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財閥是怎樣煉成的?誕生於灰色,崛起於奇蹟,鼎盛於危機之後

2020-12-16 真實星球

1945年,偽滿洲國在蘇聯的鋼鐵洪流碾壓下土崩瓦解,樸正熙也因此淪為了一介難民,並在1946年重返半島,隨後因為重新獨立的韓國急缺人才,樸正熙憑藉著過硬的軍事文憑,搖身一變成為了韓國陸軍的一員,並在1959年依靠戰功和資歷升任少將。

早在樸正熙成就少將的二十四年前,一位年方屆二十五歲的青年就已經是當時朝鮮半島有名的大富豪。而在他二十八歲時,這位名叫李秉喆的青年在韓國大邱創立了一間名震當世的企業——三星。

在當時的韓國,並沒有太多人注意到這兩位嶄露頭角的青年人。

然而歷史的風雲變幻,用一場奇蹟,卻讓這個兩人,一者成為了韓國經濟的締造者,一者則成為了韓國經濟的最代表者,而在兩者背後,則是一種名為財閥的「怪物」在陰影中畸形又瘋狂的茁壯成長著。

到2012年,根據亞洲經濟報導,韓國十大財團的資產佔到了韓國GDP的85%。

今日韓國財閥的樹大根深,冠蓋遮天,以至於讓讓韓國人不僅自嘲道「一個韓國人永遠也逃不開三件事:死亡、繳稅和三星。」——三星是韓國財閥中的財閥,甚至被韓國人稱之為「帝國」。

對於三星而言,資本尋利而行是本能行為,茁壯愈強是企業經營得當的結果。對於樸正熙而言,用從偽滿學來的「統制經濟」,聚集資本大力發展龍頭企業也是為了儘快振興韓國,並無意塑造一個財閥尾大不掉的韓國。

| 三星的篳路藍縷 |

1945年李秉喆正陷入人生的困境之中,然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李承晚從美歸國,這讓李秉喆在人生低潮時迎來了轉機。

李秉喆的父親李贊雲跟李承晚頗有交情,兩人都曾為韓國獨立委員會委員。

李承晚因此對李秉喆頗為賞識,等到1948年李承晚當選為韓國總統後,李秉喆建立了從事國際貿易的「三星物產」,此時的南韓工業基礎薄弱,大量物資需要從國外進口。

抓住商機的不僅只有李秉喆,但擁有總統強力支持的國際進出口商卻並不多,因此三星物產在建立一年後,就成為了行業第七。

三星物產的成功不過是李秉喆把握住了時代的一個「快錢契機」,李秉喆明白不管是戰爭還是戰後「百廢待興」的時期,終有盡頭。一個國家不可能永遠依靠進口物資過活,尤其是在鄰國日本的「特需景氣」已經拉開帷幕,經濟因為半島戰事迅速復興的參照下。

李秉喆在後來曾說過這樣一句自許的話:「不僅是三星的董事長,更是國家的董事長。」

這當然不是李秉喆自大到認為其時的自己已經是韓國的實際掌舵人了,更多的是在向韓國社會表達一個態度——李秉喆不僅在為三星的考慮,也在為韓國殫精竭慮。

所謂大商經國的情懷,或許如此。

可能正是基於這樣的「國家使命感」,1953年李秉喆就調轉三星的船頭,開始向「由商致工,工商並舉」轉型,籌劃並開辦了韓國第一家大型製糖企業,又於次年進入紡織產業,一步步的夯實填補著韓國製造業的短板。

三星的崛起離不開李秉喆的商業嗅覺和前瞻遠見,但同樣也跟李秉喆的「好前輩」李承晚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隨著李承晚試圖利用非法手段強行要四度連任總統被推翻後,三星和李秉喆的崛起之路也隨著李承晚流亡海外而暫時陷入低谷。

事實上,隨著李承晚的倒臺,三星很快就在韓國處於了艱難的境地,不僅旗下十五個子公司遭到政府調查,李秉喆本人也在法庭上承認了偷稅的事實,並表示如果當時不這麼做,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在稅率是利潤120%的環境裡存活。

