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人處事,想要得到別人敬仰尊重,記住這3點,值得一看

2020-12-13 重慶衛視凡人有喜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作為近代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不僅在政治以及軍事上都有很大成就,在為人修身上也有不少奉獻,他的修身勵志莫不與他的人生成功之路有關。

曾國藩提出過做人有三不,如果能做到這幾點,不論走到哪都會得到他人的敬仰和尊重。

一、不貪財,即為廉

當人的欲望大大超過了他的真實需求,這種欲望就不再合理,就可以稱之為「貪」。不貪財不僅是君子之行,更是避免禍患的關鍵。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鳥為食亡,這無可厚非,這是動物為了生存下去的一種本能反應。那些為財而死的人,實在是因為貪得無厭而自掘墳墓。

人的欲望總最無窮無盡的,有了這一個,就會想要另一個。欲望為萬惡之源,當人的貪戀越來越大為之付出的代價也會越來越多。為了達到目的,也就可以不擇手段,所產生的後果也不堪設想。

人要活得快樂自在,就要懂得知足和惜福。

該得的,心安理得地接受不該得的,不貪不搶,不念不求,只有這樣才能無患無憂,平安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二、不失信,則為誠

誠信,是為人處世的基礎,是每個人都該奉行的準則。若是一個人連自己說過的話,答應過的事都做不到,那又怎能讓人放心委以重任呢?

說話要忠實守信,行事要有禮尊敬。如果能做到如此,即使是生在蠻夷之邦,還是很有發展前途的。不遵守誠實守信的原則,行事魯莽草率,縱然是一個州的領域,也不會有好的發展的。

狼來了的故事想必是每個孩子必備的床頭故事,失信於人,就如同身陷狼群,腹背受敵、孤立無援。只有以誠待人,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才能避開生活中潛藏在暗處的餓狼。

三、不自是,則為慎

那些總是驕傲自滿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也看不見別人的優點。事事妄自尊大,自以為是,對旁人的建議置若罔聞,這實在不是做人做事該有的態度。

做人,貴在自信而不自傲。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時也要看見別人的長處,這樣才能進步。不自是,簡單來說就是謙遜,而更高層次的謙遜就是謹慎。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大家都懂。

謙遜要求人不自滿、不自大,而謹慎則要求人們在據除自大狂妄的基礎上,時刻反思自己的錯誤,在自信的同時, 看見自己的「自卑」。在得意處不忘自身的不足,在位高時不忘尊重他人的意見。

曾國藩所說的這「三不」雖然看似簡單,但概括了為人處世最高的三點要求。他雖生活在社會政治汙濁不堪、官場腐敗登峰造極的晚清時代,但卻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去走自己的路,實在難能可貴。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曾國藩的故事,了解他在為人、為官、治家上的更多智慧,不妨去看看《曾國藩全書》,這本書內容很豐富,涵蓋範圍很廣。都是曾國藩說過的話再加以具體的解釋,讀起來非常容易,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收穫。

