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韓國的影響力為什麼這麼大?

2020-10-18 環球情報員

韓國基督教

作者:陳相成 編輯:Thomas

由於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迅速蔓延,韓國目前已經成為了全球範圍內疫情第二嚴重的國家。韓國的面積人口密度大致和浙江省相仿,但確診人數已經遠超浙江,且數字仍在不斷上漲中。在韓國疫情擴散過程中,基督教異端組織「新天地」的大規模人群傳教活動,被看作是險情加急的「幕後黑手」。

▲「新天地」在韓國是一個會員超過20萬人的龐大宗教團體,他們甚至還舉行過內部的運動會

「新天地」的勢力之大,實則是基督教在韓國影響深遠的一個縮影。韓國國內推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基督教、佛教等宗教,在當地均有著不小的受眾。其中,基督教的佔比最高,達到全國人數近30%。甚至在政壇上,也不乏基督教徒的身影。基督教在韓國大致可分為兩派,分別是傳統的天主教以及新教。

 

▲韓國宗教信仰情況分布圖。新教和天主教合計起來,讓基督教毫無疑問地成為了韓國第一宗教

在古代,由於受到古中國傳教和交流的影響,佛教曾一度是朝鮮半島最為盛行的宗教;可到了近代以後,風向為何驟轉?宗教和經濟政治,往往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對於韓國來說,這樣的規律,是否同樣適用?基督教在韓國的深植,利與弊又夾雜著多少呢?

▲韓國教會舉行的盛大集體婚禮活動


一、後來者居上

朝鮮半島的宗教活動,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早在封建社會以前,當地就流傳著供奉自然神靈的傳說。在後來規模化和系統化的發展下,巫教便隨之應運而生了。該教將自身定義為是「人和神或亡靈的中介」,勸導當時受壓迫的人們不要恐懼死亡,以正確心態去看待生死。這是朝鮮半島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宗教,也是本土宗教中影響最大的一支。

▲首爾民俗村的巫教盛典。在佛教和基督教等外來宗教的衝擊下,巫教在韓國已經是相當小眾的存在了

公元5世紀,各部落首領強硬力量的促統,最終構建了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足鼎立的局面,自此開創了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當時的三國,都接受了來自古中國南北朝前秦的冊封。其中高句麗因距離相近的優勢,與前秦的關係最為密切。這些與鄰邦密切的外交活動,後來促成了朝鮮半島宗教多元化的特徵改變。

▲三國均勢時期。高句麗與古中國接壤,自然受到的影響也最為直接

古中國可以說是朝鮮半島引入佛教的領路人。早在兩漢時期,佛教就已經傳到中國,歷代不同的君主對它都「各有偏好」。南北朝時期前秦的苻堅,就是一個十分推崇佛教的君主。

為促進與高句麗的民間交流往來,苻堅曾譴派幾批僧人到當地展開佛教宣講。那時的半島文明開化程度,相對於中國來說,較為落後;因此鄰邦使臣帶來的先進思想,讓高句麗以一種更加虛心學習的心態,去接納吸收。

佛教在高句麗的順利生根,很快也蔓延到了百濟和新羅。這兩個國家,先後也邀請了古中國的高僧到當地進行傳教活動。佛教在朝鮮半島的普及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超越了所有原先的本土宗教,一度被公認為是三國的國教。

▲前秦君主對佛教的大力推崇,是朝鮮半島佛教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長期分裂且對立的三國相爭狀態,讓朝鮮半島逐漸出現了統一趨勢。在大唐王朝的協助下,新羅一步步將其他兩個對手給吞噬掉,最終讓半島進入到統一新羅時代。這個時期的佛教,也出現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趨勢。

統一新羅時代後的高麗王朝,佛教可謂是風靡了整個半島。政府層面,君王派遣高僧到大宋、天竺等地學習,汲取先進理論知識;民間方面,各地寺廟如雨後春筍般建設起來,信教的群眾越來越多。