一面是社會上的風聲鶴唳,一邊是政府的不停逼迫,李秉喆一度想要尋求政府內的官員幫助,然而官員們此時如若驚弓之鳥,面對李秉喆這位深深烙印著「李氏子侄」的人物更是避之不及,甚至為了跟李秉喆做切割,還有官員公然宣稱「不跟非法聚斂財富者往來」。

交相逼迫之下,被定為「非法斂財第一號」的李秉喆只能低頭服輸,繳納了數十億韓元的款額作為補稅。

三星在韓國建國初年的崛起,可謂興也李承晚,困也李承晚,但三星在這段歲月的經歷,絕非個例。

事實上,有大量韓國財閥在創建之初,正是依靠了「政商一體」才得以在灰色領域內漸漸崛起,嶄露頭角,而「非法斂財第一號」的李秉喆之後,還有十一家財閥也同樣上列榜單,最終補繳稅額。

這既是因為韓國建國之初,政治體制不完善,有貪腐空間。但同時也是因為選舉體制下,政治人物參與競選需要大量競選資金。

所以或明或暗跟企業有所聯結,私相授受,便是在所難免,而賄賂成風之後,這也就使得韓國的「金元政治」逐漸盤結成痼疾,財大氣粗的財閥愈見膨脹。

| 樸正熙的奇蹟 |

朝鮮半島在日治時代是典型的南農業北工業的格局,然而隨著半島南北分治,建立在一片廢墟上的韓國不僅百廢待興,工業基礎更是聊勝於無,而美國雖然在戰後給予了韓國大量援助,但這些援助主要針對消費品,其中農產品的援助甚至反而打擊了韓國農業。

從1953年到1961年,承平的韓國的實際國民增長率甚至不到1%。

1961年五月,樸正熙發動軍事政變,一舉接管韓國,從此開啟了長達十八年的統治生涯。

而此時距離樸正熙狼狽回國方將15年。

此時北方因為憑藉著日治時期遺留的工業基礎以及蘇聯的大力援助,經濟得到大力發展,等到1960年時已經被媒體譽為「遠東經濟的奇蹟」。

而韓國卻因為經濟的不振,國內此前政治亂象的難解,以至於韓國社會上下民心浮動。

時局緊迫。

樸正熙明白,只要解決了經濟問題,不管是韓國的民心不穩,還是自己的執政合法性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國富民強,如是而已。

那麼問題來了,學誰呢?美國誠然為龐然大物,全球第一經濟大國,但很明顯韓國貧弱的經濟是玩不轉美國模式的,更何況當時美國也不認為深陷經濟危機中的韓國應該採取積極的經濟策略,美國人認為韓國更應當採取緊縮策略,穩定且有序的儘快恢復已有產業——主要是農業。

農業誠然能夠固本,但明顯光靠農業,韓國是無法經濟騰飛的。

所以樸正熙將目標放到了已經煙消雲散的「偽滿洲國」。

偽滿的經濟要旨在於「統制經濟,一業一社」。

宮崎正義曾如此闡明「統制經濟」的宗義:「以計劃經濟為基礎,在國家統治下推動產業開發。」

而之所以要在偽滿推動「統制經濟」則是因為「國民經濟落後」。

樸正熙執政下的南韓處境無疑跟當年的偽滿十分相近,再加上樸正熙有著在偽滿求學的經歷,目睹了長春「新京」的現代化,大量「偽滿州企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這讓樸正熙篤定了「具有韓國特色的計劃經濟之路」。

執政之初,樸正熙就制定了執政生涯的第一項「五年計劃」——在未來他還會制定三次。

在第一次五年計劃中,樸正熙聚集國家力量和資本,傾力扶持幾家大企業發展,試圖打造龍頭企業,然後依之迅速建立並完善國內的工業體系。

三星等財閥,本來就是韓國戰後碩果僅存或者新發展起來的企業,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扶持——尤其是在1965年日韓籤訂《韓日基本關係條約後》,韓國不僅獲得了日本賠償的三億美金和兩億美元的低息貸款,更獲得了日本資本的大量投資,國內基礎建設和重工業迅速完善。

