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特別報導|陳桂英:堅守三尺講臺 培育時代新人

2020-12-16 客家新聞網

教師節特別報導 | 陳桂英:堅守三尺講臺 培育時代新人

客家新聞網 李鑑 見習記者羅敏

在贛州市第五中學,有這樣一位老師,從教8年來,她把滿腔的熱血獻給了摯愛的學生,把勤勞和智慧融入三尺講臺,所帶的班級班風正、學風濃、成績優,多次獲得「學校優秀班集體」榮譽稱號,她就是陳桂英。

陳桂英正在批改學生作業。

「教書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必須盡心盡責。」作為教師,她把上好課當作她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從教生涯8年裡,陳桂英從任教第一天起,就樹立了一個信念,用溫暖的心關愛學生,用寬容的心對待學生,用欣賞的目光關注學生的閃光點。

在學習上,陳桂英對學生的要求到「嚴苛」程度,上課點到、檢查作業,她都親自監管。在課下,她卻十分關心關愛學生,對班級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了如指掌。

陳桂英不光是在教學科目上堅持做有心人,在班級管理中,更是用心觀察每一名學生,主動傾聽學生的心聲,和學生建立起朋友般的師生關係,也成了學生心中的「大姐姐」。

近年來,擔任班主任以來,陳桂英總是每天第一個到辦公室,最後一個離開,並利用早讀、課間、午休等各個空檔期堅守在教室,監督班級紀律,管理班級衛生以及學生學習情況。

陳桂英與學生打成一片,談心交流。

在她的努力下,她所帶的班級也多次獲先進班集體,孩子們喜歡她,家長們信任她。「陳老師對我們特別好,就像朋友一樣,無論是在課堂還是在課後,他都會特別認真地為我們講解,感覺就像知心的大姐姐一樣。」學生鍾齊傑說。

「陳桂英名班主任工作室」開展交流拓展活動。

2018年10月,為發揮班主任工作室的帶頭引領輻射作用,促進青年教師更快更好地成長,陳桂英名班主任工作室成立。

陳桂英告訴記者,工作室以班級管理為主線,以團隊學習、同伴互助、獨立實踐為表徵,以合作、交流、切磋、提高為基本宗旨,以「發展學生成就自己」為目標,做接地氣的班主任教育工作,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近三年來,工作室的人員逐漸增多,他們勤勤懇懇、認認真真,不但具有較強的班級管理和教育研究能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既然承擔了教書育人的責任和義務,就會儘自己最大所能去做好。」陳桂英這樣說。

8年來,陳桂英始終堅守著一腔熱誠一腔愛,堅持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用自己的學識和人格去影響著周圍每一個身邊人,用自己的行動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其實,像陳桂英這樣普普通通、兢兢業業、以身作則的教師還有很多,他們紮根於贛州經開區,奮鬥在教育一線,立德樹人,無私奉獻,在教育的天地裡傾灑才情,揮舞開拓犁鏵,用愛與責任書寫華章。