相關焦點

  • 為人處事,記住這3句話,領導高興,同事擁護
    不然的話,即便你在工作上取得了理想的成就,也不會得到同事和領導的羨慕和認可的。這就是為人處世上需要你注意的問題點,今天我們通過三句話,來協助你把這個問題點給徹底消滅,具體內容如下:一、及時應聲的話---讓人知道你有在認真聽:工作上要多說這樣的話,能說這樣的話的人,表明他能跟很多人打成一片,說明他們的交際能力很強,同時還表明他們對對方熱情的一種表現,也是在跟對方溝通時對對方尊重的行為
  • 為人處事,一輩子記住這三句話
    大道至簡,為人處事,一輩子要記住這三句話: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菜根譚》曰:與人相處,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看人長處,就是懂得看別人的優點,懂得用人所長,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尚書》曰: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和人交往,不求對方完美無缺。檢點自身,只怕哪裡不夠妥貼。
  • 為人處事中這樣做,你也可以受人尊重
    為人處事中與人相處要講原則,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要想別人尊重自己,先要尊重他人。人不如己尊重別人,己不如人尊重自己,無論身份地位如何,尊重別人與自我尊重一樣重要,都要尊重他人,是人感到他在你心目中是受歡迎的,從而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既然產生愉悅感他也會尊重你。
  • 曾國藩:一個家庭想要興旺發達,這三點很重要
    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那麼,曾國藩用什麼方法教育子孫,實現了曾氏「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的呢?曾國藩曾言:「一個家族能否興旺發達,這3點缺一不可,否則將一貧如洗!」想要讓家庭和睦,就需要每個人都能夠體諒彼此,生活無大事,人生無小事,絕對不要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多多計較,畢竟家庭就是你的根節,能夠在自己的家中做到性情圓潤,那麼也就自然能夠在社會上受到別人的認可。
  • 人際交往心理學:想要贏得別人的尊重,這3點足以
    人際交往心理學:想要贏得別人的尊重,這3點足以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尊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想要贏得別人的尊重還是需要努力的。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得到別人尊重的。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就得先尊重別人。小編根據人際交往心理學,覺得以下3點可以學習以下,幫助你在交往過程中得到別人尊重:1:寬容待人人們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想要與別人和諧相處,贏得別人的尊重,那麼就必須寬容待人。只有對待別人寬容了,自己才會別善待。只要人與人之間都寬容一點,關係才會更好。
  • 為人處事,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
    也許在你眼中,一些無足輕重的事託給別人,會改變他一天的所有計劃安排。 你永遠都不知道,你的麻煩,會帶給別人多大的困擾。 你可以請求別人的幫助,但是要合時宜,儘可能別去麻煩別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麻煩留給自己,慢慢消化,或許過程有點難,但這本應該是你自己承受的,不是嗎?
  • 曾國藩:為人處世的高情商,關鍵在這2個原則,別等40歲後才知道
    俗話說,官場就是人場,充滿了爾虞我詐,曾國藩就在這波譎雲詭的人情場上,總結出來這一句話:說話要軟著說,事情要硬著做,看完讓人醍醐灌頂。曾國藩認為,在為人處事上,我們有時候不能太扭扭捏捏,要有自己的主見和原則,這樣才能在機會來臨時,果斷做出決定,不論是生活還是事業都能如魚得水。一個人沒有能力,只會耍嘴皮的人,話說得再漂亮也難成大事。
  • 曾國藩:最高級的評價,是對你的放心
    縱觀曾國藩一生經歷,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成就,這與他做人做事之道有緊密關係,曾國藩深諳為人之道,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對方感覺舒服,放心,這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並不容易。 總結這三點,曾國藩說自己作為一個標準的儒家知識分子,連《禮記》裡說的「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的道理都參不透,連語言這一關都過不了,還能成什麼大事呢?
  • 曾國藩識人術:判斷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這3點就夠了
