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或許從不屑於將比亞迪當成自己的對手,但是當比亞迪一步步往高端領域鳴號進軍,特斯拉不得不開始正視這個敵人。
特斯拉與比亞迪,就像是汽車界曾經的蘋果與華為。
特斯拉的起點非常高,背靠美國矽谷讓它具有明顯的先天優勢,科技與豪華深入人心。而比亞迪一直以來並不被看好,國產中低端品牌,靠電池發家,產品整體格局都比較偏樸素、接地氣。
但比亞迪從未停止技術研發,此刻它的蓄力向上,不得不說已經讓特斯拉感覺到危機。也就是在5月初,特斯拉針對Model 3進行了一次官方降價,原因很明顯,比亞迪漢已經箭在弦上。
調價後的Model 3入門低至29.18萬元,而比亞迪漢的頂配預售價格也達到28萬之多。同樣30萬左右相差不大的價格下,消費者在購車時不可避免總將其進行了番比較。
到底選誰,我想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糾結的事情。
特斯拉的優與劣
特斯拉的品牌光環足夠耀眼,品牌溢價能力足夠強,這是比亞迪所沒有的。對於很多人來說,特斯拉賣的不僅僅是車。在同質化嚴重的市場上,特斯拉的巨大差異化讓它顯得更為獨特。
它的出現,顛覆了人們對於傳統汽車以及電動車的想像,讓人知道原來科幻電影中的某些場景離我們現實生活其實可以很近。某種意義上,特斯拉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且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模塊化平臺等方面有著很強的表現。
當然,特斯拉並非沒有缺點。
就拿Model 3來說,拋開品牌光環,它的市場口碑並不如想像中那樣出色。做工品控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質量可靠性令人擔憂。特斯拉引以為傲的自動駕駛失靈、車輛行駛時突然報警並失去動力、以及車輛自燃的新聞等等也並不少見,關於內飾設計過於簡陋的問題,也一直是話題點。
每每提到特斯拉的質量,總有車主們抹下一行辛酸淚控訴。要知道,一輛車上面,承載的是一個個生命以及一個個家庭。
比亞迪的長與短
比亞迪漢雖然是後來者,但足以稱得上是比亞迪集大成之作。設計不再像以往的比亞迪那樣難登大雅之堂,與特斯拉的差距明顯縮小。
比亞迪在傳統汽車領域積累了大量豐富的製造經驗,一步步穩紮穩打、艱難奮鬥才有了今天的地位,讓比亞迪更懂得珍惜維護口碑,因此也更加注重質量管控。
這些年,比亞迪在三電技術上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在性能上面,比亞迪漢EV四驅高性能旗艦版本甚至已經擁有堪比超跑的加速能力,0-100KM/H加速時間僅需要3.9S。
雖然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全輪驅動版也不差,甚至快了比亞迪EV一點點,只需要3.4S的時間就可從零到破百,但是這其中的價格差距卻幾乎是倍數。相對於28萬的比亞迪漢EV,特斯拉 Model 3達到了41.98萬元。
另外,在電池方面,漢採用了比亞迪的黑科技刀片電池,它創新了電池結構,空間利用率以及能量密度提升50%,同樣製造成本也將下降。在同樣的體積之下,刀片電池的續航也將遠遠高於普通電池。同時刀片電池內部使用了安全性更好、壽命更長的磷酸鐵鋰電池,充放電次數可達3千次,行駛120萬公裡,並且安然無恙地通過了嚴苛的針刺實驗,未自燃或爆炸。從根本上減少了純電動車自燃的風險。
在比亞迪漢這款車型上面,超長續航版漢可達到605KM,四驅高性能版可達到550KM,基本已不存在裡程焦慮。在特斯拉Model 3上面,29萬多的標準版續航裡程為445KM,36萬多的長續航版為668KM,約42萬左右的高性能版為530KM。
價格與性能、續航在特斯拉上面無法平衡,在比亞迪上面卻可以。
但是,前一個十年,比亞迪的品牌形象過於低端,導致它欠缺了特斯拉的品牌溢價優勢以及科技魅力。
有時候,你不需要問特斯拉的用戶為何購買特斯拉,他會回答你,因為它是特斯拉。或許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人會因為「只因它是比亞迪」而買單,比亞迪的用戶會各方各面地進行權衡。
不過所幸,比亞迪這些年的名氣也在與日俱增,與戴姆勒、豐田等國際大廠合作,全力推動國際化進程。股神巴菲特也不止一次表示過對比亞迪以及王傳福本人的認可。
特斯拉仍有我們需要追趕的地方,但民族驕傲比亞迪並非那麼不可取。
特斯拉在這個5月份拿到了11095臺的銷量,而比亞迪漢5月19日開啟預售之日起,到6月8日24時止,實際訂單已經超過1.5萬個,真正的較量已經開始。30萬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哪一款產品,或許未來市場會給出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