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財閥的影響力為什麼這麼大?

2020-10-18 環球情報員

韓國財閥
作者:陳相成   編輯:Thomas

在韓國,財閥指的是由家族企業發展起來,後形成的大集團和跨國公司。他們上可影響國家經濟甚至政治的走向,下也可對國民日常生活帶來方方面面的改變。不可否認的是,財閥已經成為韓國社會中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年總產值可佔到國民經濟至少7成以上。

▲在大熱韓劇《愛的迫降》中,財閥千金的突然失蹤,一時間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強烈關注

後二戰時期,特別是經歷了韓戰之後的韓國,經濟社會受到重創,發展水平相當滯後;從20世紀60、70年代開始,韓國開始走上了經濟騰飛之路,從一個滿目瘡痍的殖民受害國,躍升至「亞洲四小龍」之一,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1996年,韓國以其強勢的經濟表現,加入了有「富國俱樂部」之稱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19年最新數據顯示,韓國的GDP總量位居世界第11位,人均GDP更是突破了3萬美元大關,位居發達國家之列。

▲韓國從20世紀開始的經濟走勢圖

在這個國家實現蛻變的過程中,財閥的貢獻,可謂是難以忽略的。他們涉及的產業包括重工業、電子、航空、造船以及日用品等,可以說整個國家的產業體系中,無不存在著財閥資本的身影。久而久之,在這樣全覆蓋式的「經濟觸手」作用下,財閥成為了韓國經濟的「頂梁柱」。

▲2012年是韓國財閥經濟的一個鼎盛期,十大財團資產佔比可達到全國GDP的85%

幾十年的時間,從一窮二白到發達國家,韓國的「進階之路」,是如何走得又快又好的?財閥在這其中,扮演著怎樣重要的角色?輿論對財閥褒貶不一的評價,辨證去看,他們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呢?

▲韓國「樂天世界」主題公園。美輪美奐的背後,是財閥資本運作的產物


一、嗷嗷待哺

雖然說財閥的壯大,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近數十年來國家發展的需求。但韓國歷史最悠久的企業、也是目前財閥之一的鬥山集團,在1896年就已經誕生了。當時的半島正處於朝鮮王朝統治末期,因跟不上先進生產力的水平,大多數企業都遭遇了資金斷裂、技術落後和管理經驗不足等問題而倒閉。鬥山集團可以稱得上是動蕩時期的唯一「倖存者」。

▲鬥山集團是由最早的「樸承稷商店」不斷演化而來的,目前已經成為了涉及生活文化、重工業機械、情報流通等領域的大型集團

而在這個時期,朝鮮半島的命運,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1897年,在清朝敗北甲午戰爭之後,朝鮮王朝受到了日本方面的脅迫,要求解除與大清的藩屬關係,並更名為大韓帝國。之後,親日派成為了半島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他們不斷推動著「日韓合併」這一所謂具有雙贏意義的龐大計劃。

1910年8月,雙方最高領導人籤署了《日韓合併條約》,此舉象徵著朝鮮半島獨立國家的歷史中斷,正式進入到殖民統治的「日治時期」。

▲日據時期朝鮮半島的行政規劃圖。朝鮮總督府,是當時日本設置在半島的最高權力機關

日據時期,又是半島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在日本的統治之下,大量技術和資金瘋狂湧入,很大程度上補充了原先發展的短板;但另一個很實際的問題是,如此大力度扶持的背後,是資本力量無形的壓榨和操縱。朝鮮半島的本土企業,於是乎便陷入到這種增長與控制並存的兩難境地。他們在經營中始終保有自己的所有權和管理權,但在企業大方向的選擇上,總是受到日本資本力量的影響。

▲與日資有著親密關係的和信百貨,在日據時期被號稱是唯一一家能與三菱、立山黑部、三中井和平田等日本品牌競爭的本土百貨公司

時間來到20世紀4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也標誌著朝鮮半島長達數十年的日韓合併時期結束;但即便這樣,也並不意味著這個民族的苦難將徹底解脫。因為東西方陣營分化、意識形態對立等原因,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以三八線為界,北邊是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而南邊則是大韓民國。

▲同文同種,卻避免不了被分裂的命運

分裂的狀態,讓本來就經歷著黃金時期的產業發展,再次遭受重創:兩個國家的存在,導致資源協作整合能力大大降低,對重工業等支柱產業受挫巨大;而對立的情形,則使得國內市場內需水平快速下滑,貿易工商業停滯不前。這些對朝鮮或韓國來說,都是實際存在的痛點。