1973年,經過十年耕耘積累,韜光隱晦後,樸正熙正式推動韓國重工業的國產布局——當年一月《重化工業發展計劃出臺》,這一計劃將鋼鐵、機械、造船、電子等十大產業列為了接下來五年韓國經濟發展的重點。

此計劃的出臺,也就宣告著在輕工業、服貿業積累頗深的現代、LG、樂天等韓國財閥集團紛紛開始全面進軍重工業。

而三星更是藉此東風,不僅先後涉足了重工、化工、造船、航空精密儀器等產業,更先人一步,直接由「工商致高科技」——1976年,三星獨立研發的彩色電視上市,這意味著韓國企業終於突破了外國企業的層層封鎖,打破了技術壁壘,在高科技領域有了一席之地。

財閥企業的崛起,使得韓國的國際競爭力極大增強,但在這些「韓國功臣」為國家賺來大量外匯之餘,同時也導致了很多產業被這些財閥企業所壟斷——例如三星之於電子,LG之於通信,現代之於鋼鐵,都是當時韓國財閥壟斷的典型產業。

不過財閥的茁壯成長雖然帶來了令人憂慮的現象,但對於普通韓國人而言,卻也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韓國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1961年樸正熙上臺時,韓國GDP尚止24.18億美金,並較上一年下降了超過15億美金,而等到1979年樸正熙遇刺身亡時,韓國GDP已經達到了665.68億美元。

短短十八年間,經濟增長了二十多倍,對於普通韓國人以及韓國財閥而言,「漢江奇蹟」盛名無虛。

不過,對於財閥的猜忌,也隨著經濟的發展,從民間到政府,亦愈發日熾。

| 反對者的玩火自焚 |

「閣下快將韓國化肥廠完全捐獻掉吧,如果您不同意,我們恐怕沒法保障您的安全。」當李秉喆面對時任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金炯旭的要求時,他知道他已經沒得選擇。

其時,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往往是由樸正熙的親信充當——後來樸正熙就死在了中央情報部的餐廳內,兇手正是時任中情部長,極受樸正熙信賴的金載圭。

雖然早在成為「非法斂財第一號」後,李秉喆就定下了,三星應該對韓國政府「不遠不近」的關係原則,但很明顯,這不是三星可以決定的。

韓國化肥廠的被迫捐獻並非個例,李秉喆在晚年又「躬逢」了政變上臺的全鬥煥,在後者的逼迫下,李秉喆無奈又將東洋放送公司無償捐獻給了政府。

事實上,韓國政府對於財閥的日漸坐大是心中非常有數的,這其中既有優化韓國經濟的用心,也有對財閥大加撻伐,以討好韓國社會的用意。

全鬥煥如是,後來的金泳三更有過之。

但不巧的是,金泳三一不小心就玩火過頭了。

金泳三政府開啟了所謂的「文民政府」時代,此後歷屆韓國政府都或多或少的致力於革除「財閥經濟」這一弊端,但金泳三的不幸運在於,他「革除財閥」的時機不太對。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棄守固定匯率制,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當天大跌17%,隨後三個月內危機席捲東南亞,亞洲金融危機全面爆發。而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同時,韓國第七大財閥起亞在7月15日宣布進入破產保護,韓國經濟危機的導火索已經被點燃,然而韓國人卻恍若未知。

嚴格來說,青瓦臺之主,韓國時任總統金泳三是知道的,但他卻似乎另有盤算,竟然坐視起亞危局近三個月,然而外國投資者並不清楚青瓦臺打得是什麼算盤,投資者只看到韓國政府對於起亞這樣的巨型財閥都束手不救,信心因此極為動搖——起亞如此,焉知韓國政府不會對三星、現代、LG等企業亦如此?

