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8月11日訊(通訊員 盧經緯 記者 高峰)20年前,剛滿18歲的他師範畢業後,看到家鄉嚴重缺乏教師,選擇回到了家鄉鄉村小學。20年來,他耕耘三尺講臺,以勤奮踏實的工作作風,一步一個腳印地履行著一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哺育出一片桃李芬芳。
圖為侯磊
2000年,懷揣教育夢的侯磊從中師畢業後,回到家鄉泗洪縣四河鄉大莊小學,成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上學那會兒,侯磊終日夢想著有一天能夠走出村子、走出家鄉。然而,剛滿18歲的他,看到家鄉嚴重缺乏老師,便毅然放棄「詩和遠方」,選擇紮根基層,為農村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河鄉位於泗洪縣西南崗地區,地處蘇皖交界,土地貧瘠,經濟欠發達,是全省扶貧的重點片區。侯磊很清楚,大莊小學位置偏遠,辦公條件很差,周邊道路泥濘,但強烈的使命感讓他堅定自己的選擇。
那時每到下雨天,回家的路上,爛泥總會裹住自行車車輪,他就下車用樹枝敲,6裡路的距離,往往耗時近1小時。學期測試,單位只有一臺油印機,為了及時將試卷刻寫出來,他經常加班熬夜刻板,第一時間把試卷印好發到學生手中。
在大莊小學的三年時間裡,掛在侯磊嘴邊最多的就是那些留守學生。大莊小學80%以上的留守學生是由爺爺、奶奶看護,缺乏母愛、父愛,產生厭學情緒和自卑感。對於這些學生,除了傳道授業以外,課餘時間侯磊就會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照顧。
班裡的學生小吳由於母親早離,父親常年外出務工,孩子長期缺乏親情關愛,產生自卑心理,不敢在同學面前發言。
為消除小吳自卑心理,侯磊在課堂上經常提問她一些簡單易答的問題;課後耐心找她談心,放大她的閃光點去鼓勵她。當他發現小吳的朗讀水平不一般時,就利用學校每日晨讀課,讓小吳帶領同學們朗讀。小吳漸漸改變自卑心理,語文課上,她能夠自信輕鬆地為班級演講;興趣班上,她主動和同學們合作,遞交傑出作品。
小吳的變化讓侯磊為她驕傲,她也沒有辜負侯磊的期望,連續三年被評為三好學生,還多次在學校組織的閱讀知識競賽中榮獲優勝獎。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只憑一些簡單的技能技巧是遠遠不夠的,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提高自身能力,適應形勢發展對教師的要求。」侯磊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剛工作時,正好趕上了新課程改革,毫無工作經驗的他,沒有絲毫的懈怠,一邊虛心向富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一邊認真鑽研,聽課、備課、磨課、改課,使自己在業務上迅速成長起來。在教學中,侯磊更是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善於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及時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翁。
天有不測風雲。2017年底,侯磊感覺身體乏力,經醫院確診為甲狀腺癌。2018年2月,手術一個月後,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的他在新學期開始之時,又回到了自己的「三尺講臺」。
同事們都說:「侯老師,你快回家好好休息一陣子吧,不要這麼累!」可他說:「這屆學生我帶2年多了,眼看馬上臨近中考,如果臨陣換將,我擔心學生會不適應,影響到他們中考!」就這樣,三尺講臺,成了他戰勝病魔的力量源泉,孩子的笑臉,就是驅散他心中陰影的陽光。
「我只是鄉村教師中普通的一員,我們都在默默地奉獻著,在平凡中堅守著,這恰恰是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看著孩子們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神,看著他們茁壯成長,工作中所有的苦和累頃刻間就會煙消雲散。」
20年來,侯磊始終用心去愛學生,把愛奉獻給了基層的教育事業。他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先後獲得泗洪縣優秀共產黨員、泗洪縣優秀班主任、泗洪縣語文學科帶頭人、宿遷市先進教育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校對 李海慧
編輯 : 陶善工
來源:揚子揚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