1950年,由於朝鮮方面以反擊的理由越過三八線,韓國隨即與朝鮮應戰。自此,前後歷時長達三年多的韓戰,正式爆發了。戰爭的進行,使得朝韓雙方的工業及工商業等產業發展再度面臨浩劫。

▲韓戰無論是給朝鮮還是韓國,都帶來了相當沉重的打擊

韓戰後籤署的停戰協議,暫時穩固了兩邊和平的社會環境。而此時的韓國,經濟成長活力呈現出了一個相當匱乏的狀態,GDP總量少得可憐,和當時的朝鮮稱得上是「難兄難弟」,不相伯仲。

▲韓國朝鮮近60年來的GDP變化趨勢。和我們現在一貫「韓強朝弱」的固有印象不同,兩國曾經在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間有過旗鼓相當的局面

當時的李承晚政府深刻意識到,若想改變這個窘迫的局面,首先必須重振工業,繼而進一步推動工商業等多產業的復興。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在日本撤離半島之後,設備、技術和物資等生產必需品仍有大量留存,共計可佔到整個國家財富的30%左右。為了更好地利用這些寶貴的「殖民遺產」,政府決定與民間資本合作,發揮效益最大化。

相關部門對有意向承接「遺產」的私人部門進行統計,篩選出具有實力運作且願意支持政府的企業。之後,向他們提供政府專門的進口許可證、低息貸款等優惠措施,盡全力地化解他們的後顧之憂……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迅速崛起,這也是後來財閥最早的雛形。這樣特別的成長經歷,也使得他們與政府存在著十分緊密的合作關係。

這時候的財閥集團,大多是發展輕工業及初級化工業等技術要求較低的產業。後來,受限於國內市場的狹小,他們開始轉向探索外向型經濟的可能性,港口之於財閥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三星商會,是三星集團多元化布局前最早主打的品牌之一

著眼於亞太戰略的長遠目光,美國在二戰之後,對韓國經濟給予了強有力的馳援。針對出口到韓國的商品,美國曾採取了自動發放許可證、數量不加限制等鉅惠舉措,對關稅的徵收上也做出了十分友好的讓步。據統計,在20世紀60年代,因與政府間密切的關係,韓國資產前10名的財閥中,有9個都積極參與到進口貿易中,美國是當時最主要的貿易對象。

 ▲韓國如今的主要財閥大都是在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成立的

自19世紀封建王朝末期開始,受到外來資本入侵以及反覆戰爭等因素的影響,韓國企業的發展歷程一直跌宕起伏;韓戰之後,和平的國內環境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讓部分企業的實力在同行業中迅速獨佔鰲頭。財閥的擴張之路,也才剛剛開始。


二、羽翼豐滿

韓國崛起進程中成長起來的財閥集團,有著自己相當鮮明的特色。在這種企業集團中,一般來說有一位權勢最大的領導者,全局統籌著各個子集團的業務。而在每個子集團中,核心部門大多由家族成員進行管理,選賢舉能。家族控制和多元化經營是財閥最主要的兩個特徵。

▲家大業大,LG集團各個部門對家族成員都有明確分工

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是各大財閥迅速擴張和確立地位的時期。當時的韓國,在承接了勞動密集型產業後,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轉型基礎;立足於進一步完善產業結構的目的,政府提出了發展重化工業、通信電子及其他高新技術產業的目標。不出預料的是,各大財閥集團基於與政府密切的關係和強大的財力,再一次獲得了這些「新風向」的投資良機。

▲韓國的造船業在馳名全球。訂單量前幾名的公司都是由財閥把控,這與當初政府下放權力給他們經營不無關係

政府與財閥的關係,貼切地形容,就像是「彼此互相成全」。財閥通過政府層面的政治權力,獲得各大領域的經營權;而政府又依託著財閥雄厚的實力,進一步做大做全更多的經濟部門。就是在這樣一種默契之下,韓國的經濟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蛻變,成為了20世紀後期名揚世界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據美國《財富》雜誌20世紀90年代初的統計數據,當時韓國進入全球500強的公司多達13家;而在全韓排名前30名的財閥中,平均每一個財閥旗下就有至少20個子公司,最大的5個財閥平均子公司數量更是達到42家。

▲三星帝國龐大的業務結構。曾有人如此調侃,韓國人一生逃不過三件事情,就是死亡、稅收和三星

20世紀90年代末爆發罕見性的亞洲金融危機,東亞、東南亞地區成為重災區,韓國更是成為受到損失最為慘重的國家之一。這一輪的衝擊,讓韓國將發展的重心逐漸延伸向文化、旅遊以及影視音樂等第三產業,財閥資本家們這一次也當仁不讓地參與進來分一杯羹。