韓國財閥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舉債擴張」,這也是樸正熙模式帶來的後遺症——當時的韓國經濟孱弱,本錢稀少,只能依靠舉債發展,雖然在進入九十年代後,韓國經濟已經騰飛,但這一模式卻仍然被時人承繼,視為「成功法寶」。

這也就導致了韓國財閥企業的債臺高築,到1995年時,韓國三十大財閥的平均負債率高達428%。

1997年韓國外債規模達到了兩千億美金,可國家外匯儲備卻僅僅為三百億美金。

如果危機不爆發,金泳三及時出手拯救起亞,避免資本信心崩潰,則韓國未必會淪落到「距離國家破產只剩七天」的地步,但歷史沒有如果。

由於金泳三的處置失誤,再加上臺灣棄守新臺幣,導致危機徹底席捲韓國,韓國股市因此瘋狂大跌,到1997年10月,韓國三十大財閥中已經有六家破產,其他的財閥企業也在危機之中搖搖欲墜,甚至投資者連對三星都缺乏信心了。

至十一月,韓國外匯在危機之中已經消耗大半,僅剩一百一十多億美金,可不說當年底韓國需要償付的債務就高達兩百多億美金,光是當時每天消耗十億美金左右的外匯速度,韓國就難以繼續支撐。

無奈之下,韓國只能向IMF求援,並全盤接受了在韓國人看來「喪權辱國」的諸多條件,這其中包括開放金融市場、允許外國企業收購韓國企業、國內一定規模以上的金融企業應受國際監管...

當時韓國商界就稱這場協議的背後是「我們完全喪失了經濟自主權」。

韓國依靠IMF的五百多億美金的貸款成功度過了危機,但為了從IMF贖回丟掉的「經濟自主權」,韓國政府又只能依靠財閥去恢復經濟,還清債務,重新拿回了國家的經濟自主權,並改革韓國經濟結構。

這就導致韓國從政界到社會對韓國財閥投鼠忌器,後者則在其後十餘年間有恃無恐,進一步膨脹——2003年時,韓國十大財團的總資產尚只佔到韓國GDP48.4%,而到了2012卻已經上升到了85%。

至於今日,韓國政府到社會雖然對財閥抱有極大的戒心和忌憚,甚至反對財閥已經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可面對「國家長子們」幾乎跟韓國相綁定的格局,卻也一時束手,只能旁敲側擊稍加約束。

- END -

記得關注、轉發、評論、點讚喔!

