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木蘭
2018-06-08 09:00 來源:澎湃新聞
華盛頓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Patricia Kuhl教授曾提出,一歲前是分辨語言發音中微妙差別的敏感期,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都具有能夠分辨出世界上所有語言中微妙差別的能力,但這種能力在6個月開始急劇下降。
《別錯過孩子英語學習敏感期》的作者常青藤爸爸黃任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他在培養自己小孩時深有感悟,設計了一套幼兒英語啟蒙路線圖。他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孩子在語言敏感期儘早接觸外語,會大大降低他日後的語言學習成本。
5月27日,由青豆書坊出品的《別錯過孩子英語學習敏感期》一書的作者常青藤爸爸黃任,來到華東理工大學,為現場聽眾帶來了一場乾貨滿滿的講座。「英語啟蒙的核心是將語言輸入變成可理解的輸入」黃任表示,根據孩子的生理發展、語言發展狀態,幼兒英語啟蒙可以從0歲開始。通過指物訓練、英語繪本閱讀、觀看英文版動畫片、學習字母認知、英文拼讀和分級閱讀,逐步進行英語啟蒙。「這本書是給父母一個理論的框架,每一步應該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黃任說。
指物訓練孩子0歲時就可以做指物訓練,就像教孩子說話一樣,看到一隻狗就指給孩子看,告訴他這是一隻狗,只不過中文換成英文。指物訓練可以積累詞彙量,為1歲的親子共讀打基礎。如果孩子在1歲前沒有任何英文基礎,突然給他看英文繪本,他是看不懂也不會有興趣看的。
同樣,家長可以邊唱邊指出寶寶身體上的部位來與小寶寶互動。(《別錯過孩子英語學習敏感期》書中配圖)聽唱英文兒歌,培養音素意識英文兒歌可以激發孩子對英語的好感度,是誘導語言輸出的重要手段。此外,兒歌一般都是押韻的,唱英文兒歌能夠培養音素意識,為日後的自然拼讀打下基礎,聽唱英文兒歌應該貫穿整個啟蒙階段。
所謂的音素意識是指能夠理解單詞由音素構成,能夠辨別單詞中的音素,辨別不同單詞的尾音,具有操作這些音素的能力。有了音素意識學拼讀就會比較容易,所以兒歌的押韻能夠幫助學會英語拼讀。
自然拼讀自然拼讀是以大量的聽力積累為基礎,比方說,在孩子的聽力詞彙裡要有cat就是貓的概念,才能夠將cat等同於貓。如果沒有,那麼孩子只知道這個音並不知道cat的意思。
親子共讀親子共讀是非常好的英語學習手段,在閱讀過程中,父母通過肢體動作、表情等加深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而對於父母最擔心的口音或者英語發音不標準問題,黃任認為,口音的問題不重要,遣詞造句的能力才是關鍵,如果發音很不正確父母應該去上語音課,矯正後再給孩子讀繪本,但是不強調要特別標準。
親子共讀數遍以後,增加有趣多樣的互動環節,能進一步提高寶寶的閱讀興趣,加深對故事細節的認知和理解。例如,共讀這本書時,跟隨母雞海蒂的視野,把狐狸的身形一步一步勾勒出來,是讓小寶寶認識動物五官和身體結構的大好機會。(《別錯過孩子英語學習敏感期》書中配圖)五歲開始做分級閱讀要實現孩子在小學畢業前就能夠自主閱讀哈利波特英文版這個小目標,意味著孩子需要積累4000個左右的單詞量。當積累的單詞量達到16000個左右時,等同於積累了接近覆蓋98%的單詞,基本上可以實現自主閱讀。
在最低階的讀物中,圖片構成往往非常簡單,主題清晰明了,文字字號較大而且排列稀疏,圖文內容強烈對應。(《別錯過孩子英語學習敏感期》書中配圖)進入稍高級的階段,圖片信息量增大,文字變密,內容信息量增加。(《別錯過孩子英語學習敏感期》書中配圖)(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