金融機構、主題樂園、星級酒店、免稅商店、娛樂公司等服務業主要商業形態,背後無不存在著財閥集團的大面積控股。財閥自此幾乎掌握了韓國第二、第三產業兩脈支柱,真正成為了決定國家未來走向的晴雨表。

▲還是以三星為例,它的業務範圍除了我們熟知的電子產業外,還囊括著證券、酒店、醫療、遊樂園等第三產業


三、是天使,也是魔鬼

在財閥力量的強力推動下,韓國在手機、造船、半導體等領域成就斐然,服務範圍遍布全球,具有世界性的權威地位。國內市場狹小的國情,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使得企業必須擁有政府背景,才能在行業內成為翹楚。

 ▲各國網速排名,韓國常年佔據頭把交椅

雖然財閥對於國家經濟的發展功勳卓著,但他們與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的親近關係,時常對國家宏觀發展產生消極作用,尤其是壓榨著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以及無形地影響著一些政策制定的走向。

面對這樣的情況,韓國政府曾出臺過具有反壟斷性質的《公平競爭法》,並減少對市場的幹預,將關注重點轉向中小企業,以達到對財閥勢力一種相對制衡。但遺憾的是,由於國內市場已經趨於形成被財閥瓜分的形態,政府的這些措施並沒有形成實質性的壓製作用,財閥在經濟總量中的佔比依然成色十足。

▲扶持中小企業也沒轍,十大財閥在近60個集團中的總資產佔比多達70%

9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財閥集團資產重組,也成為了政府十分擔憂的一點。當時的韓國在陷入到絕境之地時,無奈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緊急貸款,同時放寬外國資本進入金融市場的條件。

這致使當時很多財閥集團賣掉核心企業,股權被大量稀釋,家族不再是決定集團未來走向的第一「發言人」;而就國家層面而言,外資的大量進入意味著韓國經濟乃至政治的脆弱性將大大增強。

▲危機衝擊下的韓國只能以出賣「經濟主權」的形式放開外資的進入,這也為之後政治話語權的減弱埋下了隱患

商界和政界的頻繁來往,也導致了不少政商勾結的醜聞發生。樸正熙總統任內的軍人治國方針,法律千瘡百孔,利益交換問題嚴重;樸槿惠總統任內的親信幹政,賄賂傳聞致使政府公信力下滑……這些都還只是「政商曖昧」的冰山一角。而近些年來娛樂圈謎一樣頻發的自殺案件,更是將民眾對司法和財閥的輿論推上風口浪尖。

▲YG娛樂旗下藝人醜聞不斷,民眾向青瓦臺發起停止該公司藝人活動的請願書

韓國利用數十年的短暫光陰,成長為今日在多產業都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發達國家,背後財閥所起的推動作用,絕對不能夠忽視;雖然權力的膨脹讓他們時常不慎「越界」,但政府為了經濟社會的健康運轉,也不得不默認這樣的現狀。財閥之於韓國,是天使,亦是魔鬼。

