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泡的新應用——還原聲音和竊聽

2020-12-17 騰訊網

(圖源:wired.com)

王雷編譯

眾所周知,燈泡最常見的功能是照明。隨著社會的發展,燈泡的功能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比如汽車、裝飾品等不同用途的功能性用燈。

最近,科學家又賦予了燈泡新的功能——竊聽。與傳統的竊聽技術(安裝竊聽器、搭線竊聽、非法入侵竊聽)有所不同,該技術不需要在房間內安裝設備或入侵系統,只需要一個燈泡就可以在百米外實時監聽。

用於遠程竊聽的「燈泡電話」

近日,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以及魏茨曼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發明了一種通過燈泡震動還原聲音並實施監聽的新技術,被稱為「燈泡電話」(Lamphone)。

該監聽裝置的成本很低(約1000美元),主要由光電傳感器、望遠鏡、筆記本電腦以及聲音處理軟體等組成。相關研究已發表,文章題目為「Lamphone: Real-Time Passive Sound Recovery from Light Bulb Vibrations」。

該技術的操作原理是:當室內播放音樂或有人講話時,產生的聲波會撞擊燈泡,引起燈泡表面氣壓的波動,使燈泡產生微弱的震動信號。同時,室外安裝的光電傳感器對準室內的燈泡,捕獲光學測量的相關結果,經過計算機信號處理後,就可以還原房間內的語音或音樂。

「燈泡電話」的原理圖

「燈泡電話」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重要部分:

望遠鏡設備:將視野從遠處聚焦於房間內懸掛的燈泡上。

光電傳感器:安裝於望遠鏡上,由光電二極體(一種半導體器件)組成。光電二極體可以將光轉換為電流,常用於煙霧探測、醫療檢測等電子設備。

聲音恢復系統:接收光信號作為輸入,並輸出恢復的聲音信號。從光電傳感器採樣,使用相應的算法處理,得到復原的聲音信號。

算法處理後的聲音譜圖

研究人員指出,光電傳感器通過分析燈泡表面的微小震動並得出數據,根據相關算法來分離音頻信號和光信號,通過文本應用程式對音頻信號進行識別,還原聲音的內容。

更有趣的是,該技術還能用來識別歌曲。研究人員播放了一段披頭四樂隊的歌曲「Let It Be」,經過光信號收集和聲音還原,歌曲應用程式立即識別出這首歌曲的名稱。

基於「旁路攻擊」的竊聽技術

早在燈泡竊聽技術出現之前,已經有許多聲波現象可以用作竊聽。1956年,英國情報處(British intelligence)成功監聽了埃及駐倫敦大使館。相關人員在使館內放置一個擴音器,通過Hagelin機器(一種早期密碼機)收集「滴答」聲。英國情報處在以後幾年中監聽這個聲音,竊取到了該大使館的許多通話內容。

旁路攻擊(Side Channel Attacks)指的是繞過對加密算法的繁瑣分析,利用密碼晶片等計算硬體中不小心洩露的信息(比如執行時間、功耗損耗、電磁輻射之類的旁路信息),通過統計學分析來破解密碼

「燈泡電話」竊聽技術所採用的是聲學密碼分析,也就是捕捉設備在運算時洩漏的聲學信號。史丹福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和密碼學家丹·博內(Dan Boneh)指出,「燈泡電話」的竊聽技術屬於「旁路攻擊」範疇,是利用意料之外的信息洩漏渠道進行竊聽的新技術。

(圖源:livescience)

目前,該竊聽技術仍在試驗階段,存在的局限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研究人員在整個測試中使用的是懸掛式燈泡,對於固定燈泡或安裝在天花板上的燈泡是否會產生同樣的效果,答案是未知的。在測試中,語音和音樂都達到了最大值

光電傳感器和數模轉換器的選擇上,研究人員使用的是相對便宜且功能性不全面的機器。如果升級傳感器設備,或許能夠監聽音量更低的對話,但同時成本也會增加。

在燈泡的選擇問題上,研究人員使用的是LED燈泡,該燈泡的信噪比約為白熾燈泡的6.3倍,為螢光燈泡的70倍。

研究團隊計劃在八月的黑帽安全會議(Black Hat security conference)上正式發表這項技術,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發展,該技術將會變得更加成熟。

