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深十度(goldnews)
有個關於韓國教育問題的報導視頻,一度讓我毛骨悚然。
據說在韓國某所公立學校內,有5位50多歲的男老師老師長期性騷擾學生,這個事件被媒體報導後,震驚社會。
讓大家起雞皮疙瘩的是:其中一個高中老師,通過在自己家開課後補習班,性侵輔導的幾位女高中生,長達10個多月。
而這些女高中生全部選擇了容忍老師。
更奇葩的是,在事件曝光之後,記者採訪其中一個女生,她表示:
大家(受害者)都希望老師趕緊回來,她們內部甚至在彼此猜疑,想要找出把老師送進了監獄的「真兇」。
所以,這些少女們是集體被這個老師下蠱了嘛?
隨後記者接露了答案,因為這個老師是個高考名師,這些受害者即將參加高考。
在這些少女眼中,被老師侵犯只是丟失了貞潔;
失去老師,則是失去了未來和人生。
所以,韓國的教育體制到底是個什麼鬼樣子?又是什麼樣的魔幻現實主義把這些花季少女們逼到在線暴走。
我們分為3個部分展開:
1. 地獄式高考,韓國的「內卷」病
2. 資源二八分化,年輕人「放棄做人」
3. 財閥壟斷社會資源,堵住年輕人的門路
首先話說在前頭,在座的各位好歹都是經過「中國高考」的人,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
要說韓國高考有多麼地獄,估計很多人第一時間跳出來「槓我」!
不過當我深挖資料之後,卻真的發現咱們在人家面前,只能算個弟弟,可能還是個弟中弟。
翻了幾部講述韓國教育的紀錄片,看完之後真的整個人都不好了。
韓國考生中流傳著「四當五落」的說法,意思是一天睡四個小時的考生會考到理想學校,而睡五個小時的就會落榜;窮孩子甚至只能睡3個小時。大家都豁出去用命豪賭,卻不一定有結果。
這是因為在韓國,高考錄取率僅有50%左右(中國高考錄取率在80%左右),每年都有一半的考生落榜,這些倒黴孩子要麼選擇復讀,要麼只能出去打工。
而且大部分考生都想上「SKY大學」,也就是韓國版的清北復交,學習熱門專業,以便將來更好的工作賺錢。
韓國高考的當天,有非常喜慶的一幕是——韓國人民全民動員。
公司推遲上班、股市延遲開盤、公共運輸清場;
為了配合英語聽力,所有飛機起飛和降落都暫停25分鐘;
消防局和警方的摩託在大街小巷隨時待命,響應考生的緊急情況;
學弟學妹在考場外磕頭,為考生祈禱。
大家削尖腦袋往獨木橋上擠的結果是:升學考試變成了是一場層層闖關的單機遊戲,只要有一關輸了,那麼就Game Over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貫穿整個學習期。
還有一個更讓人腦殼疼的東西,我稱之為「學前教育」。
大量韓國學生提前好幾年學習高中課程,有的人甚至從小學就開始學習高中知識。
也就是說,人家的高三模式長達好幾年。
而韓國不僅課業強度大,考試強度也大。
高考一天考五門,僅中午有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
韓國學生在校時間比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要長。
每天放學之後,他們就馬不停蹄地趕到補習班。
在韓國有超過10萬的課後補習班,超過80%的學生都搞課後補習。
今年疫情期間,各國學校停課,韓國依舊有70%以上的補習班正常開課。
韓國的教育費用也非常高昂,在韓國養一個孩子考上大學,只上公立學校、不參加補習班,也要花費181萬元人民幣。如果想要更好的教育,這個花費還要高3-5倍。
整個國家的補習產業高達1300億人民幣,補習班賺的盆滿缽滿,一些頂級名師每年能賺取數以千萬元人民幣。
而鏡子的另一面是,大量的學生因為高昂教育支出走上借貸,統計部門的數據表示韓國大學生畢業時人均負債約10萬人民幣。
更絕望的是:在韓國擁有夢想也是需要資格的。
韓國學生考上大學,除了「獨木橋」高考,還有一種叫「保送錄取」,這才是真正主流的方式。
「保送錄取」會考察在校得獎記錄,參加公益活動、社會活動,也會招收特長生。
每個韓國學生都有一個「綜合生活記錄本」,裡頭詳細記錄了學生在校期間的全部表現,包括課程分數、課外閱讀、獲獎經歷、社會實踐等內容。
要知道有軟實力的才是真正氪金玩家,這裡面可以人為操作的門門道道可多了。
有錢人家的孩子可以精心設計這本履歷,沒錢的那就去參加高考吧。
即使是如此,韓國學生依舊面臨著高強度的學習壓力,2011年,一名考生因捅死自己的母親並藏屍在房間內8個月被捕。
而他弒母僅僅是因為虛報考試成績與排名,擔心母親前往學校了解真相。
這樣的死亡事件並不是個例,韓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世界首位,不用我說大家也能猜到,頭號死因就是成績和升學的問題。
為什麼韓國上大學會有如此大的競爭壓力呢?
