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美團和餓了麼這兩款常用的外賣軟體被曝竊聽用戶日常對話。
在《IT時報》記者長達3個月的測驗下,他們發現:不管是安卓還是蘋果手機,不管是美團還是餓了麼,只要你在對話中無意識地提到某款食品,這些最常用的外賣軟體總能即時地將對應的商家推送到你的首頁,出現相關推薦的概率高達60%-70%。那麼,是否有人在暗中偷聽我們的對話?
用戶被偷聽了?
對此,餓了麼和美團立刻回應:不存在「偷聽」!
美團方面稱,有關「根據麥克風收錄的語音關鍵詞為點外賣的用戶做推薦」的行為並不存在。餓了麼方面表示,所謂「監聽用戶日常對話並做信息分析」是一種無端猜測。
雖然兩家公司都立刻否認,但除了竊聽的技術和劉謙的魔術,似乎沒有第三種辦法能夠讓剛剛被提到的食物,馬上出現在軟體最顯著的推薦位置。
在《IT時報》記者的對話實驗裡,他們在1小時的聊天之前確認了首頁推薦裡原本的三家店鋪,並關掉屏幕,讓App在後臺運行。隨後在這場由用戶發起的「釣魚執法」中,《IT時報》記者連續提到了日本料理、港式料理、茶餐廳等多種類目,而餓了麼的推薦「準確性」達到了80%的。
在這場測試中,雖然記者提前關閉了手機對餓了麼和美團的麥克風授權,但同一體系裡的天貓、微信卻都在開啟狀態。第二天,記者將天貓、微信的麥克風權限都取消,再次測試後,相關情況沒有出現。
但這次試驗結果,並不能作為APP竊聽用戶的證據。
還有哪些隱私正在崩潰?
相比小時候被偷看日記所帶來的痛苦,被大數據窺私帶來的傷害要更加直接。
如果你是iPhone用戶,那你打開系統自帶的地圖APP,你會看到「住家」選項。雖然你可能從來沒
有告訴過蘋果你的具體住址,但你的iPhone一樣可以通過定位找到你每天過夜的地方,並將此標記為住址。
再想想,在你的iPhone上還留有你的指紋甚至是面部信息……
不過,蘋果知道用戶們在擔心什麼。今年1月初,蘋果在CES(消費電子展覽會)的舉辦地拉斯維加斯掛出了這麼一塊廣告牌——「WhathappensonyouriPhone,staysonyouriPhone」(在iPhone上發生的,只保留在iPhone上)。除了給自身的安全性打了一次廣告,蘋果也暗暗地諷刺了包括Google、三星和亞馬遜在內的,曾經或者現在正陷入隱私問題漩渦的「友商」們。
除了過於「善解人意」的消費軟體,時不時「叛變」的搜尋引擎,你還要注意存在感不高、危險係數卻不低的輸入法。2015年,安全公司McAfee稱,其研究人員發現搜狗輸入法收集並上傳用戶設備信息,且利用明文HTTP傳輸用戶的個人信息和企業數據,這很容易導致信息被黑客截取。
2013年11月,搜狗瀏覽器也曾被曝出洩露用戶隱私一事,並因此吃到官司,被判賠付30萬元。當時,央視等媒體曾曝光搜狗瀏覽器存在漏洞,導致部分用戶帳號密碼等隱私信息洩露,央視記者親自驗證了搜狗瀏覽器漏洞的整個過程。據悉,這一安全事故涉及公積金、各類電子郵箱、彩票、淘寶、蘋果攜程、人人、12306火車票訂票網站、一些政府部門網上管理系統,以及一些高校網站。
當時McAfee對於搜狗輸入法收集用戶信息的行為表示不解,因為輸入法作為一款功能性應用,並不需要搜集此類用戶信息。而2016年,一位懂技術的網友發現,兩款最知名的輸入法會把用戶鍵入的所有內容,以明文(不加密)的方式上傳到伺服器。這意味著黑客可以知道該用戶都輸入過什麼內容,要做什麼事情。
所以,不要忽視任何一款軟體。哪怕是存在感不高的軟體也可能是洩露用戶隱私的一大源頭。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嶽權利 HN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