單詞的思路,Eric和他的合伙人一起開發了一款背法語單詞的應用「樂詞不疲」。
  • 加速度傳感器會成為竊聽的工具?
    打開APP 加速度傳感器會成為竊聽的工具? 但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任奎帶領團隊研究了發現「加速度計竊聽」。這是一種基於深度學習加速度傳感器信號的新型「側信道」智慧型手機竊聽攻擊方法。 智慧型手機App可在用戶不知情、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加速度傳感器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震動信號,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這一攻擊不僅隱蔽,而且並不違法。
  • 加速度傳感器 語音密碼識別 原來手機是這樣「竊聽」的!
    成果表明,智慧型手機App可在用戶不知情、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加速度傳感器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震動信號,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Android和iOS開發者文檔中都提供加速度傳感器的調用方法在日常手機應用中,加速度傳感器通常被用戶測速、記錄步數等。
  • 燈泡的新應用——還原聲音和竊聽
    最近,科學家又賦予了燈泡新的功能——竊聽。與傳統的竊聽技術(安裝竊聽器、搭線竊聽、非法入侵竊聽)有所不同,該技術不需要在房間內安裝設備或入侵系統,只需要一個燈泡就可以在百米外實時監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