參考文獻:

https://www.wired.com/story/lamphone-light-bulb-vibration-spying/

https://eprint.iacr.org/2020/708.pdf

徵稿啟示

有空嗎?幫忙點個「分享」吧

相關焦點

  • 新型竊聽技術誕生,家裡有燈泡的要小心了!
    別誤會,我說的這個燈泡沒有改裝過、也沒有經過任何特殊設計,它就是你家裡面裝的普通燈泡而已~具體操作並不複雜。竊聽者要做的就是準備一個望遠鏡和和一個光電傳感器,然後把它們對準房間裡的燈泡即可。通過捕捉燈泡的細微振動,竊聽者就能夠準確無誤地獲取到現場的聲音,而且不受距離限制。簡單地說就是:只要你能看到燈泡就能進行竊聽!說到這裡,相信大傢伙已經露出了地鐵老爺爺看手機的表情...「這技術聽起來咋那麼玄學呢?」
  • 燈泡晃一晃,你就被竊聽了:根據燈泡振動,25米外實時恢復室內聲音
    這一新的遠程竊聽技術,名為Lamphone。任何人,只要擁有一臺筆記本,和價值不到1000美元的望遠鏡 + 光電傳感器,就能實時監聽25米開外房間裡的聲音。而其所利用的,只是燈泡的振動。神奇。盯住燈泡,實現竊聽燈泡晃一晃,屋子裡的對話就被竊聽了?聽上去著實有些毛骨悚然,我們先來看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燈泡晃一晃就被竊聽:以色列黑科技可恢復25米外室內聲音
    任何人,只要擁有一臺筆記本,和價值不到1000美元的望遠鏡 + 光電傳感器,就能實時監聽25米開外房間裡的聲音。就像這樣:而其所利用的,只是燈泡的振動。神奇。盯住燈泡,實現竊聽燈泡晃一晃,屋子裡的對話就被竊聽了?
  • 以色列大學發明新的長途竊聽技術,可通過燈泡識別24米外的聲音
    多年來,各種複雜的竊聽技術一直不斷增加:竊聽、竊聽電話、牆壁監聽,甚至是利用建築物玻璃上的反射雷射來監聽室內的對話。而現在,間諜可以直接通過窗戶的燈泡就能進行監聽。據相關研究人員介紹,只要一臺望遠鏡和一個400美元的光電傳感器,通過室內燈泡玻璃表面的微小震動,就可以在數百英尺外的房間裡實時監聽任何聲音。這些聲音在內部燈泡玻璃表面上產生的微小振動。
  • 原來,手機是這樣「竊聽」你的!
    用戶A和用戶B在沒有任何授權的情況下,他們各自的語音信息就可能被攻擊者利用手機裡的揚聲器和加速器距離識別並還原成聲音信號。 以上發現來源於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任奎團隊。
  • 原來,手機是這樣「竊聽」你的
    用戶A和用戶B在沒有任何授權的情況下,他們各自的語音信息就可能被攻擊者利用手機裡的揚聲器和加速器距離識別並還原成聲音信號。以上發現來源於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任奎團隊。成果表明,智慧型手機App可在用戶不知情、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加速度傳感器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震動信號,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加速度傳感器是當前智慧型手機中常見的一種能夠測量加速度的傳感器,通常由質量塊、阻尼器、彈性元件、敏感元件和適調電路等部分組成。
  • 浙大研究:手機加速度計可能暴露你的密碼,「竊聽」無需授權
    近日在美國舉行的網絡與分布式系統安全會議(NDSS 2020)上,浙江大學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麥吉爾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報告稱,軟體通過收集加速度計的震動數據,就可識別、重構出手機揚聲器播放的語音,對數字、字母和敏感詞彙均具有一定程度的還原能力。
  • 加速度傳感器會成為竊聽的工具?
    但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任奎帶領團隊研究了發現「加速度計竊聽」。這是一種基於深度學習加速度傳感器信號的新型「側信道」智慧型手機竊聽攻擊方法。 智慧型手機App可在用戶不知情、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加速度傳感器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震動信號,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這一攻擊不僅隱蔽,而且並不違法。
  • 加速度傳感器 語音密碼識別 原來手機是這樣「竊聽」的!
    用戶A和用戶B在沒有任何授權的情況下,他們各自的語音信息就可能被攻擊者利用手機裡的揚聲器和加速器距離識別並還原成聲音信號。以上發現來源於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任奎團隊。近日,在網絡與分布式系統安全會議(NDSS)上,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任奎團隊、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多倫多大學學者團隊展示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
  • 手機APP竊聽,準確率均接近90%!除了這個還有你更不知道的……
