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記者 裴凌曼)他92歲,她93歲。從青絲到白頭,他們已經相伴、相守、相依近80載。11月29日,記者走進泗洪縣穎都家園小區陳新老人的家中,感受這對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浪漫愛情故事。
陳新和老伴許珍
悉心守護 寸步不離
因為各種疾病纏身,許珍老人身體每況愈下,生活不能自理,醫院多次下達病危通知書,卻又奇蹟般好轉。如今在家中靜養,兒子、女兒輪流照顧父母,而陳新每天寸步不離妻子的床頭,變著花樣演奏樂器,哄妻子開心。
「老伴,醒醒,我給你拉個曲子。」每天午休後的陳新總要去拉一拉妻子的手,喊上一聲。之後讓女兒拿來二胡和電子琴,在妻子床邊演奏起來。彈一曲《東方紅》,再唱一首《歌唱祖國》歌,成了陳新每天最開心的時刻,這也讓躺在床上的妻子不由地笑了起來。
「電子琴、二胡、笛子、口琴,我父親都會。他們老兩口感情一直很好,從來沒吵過架,從沒紅過臉。」二兒子陳靜告訴記者,前些年父母身體還不錯,可近兩年母親前前後後被搶救了14次,每一次搶救,家人都勸父親回家等消息,可父親幾乎寸步不離,只有聽到母親安好的消息,才能放心。
在陳新老人的臥室床頭,擺放著老夫妻倆的合照,照片中,他們坐在一起,微笑的畫面溫馨動人。由於年紀大了,老人有很多事情都已經記不太清,但是唯獨和老伴相處的點滴小事,他都記憶深刻。
「結婚前,我和她都沒見過面,我們是父母一手操辦的婚姻,就記得母親時常說,一定要對人家好。」陳新回憶說,妻子是個命苦的人,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1942年,他倆結婚,當時陳新14歲。妻子任勞任怨操持家務,既要照顧老的,又要看護好小的,這些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活一天就要快樂一天
陳新的6個子女中,小女兒陳海瑛平時照顧父母的時間最長,她見證著父母無言的守候。陳海瑛告訴記者,她的母親身體好一些時,父親經常推著輪椅帶母親出門轉轉。回到家裡,母親就為父親捶背。住院時父親更是無微不至地照顧母親。餵水、按摩、唱歌等這樣的平常事,讓一些病友羨慕不已。
陳新是一名抗戰老兵,也是一名老黨員,曾先後擔任泗洪多個鄉鎮的糧管所所長。抗戰時期,他想方設法為部隊籌款、籌糧;解放戰爭時期,夜裡行軍,他目睹了80多名戰友在成子湖一夜之間被凍死。1983年,他在泗洪縣紀委審查科任職,直到1985年離休。陳新說:「我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能過上今天的美好生活,已經很知足了。」
坐在妻子的身邊,陳新會時不時地拉起老伴的手,撫摸她的臉龐,偶爾起身親吻一下老伴的額頭,看著老伴有回應,反拉著他的手,陳新會高興地哈哈大笑。
「年輕時,我經常在外地工作,有時一年也不回家,家裡全靠她照顧。晚年時,我要對她好,才對得起良心。」陳新說,現在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老伴活一天就要快樂一天。
年華老去,兒孫成群,陳新和老伴許珍,雖然過著平淡生活,卻用一生演繹白首不相離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