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本:守初心紮根基層二十六載 為圓夢甘願堅守三尺講臺

2020-09-09 商洛新聞網

守初心紮根基層二十六載 為圓夢甘願堅守三尺講臺

——記一名堅守農村小學甘願充當孩子王張書本的教育初心

「德育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教書育人是實實在在的事情,不能玩半點虛的,要的是紮實精神」,「怎樣有利於質量的提升,我們就怎樣做」,「儘量少說多做,不搞形式」,「作為教師必須要有愛心,要有信仰。我們的職業神聖就在於教書育人!」這一系列落地有聲振振言詞是丹鳳縣商鎮張村小學年近五旬的教師張書本在2019年全鎮暑期教師經驗交流大會上的發言。他,堅守教育初心,牢記教師使命,視提升質量為己任,培養農村學生去圓夢,甘願充當孩子王奉獻青春紮根基層,這一教就是26個春秋夏冬。他無怨無悔,為了孩子們的明天,他一路執著砥礪前行!

端上鐵飯碗 甘當孩子王

1973年出生的張書本,自幼生活在距離川道沿線50裡開外的丹鳳縣商鎮大峪鄉鐵廟村腦大山深處,祖輩是靠天吃飯忍受貧困和疾苦的世代農民,陪伴他成長的是遮天蔽日的茂密森林、羊腸小道、飛鳥走獸。自小和玩伴們在土疙瘩、沙堆堆滾打玩耍,每次玩耍後看著一個個蓬頭垢面髒兮兮的夥伴們,在他幼小心靈中就產生了走出大山深處,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信念。好在明智的父親堅持了送他到梁外邊村小去上學,為了改變孩子的未來現狀,只有依靠讀書,掌握文化知識才能改變人生命運,因此父母索性給他起了個帶有「書本」二字的名字,這一叫,還真讓他一生和教書育人結下了緣。

在小學和初中老師的啟蒙教育下,張書本刻苦學習,勤奮思考,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991年他有幸考上了陝西省商州師範學校,端上了鐵飯碗。當時那個年代農村都有這樣一說:「進入師範門,就是國家人!」,能成為「國家人」吃上「商品糧」都算是祖墳上冒青煙了。張書本一瞬間成了小山村人們羨慕的人!然而,此時的張書本並沒有孤芳自傲,他深深知道自己的今天是何等的來之不易,家鄉貧困落後的面貌依舊存在,要想改變現狀,讓村裡孩子們未來發生改變,回鄉發展教育、傳授知識,做一名鄉村教師讓孩子們學習文化上好學才是他們走出大山改變人生的唯一途徑。於是在師範三年期間,張書本始終沒有忘記家鄉,始終沒有忘記大山深處許許多多渴望知識渴望上學的窮孩子們。他刻苦學習,深入鑽研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豐富自己的特長,利用課餘時間研究書法、繪畫等,決心畢業後重返家鄉甘做「孩子王」。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畢業後的他如願以償被組織分配到丹鳳縣原寺坪鄉、丹鳳縣原石槽溝鄉等偏遠地區村小任教。1998年,由於教書認真、務實紮實、成績突出,他被原商鎮區大峪鄉鐵廟村支部書記彭平看中,彭支書向鄉政府和丹鳳縣教育局多次申請,把他要回,囑託他負責把鐵廟小學辦成群眾心中希望的美好學校。他這一待就是整整五年。

