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作為近代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不僅在政治以及軍事上都有很大成就,在為人修身上也有不少奉獻,他的修身勵志莫不與他的人生成功之路有關。
曾國藩提出過做人有三不,如果能做到這幾點,不論走到哪都會得到他人的敬仰和尊重。
一、不貪財,即為廉
當人的欲望大大超過了他的真實需求,這種欲望就不再合理,就可以稱之為「貪」。不貪財不僅是君子之行,更是避免禍患的關鍵。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鳥為食亡,這無可厚非,這是動物為了生存下去的一種本能反應。而那些為財而死的人,實在是因為貪得無厭而自掘墳墓。
人的欲望總最無窮無盡的,有了這一個,就會想要另一個。欲望為萬惡之源,當人的貪戀越來越大,為之付出的代價也會越來越多。為了達到目的,也就可以不擇手段,所產生的後果也不堪設想。
人要活得快樂自在,就要懂得知足和惜福。
該得的,心安理得地接受;不該得的,不貪不搶,不念不求,只有這樣才能無患無憂,平安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二、不失信,則為誠
誠信,是為人處世的基礎,是每個人都該奉行的準則。若是一個人連自己說過的話,答應過的事都做不到,那又怎能讓人放心委以重任呢?
說話要忠實守信,行事要有禮尊敬。如果能做到如此,即使是生在蠻夷之邦,還是很有發展前途的。不遵守誠實守信的原則,行事魯莽草率,縱然是一個州的領域,也不會有好的發展的。
狼來了的故事想必是每個孩子必備的床頭故事,失信於人,就如同身陷狼群,腹背受敵、孤立無援。只有以誠待人,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才能避開生活中潛藏在暗處的餓狼。
三、不自是,則為慎
那些總是驕傲自滿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也看不見別人的優點。事事妄自尊大,自以為是,對旁人的建議置若罔聞,這實在不是做人做事該有的態度。
做人,貴在自信而不自傲。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時也要看見別人的長處,這樣才能進步。不自是,簡單來說就是謙遜,而更高層次的謙遜就是謹慎。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大家都懂。
謙遜要求人不自滿、不自大,而謹慎則要求人們在據除自大狂妄的基礎上,時刻反思自己的錯誤,在自信的同時, 看見自己的「自卑」。在得意處不忘自身的不足,在位高時不忘尊重他人的意見。
曾國藩所說的這「三不」雖然看似簡單,但概括了為人處世最高的三點要求。他雖生活在社會政治汙濁不堪、官場腐敗登峰造極的晚清時代,但卻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去走自己的路,實在難能可貴。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曾國藩的故事,了解他在為人、為官、治家上的更多智慧,不妨去看看《曾國藩全書》,這本書內容很豐富,涵蓋範圍很廣。都是曾國藩說過的話再加以具體的解釋,讀起來非常容易,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