▲高麗大藏經,是高麗王朝高宗花費16年時間雕刻而成的經書,已經被列入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再流行的風向標,也有走向凋零衰敗的一天。15世紀的朝鮮王朝時期,在宋明理學的影響下,統治者崇儒排佛,全國各地內大量的寺廟被燒毀。更甚的是法條規定,出家即可被認定為違反國禁,將遭受嚴厲處罰。一時間民眾聞風喪膽,佛教在半島進入發展的停滯期。

而當時的大明王朝,除了儒學當道,另一位來自西方的傳教士先驅——利瑪竇,也受到了不少士大夫的敬重。他從西方帶來的基督教理念和科學技術,引起了這個不少知識分子廣泛的思潮,這其中便有朝鮮半島派來的使臣。

這些使臣在回到祖國的時候,順帶也將一些基督教著作帶回了半島,一時間引起了坊間熱議。但當時的朝鮮王朝,儒學正當道,是無可動搖的主流思想。基督教的教義,被不少學者所狠狠批評,反響因此也十分有限。

▲朝鮮王朝時期教授儒學的書院

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基督教在朝鮮半島的傳播,長期處於的是較為緩慢的狀態。直到1786年,在如今的平壤,第一座天主教祈禱所被建立起來;次年,第一個天主教團體——明道會,也隨之應運而生。越來越多人從這個宗教的思想中找到自己的心靈寄託,並為之忠誠追隨。朝鮮半島神職人員的隊伍,逐漸開始成長起來。

▲早期的朝鮮文聖經

在當地建設學校和醫院,是基督教傳教士在世界各地散播思想的兩個重要媒介和手段。在朝鮮半島,他們當然也不例外。基督教長老會於1885年承辦的培材男校,是韓國第一個公認的高等教育機構。

在這些學校裡,除了學習基督教的教義,還會教授西方不少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這大大開拓了年輕人的眼界和思想。基督教在朝鮮半島從封建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的準備過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梨花女子大學,是韓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也是少數且久負盛名的女校。它的前身是基督教創建於1886年的梨花學堂

就在基督教在朝鮮半島初具規模的時候,朝鮮王朝的政治風向,也悄然發生了改變。19世紀末甲午中日戰爭後,朝鮮王朝被迫和大清解除藩屬關係,外交方向上開始被迫倒向日本。

那時候的日本,處於轟轟烈烈的「維新時期」。思想文化「朝西看」,脫亞入歐甚至一度成為國內輿論的主旋律。基督教作為西方政治經濟紐帶的重要產物,在日本也頗為盛行。為了更好地將政治力量滲透至半島,日本基督教傳教士,開始將活動中心擴延到朝鮮半島。

政治立場上的脆弱性,讓朝鮮王朝深刻地認識到了西方科學技術,在當時國家競爭中的重要性。他們開始引進歐美的科學著作和生產技術,並對思想傳播重要媒介的基督教,持有更開放的態度。基督教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漸朝著第一大教的目標前進。而作為舊先進文明代表的佛教,在打壓和不受重視後,便慢慢變得黯淡了。

1897年,朝鮮高宗宣布將國號更改為大韓帝國,並踐行西方的君主立憲制度。除此之外,政府頒布一系列的金融、貿易、工業等改革措施。這一次的「光武改革」,被看作是朝鮮半島走向近代化的一個重要標誌。

▲大韓帝國金融大樓,它的成功運轉與基督教牽線的資本力量不無關係


二、助國家於危難之中

作為一個外來輸入的宗教,基督教若想當地民眾中間引起更加廣泛的認可,就必須通過植入具有本土特色的故事,來彰顯其神秘的「不可或缺性」。他們以朝鮮半島原生巫教的造物主經歷為藍本,宣揚基督教與造物主「三位一體」的神聖特性,鼓勵人們通過信教,來獲得與神直達心靈的「虔誠交流」。