心有大愛 愛生如子

「心中有大愛,常懷感恩心」。當上了孩子王的張書本,從來沒有忘記自小受到老師們的教育和關愛,繼續做好愛的接力。在鐵廟學校工作期間,他看到學校教學設施破敗落後,依靠當時村委會和群眾的力量是一時改變不了現狀的。為了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他多次跑到團縣委、教育局等相關部門,組織學生和家長寫信聯繫到一家跨國公司(安達信公司後又更名為埃森哲信息有限諮詢公司),經過反覆申請,該公司終於為這個深度貧困村小學進行了希望工程資助,並為學校捐贈了全套的學習用具、校服、獎學金,建起了兩棟明亮舒適的教學樓,使得鄉村孩子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為了節約學校教育經費,減輕學生學雜費負擔(當時學生上學需要交學雜費等),他一邊搞教學一邊搞勤工儉學,利用節假日聯繫村委會,動員組織家長協助為學校開闢了50畝的中藥材基地,他親自研究琢磨,先後種下山藥、杜仲、黃芪等中藥材,經過科學管理中藥材長勢良好,年終為學校增加了相應的經濟收入。部分困難學生的學雜費連續幾年都得以減免。他的舉動受到了上級領導的好評獲得了群眾的讚譽。學生李亞軍,父親因蓋房事故去世,母親身體多病,李亞軍面臨失學危險,由於離校較遠,中午吃飯也成了問題。於是張書本多次上門家訪,做通他母親的思想工作,主動承擔起該孩子的午餐任務。每天12點放學,張老師做飯時每次都要多加一瓢水,多下一把糧。這一舉動一直堅持把該學生送上初中為止。現在李亞軍也已長大成人遠在北京工作。每年教師節前一天,張書本都能收到他的簡訊,信中說:「敬愛的張老師,是您的關愛呵護使我走過難以忘記的童年,而且才有了今天的成績。今生今世我永遠不會忘記您——我的恩師!祝您工作順利節日快樂!」至於部分學生生病,缺衣少食,張書本拿出自己的工資幫他們貼補解決燃眉之急已是家常便飯。

特別是在近幾年脫貧攻堅工作中,他所包扶的幾名困難學生張景軍、李奕博、王娜等,他更是傾其所能,奉獻愛心,經常出入在這些困難學生家中,為他們輔導家庭作業至深夜,為他們宣傳扶貧政策入腦入心,並協助貧困戶在電腦上幫助他們尋找林果、畜牧養殖、疾病防控等科技知識,幫助他們早日脫貧摘帽。有人問:「書本大哥你嫌煩不?」他笑呵呵的說:「心中充滿愛,歡樂在其中!」是的,張書本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教書育人的初心,他把工作當做事業幹,他把孩子們能夠擺脫貧困、學習知識、成長成才看作是自己最大的快樂!

嚴謹搞教學 質量求立身

「教師的主業就是教書育人。教好書就得看成績,成績的好壞取決教師平時的努力,而非一時三刻的投機,要真抓實幹!」和張書本交流時,他語重心長的道出了教師的職業道德。身為20多年的「孩子王」,除了關愛學生的生活外,更主要的還是注重於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自己的教學質量。他嚴謹治學,博學善思、狠抓教研。從備課、講課、作業批閱到課後輔導、單元檢測、章節過關他每一個環節都不放鬆。採用引導啟發培養學生獨立思維,採用合作探究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使得學生的智力有發散空間、拓展思維。他謙虛好學,能放下架子付下身子向年青骨幹教師學習多媒體教學軟體,更加靈活地融入到現代化教學手段當中。在他擔任商鎮張村小學校長抓教學質量時,他既是學校校長,又是一線教師,自己連帶三年級英語和六年級數學兩個課頭,他認為教學是要真幹實幹。他要求其他教師將「三本書」上的所有題,讓學生全部融會貫通,再配上必要的模擬試題,檢測、查漏、補缺、提升。有的題,不是你講了沒講的問題,而是要看學生會了沒會。一遍不行,輔導兩遍,甚至多遍,「洋話」聽不懂就用方言。這個過程,他是以身作則,先把自己所帶的課講到位、批閱到位、輔導到位,給全體教師做好榜樣,模範帶頭。正是他的這種堅定不移孜孜不倦的育人初心,26年來為了圓每一個農村孩子的夢,他從未來離開過他那平凡而又偉大的三尺講臺。

有付出必有回報,有耕耘必有收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從張書本老師50多項榮譽獎項和教學成績上,就能發現他那顆不忘教育初心,為圓孩子夢想而付出所結的累累碩果。教學質量獎:1998至1999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語數抽測中,他所帶的四年級數學榮獲全鄉第三名; 2000至2001學年度全縣小學質量水平測試中,榮獲六年級語文全縣第一名;2018-2019學年度第二學期六年級水平測試中,所任六年級數學榮獲全縣一等獎等等。他所撰寫的《初探新課程中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在《西藏青年報刊——教學改革論壇》2004年11期發表;2019年9月被丹鳳縣委縣政府評為鄉村教育突出貢獻教師......