相關焦點

  • 教師節特別策劃丨讓三尺講臺更溫暖
    讓三尺講臺更溫暖「立德樹人奮進擔當 教育脫貧託舉希望」· 教師節特別策劃今天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我們向所有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人們常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
  • 教師節特輯③ | 三尺講臺,三十餘載堅守——致敬所有老師,你們辛苦了!
    在我鎮急需教育人才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將激情和追求獻給三尺講臺三十餘載過去他們依然初心不改教書育人本期教師節特輯就帶大家了解下這些對古鎮教育事業有突出貢獻的資深教師他們紮根古鎮教育最低教齡32年!33年堅守,33年耕耘,蔡汝浩胸懷教育夢想的大目標,在開拓與奉獻的路上執著前行。海洲第一小學 歐定桂30多年前的歐定桂正值青春年華,帶著新奇、懷著熱情走上了三尺講臺,那一刻她就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一頭是義務,一頭是責任。
  • 教師節特別策劃​丨讓三尺講臺更溫暖
    「立德樹人奮進擔當 教育脫貧託舉希望」· 教師節特別策劃今天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我們向所有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人們常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
  • 一支粉筆三尺講臺 他們堅守一生
    翟梅豔    何珊玲    林達強一支粉筆,兩袖微塵,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們紮根基層數十載,在三尺講臺上孕育遍地桃李,心無旁騖直至白頭;他們是手持明燈的「引路人」,用愛與堅守為孩子撥開迷霧、指引方向;他們擇一事而終一生,年近八旬卻依然在發光發熱,儘自己所能多輔導一名學生,詮釋了「人民教師」的深刻含義……2020年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連日來,記者採訪了我市老、中、青三代基層教師,聆聽他們因教育結緣的溫情故事。
  • 【感恩教師節】郝智慧:一顆丹心育桃李 三尺講臺獻青春
    三尺講臺,四季耕耘。又是一年教師節,忘不了您在三尺講臺上辛勤耕耘的身影,忘不了您在課堂上孜孜不倦的叮嚀。您用知識,豐盈了我的內心,您用寬容和鼓勵,伴我走過青澀。您的堅守,成就了我的飛翔!在第36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微觀白雲」公眾平臺特推出「感恩教師節」專欄,報導白雲鄂博礦區優秀教師事跡,真誠地祝福所有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 教師節|軍校裡的暖心一天//把三尺講臺愛到骨子裡//學員告白:幸逢今朝遇見您!
    人物小傳:戎向東,山西定襄人,1967年11月出生。三尺講臺把「經」念好是教員的第一要務。對此,我總是誠惶誠恐。為了講清一個觀點,設計一個環節,甚至為了一句話的表達,非走到講臺的那一刻都處於小心翼翼的「求證」狀態。記得在學院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時,為了把握「新時代」的內涵,通讀了數十遍報告全文,查閱了大量研究文章,當領導、同事、學員反饋「講清楚了」的時候,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 三尺講臺,默默堅守——採訪鄉村教師張小鈞
    張小鈞,男,48歲,人民教師,現任陝西省寶雞市隴縣東南鎮高廟小學副校長,基層副高級職稱。自1993年參加工作至今,從事教育行業已有27年。27年來,他默默堅守,主動奔赴環境艱苦的鄉村學校,為貧困地區的孩子點亮了一盞盞求學之路的燈。在此期間,張老師連續14年任教初三畢業班。
  • 「地評線」桂聲網評:堅守三尺講臺,與時代同頻共振
    時維九月,教師節將至。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這充分肯定廣大教師在疫情防控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也清晰勾勒出了教師隊伍與時代同頻共振的美好形象。國之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恰恰由於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大力培養新時代優秀教師才顯得尤為重要。
  • 三十五載堅守三尺講臺 三寸粉筆描繪萬千碩果
    年輕時的李東海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於淋凡 見習記者 高夢君 濱州報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這句話來形容李東海的一生再適合不過。1985年5月,李東海通過層層選拔入選教師行列,被分配到博興鎮大營小學,那是他第一次站上講臺,成為了一名民辦教師。陷入回憶的李東海告訴記者:「報到的第一天,我來到學校,學校裡沒有院牆,兩排土坯房,教室裡的桌椅破破爛爛的,窗戶很小,大白天室內光線昏暗,陰雨天室內就更暗了,教學條件特別差,兩個老師合用一張辦公桌。學校有六個老師,只有一個老師是公辦教師。」
  • 教師節 | 三尺講臺,桃李芬芳
    教師節三尺講臺,一柄戒尺回首隻聞,桃李芬芳老師謝謝您
  • 培育時代新人的三重維度
    為此,在培養時代新人時,要充分發揮新人、教師以及院校的作用,破除各類認識誤區,注重社會實踐能力培養、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注重引導學生創新,最終將學生培養成為優秀的時代新人。發揮新人主體作用,強化社會服務與實踐養成強化「三自」。「三自」就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與自我服務,是培育時代新人的根本之策。
  • 如蠟燭,似明燈,三尺講臺,培育萬千桃李
    [玫瑰]有人把老師比作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有人把老師比作園丁,培育祖國的花朵;還有人把老師比作一盞明燈,三尺講臺,培育萬千桃李。[玫瑰]高中部教師高中部教師高中部教師師恩難忘,教師是一份神聖的職業。
  • 【教師節特別報導】王雷:紮根鄉村教育18載,用堅守點亮教育的希望之光
    教師節特別報導「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後成才教知識只記得一時而育人卻影響一生有這樣一群被喚作「老師」的人他們默默耕耘展師者本色滿腔熱血育桃李芬芳在教師節來臨之際,和政縣融媒體中心推出教師節特別報導。
  • 耕耘三尺講臺 當好學生築夢
    耕耘三尺講臺當好學生築夢人  兩名「省優秀教師」講述與鄉村教育的不解之緣蘇彩鳳老師 N海都記者  曾小琴 文/圖  開欄語:明日是第36個教師節,今年教師節的主題是「立德樹人奮進擔當」。預祝天下的教育工作者,教師節快樂!泉州13萬多名教師,默默耕耘三尺講臺,他們擔起立德樹人的職責使命,認真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築夢人。
  • 小學教師汪開寬的堅守: 一座孤島一個人,三尺講臺三十年
    很難想像,一個人,在一個只有4名學生的小學校,每天面對著不同年齡的孩子,全學科啟蒙、全年級帶班,在三尺講臺上,一站就是三十年。這背後,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和精神。一個人,一座孤島,三十年的堅守。曾經這裡,學校環境簡陋,沒有自來水,他就每天從家中帶。
  • 三尺講臺上的堅守者:九位平凡老師各自的不凡人生
    【編者按】 今天,是我國第33個教師節。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中國尊師的傳統由古至今,道的存在有多久遠,教師的歷史就有多悠久。「師」一直都是中華文化最堅定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數千年來從未斷絕。這份「春蠶到死絲方盡」般的職業,以默默堅守和奉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 名師風採丨彭利華:二十載初心不忘,堅守三尺講臺
    在第36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為充分展示湘東教育工作者立德樹人、愛崗敬業的優秀事跡,在全區倡導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進一步增強教職工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引導廣大教職工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立德,我們將對我區部分名師代表的教學事跡予以展示,敬請大家持續關注。
  • 怒江人物 | 「教師節專題報導」李有明:三尺講臺是這輩子最喜愛的舞臺
    有一種幸福叫付出,有一種職責叫堅守。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紮根鄉村,把青春奉獻給了山區孩子,奉獻給了所熱愛的教育事業,他們的名字叫鄉村教師。值此全國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瀘水市融媒體中心特別推出「教師節」專題報導,講述兩位「雲南省2020年度鄉村學校從教20年以上優秀教師」榮譽稱號獲得者李有明、歐學榮老師的感人故事。
  • 讓三尺講臺更溫暖
    今天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我們向所有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人們常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
  • 對爺爺教育情懷的最好傳承,就是堅守三尺講臺
    祖孫三代服務同一所鄉村學校,立志做為人民服務的教師。這,是彭凡歡一家的「教育傳承故事」。9月5日,星期六,衡東縣石灣學校的彭凡歡老師過得非常忙碌,因為她這一天有兩件事要做,一是班上的同學跟她約好來學校出黑板報,二是爺爺這一天會來學校「視察檢閱」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