由於自然資源相對匱乏、國土面積有限,韓國之所以能走到今時今日這個地位,主要就是靠的人才和技術。
見證了「漢江奇蹟」的老一輩韓國人,自然對「教育改變命運」有著強大的信仰。
信仰的背後則是,大家投入到「教育的軍備競賽」當中:考生們紛紛選擇參加課外補習來為自己贏得優勢,大家進入了一種囚徒困境的模式。
你不補課,其他人就比你有優勢,只有被迫加入。
在韓國,高考已不是學生之間的競爭,而是家庭、階層之間的競爭,父母的收入水平和孩子的高考成績可以說直接掛鈎。
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有機會早早上高質量的補習班,並一直保持優秀的課外輔導,而韓國寒門則很難出貴子。
據統計高收入家庭的孩子進入名牌大學的升學率,要比低收入家庭高出約30%。
這種教育不平衡的現象又反過來加深了「中產階級」的焦慮,瘋狂的投入到軍備競賽當中。
很簡單的道理,同樣的路,有錢人坐KTX(韓國的高鐵),30分鐘就能到;普通人卻要3個小時,可是大家都會儘量去忍耐。
但是眼看著自己上不了車,普通人就會心態炸裂。
在韓國,極少數的名校佔據著絕大部分優質社會資源:
2017年,韓國前10大財閥佔韓國整體GDP的44.2%,它們也掌握著韓國最優質的工作崗位。只有畢業於SKY的年輕人,才有可能拿到財閥企業、三星、現代、LG、樂天這幾家巨頭的offer。
這不說是「包分配」,但至少算是「鐵飯碗」吧。
據數據顯示,從2012年開始,韓國第國會的300名議員中,90%都是SKY的校友。
除了政界,商界也是一樣,韓國500大企業的624名CEO,結果顯示有50.5%畢業於SKY。
這樣的環境中,韓國考生對復讀有著神之迷戀,根據2019年的數據,韓國高考復讀率23.2%。
4個考生裡就有1個復讀的,在咱中國,即便是高考競爭最激烈的山東省,復讀率也不到10%。
是因為這些人考不上大學嗎?也不是,不過他們只想上名校。
可更殘酷的是:即便你是大學生,這個國家也不會保證你的未來。很多人只是淪為了「高壓教育」的犧牲品。
諷刺的是:儘管韓國是擁有地球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口比例的國家之一,但是韓國的失業問題非常嚴重,三分之一的失業人群都擁有大學學位。
據統計,2017年韓國年輕人(15歲至29歲間)的失業率高達11.2%,嚴峻的就業環境之下,年輕人用著非常手段。在韓國有一種俗稱「考試院」的出租屋,很多年輕人住在這裡,一邊打工,一邊準備諸如公務員、司法、大企業招聘會、託福等各類考試。
在韓國共有11457家考試院,其中6158家在首爾,有幾十萬的人住在這裡。
如果說其他國家的教育問題是讓窮人沒有機會,而韓國則是直接讓大家「放棄做人了」。
當代年輕人被稱為韓國的「三棄」一代,他們放棄戀愛、放棄結婚、放棄生育。
而教育壓力、就業壓力、生存壓力是在他們面前的三座大山,許多人承擔不起婚禮和買婚房的開銷,更別說養孩子需要的巨額教育費
他們想的只是怎麼樣肉身翻牆,逃離韓國。
正如前文所說,折磨考生的不是韓國的教育制度,而是那個躲在高考背後更加殘酷的社會。
韓國世道的變壞,和財閥脫不開干係,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後,財閥進一步壟斷了國家經濟。
我們知道中小企業是吸納就業人員的主力軍。
但是財閥掌控了大量的經濟資源,使得中小企業幾乎沒有成長的機會。
尤其是那些新興企業,想要從市場中分一杯羹簡直難如登天
若是中小企業涉足的新興領域有較好的利潤和前景,那麼財大氣粗的財閥要不伸出自己的觸角,成立子公司涉足這一領域,進而搶奪新興企業的生存空間;要不直接逼其退出市場競爭。
在這陰影籠罩下,年輕人想要擁有「光明的前途」,只有一個辦法:「削尖腦殼」加入財閥大公司。
這不就是NBA球星杜蘭特的套路嗎?打不過就加入!
但是企業本身能養的人十分有限,你得在一群名牌大學畢業生中脫穎而出,就得付出更多努力。
此外,更深刻的原因則是:整個國家的產業結構失調,教育體系在失效。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韓國實行扶持高新技術的產業政策,製造業逐漸由過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結構轉變為以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結構,如IT、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
而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它需要僱員大多為高學歷專業技術人才,提供的工作崗位非常有限。並不能吸納之前製造業裡面的多餘勞動力。
而且韓國許多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企業為利用國外廉價勞力,紛紛將企業遷至國外,如中國、巴西、等勞動力廉價的新興市場,導致國內的「製造業崗位」迅速減少。
高端崗位有限,低端崗位向國外轉移,這從而造成韓國社會青年群體的高失業率。
此外,由於教育內容和勞動市場需求之間存在較大不平衡。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往下身段去學一些「接地氣」的技術。
他們為了賺回教育付出的錢,寧願等著財閥企業招聘,或者去參加競爭激烈的公務員考試,甚至乾脆在家啃老,。也不願意去中小企業的從事一些「低端」崗位。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中村修二曾說:整個東亞的教育制度就是在浪費時間,這種填鴨式的方法教不出有創新意識的人。
這個漁民家庭出身,做題水平不行,只上了日本三流大學的諾貝爾獎得主惋惜地表示:東亞的教育體系受普魯士模式的影響太深。
而所謂的普魯士模式,就是讓學生過度強化複習,投入過多的精力在重複知識上,而僅僅為了在跟他人競爭時更少出錯。
這種教育模式的初衷不是教育出獨立思考的學生,而是培養易於管理的國民。
這種體系可以培養出成千上萬的中產階級,為工業強國提供原動力,但也阻礙了獨立思考,扼殺了創造力。
當一個國家產業升級需要更高等級人才時,這種模式就會反噬自身。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財經深十度」。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
財經深十度;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