▲朝鮮半島神話中的檀君,他被認為是最早人的始祖。基督教就是通過它的故事,將「三位一體」的基本信條植入其中

如果說基督教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只是吸引了部分有著相同訴求的人;那麼他們在民族危亡時刻所發揮出來的帶頭作用,則真正引起了半島人民一致地高度讚賞。

1910年,隨著日本政治勢力在半島的不斷壯大,日韓合併的呼聲變得越來越高漲。在這一年,大韓帝國領導人李完用和日本籤署了《日韓合併條約》。條約的生效,意味著朝鮮半島作為獨立主權國家的歷史被中斷。

▲《日韓合併條約》中李完用方的全權委任狀

主權的拱手相送,讓國民陷入到一片哀怨之中;而很多具有西方民主思想的基督教徒們,更是有著無以言表的感同身受。1919年3月的第一天,33名宗教領袖和大批愛國人士在京城府(今首爾)的塔洞公園舉行集會,通過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統治的《獨立宣言》。在這群義士中間,基督教的信徒佔據絕大多數。

▲通過《獨立宣言》的「三一運動」。浩浩蕩蕩的人群,表達了對殖民統治的極度不滿

基督教信徒捨身為國的無畏精神,贏得了半島人民的廣泛好評。在日本近乎高壓的統治下,為尋得精神的慰藉,越來越多人選擇信仰基督教。祈望在淨化心靈的同時,也能為民族的興亡,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1939年,天主教獨立運動團體——義民團成立。該團體的宗旨,致力於為大眾和主權發聲,凝聚更多海內外有志之士的力量。基督教教會和信徒在這個時期的大義之舉,將他們的形象和國運,緊密地聯繫了起來,地位甚至遠超於當時淪為日本傀儡的朝鮮總督府。

 ▲朝鮮總督府前升起日本國旗。主權的葬送,讓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光環徹底喪失


三、壯大背後也有暗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西斯霸權的倒臺,讓朝鮮半島重新恢復了主權。但因為意識形態對立以及東西方陣營分化等原因,朝鮮半島被三八線一分為二誕生兩個政權:北邊是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而南邊則是大韓民國。

由於朝鮮推行的是不鼓勵信教政策,致使當地的基督教徒活動受到極大限制。據不完全統計,在韓戰的動亂之際,北邊約有三分之二的基督教信徒逃亡南邊。

 

▲朝鮮官方不鼓勵民眾信教,這讓他們的宗教成分,與韓國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反觀另一邊的韓國,則可以稱得上是基督教繁衍壯大的沃土。背靠西方陣營的他們,對基督教的傳播幾乎不加以任何限制;再加上原先就龐大的教眾基礎,以及朝鮮逃離而來的大批信徒。韓國的基督教,具備前所未有的廣泛民間力量。

▲韓國建國初期的傳教士和教徒們

基督教除了在民眾中有著較高的威望外,在政治層面,也向外界傳達著意味深長的訊息。韓國開國總統李承晚,在留美期間成為了基督教長老會長老,他的當政,無疑是基督教在韓國發展的一大利好;而除了他之外,第一屆的政府總理以及九位部長,均無一例外地是虔誠的基督教徒。

▲韓國首屆國會中的基督教徒人數竟多達25%

20世紀60年代的韓國,進入到樸正熙領導的軍政府統治時期。軍事管理下相對戒嚴的環境,引發了不少民眾對於民主社會的強烈渴求。他們以基督教信仰自由為口號,聲討政府的管理體制和模式。這一次集會,更加強化了基督教在社會生活中的正面形象。