相關焦點

  • 韓國經濟依靠財閥崛起,實現漢江奇蹟,為何說弊端更為嚴重
    韓國經濟崛起,財閥貢獻巨大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儘管韓國經歷被日本侵略的歷史,歷經二戰被破壞的歷史,歷經韓戰的巨大破壞力,以及後來的多次金融危機
  • 韓國財閥的影響力為什麼這麼大?
    ;從20世紀60、70年代開始,韓國開始走上了經濟騰飛之路,從一個滿目瘡痍的殖民受害國,躍升至「亞洲四小龍」之一,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財閥在這其中,扮演著怎樣重要的角色?輿論對財閥褒貶不一的評價,辨證去看,他們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呢?▲韓國「樂天世界」主題公園。
  • 財閥陰影籠罩下的韓國經濟
    一、「漢江奇蹟」的誕生1948年8月15日,大韓民國成立。在美國人的支持下,李承晚當選為首任總統。由於早年長期的海外漂泊生涯,李承晚在國內缺乏牢靠堅實的政治基礎,他登上總統寶座後,大肆推行獨裁統治,「先統一再建設、不統一不建設」。
  • 韓國財閥不可動搖,文在寅卻執意打壓財閥,如今怎麼樣了?
    財閥集團能夠讓韓國總統享受到極大的權力,當然,財閥集團也能夠讓韓國總統徹底下臺。即使韓國總統換了好幾個,大財閥依舊能夠存活在韓國政壇內。那是因為財閥集團在韓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歷屆韓國總統確實不敢輕易和財閥作對。
  • 韓國財閥之首三星家族的崛起之路:大韓民國?三星共和國?
    韓國三星集團,在世界市場上,早已成為涉及高科技元件,電信設備,家用電器,音頻和視頻設備等多領域的製造商,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三星集團對韓國社會無處不在的影響力的話,那一定是這一句:韓國人一生都離不開三件事,死亡、稅收和三星。它是韓國最大的財閥,對整個韓國的政治、經濟有著巨大影響力。
  • 韓國家族財閥頻受衝擊 或已走向沒落?
    在地鐵裡,你可以用三星Galaxy智慧型手機觀看前天晚上三星獅隊是怎樣輸掉棒球比賽的。另外,買所有東西時都可以用三星的信用卡。」在韓國,經常能聽到當地人將「大韓民國」戲稱為「三星共和國」,將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稱為「經濟總統」。然而,這樣強大的三星集團最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雄心勃勃推出的Galaxy Note 7陷入「爆炸門」後,三星不得不於本月初宣布召回250萬部手機。
  • 韓國經濟總量,相當於中國哪一個省?
    韓國的體量,相當於中國一個廣東省(107671.07億元)+甘肅省(8718.3億元)的GDP,但是要論科技、人均和工業製造等方面,中國還有很多路要走。「漢江奇蹟」的誕生韓國的經濟奇蹟要從1961年上臺的第三任總統樸正熙說起。
  • 韓國,一種典型的東亞範式-虎嗅網
    這就是韓國財閥經濟的開端。今天韓國經濟最大的特色——財閥經濟,起源於日據時期,崛起於樸正熙時代。1973年7月3日,韓國浦項鋼廠竣工投產,當第一口鐵水流出時,其總經理樸泰俊高呼萬歲,熱淚盈眶。1974年10月,三星和大宇提出參照日本建立綜合商社,並向韓國商工部提交韓國綜合商社育成方案。樸正熙政府批准了綜合商社,相當於確立了財閥制度,直接將韓國經濟推向財閥經濟。樸正熙希望組建大集團來抵禦危機及快速崛起。韓國政府給予綜合商社出口貸款優惠,支持他們兼併中小企業。
  • 又一韓國女星自殺,韓國財閥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該事件的始作俑者韓星李勝利居然能夠全身而退,這讓李勝利背後的財閥,及韓國財閥主導的經濟模式所產生的諸多問題,再次受到了世人關注。在韓國,每一個韓國人一生都躲不過三件事。死亡,稅收,和財閥。吃的,喝的,用的網絡,打出去的電話,開的汽車,坐的飛機,背後都是財閥在掌控。
  • 財閥逼死「做題家」,韓國青年的地獄模式
    財閥壟斷社會資源,堵住年輕人的門路<1>地獄式「高考」,韓國的「內卷」病首先話說在前頭,在座的各位好歹都是經過「中國高考」的人,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要說韓國高考有多麼地獄,估計很多人第一時間跳出來「槓我」!不過當我深挖資料之後,卻真的發現咱們在人家面前,只能算個弟弟,可能還是個弟中弟。
  • 文在寅與歷屆總統有差別,與韓國財閥背道而馳
