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同學
本科背景
雙非語言類院校 金融學GPA:86.2 雅思:7
錄取學校(2020年秋季入學)
南洋理工大學 知識管理
申請時間:2019年12月17日
錄取時間:2020年4月2日
新加坡管理大學 應用金融學
申請時間:2019年10月15日
錄取時間:2019年10月21日
4月初,自己還在全心準備工作季度總結時,忽然收到了Kaylee老師的微信消息,「我剛剛上官網幫你查了狀態,南洋的KM顯示錄取啦!應該晚些就會發offer了~」
自己一時是十分驚訝的,在全心投入工作已經4個月的時候,忽然有了新的學習機會。而在這個節點,一個選擇的機會對自己來講更是十分珍貴。
我在新加坡學校申請的專業很少,收到NTU的offer就意味著自己留學申請全過程的結束。
回想這將近一年的時光,我和很多小夥伴一樣:有過糾結、焦慮、沾沾自喜、自我懷疑各種複雜交織的情緒,也幸運地遇到了一直鼓勵我的老師和朋友,在工作中教會我很多東西的領導和同事。
藉此機會,也想簡單和大家分享下我的申請經歷~
最初選校
我是大三下才決定留學的,因為時間有點晚,在決定後我就聯繫了一直默默關注的指南者。說到這裡,我已經忘了最初是被誰推薦關注了指南者留學的公眾號。只記得瀏覽選校定位時,指南者的小程序設計的很簡明清晰,專業介紹也很詳盡,十分吸引我。
因為指南者在北京有辦公機構,我便線下面談了負責前期諮詢的老師。這裡也建議疫情結束後,方便的同學最好線下面談,很多問題和老師面對面交流起來都會更順暢(疫情期間安全起見還是線上視頻吧~)。
我在和老師商量評估後把學校定位在香港三所學校中,專業以商科市場營銷為主,統計學經濟學為輔。
當時我的情況是:
雅思:7(6)
GPA:86.5(3.55)
實習:一段網際網路&一段進行中的銀行
GPA
大一大二時由於自己還沒有留學的想法,本身也是比較懶的人。所以我大一的成績很低,不足85分。大二專業課加成才使得成績到了一個申請能接受的水平,到大三下課程很少自己也長時間在外實習,還是一個半吊子水平。
這一點後面也成為了我申請時很大的困擾,所以建議有任何一丁點出國想法的學弟學妹都儘早重視一下GPA吧,也讓自己後期選擇學校和專業時更自由。
雅思
至於雅思,自己提前考是因為大二最後一節英語課時老師建議我們所有人(無論有沒有出國想法的人)都去考一次。畢竟這是一個較為權威的能檢測自己英語水平的考試,也算是給自己多年學習英語的一個交待。
我認為挺有道理的,加上自己暑假也沒有別的安排,就短暫備考嘗試了一下。7月20號左右放暑假回家,8月中旬考的,月底收到了成績。
這次意外的嘗試也為我後來申請時減輕了很多負擔,也深切的體會到雅思一定要早考。因為很多高質量實習(尤其是大公司暑期實習)都喜歡要項目經驗豐富的高年級學生,早點過語言關大三時可以有更多時間選擇。
實習競賽&文書準備
在申請初期,指南者老師綜合評估了我的條件,認為實習和競賽方面需要提升。鑑於我已有的實習和自己想申請的市場方向不匹配,建議我後面去尋找更對口的工作和競賽,提升軟體背景。
很幸運,5月份我有機會參加了京東數科無界營銷大賽和網際網路+雙創大賽,在比賽中接觸了營銷策劃和產品設計,算是彌補了自己競賽上的空白。
暑假開始後,我就將重心轉向了實習上。前期找實習也是個漫長的過程,首先很多大公司的暑期實習在春季就統一完成招聘了,名額沒有日常實習多。其次,將方向明確限定在市場營銷類別後,選擇更是少之又少。在這期間很感謝指南者老師為我整理手頭已有的實習信息,鼓勵我多投簡歷去嘗試。
找實習也是個漫長的過程,經歷了海投和至少3次不同公司的面試後,我最後選擇了去京東市場部實習。實習期間接觸到了電商營銷和網際網路廣告的時候一些業務,認識了很願意教我東西的leader姐姐和同事。