如此之多的榮譽獎項並沒有衝昏張書本的頭腦,他很低調的說:「別人為了晉級升職而忙碌奔波,我只想怎樣把我所教的孩子們成績搞上去,築牢孩子們的學習基礎,培養出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到將來上初中、高中,他們學習有方、輕鬆愉快、成績優秀、上好大學,讓孩子們走出大山實現他們的人生夢想我心足矣!」

的確,現年47歲的他仍在商鎮張村小學那塊三尺講臺上和粉筆打交道,與孩子們共榮辱!未來的他一如既往地在思考,如何改善學校育人環境,提高辦學品位,讓孩子們在鄉村學校能夠享受和城區孩子一樣的環境待遇,這次才是他目前的心頭大事。

相關焦點

  • 一支粉筆三尺講臺 他們堅守一生
    翟梅豔    何珊玲    林達強一支粉筆,兩袖微塵,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們紮根基層數十載,在三尺講臺上孕育遍地桃李,心無旁騖直至白頭;他們是手持明燈的「引路人」,用愛與堅守為孩子撥開迷霧、指引方向;他們擇一事而終一生,年近八旬卻依然在發光發熱,儘自己所能多輔導一名學生,詮釋了「人民教師」的深刻含義……2020年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連日來,記者採訪了我市老、中、青三代基層教師,聆聽他們因教育結緣的溫情故事。
  • 「深山紅燭」向宏佳——二十四載堅守三尺講臺
    1996年大學畢業後,他紮根深山教書育人24載,幫助500名山裡娃走出了大山,用執著和堅守書寫了一名鄉村教師的情懷。先後獲得全國德育先進教師、全國百佳鄉村英語教師、湖北省農村優秀教師、宜昌楷模等30多項榮譽。近日,他獲評2月至10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
  • 教師節特輯③ | 三尺講臺,三十餘載堅守——致敬所有老師,你們辛苦了!
    在我鎮急需教育人才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將激情和追求獻給三尺講臺三十餘載過去他們依然初心不改教書育人33年堅守,33年耕耘,蔡汝浩胸懷教育夢想的大目標,在開拓與奉獻的路上執著前行。海洲第一小學 歐定桂30多年前的歐定桂正值青春年華,帶著新奇、懷著熱情走上了三尺講臺,那一刻她就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一頭是義務,一頭是責任。
  • 三尺講臺,默默堅守——採訪鄉村教師張小鈞
    張小鈞,男,48歲,人民教師,現任陝西省寶雞市隴縣東南鎮高廟小學副校長,基層副高級職稱。自1993年參加工作至今,從事教育行業已有27年。27年來,他默默堅守,主動奔赴環境艱苦的鄉村學校,為貧困地區的孩子點亮了一盞盞求學之路的燈。在此期間,張老師連續14年任教初三畢業班。
  • 安徽蒙城一教師紮根鄉村20年 帶病堅守三尺講臺
    原標題:紮根鄉村從教20年,帶病堅守三尺講臺身為市級骨幹教師,放棄進城機會,紮根鄉村從教20年,為了教育多次累倒在講臺上。因勞累過度,心臟做了搭橋手術,需長期服用藥物,且不能操勞,但蒙城縣王集中心小學老師丁言輝仍堅持帶病代課,為教育默默奉獻自己。
  • 教師風採|紮根鄉村30載 三尺講臺育桃李--任新偉
    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為充分展示我縣教育工作者立德樹人、愛崗敬業的優秀事跡,在全縣倡導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進一步增強全縣教職工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引導廣大教職工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立德。「清清盧氏」對「2020年最美教師」事跡予以展播。
  • 三十五載堅守三尺講臺 三寸粉筆描繪萬千碩果