▲財閥倒臺,國家堪憂

作者:陳相成   編輯:Thomas (唐)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國不會出現韓國那種財閥?
    韓國面積雖然僅有10.021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我們江蘇省的面積大小,但是人口卻不低,常住人口僅達到5126.92萬人。而韓國除了明星之外最引人注意的群體就是韓國財閥。要知道韓國財閥格外不同,那是具備翻天覆雨手段的一群人,在韓國可掌控韓國總統的選舉。因為他們掌控著經濟命脈,財可通一切,甚至韓國的財閥凌駕於韓國法律之上。而作為鄰國的我們為什麼無法形成如此財閥?
  • 又一韓國女星自殺,韓國財閥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在韓國,財閥們財雄勢大,儘管明星們影響力很大,但也受到經紀公司的控制,並沒有完全的自由,這莫多自殺的女明星,必然跟遭受的「潛規則」不無關聯。年初,韓媒曝光了勝利讓手下職員為訪韓的國外投資人招妓的聊天記錄。「勝利門」所涉及的娛樂圈、警界、商界都受到了影響,就連總統也親自下令嚴查。
  • 控制韓國經濟的30家財閥集團,把自己玩殘的樂天是第五名,對美國的...
    一時間,各大電商紛紛下架樂天的產品,各大供應商取消了與樂天的合作,支付機構不再為樂天提供服務,甚至各地的樂天超市都從之前的門庭若市變成了空無一人。借用《中國日報》的一句評論:之前抵制肯德基是一場鬧劇,但是現在抵制樂天卻是理性行為。因為肯德基只是來華做生意,但是樂天卻參與了對中國的軍事安排,直接對中國民眾的安全構成威脅,這家企業應當為其行為負責。事關安全,中國消費者有權用腳投票。
  • 財閥世家影響力由盛轉衰,韓國頂級富豪大洗牌,女性地位如何呢?
    近日,福布斯發布2020年韓國富豪榜,三星李健熙居首,為韓國首富。儘管被譽為韓國第一財閥的三星「一枝獨秀」,但和多年以來韓國富豪榜比對後顯示,隨著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的興起,過去那些財閥世家影響力逐漸由盛轉衰,韓國富豪處於大洗牌之中。
  • 韓國女星崔雪莉、具荷拉自殺,絕不僅僅因為「財閥」這麼簡單
    韓國女星崔雪莉、具荷拉自殺,絕不僅僅因為「財閥」這麼簡單,她們為何選擇自殺? 好多文章在譴責韓國娛樂圈的殘酷,韓國財閥統治的恐怖,這是我們不可迴避的事實,同時也是我們一時間無法改變的環境。在這樣艱難的生存環境下,小人物要怎麼活著,如何活得快樂,是我們迫不及待需要考慮的問題。
  • 韓國財閥不可動搖,文在寅卻執意打壓財閥,如今怎麼樣了?
    財閥集團能夠讓韓國總統享受到極大的權力,當然,財閥集團也能夠讓韓國總統徹底下臺。即使韓國總統換了好幾個,大財閥依舊能夠存活在韓國政壇內。那是因為財閥集團在韓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歷屆韓國總統確實不敢輕易和財閥作對。
  • 財閥陰影籠罩下的韓國經濟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外,「漢江奇蹟」的問世還離不開很多韓國大企業的推動,而這些大企業還有另一個共同的名字——財閥。二、財閥如何助力韓國經濟增長?財閥,原本是二戰前日本金融壟斷資本集團的通稱。
  • 韓國財閥,為何在當地成為霸凌的代名詞?
    先推開趙家大門,慢慢說起——大韓航空醜聞,一地雞毛韓進集團的趙家,是位於韓國商界頂端的大財閥世家之一。創始人趙重燻白手起家,是典型的「拼一代」。他出生於上世紀二十年代被日本殖民統治的朝鮮,二十多歲時就休學,當上了卡車司機,並創辦「韓進商社」,招攬運輸生意。
  • 財閥幹政,貧富不均,總統缺失話語權,心疼韓國平民!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為什麼韓國會形成「小國家、大企業」畫風、以及聊聊讓總統話語權變很輕的「畸形」政治。美蘇對峙,朝鮮半島兩端分化二戰結束後,世界格局向兩極分化轉變。小國開始抓緊時間「抱大腿」,美國對戰敗國日本進駐管制,讓亞洲的蘇聯非常不滿。
  • 手握龐大資金,影響國家政治選舉,探究財閥在韓國的社會地位
    韓國的影視文化中反映了很多他們國家的社會現實,除了男女之間的不平等地位等等問題之外,更多的則是大財閥社會地位的不可撼動和其對韓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的控制作用。甚至還有很多人持有"在韓國,財閥不是韓國的財閥;而韓國確確實實是財閥的韓國"的說法。在私人資本和家族資本的社會地位問題上,韓國可謂是資本主義國家中十分典型的例子了。
  • 韓國富家千金開糕點店小私營主抱怨財閥壟斷
