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大學發明新的長途竊聽技術,可通過燈泡識別24米外的聲音

2020-12-17 極果

#極果播報#據外媒報導,來自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Ben-Gurion)和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的研究人員公布了一項新的長途竊聽技術,「lamphone」。多年來,各種複雜的竊聽技術一直不斷增加:竊聽、竊聽電話、牆壁監聽,甚至是利用建築物玻璃上的反射雷射來監聽室內的對話。而現在,間諜可以直接通過窗戶的燈泡就能進行監聽。

據相關研究人員介紹,只要一臺望遠鏡和一個400美元的光電傳感器,通過室內燈泡玻璃表面的微小震動,就可以在數百英尺外的房間裡實時監聽任何聲音。這些聲音在內部燈泡玻璃表面上產生的微小振動。研究人員通過測量振動引起的燈泡發出的光的微小變化,發現間諜可以清晰地拾取聲音,從而辨別對話內容甚至可以識別出一段音樂。

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Ben-Gurion)的安全研究員本納西(Ben Nassi)表示:「房間中的任何聲音都可以從房間中恢復,而且無需破壞任何東西,也不需要任何設備。」 他與同事亞隆·皮盧丁(Yaron Pirutin)和鮑裡斯·扎德夫(Boris Zadov)開發了這項技術,並計劃在8月的黑帽安全會議上展示他們的發現。

實驗中,研究人員將一系列望遠鏡放置在距目標辦公室燈泡約80英尺(約24米)的地方,並將每個望遠鏡的目鏡放在一個Thorlabs PDA100A2光電傳感器前。然後使用模數轉換器將傳感器的電信號轉換為數字信息。當他們在遠處的房間裡播放音樂和演講錄音時,他們將接收到的信息輸入至一臺筆記本電腦中,該電腦會對數據進行分析。

研究人員發現,燈泡對聲音的微小振動雖然只有幾百微米,卻足以通過每臺帶有傳感器的望遠鏡觀測到。處理後的信號通過軟體過濾掉噪音,能夠以驚人的保真度重現房間內的聲音。

儘管如此,該技術仍有一些局限性。在他們的測試中,研究人員使用的是懸掛式燈泡,目前尚不清楚安裝在天花板上的燈泡是否會振動得足以產生相同的音頻信號。他們在演示中使用的語音和音樂錄音也比一般人的對話響亮。研究小組指出,他們使用的是相對便宜的光電傳感器和模數轉換器,可以升級到更昂貴的傳感器來就接收更安靜的對話。LED燈泡的信噪比約為白熾燈泡的6.3倍,是螢光燈泡的70倍。