    1985年5月,李東海通過層層選拔入選教師行列,被分配到博興鎮大營小學,那是他第一次站上講臺,成為了一名民辦教師。陷入回憶的李東海告訴記者:「報到的第一天,我來到學校,學校裡沒有院牆,兩排土坯房,教室裡的桌椅破破爛爛的,窗戶很小,大白天室內光線昏暗,陰雨天室內就更暗了,教學條件特別差,兩個老師合用一張辦公桌。學校有六個老師,只有一個老師是公辦教師。」
  • 名師風採丨彭利華:二十載初心不忘,堅守三尺講臺
    他們勤勉敬業、踏實嚴謹、愛校如家、愛生如子、無私奉獻、追求卓越的良好教風,為師生樹立了一個個標杆。在第36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為充分展示湘東教育工作者立德樹人、愛崗敬業的優秀事跡,在全區倡導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進一步增強教職工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引導廣大教職工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立德,我們將對我區部分名師代表的教學事跡予以展示,敬請大家持續關注。
  • 一根粉筆、三尺講臺,年復一年,愛與堅守不變
    幾個月過去了,江西省萬載縣高村鎮新竹小學校長羅長石不用再騎著摩託車為孩子們送課件了;一年過去了,高永起和葛英芬所在的河北省臨城縣趙家崇小學不僅有了鋼琴,還用上了「專遞課堂」網絡平臺;兩年過去了,河南省封丘縣大辛莊小學
  • 「地評線」三尺講臺系國運,蠟炬成灰鑄師魂
    春華秋實華夏大地,我們迎來我國第36個教師節,他們或潤物細無聲,或默默堅守奉獻,用自己的青春與熱血紮根在三尺講臺,守護一批又一批的學子「蝶變」升華。在全民戰疫中,他們先後經歷了多重角色的轉換,既是抗疫一線的戰士、也是網課之路探索的先行者、更是校園安全的守護神,一根粉筆,三尺講臺,他們溫暖又堅毅,平凡而偉大。
  • 廣元昭化教師楊桂華:三尺講臺上的愛與責任
    今年是50歲的廣元市昭化區元壩鎮第一小學教師楊桂華紮根講臺的第31個年頭。  楊桂華追求「高效課堂」,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變傳統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在最美的年華裡,甘願做教育麥田裡忠實的守望者。
  • 教師節特別報導|陳桂英:堅守三尺講臺 培育時代新人
    教師節特別報導 | 陳桂英:堅守三尺講臺 培育時代新人客家新聞網 李鑑 見習記者羅敏在贛州市第五中學,有這樣一位老師,從教8年來,她把滿腔的熱血獻給了摯愛的學生,把勤勞和智慧融入三尺講臺從教生涯8年裡,陳桂英從任教第一天起,就樹立了一個信念,用溫暖的心關愛學生,用寬容的心對待學生,用欣賞的目光關注學生的閃光點。在學習上,陳桂英對學生的要求到「嚴苛」程度,上課點到、檢查作業,她都親自監管。在課下,她卻十分關心關愛學生,對班級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了如指掌。
  • 郭勝利:紮根鄉村20載 三尺講臺鑄華年
    三尺講臺育桃李,一支粉筆寫春秋。郭勝利是河渠中心小學的一名教師,二十二年來,他從教育工作「新手」,再到教育行業「標兵」,紮根一線教育事業,書寫著人民教師的責任與擔當。作為三年級一班的班主任兼數學課、科學課的老師,課堂上的郭勝利永遠跟孩子們打成一片,每個學生都能被他的課吸引。
  • 寮步中學教師何曉燕:堅守三尺講臺十六載,兩學生英語中考滿分
    39歲的寮步中學教師何曉燕,她使命在肩、初心如磐,堅守三尺講臺16載,成長為立德樹人的優秀教師,培養出一個個品質兼優的學生。學生時代種下當老師的夢想何曉燕是寮步人,出生於1981年,從小在寮步上學。20世紀八十年代物質相對匱乏,學校學習環境比較簡陋。何曉燕說,夏天天氣炎熱,教室裡吊扇吹出來的風都是熱的,窗外知了不停鳴叫。
  • 德陽教師故事:三尺講臺三十載,四千桃李四海間