在這期間有幸參與了雙十一活動,這段經歷確實讓我這個小白對電商大促活動整體節奏和規劃有了更深的認知,也深入一線感受了自己一直很嚮往的市場部門的工作,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了更新更具體的思考。
實習的同期,我也開始了文書準備工作,指南者老師建議我突出自己認為學習最多、最有價值的實習/項目經歷,並多次給我修改建議,突出專業技能的提升,及基礎業務之外對領域認知的提升。整個文書修改大概有1個月的時間,像是對自己過往經歷的一次復盤。
重要轉折:選校調整
在我申請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轉折:10月份,考慮到當時的形勢和未來工作方向的選擇,我決定放棄港校的申請。
因為決定很突然,自己並沒有作過其他打算,一時十分焦慮。不過負責申請的老師很快聯繫到我,說可以將原計劃香港的申請換成新加坡。新加坡同樣距離近、國內認可度尚可、申請材料和香港類似,轉換成本低,考慮到這些,我臨時調整了申請方向。
在專業方面,我在老師的建議下選擇了SMU金融專業作為保底,同時申請了NTU的知識管理。後者專業的選擇是因為自己背景一般,且沒有拿得出手的GMAT成績,所以避開了熱門的商科。加上過往經歷中,通過和前輩們的交流也發現市場營銷工作專業門檻低,更重視實踐。
整個調整的過程其實是很快的,快速確定專業,老師徵求我文書材料修改意見後,很快便完成了申請。
工作 or 留學
在新加坡學校申請初期,自己沒有再需要準備的東西,一下子閒了下來。不確定幾個月後的結果,也不確定自己是否願意去最終錄取的學校。同時不想讓自己陷入默默等待的焦慮中,便有了工作的念頭。於是我又找了自己對崗位很感興趣、並且離家相對近的小米實習。
在我收到NTU offer時,leader已經和我談過試用期滿轉正的事了,自己也馬上就要下定決心工作了。這個機緣巧合的節點讓我不得不重新考慮了一下自己當下更想做什麼。
相比自己平平無奇的本科校內學習生活,工作給了我更多的獲得感和滿足感,也讓我更全面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遇到了專業的leader和優秀的團隊小夥伴確實讓自己學到很多東西,但有時候也會覺得,自己如果有更豐富的研究學習經歷,會不會為團隊帶來更高的價值?成長得更快?
最終我也與家人和老師交流了想法,決定珍惜學習的機會。
回顧我的申請經歷,可以說是一波三折。特別要感謝全程幫助、給予我支持我的指南者老師,一直默默關注網站錄取動態,並在專業錄取第一時間通知我。因為我後期屬於「完全放任」狀態,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近乎忘掉申請這件事,從未查過申請狀態。
經驗與建議
語言要趁早
我在大二沒決定留學時快速考了雅思,所以後期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實習上。因為大公司的實習本身也偏好有經驗的高年級學生,尤其是暑期實習,大多只要次年畢業的學生。所以建議大家早早結束語言這關,為後期留足時間。
實習儘量對口
不要為了門檻低去選擇很多與想學專業完全無關的實習,尤其是跨專業申請的同學,實習是為數不多可以去了解一個行業的途徑,也能在個人陳述時更有說服力。建議大家可以多關注一些實習公眾號,和指南者老師發布在朋友圈的實習信息,給自己更多的選擇空間。
多做打算,多與老師溝通
20屆同學經歷了香港動亂、疫情影響太多變數,而這些本身也是無法預測的。早期在放棄香港後,老師及時建議我調整方向,所以才有了後來的結果。在外部環境變化時,自身可以承擔較小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