不過,這項技術目前還不太成熟,也很容易阻止。只需蓋住所有懸掛的燈泡,或者拉上窗簾就可以防止被竊聽。如果還不放心,可以在窗戶上安裝防震裝置來防止雷射麥克風的竊聽。

對於這項技術,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燈泡晃一晃就被竊聽:以色列黑科技可恢復25米外室內聲音
    白交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一臺望遠鏡,對準窗子裡的吊燈,你在屋裡發出的聲音,就被聽光了?!這不是聳人聽聞,而是來自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和魏茲曼科學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這一新的遠程竊聽技術,名為Lamphone。
  • 燈泡的新應用——還原聲音和竊聽
    隨著社會的發展,燈泡的功能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比如汽車、裝飾品等不同用途的功能性用燈。 最近,科學家又賦予了燈泡新的功能——竊聽。與傳統的竊聽技術(安裝竊聽器、搭線竊聽、非法入侵竊聽)有所不同,該技術不需要在房間內安裝設備或入侵系統,只需要一個燈泡就可以在百米外實時監聽。
  • 燈泡晃一晃,你就被竊聽了:根據燈泡振動,25米外實時恢復室內聲音
    白交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一臺望遠鏡,對準窗子裡的吊燈,你在屋裡發出的聲音,就被聽光了?!這不是聳人聽聞,而是來自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和魏茲曼科學研究所的最新研究。
  • 新型竊聽技術誕生,家裡有燈泡的要小心了!
    但你可別以為這就夠了~偷拍尚且可防,偷聽才是真的防不勝防!比如以色列人最近開發出來的新型竊聽技術,就把廠長給驚出了一身冷汗...這個技術叫做lamphone——根據我們以往的常識,要想實施竊聽必須得有一個聲音接收器,只有把它藏在目標地點你才能偷聽到想知道的信息。但使用 lamphone技術竊聽就不用這麼麻煩了...
  • 以色列大學又一驚人研究:通過看著房間裡的燈泡聆聽談話
    據國外媒體報導,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新的研究稱通過在窗外觀察掛室內的燈泡,測量其發出的光量來監視發生在房間中的秘密對話。據報導稱,這項發現發表在由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和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本·納西、亞倫·皮魯丁、阿迪·沙米爾、尤瓦爾·埃洛維奇和鮑裡斯·扎多夫等學者組成的一組新論文中,並預備在今年八月下旬舉行的2020年美國黑帽大會上演示。這個攻擊試驗稱為:「Lamphone Attack」!
  • 加速度傳感器 語音密碼識別 原來手機是這樣「竊聽」的!
    方法1加速器「竊聽」揚聲器特點:技術實現難度較高,但所竊取到的個人隱私數據全,包括個人身份、地址、密碼、聲音特點等都可能被全套竊取,且個人手機用戶基本無法防範。成果表明,智慧型手機App可在用戶不知情、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加速度傳感器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震動信號,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
  • 加速度傳感器會成為竊聽的工具?
    但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任奎帶領團隊研究了發現「加速度計竊聽」。這是一種基於深度學習加速度傳感器信號的新型「側信道」智慧型手機竊聽攻擊方法。 智慧型手機App可在用戶不知情、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加速度傳感器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震動信號,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這一攻擊不僅隱蔽,而且並不違法。
  • 原來,手機是這樣「竊聽」你的!
    用戶A和用戶B在沒有任何授權的情況下,他們各自的語音信息就可能被攻擊者利用手機裡的揚聲器和加速器距離識別並還原成聲音信號。 以上發現來源於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任奎團隊。
  • 英雄出少年,他發明隨故事變色的燈泡,贏得好評無數
    小學5年級製作收音機,中學玩電子電路,大學讀硬體專業,畢業以後在硬體和網際網路行業從業。2015年7月,張雷成立嘿燈科技,決定製作一款智能燈泡。當月,他獲得了120萬融資,投資方為海捷控股。現在的門鎖都沒有通電,智能門鎖需要重新安裝電路,較複雜,對用戶習慣改變也較大。
  • 原來,手機是這樣「竊聽」你的
    1加速器「竊聽」揚聲器特點:技術實現難度較高,但所竊取到的個人隱私數據全,包括個人身份、地址、密碼、聲音特點等都可能被全套竊取,且個人手機用戶基本無法防範。用戶A和用戶B在沒有任何授權的情況下,他們各自的語音信息就可能被攻擊者利用手機裡的揚聲器和加速器距離識別並還原成聲音信號。以上發現來源於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任奎團隊。
  • 通過加速度計竊聽,借超聲波劫持語音助手
    近日,在國際信息安全界頂級會議「網絡與分布式系統安全會議(NDSS 2020)」上,一項由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任奎團隊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多倫多大學團隊的聯合研究發現,當前智慧型手機軟體可以在用戶不知情且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加速度傳感器(俗稱 「加速度計」)實現對用戶語音通話的竊聽,其成功率可高達 90%。
  • 愛迪生,最重大的發明是燈泡和留聲機
    1880年,愛迪生派遣助手和專家們在世界各地尋找適用的竹子,有六千種左右,其中日本竹子所制碳絲最為實用,可持續點亮一千多個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這種燈稱之為「碳化竹絲燈」。1881年,在巴黎世博會上,愛迪生展出一臺重27噸、可供1200隻電燈照明的發電設備。
  • 2米外點亮60瓦燈泡(圖)
    英國《每日郵報》8日有關「無繩燈泡」的一篇報導,則讓人們看到了擺脫這些煩惱的希望。無繩燈泡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研製。科學界期望把這一技術拓展到其他領域,最終實現手機、筆記本電腦等設備的無線自動充電。
  • 以色列公司推出無耳機傳輸音樂 聲音光束技術原理介紹
    以色列公司推出無耳機傳輸音樂 聲音光束技術原理介紹 【以色列公司推出無耳機傳輸音樂】據外媒報導,日前以色列公司 Noveto Systems 推出無耳機傳輸音樂技術,這項技術能夠讓音樂像光束一樣射向聽眾的大腦
  • 以色列開發的遙控槍架可命中300米外目標
    以色列開發的遙控槍架可命中300米外目標
  • 薯片袋還原聲音?--國際--人民網
    (資料圖)   新間諜利器:   在一項實驗中,科學家在15英尺(約合4.6米)外透過隔音玻璃拍攝一個薯片包裝袋,而後通過分析包裝袋的振動還原出可以分辨的談話內容。   文/曉詩   本報訊 8月5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微軟和Adobe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技術,即藉助於高速攝像機監視物體的振動,以還原聲音。
  • 燈泡究竟是不是愛迪生發明的?
    燈泡是誰發明的?這個問題也許還沒上小學的孩子都可以一臉嫌棄地看著你,然後理所應當地說:當然是發明大王愛迪生啦!首先,這個說法的有個錯誤的地方,愛迪生一開始發明燈泡時並不是用的鎢絲,而是碳化棉絲作為燈絲。然後,燈泡的發明歷史大約是這樣的:在1810年,英國人戴維發明了電弧燈。電弧燈是靠著兩個碳棒之間的電弧發光照明的。這玩意開啟了用電照明的先河,大家紛紛開始進行研究。但是,這肯定不是燈泡。
  • 發明新的低功耗燈泡,或將挑戰LED燈地位!美日都沒研究成功
    根據《水俁公約》(Minamata Convention)禁止家用電器使用汞,新型紫外線燈泡將是一個特別及時的發展。《水俁公約》是由128個國家籤署的聯合國條約,在其他產品中,該禁令針對的是廣泛用於溫室照明和其他應用的紫外螢光管。陰極發光紫外線燈泡不含汞,一般在使用和處理時更清潔。
  • 五角大樓發明一種雷射,可從200米外識人
    外媒稱,五角大樓發明一種雷射,能夠從200米以外僅僅根據心跳對人進行識別。五角大樓反恐技術支持辦公室的斯圖爾德·雷馬利對《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雜誌說,這項技術可用於反恐,目前準確率為95%,有朝一日可以探測到更遠距離以外的人。他表示:「現在還不能說可以從太空進行探測,但實現更遠的探測距離應當是可行的。」不過,這項技術存在一些問題。
  • 手機APP竊聽,準確率均接近90%!除了這個還有你更不知道的……
    ——當前智慧型手機App可在用戶不知情、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加速度傳感器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振動信號,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加速度計收集到震動信號後,可進而識別甚至還原手機所播放的聲音信號。「無論手機開不開免提,一方的人聲都是先轉換為電信號,通過網絡傳輸到另一方,再通過揚聲器發出來,引發主板震動,而加速度計能夠感知這種震動」,通過深度學習算法,研究團隊實現了語音識別與語音還原兩大類竊聽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