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臺很小,她卻用20年青春來堅守,送走一批又一批山區學子;講臺很大,她毅然用汗水來耕耘,為那些貧寒學子帶去希望;講臺很美,因為她用熱情譜出了一曲人生樂章,把自己變成一朵平凡的蒲公英,揮灑花絮,傳播希望……她就是威遠縣新場鎮永高小學校教師劉莉,一位紮根鄉村小學20年的園丁。
滿懷熱情,用奉獻紮根教育事業
2000年9月,剛從大學畢業的劉莉,便懷著對教育事業的崇敬與滿腔熱情,服從組織安排,毅然走上了三尺講臺,到威遠縣新場鎮偏遠的西溝村校包班。
村校到劉莉的宿舍路途遙遠,那時也沒有交通工具,劉莉只能徒步到學校,每天來回要花上3個多小時。每逢下雨天,這條羊腸小道更是泥濘不堪。在那之後的十年時間裡,劉莉每天早上五點鐘就準時起床,天不見亮就隨著狗的「歡迎聲」踏上了上班「徵程」。
「上班的路很艱辛,我也曾想過放棄,但面對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和周圍鄉親們的幫助,我還是堅持了下來。」劉莉回憶道,在村校工作的十年裡,她經歷了無數次烈日的暴曬,承受了無數次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日子,也曾無數次摔倒在泥濘的小路上,甚至連傘帶人滾到水田裡,成為渾身泥水的落湯雞……面對這些「無數次」,她放聲大哭過,內心矛盾過,也動搖過,但她始終沒有邁出離開那一步。
因為有更多的「無數次」挽留住了她,那就是——淳樸的鄉親們無數次誠摯的挽留,學校領導無數次的談心和關愛,家長和同事的無數次無私的援助,尤其還有無數雙稚幼的渴求知識的眼神……
「雖然當時條件很艱苦,但感動同樣伴隨著我。」她因長期穿溼衣服褲子,落下了嚴重的風溼病,赤腳醫生唐書琴主動為她免費扎銀針,並為她做好飯菜送到教室裡;她因腳痛不能長時間走路,年長的張樹奎老師主動每天用摩託車接送她上下班……這些令人感動的瞬間,一次次像春風拂過她的心田,讓她決定留在村小,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傳授給山裡的孩子。
心存大愛,用溫暖慰藉困難兒童
2010年9月,劉莉調到新場鎮永高小學任教。在這裡,她一如既往全心撲在教書育人上,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
現在鄉村的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因缺乏父母的關愛,個別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與他人交流。
面對這樣一群學生,劉莉便在課間時常和他們說說自己兒時的趣事,用心與他們交流;每次上《道德與法治》課時,只要涉及父母內容的,劉莉總會多講講父母掙錢的艱辛,設身處地表述父母對他們的思念……同時,劉莉還經常打電話與學生的父母聯繫,讓長期在外打工的他們經常和孩子溝通,拉近親子關係。
而在日常生活中,隨著氣溫變化,劉莉會格外關注孩子們增減衣物的情況;在遇到有學生生病時,劉莉會主動送孩子就醫,貼心照顧孩子,並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繫反映情況。
面對經濟困難的學生,劉莉一方面主動向上級申請資金資助,把所申請到的資金都用在貧困生身上。與此同時,儘管家庭條件不富裕,但劉莉還是盡其所能資助貧困學生。據不完全統計,自教書以來,劉莉已經用錢物資助學生達數十人次。
「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這是劉莉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這也是她的行為宗旨。班上有個叫曹欣怡的孤兒,劉莉時常像母親般關心她,經常在辦公室或曹欣怡的家裡和她交流,一步一步走進她的心裡,給她學習和生活上的鼓勵和幫助,讓她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
身體抱恙,用堅守闡釋師者無私
2018年暑假,劉莉因病動了兩次手術,原本按照醫生囑咐,她應該在家休養半年,但每每想到班裡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她總是難以放下心中的牽掛。
「孩子們需要我,我不能因為這點病痛就耽擱了孩子們的學業。」當時,在休息了不到一個月後,她不顧醫生和家人的勸阻,便執意站在了講臺上,為孩子們答疑解惑。
「那段時間,劉老師用實際行動闡釋了作為一名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高小學校長陳清梅回憶,因為過度操勞,劉莉曾多次因身體虛弱暈倒在講臺上,但她醒來後還是執著地堅守在那三尺講臺。
除了對工作認真負責以外,劉莉在永高小學人緣還特別好。在校園中,遇到同事從身邊路過,劉莉總會用親切的微笑與同事們打招呼,讓人如沐春風。作為有著20年工作經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在工作之餘,劉莉還會主動幫助年輕教師解決一些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協助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完善。
「在三年的師帶徒工作中,劉老師總是以亦師亦友的身份來關心幫助我,讓我能快速適應新環境並在教學中取得長足進步。」劉莉的「徒弟」李冬梅說,不論是思想和專業方面,抑或是為人處世等各個方面,劉莉總會以親身示範的方式給她做出良好的表率,讓她在走出大學校園之後再次感受到來自前輩的關心和幫助。
「劉莉老師與山區孩子有剪不斷的情結,她為山區教育奉獻了20年青春,把自己變成了一朵平凡的蒲公英,不斷揮灑自己的所學,送出了一屆又一屆山區學子,為我們山區教育帶來了希望。」陳清梅如此評價道。
「在新場鎮待了20年,我一點都不後悔。」劉莉告訴記者,在以後的工作中她會一如既往,和那些默默無聞的平凡教師一起,為山鄉孩子撐起一片純淨的藍天,做好陽光下的那朵「蒲公英」,為教育事業奮鬥終身。