▲70年代天主教堂前的示威活動,學生和青年人是主力軍

基督教在韓國的蓬勃發展,讓其他一些「邪門歪道」的人,動了壞心思。從70年代開始,韓國陸續衍生了五花八門的基督教門派,這其中不少是被基督教正統認定為異端的教派。

所謂異端,就是在基督教思想上和主流有著較大差別,且嚴重違背社會存在常理,對生產生活秩序產生負面影響的組織。這些異端教派,在教義的解讀上是模稜兩可的態度,大肆鼓吹對某位教主的推崇;更有甚者還慫恿教眾幹擾社會秩序,以達到對神的所謂景仰……這些匪夷所思的行為,與基督教原本所宣揚的普世思想,可以說是大大地相背離。

▲新天地教會是韓國異端教派中的「代表」

除了新天地教會,目前在韓國還存在著包括萬民中央總會在內的數十個基督教異端。他們之中有不少組織可以說是小有規模,且經費充裕。他們善於披上宗教外衣美化自己,以達到滿足私慾、到處斂財的目的。

目前這些異端傳教的範圍不僅僅限於韓國境內,近些年在中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時常也爆出他們的活動蹤跡。

▲韓國目前的邪教信徒數量,已經佔到了基督教徒總數的近20%

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在韓國的蔓延,徹底地將基督教異端的問題暴露出來。如何遏止住這股逆流的增長,讓基督教重新拾起原先正面的形象?政府和基督教會,應該拿出更有強有力的手段和措施。

作者:陳相成   編輯:Thomas (唐)