    警惕無處不在的竊聽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發展,智能化已經無可逆轉地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最為常見的是智能化手機的應用,無論是購物支付、視頻聊天,還是遠程操控都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事物總是相生相剋,兩面性存在的,這些方便之餘,也就同樣會存在諸多的隱患。其中信息安全是一大難題,竊聽就是最嚴重的一種表現。
  • 竊聽風雲!手機 App 無授權就能監聽電話,成功率高達 90%,罪魁禍首...
    近日,在國際信息安全界頂級會議 「網絡與分布式系統安全會議(NDSS 2020)」上,發表了一篇來自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任奎教授團隊、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多倫多大學學者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顯示:智慧型手機 App 可在用戶不知情、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來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震動信號,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
  • 通過加速度計竊聽,借超聲波劫持語音助手
    近日,在國際信息安全界頂級會議「網絡與分布式系統安全會議(NDSS 2020)」上,一項由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任奎團隊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多倫多大學團隊的聯合研究發現,當前智慧型手機軟體可以在用戶不知情且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加速度傳感器(俗稱 「加速度計」)實現對用戶語音通話的竊聽,其成功率可高達 90%。
  • 應用備份和還原
    應用備份和還原 系統安全 大小: 7.36MB 版本: 6.7.8
  • 小燈泡額定功率應用
    小燈泡功率應用昨天我們講了電燈泡亮度問題的基礎知識,理論背的再熟練,不會應用也是白搭。
  • 薯片袋還原聲音?--國際--人民網
    薯片袋能當間諜利器?(資料圖)   新間諜利器:   在一項實驗中,科學家在15英尺(約合4.6米)外透過隔音玻璃拍攝一個薯片包裝袋,而後通過分析包裝袋的振動還原出可以分辨的談話內容。   文/曉詩   本報訊 8月5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微軟和Adobe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技術,即藉助於高速攝像機監視物體的振動,以還原聲音。
  • 竊聽類木馬狂襲安卓手機
    「竊聽醜聞」引發軒然大波,幾乎人手一部的智慧型手機更接連爆出竊聽漏洞,我們的隱私幾秒內便蕩然無存!隱私洩露已不再是名人專屬或者什麼電影橋段,而是早已「融入生活」。人們常常講「隔牆有耳」,在信息技術的包裹與武裝下,催生出了一堵堵無形的牆和一雙雙無形的耳朵,它們正通過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手機,「聆聽」著我們。
  • 智慧型手機APP可利用內置加速度傳感器實現語音竊聽!隱私如何保護?
    沒有人會想到電影《竊聽風雲》中的情節會在你我的身上上演現實版:智慧型手機APP可在用戶毫不知情時,利用手機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且準確率達到90%。我們使用智慧型手機還有沒有隱私可言?有沒有有效的防禦方式?
  • 北京一公司機密會議被竊聽 損失達千萬,竊聽器竟然是……
    這種小黑盒子,叫做GPS定位器,廣泛用於汽車防盜和企業運營車輛管理。而這樣的產品是如何用來非法竊聽的呢?兩位記者約定,一位和定位器一起留在車內,另一位記者回到辦公室準備聽音。結果證實,不管被竊聽者的聲音是大還是小,監聽到的聲音就像跟對方打電話那麼清楚。此外,在APP的界面中,還有一個「遠程錄音」的按鈕,啟動後,這段對話就被存到了手機裡。也就是說,只要在被竊聽者身邊放置這樣一個GPS定位器,就相當於放了一個保持通話的手機。
  • 優格萊照明推出新的液冷式LED燈泡
    北京優格萊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推出了新一代 UGL液冷式LED燈泡,採用了液態冷卻技術,液冷LED燈泡被認為是最好的傳統白熾燈替換產品。得到百分百的輸出利用,液冷球泡燈可以完成和傳統白熾燈一樣的360度球形光型,並比傳統鋁翅片散熱LED球泡提高至少30%的光通量;  3.
  • 號稱「聽爆神耳」的電子聽音器,你可知道,它也是反竊聽神器?
    同時電子聽音器也可以作為反偵察的安全技術設備,用來探測電子竊聽裝置和隱蔽的錄像裝置。今天細細給大家介紹一款雙功電子聽音器HT-30。電子聽音器支持本地聽音和遠程聽音功能,可以和無人機及機器人配合實現遠程遙控無失真聽音功能,便於安檢排爆場景中遠程操作爆炸物起爆裝置的排查工作。同時電子聽音器也可以作為反偵察的安全技術設備,用來探測電子竊聽裝置和隱蔽的錄像裝置。具有靈敏度高、探測距離遠、穿透包裝遮蓋物的能力強,攜帶和使用方便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