    執一段粉筆,用心揮灑;站一方講臺,瀝血以教。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陽光妹兒繼續為大家講述咱們旌陽教師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德陽中學的化學老師——張遠海。這一張張榮譽的背後,源於三十年的堅守,這30年,張遠海老師帶了27屆畢業班,他教授的4000餘名學生遍布全國各地
  • 三尺講臺上的堅守者:九位平凡老師各自的不凡人生
    這份「春蠶到死絲方盡」般的職業,以默默堅守和奉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傳道授業,千年之守。堅守著三尺講臺,為學生無私付出的老師們,你們辛苦了。周義倉教授得知自己成為「網紅」後頗為感慨,「老師嘛,講臺就是戰場,教書育人是本職。」退休教師|76歲退休不退崗,他在社區免費開課15載 2017年7月23日,退休教師關塽為初一學生上物理課。
  • 越南歸僑徐二妹:26年守住鄉村三尺講臺 紮根鄉村嘔心瀝血
    26年前,她自願回到中國,在山鄉的三尺講臺上,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多年來,在各級僑聯組織的關懷下,徐二妹讓「知識改變命運」照進更多山裡孩子的心靈,也書寫了新一代歸僑回饋桑梓的精彩故事。  選擇鄉村 以愛為名  1997年,23歲的越南歸僑徐二妹,帶著對教育的熱愛和對愛情的堅守,毅然放棄南方優越的生活條件,選擇了山東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成為大山深處的徐莊鎮東七裡河小學的一名教師。  「教師如同父母,一定要有愛心,愛能創造奇蹟!」徐二妹以此為教育工作的信條,在思想、學習和生活上對學生關懷備至:課餘時間與學生交流談心、幫助學生打理個人衛生。
  • 紮根鄉村20年,癌症手術後一個月就回到三尺講臺,2年過去了,侯磊還在堅持
    20年來,他耕耘三尺講臺,以勤奮踏實的工作作風,一步一個腳印地履行著一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哺育出一片桃李芬芳。然而,剛滿18歲的他,看到家鄉嚴重缺乏老師,便毅然放棄「詩和遠方」,選擇紮根基層,為農村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四河鄉位於泗洪縣西南崗地區,地處蘇皖交界,土地貧瘠,經濟欠發達,是全省扶貧的重點片區。侯磊很清楚,大莊小學位置偏遠,辦公條件很差,周邊道路泥濘,但強烈的使命感讓他堅定自己的選擇。
  • 紮根鄉村教育三十載:三尺講臺託起村裡娃的求知夢
    9月10日,郭自然在課堂上為孩子們輔導功課。今年51歲的郭自然是河北省河間市龍華店鄉第三中心小學的數學教師。20歲那年,郭自然被確診為再生障礙性貧血。1991年,她應聘成為一名鄉村小學代課老師。憑藉對三尺講臺的眷戀,郭自然把全部熱情都投入到了教學中,先後獲得「全國模範教師」「河北省優秀鄉村教師」等多項榮譽稱號。 「我認為不是最美的時光遇到了教育,而是遇到了教育,我所有的時光都變成了最美的。」郭自然說,「走上三尺講臺,和孩子們一起,邊學習邊成長,我一輩子就做了這麼一件事。」
  • 耕耘三尺講臺 當好學生築夢
    耕耘三尺講臺當好學生築夢人  兩名「省優秀教師」講述與鄉村教育的不解之緣泉州13萬多名教師,默默耕耘三尺講臺,他們擔起立德樹人的職責使命,認真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築夢人。他們中有的紮根鄉村,數年如一日;有的主動請纓援藏援疆支教……他們猶如蠟燭,無私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今日起,海峽都市報將聯合泉州市教育局推出「我身邊的老師」系列策劃報導,向廣大讀者展示泉州這群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