相關焦點

  • 身處東亞文化圈的韓國,為什麼大多數國民都信仰基督教?
    基督教自其被羅馬帝國接納之後,其就一直以著一種極其恐怖的速度不斷徵服人類的精神世界,到了18世紀後期時,無論是人煙罕至的非洲大草原、還是閉關鎖國的清朝、日本,幾乎可以不帶猶豫的說,只要是有人聚居的地方就一定有基督教傳播的痕跡。
  • 深思:韓國的基督教為什麼泛濫成災?
    玄微子答: 韓國的基督教為什麼泛濫成災,而且基督教還幹預政治,知道原因嗎? 宗教傳播不是文化問題。 表面上看是文化侵略,背後看,明知道是文化侵略,為什麼還默許別人侵略你? 因為這是協議。 就拿韓國來說吧。 它作為一個殖民地,整個政治系統都是經理人團隊。 老闆怎麼控制經理人?是不是得找幾個錦衣衛什麼的組織? 基督教就充當了這個角色。 這比靠殺手組織來操縱經理人,更加的隱蔽,也效果更好。
  • 邪教徒傳播肺炎,為什麼韓國宗教勢力這麼強?
    2月24日,韓國新冠肺炎確診763例,死亡病例增至7例,目前韓國458例確診病例與該教會有關。2014年,該教會被韓國基督教監理會認定為以基督教為幌子的邪教。所以韓國這麼一個亞洲國家,在古代是儒家文化圈的一部分,怎麼現在有這麼多人信仰基督教,有不少甚至信仰了邪教?
  • 韓國財閥的影響力為什麼這麼大?
    ,財閥指的是由家族企業發展起來,後形成的大集團和跨國公司。在日本的統治之下,大量技術和資金瘋狂湧入,很大程度上補充了原先發展的短板;但另一個很實際的問題是,如此大力度扶持的背後,是資本力量無形的壓榨和操縱。朝鮮半島的本土企業,於是乎便陷入到這種增長與控制並存的兩難境地。他們在經營中始終保有自己的所有權和管理權,但在企業大方向的選擇上,總是受到日本資本力量的影響。
  • 遍布首爾的十字架:基督教是怎樣徵服韓國的?
    答案很可能是韓國。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城市,都能遇到來自韓國的傳教者。韓國基督教向海外派出了兩萬多名傳教士,甚至滲透到了阿富汗、伊拉克、約旦這類伊斯蘭教國家。傳教積極,是因為信教熱烈。1940年代,還只有2%的韓國人信仰基督教。到2014年,已有30%韓國人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已成為韓國的第一宗教。
  • 古代歐洲:為什麼古羅馬的神影響力那麼強大,卻被基督教給替代了
    引言:古代書上所說的神,或者描述神的世界,是我們人類認識這個世界的體現,除了自身生活的環境,還有其他的部分組成,這是人認為的世界,書中常說的古希臘羅馬的神,那是一種人類精神的象徵,它們包括很多,就比如追求的夢想,罪惡,以及為止等等,它們都是古代文學藝術的源泉,就算到了如今,我們都可以找到很多書籍,音樂等等,描述的內容都跟這種神相關聯,總而言之,古羅馬的神,就是歐洲文化的源泉土壤之一,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古羅馬的神
  • 基督教就是與周圍社會妥協後的猶太教,為什麼這麼說?
    一直以來,基督教研究者都流行這樣一個說法,「基督教就是與周圍社會妥協後的猶太教」,這話什麼意思?首先,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與猶太教的一致性。儘管《新約》始終在努力創造新的概念,並植入大量與《舊約》不同的內容和思想,歷代神學家也都竭力地用一些新的解讀方式,把二者間的區別擴大,可是,《新約》仍然被看作是在《舊約》基礎上進行的擴展,而不是創新。
  • 華人牧師分享「中國是命定的基督教大國」
    第三次的大復興是透過宣教士的宣教,福音越過太平洋來到亞洲,包括中國、印度和韓國等地。 文中歸納出每次福音大突破、大前進時候都有兩大特點:第一是有逼迫,羅馬帝國君士坦丁訂基督教為合法之前,基督教完全是地下狀態;清教徒移民美洲建國是因在歐洲受到大逼迫,還有福音在亞洲大復興,有西方宣教士的血和淚,所以有話說「宣教士的血淚是教會的種子」;第二個特點是信仰與經濟及影響力是同時並進的,當年歐洲成為全世界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同時他們也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
  • 韓國導演為什麼那麼「不愛」美國?
    我們在聯合辦公休息區集體觀看完《寄生蟲》之後的感覺,居然是——「韓國導演為什麼那麼不愛美國?」韓國作者導演李滄東去年的作品《燃燒》,男主家中的電視播放著韓國青年失業率攀升的消息,隨後播放的國際新聞中,川普出現在總統選戰現場,他宣稱要把美國公民的幸福擺在第一位。這時,電話鈴響起,男主背對鏡頭站在馬桶前小解,位於屏幕頂端,電視機位於屏幕最左側,川普的臉在畫面中有些變形。
  • 韓國人為什麼去阿富汗傳播基督教?
    孫中山在少年時代皈依基督教後,一度熱衷於破壞家鄉的各種神廟,認為這些神廟是「偶像崇拜」的禍源,其狂熱程度超越了很多西方傳教士。無獨有偶,在塔利班炸毀巴米楊大佛後,不少伊斯蘭國家都聲言譴責,但中國卻有一位皈依伊斯蘭的漢族史姓學人大加讚賞塔利班的毀佛行動,認為這種「偶像崇拜」的落後垃圾就該清除。論及皈依者狂熱,近年被提到最多的例子當屬韓國的基督教狂熱。