    作為晚晴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國藩,從一個被梁上君子嘲笑愚笨,到後來湘軍的創立者,曾國藩用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走上了高位。在曾國藩沉浮官場的幾十年裡面,也練就了他識人斷人之術。曾國藩說:「人這一生,寧可不識字,絕不可不識人。」
  • 曾國藩:遇到小人不要衝動,記住這3句話,心境大不同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23歲取秀才,入縣:24歲入嶽麓書院,中舉人:中進士留京後十年七遷,連升七級,也是一位傳奇人物了。曾國藩之所以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就,除了他的智慧,還和他嚴於律己有關,這也是得益於他「自省」的習慣。
  • 為人處事,吃不吃虧,就看你會不會做這3件事了
    老是吃虧被別人佔便宜,說明你為人處事不老道,起碼不懂得照顧自己的利益。那麼你在為人處事上就是失敗的,誰也不想老是吃虧,畢竟為人處事的目的可不是為了有虧吃吧,所以要想辦法讓自己在為人處事上不吃虧,就一定要看看以下三件事你有沒有在做了。
  • 為人處事永遠沒有捷徑,放下得失心與功利心,也許你會得到更多
    專注於形式,努力於招數,而離開了為人處事的實質,自我得失的計量會處處留下刻意的痕跡。這樣的功利心反而會成為束縛你如願的繩索,因此在為人處事中而產生顧慮重重、患得患失,身心也會高度敏感,有益的無關的信息都被大腦所接收,很容易用力過猛畫蛇添足,讓簡單的事情變複雜,成果也大打折扣。最終表面文章很精美,唯獨缺少核心的價值,得不償失。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事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俗話說得好,要「三思而後行」,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警戒我們遇到事情不要急著馬上做決定,要先仔細的掂量掂量,多思考幾遍在做出更加完善的決定。這種「掂量」之中就是指的人做事的度,所謂是人做事必有度,失度必失誤。以下我們就用幾句話來總結下一些為人出事的話語警句。
  • 曾國藩:一個人越是沒什麼本事,越會表現出這四種特徵,值得一看
    清末名臣曾國藩曾經在家書中提到過這類人身上都會有這幾個特徵。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曾國藩關於這方面的智慧。一、心高氣傲、剛愎自用曾國藩認為能有一番作為的人一定是謙虛低調的人,他們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對待別人尊重有禮,相反,一個沒什麼本事的人就越是表現得心高氣傲,他們常常自我感覺良好,但是一做事就將自己的缺點暴露無遺。
  • 曾國藩:人到四十還想要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建議讀讀這3句話
    曾國藩:人到四十還想要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建議讀讀這3句話拼搏是人生道路的日常,取得成功是人的一生的修煉,自身努力奮鬥人的一生都是要成為了1個更強的人。在複雜多變的當今世界裡,如何修行自身,怎樣更強快速地造就自身,是自身所有人都繞不過的問題。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曾國藩:別耍小聰明,智者都明白這3個道理,否則聰明反被聰明誤
    這種人在生活中就好佔別人的一些小便宜,並且還會為此沾沾自喜。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把這種小聰明看作是一種處事圓滑的態度。曾國藩曾經說在生活中喜歡,做一些小聰明的人最終會害了自己,聰明反被聰明誤。真正的聰明人心裡明白三個道理,從來不會耍這種小聰明。一、小聰明是細節、近觀,裝飾。
  • 人到三十如果人生還未起色,記住曾國藩的五字真言,助你平步青雲
    鴉片戰爭後的中華受盡萬千屈辱,以晚清四臣之首曾國藩為代表的朝堂政要,控制著滿清朝政和中國歷史的走向。四臣在後世或多或少都有爭議點,但他們始終控制著國家命脈,這既是事實,也是他們人生成功的所在。四臣有很多優秀的人格氣質,是非常值得後世去學習和瞻仰的。
  • 曾國藩:男人想要成大事,金錢和能力不重要,重點是要做到這3戒
    中國有句老話:為官須學曾國藩,經商須學胡雪巖!說的就是曾國藩在為人處世方面的智慧,還有胡雪巖經商的頭腦,其實他們兩個都屬於一種類型,那便是出身普通,一開始也沒有人脈沒地位沒金錢,但最後確實是成為了名人!
  • 曾國藩:層次越高的人,越有這4種富貴相
    《清史稿》記載,曾國藩「為人威重少言」,步履慢而沉重,說話少而沉穩。他在部下面前很有威嚴,沉穩的氣質讓人心生敬仰,不自覺地尊敬他。曾國藩在家書中給兒子說:「舉止太輕,是一大弊病,以後要時時留心,無論行坐,都要重、厚。」
  • 夜讀丨曾國藩:講究三件事,有個好人緣
    曾國藩總結了一套交友原則,可以供我們參考借鑑。誠信曾國藩說:「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之,以誠愚應之;久之,則人之意也消。」即使別人用奸巧虛偽的手段來對付我,我仍然用寬厚包容的方式來回應他,用誠懇愚拙的態度來對待他;久而久之,對方想要加害於我的念頭也就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