    無非就是文在寅受到了財閥集團的阻攔。很明顯,文在寅想要進行司法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制約財閥集團的勢力,財閥集團也當然會極力阻止文在寅完成司法改革。從而文在寅進行司法改革的道路也將會更加艱辛,但既然司法改革已經開始了,文在寅當然就不想放棄。由於財閥集團的勢力一天比一天壯大,雖然這會給韓國帶來很大的經濟利益,但這也存在了許多弊端。
  • 財閥幹政,貧富不均,總統缺失話語權,心疼韓國平民!
    美國扶植南韓,韓國經濟崛起看著蘇聯獨佔朝鮮,美國坐立難安,開始竭力擴充朝鮮半島勢力,以達到控制中國、對抗蘇聯的目的。於是兩大國積極運作資本力量進行政治對抗。終於在1948年,韓國正式獨立,脫離朝鮮歸入北約領頭羊美國政治勢力下,與蘇聯扶持的北朝鮮交鋒對壘。
  • 春琦筆記|Chibber:韓國經濟奇蹟的政治經濟學透視
    作者在文章開頭梳理了學界對韓國奇蹟發展的不同解釋。總的來說,學界對韓國經濟奇蹟的學術解釋經歷了從市場中心主義向國家中心主義的轉變。由於韓國經濟奇蹟進入學術界討論的時間與新自由主義的擴張時代重合,因此第一批對韓國經濟奇蹟進行解釋的學者持市場中心主義範式,強調韓國政府有效利用市場力量。
  • 韓國財閥,為何在當地成為霸凌的代名詞?
    這幾年,韓國財閥界頻頻爆出霸凌醜聞,其中,大韓航空前會長一家更被稱為「怪獸家族」,不斷刷新外界三觀,引發各方熱議。韓國財閥,為何逐漸變成了霸凌的代名詞?韓國財閥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可怕?在英文中,有一個由韓文直接音譯而來的單詞——「chaebol(財閥)」,意為「擁有巨大財富的宗族」。韓國財閥起源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和韓戰時期。
  • 手握龐大資金,影響國家政治選舉,探究財閥在韓國的社會地位
    韓國的影視文化中反映了很多他們國家的社會現實,除了男女之間的不平等地位等等問題之外,更多的則是大財閥社會地位的不可撼動和其對韓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的控制作用。甚至還有很多人持有"在韓國,財閥不是韓國的財閥;而韓國確確實實是財閥的韓國"的說法。在私人資本和家族資本的社會地位問題上,韓國可謂是資本主義國家中十分典型的例子了。
  • 三星能否成為韓國「財閥世襲」破局者
    眾所周知,財閥對韓國經濟舉足輕重,三星又是眾財閥之首。三星的一舉一動,韓國民眾都格外關注。近日,三星集團繼承人、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向全體國民道歉,在韓國掀起了軒然大波。道歉涉及多項內容,其中關於「不會讓自己子女繼承公司經營權」的表態格外引人關注。
  • 在韓國財閥眼裡,愛國情懷值多少錢?
    在韓國,每一個公民都離不開三件事,生死、稅收和財閥,更準確說應該歸為一件事,財閥 財閥還是財閥,吃的是財閥生產的,用的是財閥製造的,開的汽車、看的電視節目、打工的公司,背後都是韓國財閥在掌控,韓國的經濟命脈不在政府手中,而在韓國財閥手中。
  • 韓國女星頻頻自殺背後,藏著一個被財閥隻手遮天的下流社會
    這個權力階層就是——韓國財閥。幾個月前,Bigbang成員李勝利涉嫌「性招待」,由此牽扯出10年前被迫為眾多韓國權貴提供性服務的張紫妍,讓籠罩在韓國娛樂圈之上的財閥陰雲露出冰山一角。2009年3月7日,韓國女星張紫妍在京畿道盆堂家中自殺身亡,年僅26歲。
  • 三星會長李健熙辭世後,韓國財閥世襲走向終結?-虎嗅網
    韓國經濟發展高度依賴頭部財閥企業——三星、現代、SK、LG、樂天……財閥家族佔據大部分GDP增長,幾乎能夠左右國家經濟走向。韓國總統任期最長不過5年,財閥集團卻可以讓子孫後代世代傳承。2010年,李健熙發出「危機論」警告,稱代表三星的絕大部分業務和產品將在10年內消失。2012年,他又提出「創造經營」,不斷地追求變化與創新。如果說李秉喆將三星提升為韓國商界中心,李健熙則帶領三星走向了世界。
  • 韓國財閥穩如泰山,文在寅很頭疼,任期即將結束!
    韓國總統任期只有短短的5年,可在這短短5年之中,文在寅總統的報負卻不小!除了要對韓國的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之外,文在寅還希望在這5年的時間之內完成自己司法改革的宏偉計劃,可司法改革的最終目標無非就是財閥集團,文在寅也一直在為了改變韓國這種腐敗的現象而努力,沒想到財閥集團的穩固讓文在寅卻十分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