  • 韓國化妝品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韓國化妝品業一直以來都處在亞洲領先地位,韓國化妝品出口的一個對象就是中國,在中國的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韓國化妝品品牌,為什麼韓國化妝品這麼受歡迎呢?讓我們來看看到底為什麼韓國化妝品為什麼這麼受歡迎!第一, 韓國化妝品競爭激烈,優勝劣汰僅僅在明洞你就可以看到將近80多個牌子的化妝品,韓國擁有的化妝品品牌將近2600個,面對這麼激烈的市場競爭,你說說如果沒有效果早不就關門大吉了。
  • 韓國基督教監理會劃定全能神教等9個團體為異端
    韓國《國民日報》11月2日報導,10月30日至31日,韓國基督教監理會在首爾江南區光臨教會召開了第31次大會,會議主題為「今天的革新、明天的希望」。大會決定將9個團體劃定為異端,其中包括在中國臭名昭著的邪教全能神。
  • 野生基督教在中國農村蔓延
    如果蔣委員長一直能在大陸呆著,基督教勢力在中國就會比現在勢力大得多。不過他後來去了臺灣,而且是被趕去的,影響力暴跌,臺灣人最鄙視的就是他,傳教這事一直搞得不太好。而新中國成立後,宗教勢力一度徹底退出了中國,直到改革開放後。
  • 什麼邪教這麼厲害,起源於中國,竟連韓國也發出警告!?
    韓國CTS基督教電視臺新聞欄目於2016年11月播出了一個時長5分13秒的訪談,主持人與記者崔大振共同探討了邪教組織「全能神」在韓國活動的情況、列舉了部分受害案例,並告誡韓國民眾需提高警惕。以下是訪談內容:
  • 當今世界三大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誰影響力最大?
    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世界的三大宗教,就是我們熟知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首先來說一下佛教,佛教最早產生在於古印度,而佛教的信徒分散地自然也就是亞洲,準確的來說也就是以中國,印度,緬甸,泰國較為集中。而佛教產生的時間也是三大宗教中最早的,據相關文獻可以記載,約產生於距今2500多年前。
  •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衝突:羅馬教皇為什麼要發動十字軍東徵?
    兩大宗教儘管都發源於西亞,但是他們影響的範圍卻不同。基督教在傳播過程中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國教,伴隨著羅馬帝國徵服的腳步影響到了歐洲的廣大地區;而伊斯蘭教則跟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遍布了西亞、中亞和北非。 兩大宗教的接壤面積越來越大,特別是西亞巴勒斯坦地區成為它們交匯的地帶。6世紀阿拉伯帝國崛起後,巴勒斯坦及聖城耶路撒冷就成為了他們爭奪的焦點。
  •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衝突:羅馬教皇為什麼要發動十字軍東徵?
    兩大宗教儘管都發源於西亞,但是他們影響的範圍卻不同。基督教在傳播過程中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國教,伴隨著羅馬帝國徵服的腳步影響到了歐洲的廣大地區;而伊斯蘭教則跟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遍布了西亞、中亞和北非。兩大宗教的接壤面積越來越大,特別是西亞巴勒斯坦地區成為它們交匯的地帶。6世紀阿拉伯帝國崛起後,巴勒斯坦及聖城耶路撒冷就成為了他們爭奪的焦點。
  • 思考丨傳統基督教自我認知的「約架」邏輯
    但這些歷史告訴我們,基督教對自己的評價,乃至於世俗世界對基督教歷史的評價,從來都把對歷史的影響和文明的塑造作為主要的關注點。今天在中國的傳統基督教中,畫風卻出現了轉變,對自身的優越感不再建立在社會影響力的歷史傳統上,而是建立在人數的優越性上。
  • 為什麼離開基督教?
    為什麼離開基督教?為什麼?當初,真的了解那些教義嗎?聽到的是正確的教義嗎?以下是在奇摩知識區,筆名『耶穌基督』的網友(不信主的人)發表的內容:『離教,與信教一樣,不同人有不同的原因。,原來只是心理幻覺,根本不存在了解基督教的霸道排他、威逼利誘等的特性』許多信徒,以為對上帝的知識是不重要的。
  • 年終反思丨 2020年基督教的關鍵詞:「變」
    選不出關鍵詞原因,是因為今年變化太大,不僅是英語語言的變化大,更是因為語言背後的社會事實變化過於劇烈。因為這一年幾乎每個月都有大事情發生,吸引著人們的眼光,主導者討論的話題。然而,基督教在這一年中同樣受到巨大的衝擊,也同樣從宏觀和微觀方面帶來改變。全球經濟的下行,帶來的結果是教會奉獻的整體下滑,基督教因為經濟收入的降低,不得不減少對外宣教以及日常活動的支持,讓基督教的國際和國內影響力進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