    最近韓國的熱門話題要數財閥的女兒或孫女紛紛開糕點店和食品零售小鋪了。財閥是主宰韓國經濟的家族式企業集團,他們開起糕點店來,相比競爭對手——小麵包作坊,口袋當然要鼓得多。   這種趨勢激發了不少人的憤怒。韓國總統李明博說,富家千金的「業餘愛好」威脅到了一些小私營業主的生計。一名韓國國會議員表示,這就好像曼聯前衛樸智星在后街小巷和業餘愛好者對抗。
  • 韓國5大頂級財閥集團有多可怕?總資產佔韓國經濟的57%
    從某種角度上來看,韓國無疑是全世界最特別的國家,沒有之一。每個國家都有頂級富豪,都有年產值會用國民GDP總值佔比來表示的巨頭企業,但5個家族把控國家過半經濟的,除了韓國,別無二人。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韓國前20大財閥的資產,佔據了全國GDP總量的75.3%。2011年,這個比重迅速提升至了85.2%。而在近幾年間,韓國前10大財閥就貢獻了80%的年產值,真的就是「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在這其中,以三星為首的韓國5大財閥,在韓國GDP總值中的佔比足足達到了57%。5個家族掌握一個國家一半以上的經濟,這個情況真的很驚人。
  • 三星能否成為韓國「財閥世襲」破局者
    眾所周知,財閥對韓國經濟舉足輕重,三星又是眾財閥之首。三星的一舉一動,韓國民眾都格外關注。近日,三星集團繼承人、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向全體國民道歉,在韓國掀起了軒然大波。道歉涉及多項內容,其中關於「不會讓自己子女繼承公司經營權」的表態格外引人關注。
  • 在韓國財閥眼裡,愛國情懷值多少錢?
    在韓國你會發現一個現象,他們的愛國情懷要遠比其它國家濃鬱,這種愛國情懷體現在,韓國人購買商品的選擇上,舉個例子,韓國各大電子超市中,你所看到的產品,大部分都是韓國自產的品牌,例如三星、LG或者TG等等,這些幾乎佔據全部商品的80%以上,國外的品牌非常少,只有美國惠普與日本的索尼、松下等等
  • 韓國家族財閥頻受衝擊 或已走向沒落?
    這份計劃迅速推動韓國的工業化,也逐漸形成了韓國的特殊經濟現象——家族財閥,這幾乎相當於一種經濟模式。但最近,三星集團陷入「手機爆炸門」,現代汽車工人罷工,樂天會長涉嫌貪汙、韓進海運已申請破產……這些作為韓國家族財閥企業的突出代表把握著韓國經濟的重要命脈,如今卻連遭各種衝擊,韓國的經濟是要出大問題了嗎?
  • 文在寅與歷屆總統有差別,與韓國財閥背道而馳
    無非就是文在寅受到了財閥集團的阻攔。很明顯,文在寅想要進行司法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制約財閥集團的勢力,財閥集團也當然會極力阻止文在寅完成司法改革。從而文在寅進行司法改革的道路也將會更加艱辛,但既然司法改革已經開始了,文在寅當然就不想放棄。由於財閥集團的勢力一天比一天壯大,雖然這會給韓國帶來很大的經濟利益,但這也存在了許多弊端。
  • 韓國財閥企業「欺凌文化」因何而起
    來源:解放日報被迫下跪,無端被攻擊,因為遲到被踹和吐口水,因為開車太慢被潑水,無緣無故被拖把柄打頭……近日,大韓航空會長夫人李明熙被控欺凌下屬案的細節曝光,再次引發了公眾對韓國財閥權勢欺凌現象的討論。日前,大韓航空老闆娘李明熙因欺凌下屬面臨刑事控告,其中不少細節引發民眾不滿。
  • 一個親近財閥,一個打壓財閥,樸槿惠與文在寅的結局相同!
    韓國前總統樸槿惠在韓國執政的時候可是十分的親近韓國的財閥了。然而韓國總統文在寅現在則是十分厭惡財閥的,這對於韓國財閥來說,這兩個總統給他們的態度都不一樣,但是韓國前總統樸槿惠親近財閥,如今只能夠住監獄,而文在寅如今打壓財閥,最後的結果也很可能會入韓國監獄。
  • 財閥逼死「做題家」,韓國青年的地獄模式
    大量韓國學生提前好幾年學習高中課程,有的人甚至從小學就開始學習高中知識。也就是說,人家的高三模式長達好幾年。而韓國不僅課業強度大,考試強度也大。高考一天考五門,僅中午有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2>資源被二八分化,年輕人放棄做人為什麼韓國上大學會有如此大的競爭壓力呢?由於自然資源相對匱乏、國土面積有限,韓國之所以能走到今時今日這個地位,主要就是靠的人才和技術。見證了「漢江奇蹟」的老一輩韓國人,自然對「教育改變命運」有著強大的信仰。
  • 韓國財閥是怎樣煉成的?誕生於灰色,崛起於奇蹟,鼎盛於危機之後
    事實上,隨著李承晚的倒臺,三星很快就在韓國處於了艱難的境地,不僅旗下十五個子公司遭到政府調查,李秉喆本人也在法庭上承認了偷稅的事實,並表示如果當時不這麼做,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在稅率是利潤120%的環境裡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