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新聞記者 趙淑柳) 他是一名教師,20年鄉村教育生涯中,從村小再到鄉鎮學校,作為一名黨員,他始終告訴自己,無論在哪所學校,不管角色怎樣變化,始終堅持最初的教育情懷,站好自己平凡的崗位。他就是泗洪縣四河實驗學校教師侯磊。
侯磊工作的第一站是四河鄉(泗洪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前的四合鄉)大莊小學。四河鄉(原)位於泗洪縣西南崗地區,地處蘇皖交界,土地貧瘠,經濟欠發達,是全省扶貧的重點片區。
2000年,侯磊從沭陽師範學校畢業,成為大莊小學一名語文教師。求學那會,侯磊曾夢想有一天能夠走出村子、走出家鄉。然而,剛滿18歲的他,看到家鄉嚴重缺乏老師,便毅然放棄了「詩和遠方」,選擇紮根基層,決定為農村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決定去大莊小學之初,侯磊就很清楚,那裡位置偏遠、辦公條件很差,周邊道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強烈的使命感讓他堅持下來。每到下雨天,上下班路上,爛泥總會裹住自行車車輪,他就不斷下車用樹枝處理,6裡路的距離往往耗時近1小時;單位只有一臺油印機,每逢學期測試,他經常加班熬夜刻板,為的是第一時間把試卷印好發到學生手中。
剛工作時,正好趕上了新課程改革,毫無工作經驗的他不敢有絲毫懈怠,一邊虛心向富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一邊認真鑽研,聽課、備課、磨課、改課,使自己在業務上迅速成長起來。工作第二年,侯磊就被四河鄉人民政府評為「優秀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積累,他被評為泗洪縣中學語文學科帶頭人。
從教20年,侯磊先後被評為泗洪縣優秀班主任、泗洪縣優秀共產黨員,宿遷市先進教育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
「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還會選擇大莊,那裡的孩子需要我,我也離不開他們。」如今,他對在大莊小學的3年工作經歷仍念念不忘。
「教書育人是我畢生的追求,我不能離開自己心愛的講臺。」侯磊常說,如果當老師是這輩子命中注定的,那麼當一名好老師則是他這輩子所追求的。用心做一件事,用愛關心每一個孩子,他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著自己樸素的教育承諾。
在工作中,侯磊接觸過千餘名鄉村孩子,他們來自不同家庭環境,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為了讓學生健康成長,他傾注了很多心血。
在他曾帶過的一個班裡,有一名吳姓同學,由於母親早逝,父親常年外出務工,長期缺乏親情關愛,心理自卑,都不敢在同學面前發言。為此,侯磊在課堂上經常提問她一些簡單易答的問題,課後還耐心找她談心,想盡辦法放大她的優點,鼓勵她。當他發現吳同學在朗讀方面表現不錯時,就利用每日晨讀課,讓她帶領同學們朗讀。
漸漸地,吳同學克服了自卑心理,語文課上,她能夠自信輕鬆地演講;興趣班上,她積極主動和同學們合作,遞交優秀作品。吳同學的變化讓侯磊為她驕傲,她也沒有辜負侯磊的期望,連續三年被評為三好學生,還多次在學校組織的閱讀知識競賽中榮獲優勝獎。
教育學生,一個也不能少。他捧著一顆赤誠之心,溫暖了一批又一批「特殊學生」。
2017年底,侯磊感覺身體乏力,經醫院確診為甲狀腺癌,家人勸他不要再上班了。「這屆學生我帶了兩年多,眼看中考了,如果換老師,我擔心學生會不適應,影響他們中考!」為了不耽誤教學進度,侯磊最終說服了家人,堅持上課。他強忍著身體的不適,一直到學期末才去醫院做手術。
2018年2月,手術一個月後,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侯磊在新學期開始之際又回到了校園。
患病兩年多來,他先後3次住院,每次都在短暫休息後迅速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每次放療,他都儘量選擇周末前往醫院,不耽誤給孩子們上課。
「一站到講臺上,他就精神百倍,總是有使不完的勁兒。」同事們說。「聽侯老師的課,感覺他根本不像病人,總是幹勁十足、精力充沛。」學生們說。
20年來,侯磊一直擔任班主任。在留守孩子們的心中,他不僅僅是老師,也是孩子們的朋友,更是他們最美的「愛心爸爸」。在他的呵護教導下,先後有200餘名留守學生升入了重點高中,其中70多名考上了大學。
擇一事忠一生,侯磊用一腔熱情點燃了孩子們的夢想,也用「匠心」將自己打造成了骨幹教師。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付出,守一顆樸素的育人之心,堅守自己當初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